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泥彩塑,舊北京稱之為捏泥人。過去的老北京街頭到處都能看見北京泥人的影子,它基本上出現在北京街頭的大小廟會上,最有代表性的地方就是蟠桃宮、花市大街一帶,大部分老北京手藝人都在這一地區銷售自己的產品。手藝高超的就在老北京的東安市場開店。泥彩塑在那個年代很受歡迎。
現在很多北京人對泥彩塑都不怎麼了解,但有一個人為了傳承發揚這門藝術,堅持了幾十年的時光。
他就是雙彥,是北京泥彩塑第四代傳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北京彩塑「兔兒爺」代表性傳承人,北京民間工藝大師。
七歲開始隨父親雙起翔,學習北京泥彩塑至今已有50餘年,技藝嫻熟精湛,在一些省級以上的專業項目展覽評比中多次獲得:特別金獎,金獎,銀獎,銅獎等獎項,其代表作品有:「帶福回家」,「連年有餘」「雷震子」「竇爾敦」「張飛」「關羽」「張定邊」「鍾馗」等「北京泥彩塑」及北京「泥彩塑臉譜」等人物。多次參加中外民間文化藝術交流,與父親共同創作完成的「北京泥彩塑」精品被中外國家級博物館,美術館所收藏共計700餘件之多,雙彥作品的特點是完全保留了北京民間傳統特色技藝及藝術風格。原汁原味的展現了老北京的鄉土氣息色彩。
外人看到的是光鮮的一面,但直到2007年,雙彥繪製了竇爾敦、張定邊、姜維等大型臉譜後,雙彥才在父親雙起翔眼裡算「出徒了」。在漫長的41年學習中,雙彥第一次看到了父親的微笑,才算得到了父親的肯定。如今,人們用「線條流暢,一絲不苟,一筆到位」來形容雙彥的手藝,這中間的辛苦誰又能了解。
如今,北京泥彩塑第三代傳人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雙起翔,而第四代傳人就是雙彥。第五代傳人有雙鑫、雙才、何世蓉、扶桂梅和李彬。
原標題:「兔兒爺」代表性傳承人——雙彥的泥彩塑之路
責任編輯:柯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