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錢是越來越不值錢,每個月四五千的工資在沒有負債的情況下,也就剛好夠家庭使用,如果有房貸車貸等其他負債,四五千的工資根本就養不活一個家,很多人都懷念七八十年代的生活,一個月幾十元工資就能養活一家人而且還沒有什麼生活壓力。同樣是100塊,在七八十年代可能是一個家庭兩三個的生活費,但現在100塊對於一個家庭來講,正常很難撐過兩天,差距可以說天差地別。那麼問題來了,1978年的100元,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呢?
1978年是改革開放的第一年,大家的收入水平並不高,根據數據顯示1978年,全國職工月平均工資只有51.25元,年工資只有615元,工資看起來雖然很低,但當時國內的物價也並不高,所以對很多人來講,這個收入水平已經夠用了。而2019年城鎮私營單位年收入為53604元,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收入為90501元,平均年收入為72052元,如果是從平均年收入對比的話,那麼41年時間差不多漲了117倍左右,1978年的100元就相當於現在的11700元,答案看起來有點出乎意料,41年前的100元竟然相當於現在的1萬多快。
當然很多人都喜歡從物價來對比,因為只有物價才最能體現紙幣貶值有多嚴重,比如1978年一斤大米價格在0.13元左右,而如今購買最多的大米普遍都是在3元左右一斤,四十幾年的時間裡大米價格上漲了23倍左右,如果以大米價格來對比的話,那麼1978年的100元就相當於現在的2300元。
雖然從物價來對比好像最真實,但其實也並不全對,因為物價受很多方面影響,比如糧食等民生產品,國家對其價格管控比較嚴格,不會讓其暴漲,雖然40幾年的時間裡漲了二十幾倍,但相對於其他商品上漲幅度,糧食漲價幅度算是最低的。除了民生產品,一些電子產品受科技的影響,價格不增反降,比如電視、電冰箱、洗衣機等隨著科技的進步功能越來越多,但價格卻越來越便宜,所以如果單純從某一個物價來對比的話是不準的。
如果說這四十幾年時間裡價格漲得最厲害的,房子算是其中之一,所以很多人也都喜歡從房價上來對比,但是從房價又很難做出對比,除了因為1978年國內還沒有商品房,都是福利分房,沒有價格之外,中國每一座城市或者每一個小區的房價都不一樣,並且1978年到現在的房子都屬於老房子,甚至有可能是危房了,房子本身已經不值錢了,值錢的是那塊地,因此沒有辦法做出比較。
改革開放到現在已經四十幾年的時間,國內經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多人也喜歡從經濟發展水平來做對比,1978年中國的GDP只有3645.2億元,而2019年中國的GDP已經高達990865億元,41年時間裡漲了272倍,如果從GDP增長量來對比的話,1978年的100元相當於現在的27200元,是不是又很出乎意料。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特點和好處,七八十年代雖然工資低,物資緊缺,但大家的生活壓力也相對較小,現在雖然收入更高,物資豐富,相應的生活壓力更大,但是好的一點就是我們的生活質量更高,如果讓你選,你更喜歡生活在哪個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