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石泉街頭,65歲的胡丕獻擺了個彩糖攤,彩糖是自己手工製作的,銷售的方式也與眾不同,顧客不是直接用錢買彩糖,而是通過打彩這樣的遊戲獲得彩糖。打彩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民俗活動,如今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胡丕獻將剛剛製作的金龍彩糖從木模具裡取出。胡丕獻的彩糖製作手藝是祖傳的,傳到他手裡已經是第五代了。
熬糖。白糖裡加點食用色素,用小鍋熬成糖稀。胡丕獻的兒子也會製作彩糖,胡丕獻說:「打彩是石泉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特有的一種糖工藝製作及特殊銷售模式,也是石泉縣逢年過節時必不可少的一種民俗活動,我們得把這項古老的製糖技藝和民俗活動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原來我們石泉有八九家做彩糖,現在只有我家和孩子的舅舅家在做。」
將糖稀倒入模具。溫度影響彩糖製作,天熱時,糖稀倒入模具後不易成型,做彩糖的成功率就很低。
這些彩糖模具木作精細,也是一代代傳下來的。
金龍、鯉魚、財神、老虎、酒壺等一個個彩糖從模具裡取出。
胡丕獻和兒子一起將各種彩糖放在一個貨櫃裡,準備出攤。
打彩車裡裝著金龍、鯉魚、財神、老虎、酒壺等大彩糖和紅棗、金瓜、辣子等小彩糖。打彩車的上方,一端是彈射鋼針的機關,另一端是轉盤,轉盤轉動後,顧客扣動機關彈射鋼針,鋼針打中啥糖就得啥糖。這位女士打中金龍,胡丕獻便取出金龍遞給她,恭喜她中彩。
石泉街頭打彩遊戲,參與者須先購買遊戲機會,一次1元,得到的獎品為彩糖,種類由標針打中轉動的圓形轉盤內標示的物品為準,轉盤被均勻劃分為72格,每一格都寫著彩糖的種類,其中紅色區域是金龍、鯉魚、酒壺、財神等大彩糖,打中紅色區域就是中彩。
夜晚,胡丕獻在石泉漢江古城的老街上擺攤,打彩遊戲原來是石泉春節期間的一種民俗遊戲活動,孩子們盼的是贏得大花糖,大人則圖的是博個好彩頭。如今打彩已成了展示古老製糖技藝和民俗活動的一個旅遊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