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17日 14:19 來源:福州晚報
參與互動醉心竹編55年,老工藝編出新花樣
陳建德:真草隸行隨手「入編」
王光慧
「禮德兼施、謹言慎行、勤儉節約……」前段時間,福清竹編手工技藝傳承人陳建德編織的一款帶有家規家訓的桌罩,在福清首屆非遺購物節上著實火了一把。
堅守50多年,陳建德創新探索「篆體編織法」,在竹編上隨意編出真草隸行等各種書法字體,打造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如今,年近古稀的他希望這項傳統工藝能夠一直傳承下去。
能將書法編入竹製品
8月13日,記者採訪陳建德。他戴著眼鏡,盤起雙腿坐在地上,熟練地拿起一根根竹篾。十指翻飛間,花籃底就出現一層層圖案和篆體文字。整個動作非常麻利,井然有序。
「我十幾歲就開始學習做竹編,到今年已經有55年了。」陳建德說,小時候家裡條件差,他想為家裡減輕負擔,於是在竹器社拜當時有著「竹編狀元」之稱的亦俤師傅學習竹編技藝,後來又從棋義師傅那裡學到了花簍、花紋編織法。
接觸竹編後,他愛上了這門手藝。日復一日編竹製品,他的雙手很早就長滿了老繭。他說,「手臂常常被竹子劃出血絲,竹篾的刺也曾深深地扎到手掌裡。」
無論是在知青下鄉時所在的一都鎮,還是在後來的生產隊,他都能編出各種竹編作品。
上課拿起粉筆教書,下課回家拿起工具做竹編,是陳建德退休前的生活狀態。他說,當時靠工資根本養活不了全家,只好利用課餘時間編織各類竹藝品。為此,他還讓同為教師的妻子辭職,專門在學校附近開起了竹器店,一個負責編織,一個負責售賣。他妻子從對竹編的一無所知,到現在的竹編小助手,都是他手把手教的。
退休後,陳建德更有時間專注於竹編技藝,不僅每天自己鑽研,還經常與妻子一起探討竹編作品的創新方法。如今,他能將行書、楷書等多種書法字體以撇字編織法來編織,並與各種花紋混成一體,組成新的花紋。他編織的作品不僅實用,還有觀賞性和藝術價值,多次被人收藏。
希望竹編技藝傳承下去
走進陳建德家,一股清新的竹香撲面而來。客廳四周,擺放著竹子編成的桌罩、花籃、花簍等。桌罩是一款工藝精湛、圖案精美的「網紅作品」,不僅編織了陳家祖訓,還有各種精美的竹雕。
客廳地板上擺著長短不同、粗細不一的篾絲。根據所做物件的大小,他會選擇不一樣的篾絲進行編織。記者看到,細細的竹篾在他手裡上下跳躍、翻動,看得出老人的動作十分熟練。
「編織之前,需要先制篾。」看似簡單的一個桌罩,從選料、破竹、削篾到編織,需要十幾道工序。陳建德說,竹編材料要挑選生長5年以上的竹子,並且只能在8月份砍伐,還要不斷換水浸泡,蒸煮以防蛀蟲。桌罩耗費了他一年的時間。
「竹編技藝本身不難,但要由粗到細,極其考驗人的耐心。」陳建德介紹,每次想編一件竹製品,他腦海裡就會立馬浮現整個編織的過程以及成品模樣。然後,他用鉛筆做好設計圖紙,再根據竹製品的大小準備各種竹篾,最後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編入作品。
「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愛學這個了。我最大的心願就是有個平臺,將這門老手藝發揚光大,一直傳承下去。」這就是他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