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論語》
孔子的意思是富與貴,是人都想要的欲望。但是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是不會去享受的。在我們的社會中,富貴只是很少人能夠達到的層次,大多數人只是依靠每天上班工作,依靠每月的薪水,來維持正常的生活。
由於生活壓力增大,社會上出現了一些讓人擔憂的情況。因為財產多少引發的問題,這都是在社會快速發展過程中,生活成本過大所發生的現象。
那麼我們就要對比一下,現在的月薪5000相當於80年代的多少錢?這些錢能在80年代做些什麼,社會的發展有沒有真正的給老百姓帶來實惠?
一、現在的月薪5000相當於80年代多少錢?
隨著市場和社會的發展,國內的薪資水平和物價都在不斷升高.有的人說,工資上漲速度趕不上物價的增長,原先80年代每個月只發四五十元,但是已經足夠養活一家三口,但是現在5000的工資,養活自己都不夠。
以前人們拿著一元錢能購買很多東西,,現在稍微買點東西幾百塊錢都不夠。,我們可以對比一下米的價格,在1985年的時候,一斤米的價格是一毛左右,現在的價格是三到四元一斤。按照價格換算,米的價格漲了有25倍,這是一個客觀的事實,所以飽受估計,現在的月薪5000元,相當於過去的200元。
物價因為與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關,所以每一次物價的漲跌都能成為老百姓關注的焦點。而物價的漲跌不僅僅是老百姓關注的熱點,也是政府管理部門非常注重的大事。
現代政府更是對糧食和基本的生活物資進行國家的儲備,儘量減少物價激烈的起伏。那麼物價為什麼會有不穩定的發生呢?這是因為每年所發生的事情是不確定的,又不可預估。
比如,發生旱災,糧食就會減產,一旦減產,物以稀為貴,糧食的價格就會上揚。一旦豐產,糧食收成好,價格就會回落。
在這個過程中沒有絕對的受益者,因為當糧食欠收時,糧食雖然貴,但是收成少。沒糧的老百姓,就會花很多的錢去買糧食,買不到就會造成饑荒。當糧食豐收時,雖然收成多,但是價格便宜,農民也掙不到錢。
所以國家就需要在豐年時買進一些糧食,儲備起來防止災年糧食漲的太嚴重,發生饑荒,還能在豐年時稍微提高一點糧價,讓種糧食的農民能夠掙到一些錢,保護農民的利益。
我們可以看到,物價的上漲與下跌,取決於物品與資源的產量,而每一年的產量都是未知的,非常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
比如國家政策的影響,治理汙染,大量的小水泥廠被關閉,水泥產量受到影響,水泥的價格就會上漲。
為了能讓民眾能夠生活穩定,就需要政府把維持基本生活需要的物品的物價控制在一個基本穩定的區間內。這樣才能既保護生產者的利益,也保護消費者的利益。使國家能夠正常有序的運轉。
二、物價調控
政府對於物價的調控是需要在一定範圍之內,需要調動資源的產能和儲量才能夠基本控制物價的穩定。
政府對於物價的調控是需要調控物資的存量,而不是只是調控價格。如果不管物資的存量,只調控價格那帶來的後果就是非常慘痛的。
比如,辛巴威在惡性通脹的情況下,政府強行幹預物價,使得市場上沒有此種商品,只能通過黑市交易或者以物易物。通貨膨脹是因為物資少錢多,要想控制通貨膨脹就要加大社會上物資的供應,控制印鈔量。只是把價格壓下去,商家只會不賣這種產品,賣就虧錢,只能選擇不賣。
有時候政府為了刺激經濟的發展,主動印錢出來刺激市場、刺激經濟。有的時候刺激的過度,市場經濟發展跟不上政府刺激的速度,就容易引發物價膨脹。
這個時候就應該控制印錢的數量,增加市場上資源的總量,從而能夠控制物價回落,如果只是調控價格,市場就將會萎縮,市場的流動性也會進一步放緩。
所以說物價的調控是一個綜合的調控,既需要社會經濟的不斷上漲,又需要不斷的出臺政策保證物資及時供應,保證物價不會快速上升。這對政府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
三、物價牽動著生活水平
中國隨著不斷的發展,社會的總財富量在不斷增多,在80年代的時候中國的物資比較匱乏,米麵糧油的產品單一,但是國家盡到了非常大的力量控制住了物價。
相對於現在來說,豐富的食品呈現多樣化,政府對於物價的管控也趨於平穩。如果對比米麵糧油的價格,八十年代的價格非常便宜,但是相對於八十年代,我們的薪資水平也在不斷提升。
八十年代的豬肉只需要一塊五一斤,但是很少有人能夠天天吃 現在豬肉雖然貴,但是可以保證只要想吃,就基本可以天天吃。糧食的價格在八十年代很便宜,但是相對於現在豐富的食品,現在糧食的價格已經對於老百姓來說並不敏感。
八十年代的物價水平與今天相比是不能相提並論的,但是我們還有很多東西沒有算進去,比如,我們的醫療的不斷更新,讓我們享受到了更好的醫療服務很多八十年代治不了,治不好的疾病得到了改善甚至能夠治好。我們的醫療條件不斷增高,全民醫保已經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比如我們的教育,學校的建設,大學教育,都需要國家拿出錢來扶持,讓很多上不起學的學生有了學習的機會,讓很多貧困地區的孩子也能有學上,能夠考取自己理想的大學,改變自己的命運。
比如我們的基礎建設,鐵路公路,信息化網絡,讓各個地方的人來往方便,讓信息交流更加順暢。這些都是八十年代不能夠相比的。
結語
我國的政府一直在關注物價調控,保證民生,從原先的營養不良,到現在的營養過剩,我們國家對於基礎的民生建設做的非常不錯。
國家的進步是從多個方向上取得進步,我們的國家在前進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問題,但是總體來說我們的日子在不斷的變好。
我們在追求更高更好的生活,是非常合理和應該的,但是我們不能一味地去埋怨社會,要用理智的頭腦去看待這一切,並想辦法使自己生活的更好,使我們周圍的人生活的更好,這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參考資料:《經濟常識》、《經濟學原理》、《資本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