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央視春晚是今天最熱的話題,告訴你一個小秘密,給晚會增光添彩的舞美道具,有好幾樣來自我們廣西恭城呢。今天的「新春走基層」,我們來認識一位恭城的年輕手藝人,說他是手藝人,因為他是老字號「張福記」彩扎技藝的第五代傳承人。說他年輕,是因為小夥子是個90後。
農曆小年,縣城的年味日漸濃鬱。倘若你問街坊鄰居,哪裡的年味最濃,他們會指向同一個地方——吉祥街88號。
吉祥街88號「張福記」,這個誕生於清末的民間老字號彩扎工藝作坊,到今天已有107百年歷史。百餘年間,每一次臨近春節的日子,這裡總是熱火朝天。
從8歲起,張樺就跟著長輩一直泡在「張福記」裡,一道道工序早已瞭然於心,做一個走馬燈,需15天,做一個煙花故事臺,需32天,而不管做什麼,從第一步開始,都必須一絲不苟。
「張福記」彩扎第五代傳承人 張樺
用竹篾紮好骨架以後,就在外面貼金色的鐳射紙,然後再用顏料畫出上面的花紋,以後就上油漆,最後把配件裝上來,最後把機關裝好,眼睛會動的,耳朵也會動的。
其實張樺的爺爺、爸爸,也就是「張福記」第三代、第四代傳承人,也只是將彩扎當做業餘愛好。誰也沒想到,到了張樺這第五代,他竟然成了最靠譜的傳承人。就在別的小朋友在爬樹、打彈弓的時候,小小的張樺就埋頭在作坊裡彎竹篾、糊紙和上色了。
張樺的奶奶 易相英
好小就去搞了,龍啊,獅子啊,自己在搞,就這樣傳下來,搞那個龍去桂林比賽,都得了名次的,我們說你不讀書啊,搞這種。
張樺告訴奶奶他要考廣西藝術學院,因為要想傳承傳統,首先需要汲取能量。2011年,他真的考上了廣西藝術學院舞臺美術設計專業。四年的學習豐富了 張樺的視野,但同時他好像更迷茫了。
街坊鄰裡、親戚長輩也在觀望著,猜測這個90後小夥做彩扎也做不長久。可沒成想,20多歲的張樺不但最後真的沉下心來,還決心把彩扎賣到全國,甚至海外。
「張福記」彩扎第五代傳承人 張樺
後面我們幫馬來西亞,香港,澳門做東西,爺爺都參與,就是比較高興,這個東西能走出去。
越來越精湛的彩扎工藝,讓張樺接到了越來越多的訂單。今年,他更是接到了2020年央視春晚的單子。張樺很以此為驕傲,還專門找人定製了一條橫幅,上面寫著「保質保量完成2020年央視春晚舞美道具製作任務」。其實除了央視春晚,張樺最近還要忙活各地大大小小的訂單。
「張福記」彩扎第五代傳承人 張樺
接了大的獅頭有200個,小的獅頭有400個,我估計到元宵之前,產值有七八十萬吧。
張樺也很感激自己在大學裡學到的專業美術知識,四年所學運用到傳統工藝中,能增添許多時代元素。比如,過去描邊用的膩子粉改成了熱熔膠,過去塗色用的植物染料改成了色彩更豐富的水彩顏料,他還給獅頭關節的牽引繩增加了滑輪裝置,動起來更生動形象。
「張福記」彩扎第五代傳承人 張樺
以前沒有這些人造毛的,以前這些都是用棉花彈,染色,效果沒有那麼好,現在我們就用了一點新的材料來做。
張樺為這些寶貝申請了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後,新的一年,他準備繼續再向上一級申請。在張樺身邊,做了十幾年的老藝人僅剩下四五位,90後藝人僅有他一人,偶爾張樺也會覺得孤獨,孤獨深處,是他的憂思。
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