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網友提出一個問題,他說20年前的100元,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對此,專家們回答是,2000年我國GDP總量為1.2萬億美元,位居全球第六;到2019年,我國GDP已經高達14.3萬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二位,20年時間GDP增長了11.9倍。按此計算,2000年的100元就相當於現在的1190元。不過,也有學者認為,不能簡單地用GDP增長几倍來測算,這樣的統計方式過於簡單,而且還失真。
而我們認為,20年前的100元,相當於現在多少錢?這要看你拿什麼作為參照物,不同的參照物給出的答案也完全不同。第一,我們以豬肉作為參照物。20年前的豬肉價格是5元/斤,現在差不多是30元/斤。從豬肉的角度來看,20年前的100元相當於現在的600元差不多。不過,也有網友說,這豬肉價格是國內重點要控制的對象,當豬肉價格上漲時,國家不是也拋售大量的冷凍豬肉來穩定物價嗎?所以,豬肉價格並不能代表真實的物價上漲情況。
第二,看房價,2000年時的全國平均房價是2000元,漲到今年6月份,全國平均房價是1萬元,這20年來,國內平均房價漲了5倍。如果是這樣計算的話,20年前的100元相當於現在的500元差不多。不過,不同的地方房價也是不同的,像上海房價漲到現在至少漲了20倍都不止。在很多上海人來,20年前上海房價也就是3000多元/平米,現在要買到65000元/平米,20年前的100元相當於現在的2000元。
第三,拿工資收入來看。2000年一般辦公室白領的月工資是1000元左右,而2019年我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的年平均工資為9.05元,平均月工資是7541元。這樣計算下來,20年來我國的人均工資水平漲了7.5倍。而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的年平均工資為5.36萬元,每月收入是4460元,20年來人均工資收入漲了5倍。綜合來看,2000年的100元購買力,只相當於現在的500至750元之間。
第四,20年來還有部分商品變得更加便宜。20年前買一臺彩色電視機要上千元,可以現千元都可以購買超薄智能電視了。還有手機,20年比較罕見,買一個大哥大就是富人的象徵,需要一萬多元才能買下。而現在買個最先進的觸屏智慧型手機,也不過是五六千而已。還有20年前轎車桑塔納要十幾萬買下一輛,現在買量桑塔納轎車售價不過是八九萬。從手機、家電、轎車等技術更新比較快的商品來看。人民幣的購買力是升值的,至少同樣的錢,可以買到技術含量更新的商品。
20年前的100元,相當於現在多少錢,專家們拿出了GDP增長速度來測算。但是,建議要從多維度進行分析,如果你站在房價、豬肉、電子產品等商品價格上看,得出的結果是完全不同的。我們認為更靠譜一些的應該是,收入增長速度,由於我國職工收入還要分非私營單位和私營單位,所以,我們大概推算,2000年的100元的購買力相當於現在的600元左右,這樣的答案應該相對精確一些。你覺得20年前的100元相當於現在多少錢呢?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