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 地震逃生指南:7件尋常生活日用品,秒變地震逃生避難神器!

2021-01-17 Meilimama


/沈婕


距離熊本大地震已經過去5天,在我們4月18日推出《多層次避難應急包——地震當前,有孩子的家庭在標準應急包之外還應該準備什麼》一文之後,收到了很多媽媽們的好評和稱讚。在這篇文章中,我提到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在日本所謂的準備地震避難應急包,很大程度不是為了應對地震來臨時如何逃生使用,而是為了應對在漫長的半封閉式避難所內生活所使用的。

       當前,全日本華人都在為熊本地震捐款捐物,而主震之後一直餘震不斷,當地災民依然生活在地震避難所。截止4月16日為止,熊本縣內855所地方近18萬3882人被轉移安置到就近避難所生活。他們還沒來得及從地震逃亡的恐懼中緩過神來,很快又要面臨困窘的集體生活,著實有諸多不便,而我們所能做的除了替他們祈福及募捐,還希望分享更多如何在地震避難所有效生活的信息,幫助他們在這樣的救援物資匱乏,基本生活設施簡陋甚至不具備,人員混雜等嚴峻的生活空間裡最大化恢復正常的生活,也給更多在日和在國內的媽媽提供參考:萬一有一天我們住進了地震避難所,以下這些生活當中尋常可見的日用品可以妙變避難生活神器,所以,可以提前準備一些在地震應急包裡。



 No.1  塑膠袋是宇宙無敵百變小超人


垃圾袋一秒變雨披

(按照身高可以選擇垃圾袋大小)


       想不到吧,平日裡你用來丟垃圾的口袋只需要一把剪刀就能立刻變成臨時雨披。地震後期往往會出現強雨天氣,如果你沒有準備雨披也不用著急,就用垃圾袋趕快做一件吧。



●超市塑膠袋一秒變簡易馬桶

       

  超市裡買菜帶回的口袋也能在避難時派上大用場。避難所裡廁所少人多,廁所門前永遠排著「長龍」,在馬桶稀缺的避難所裡隨手拿一個紙板箱加超市塑膠袋就能立馬變出一個應急馬桶,談不上有多舒適但至少可以解決「人有三急」。

 


●包裝袋一秒變嬰兒尿布


       帶著小嬰兒避難是非常挑戰的事情,不方便餵奶更不可能帶足量的尿布,在萬不得已的時候我們用一個垃圾袋和一塊毛巾就能做出一塊簡易的尿布。

 



●塑膠袋煮飯法


       用耐熱性聚丙烯材質帶有鎖扣的口袋將水和米同等量放入,鎖緊封口,放入鍋中煮20分鐘,飯就會熟,鍋裡的沸水還能有其他用途。

 


●透明保鮮袋自製雨襪和洗碗布


       有豐富野外宿營經驗的人遇到不期之雨時都會使用這個招數,將透明保鮮袋套在襪子外面然後穿上鞋子,這樣即便鞋子溼了也不至於弄溼腳底。




       將透明保鮮袋揉成一團倒入洗碗液就可以充當洗碗布或擦地布,處理地板血漬汙垢很便利。

       此外,塑膠袋的功能還有很多很多,例如可以蓄水,還可以變成臨時洗衣機——避難時將塑膠袋裡放半桶水倒入洗衣液將內衣、襪子等放入其中紮緊口袋揉捏的洗法可以節約不少用水。所以將塑膠袋稱為避難神器一點也不足為過。


 No.2  保鮮膜是節約用水的好幫手



       保鮮膜在避難時的妙用是從阪神大地震開始聞名於耳的。當時大家將它敷在餐具上吃完飯直接將保鮮膜扔掉,這樣可以節約不少的活水。




       在保鮮膜上墊上紗布可以包裹在傷口上,起到繃帶的作用(注意不要讓傷口直接碰觸到保鮮膜)。





       寒冷的夜晚,還可以將報紙包在腹部外面,用保鮮膜固定,非常保暖。




       用保鮮膜包裹住眼鏡或杯子等小物上,可以防止它們跌碎,並可起到防水作用。

 

 No.3  報紙既能吸水保溫,又能陪伴小朋友解悶



       如果你是登山愛好者,可能對報紙的作用並不陌生:在現有衣服無法禦寒的情況下,將揉捏出皺紋狀的報紙卷在貼身衣物外面,因為褶皺的緣故,報紙當中出現了空氣層,會陡然提高原有的保溫性,另外,將報紙墊在鞋底也有很好的保暖功效。

 



       如果沒有紙箱做簡易馬桶,就可以利用報紙的吸水性,在塑膠袋裡敷上報紙,做出應急的臨時馬桶。



此外,報紙還可以提供給避難所的小朋友作摺紙玩,增加避難生活的樂趣等。

 


 No.4  萬能的紙箱出現在避難所每個角落



       在日本的各大避難場所裡,最常見的就是紙箱了。和報紙一樣,紙箱也是抗寒好幫手,鋪在地上可以當「暖床」(溫暖的地板),而且便於加工,上文提到的簡易馬桶製作方案裡就用到了紙箱。


       另外,稍大一些的紙箱可以作為屏風使用,具有阻隔視線的作用,既達到擋風的效果又可以為自己創造一些私密空間。



       在處理骨折等外傷時,可以剪下大小符合需要的硬板紙,外加一個塑膠袋就可以完成一個簡易的三角架固定傷口。



       中等大小的紙箱墊上毛毯就可變做一個安全的嬰兒床,在四周起到保護作用,裡面如果套上透明帶注入水,就是一個簡易的澡盆,可以給嬰幼兒洗澡。


 

 No.5  女孩發繩是大神級的止血救星



       女孩子的發繩(長款)可以用來綁在傷口上方起到止血作用。同時它也可以拉伸固定作當臨時的晾衣襪繩,還可以用來捆綁行李等。

 

 No.6  用可摺疊的小刀做護身必須品



       摺疊用的小刀除了刀具日常的用途外,在避難場所這類人雜物亂的場所,還是非常有效的自我保護的工具。尤其對於女性,在人身地不熟的地方必須做好自身安全防護,避免二次受災(搶劫或是性騷擾)。

 

 No.7  布質封箱帶做留言條和清潔工具等



       布質封箱帶可以與紗布一起包紮傷口,用油性筆在上面寫上受傷過程,就可以方便醫生得出準確判斷,儘早得到治療。


       如果地上有細小的玻璃用封箱帶粘走保持地面清潔和安全是很好的辦法。




       需要私人空間時可以用它來固定紙箱做成「風屏」(屏風)。

 

       除此之外,在確實需要外出避難時,可以將自己去了哪個避難所寫在紙上用封箱帶貼在門上,以便在外的家人回來後知道自己的所在位置。這種封箱帶在百元店有多種顏色可以選擇,選擇顏色鮮豔的為宜——在避難這種散亂混雜的地方,鮮豔的留言更容易讓別人留意到。

 

        綜上7種不起眼的生活用品,仿佛就是現實版的「奧特曼」,在災難降臨的危機時刻可以果斷變身,拯救人類脫離險境,擺脫水生火熱的生活。所以,如果你的地震避難應急箱空間還有富餘,就可以選擇上述合適的物件放入其中,關鍵時刻能幫上大忙!


本文內容版權歸「美麗mama"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轉自公號「美麗mama」(meilimama-org)


作者簡介



     沈婕

      喜歡簡單的生活:



如果你預感本公號將在親子教育和個人成長方面對你有巨大幫助,請掃描以下二維碼添加「美麗mama」公號:



相關焦點

  • 地震時如何逃生? 地震逃生技巧速Get√
    地震時如何逃生? 地震逃生技巧速Get√時間:2020-12-14 18:3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地震時如何逃生?地震逃生技巧速Get 地震逃生方法5條 辣媽網小編為你介紹地震逃生方法5條,相關內容具體如下: 1、搖晃時立即關火,失火時立即滅火 大地震時,也會有不能依賴消防車來滅火的情形。因此,我們每個人關火、滅火的這種努力,是能否將地震災害控制   原標題:地震時如何逃生?
  • 地震逃生知識&急救包
    今天,珞珞為你整理了家中可常備的急救包需要包括哪些物品,以及一些地震逃生的要點。急救包應該包括:1 工具防水防風火柴、長繩、防滑手套、扳手、多用摺疊工具刀(瑞士軍刀)、摺疊鏟、手電(推薦可手搖發電的)。
  • 在日溫州人親歷地震 稱日本人逃生「有秩序」
    不管在家還是辦公室 人人必備頭盔  地震來襲時,樂清城北鄉黃坦洞村的盧榮富正在日本東京一幢數十層高的寫字樓裡上班。「當時,我剛到辦公室坐下不久,大樓就開始劇烈搖晃。」盧榮富說,在他還沒明白髮生了什麼事時,就有日本籍的同事在高聲呼喊:「大家都不要慌,地震了,沒事的,我們都演習過無數次地震逃生了。
  • 應急科普:地震逃生知識,一定要知道!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7月12日6時38分在河北唐山市古冶區發生5.1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位於北緯39.78度,東經118.44度。網友表示,河北、北京、天津有震感。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7月13日9時28分在新疆伊犁州霍城縣(北緯44.42度,東經80.82度)發生5.0級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
  • VR虛擬實境中體驗地震逃生,增強防災意識!
    地震就像颳風下雨,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地球上每年約發生500多萬次地震,也就是說,每天要發生上萬次地震,我國是世界上地震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我國國土面積佔全球7%,但是20世紀在我國大陸地震次數卻佔全球的三分之一。
  • 科普:地震自救與互救逃生攻略
    中國天氣網訊 今天(12日)6時38分,在河北唐山市古冶區發生5.1級地震。根據中國地震臺網速報目錄,震中周邊200公裡內近5年來發生3級以上地震共17次,最大地震是本次地震。居民在家中遭遇地震如何自救與互救?
  • 災難來臨,學會這些地震避難技巧或能救命!
    地動山搖、慌忙逃生,這就是人們用手機記錄下的「九寨溝7.0級地震」發生時的場面。地震之後,救援人員從四面八方趕往災區,以最快的速度搶險救災,但是地震發生的第一時間,我們又該如何積極自救呢?如果地震時你正好在開車,千萬不要學電影裡瘋狂飆車的情節,而是應該靠邊停下,遠離天橋和電線,找個安全的地方屈膝趴下,用手和胳膊護住頭和脖子,等待地震結束!而在經歷了地震的生死瞬間之後,災難其實還遠遠沒有結束,因為地震帶來的破壞不僅毀滅了房屋和生活用品,還阻斷了交通和通訊,你必須在一片廢墟之中學會如何活下去,這時候,你手邊的一切都要成為你自救的工具。
  • 唐山5.1級地震!地震來時怎樣躲避?如何自救?12秒黃金逃生時間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07月12日06時38分在河北唐山市古冶區(北緯39.78度,東經118.44度)發生5.1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周邊縣城:震中距古冶區7公裡、距開平區19公裡、距灤州市23公裡、距豐潤區24公裡、距路北區27公裡,距唐山市28公裡,距天津市132公裡。
  • 【防震減災 】 地震來了怎麼辦?
    7、人們總喜歡把急救用具藏在某一角落,或不起眼的地方,可是,這些東西在地震中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平時要把它們放在某一固定並且容易拿到的地方。8、地震時,穿高跟鞋對避難百害而無一利。平時應穿或備用跑得快、耐用、平跟的棉鞋或運動鞋。拖鞋和草鞋都不合適,高跟鞋絕對不行。
  • 文昌小學舉行地震應急逃生演練活動
    水母網12月25日訊(通訊員 鍾清清)為了進一步普及防震知識,切實增強師生安全意識,使全體師生掌握應急避震的正確方法,近日,我校舉行了地震應急逃生演練活動。疏散演練之前,學校成立了緊急疏散演練領導小組,制定了周密的實施方案,召開主題班會組織學習地震及避險相關知識,並在教學樓每個樓層安排導護值日老師進行引導,詳細規劃了各班級撤離線路,確保了演練活動的安全、有序和高效。下午3:00,第一次警報響起,隨著緊急避險指令的發出,學生們迅速採取自救措施,護住頭部躲在桌子下面,進行室內應急避震。
  • 鄉城縣應急委員會開展地震逃生演練的公告
    鄉城縣應急委員會開展地震逃生演練的公告 2020-08-17 13: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日本防災 | 地震日常:在生活中時刻準備著
    對於日本來說,地震並非緊急的特殊情況,而是日常事件。因此,要把地震當做日常事件來看,需要在生活中時刻準備著。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後,日本政府提倡每個家庭日常儲備7天的防災用品。圖片來自日本消防廳什麼是「地震日常」?1995年的阪神淡路大地震(7.3級)中,死亡人數超過六千。
  • 地震逃生床,專為防震打造,你會期待塌的普及嗎?
    於是這時候就有很多的科學家、專家,為了降低死亡人數,保護人們的生命安全,就知道錯了,地震檢測儀精確地跟蹤到是否有地震的到來,並且告知人們,同時也研發出來了一款新科技的地震逃生床
  • 列車扣停、消防集結……地震來臨時如何自救逃生?
    列車扣停、消防集結……地震來臨時如何自救逃生?:7月12日6時38分在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區發生5.1級地震,7時02分、7時26分分別發生2.2級、2.0級餘震。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2020年7月12日6時38分在河北唐山市古冶區發生5.1級地震(北緯39.78度,東經118.44度),震源深度10公裡。截止到7月12日9時20分,共發生餘震29個,4級以上0個,3.0-3.9地震0個,2.0-2.9地震2個,1.0-1.9地震0個,1.0級以下27個。
  • 日本人的地震避難包裡藏著什麼?
    過了幾十秒,手機傳來新聞推送提示音,果然是九州地震速報,緩衝到大阪不過3級左右,體會到震感的卻不在少數,刷了刷推,憂心忡忡者眾:莫不是南海海溝大地震的前兆?日本政府最新發布的未來30年地震預測圖也是在那個晚上,我第一次有了生活在日本的危機感,島國人並非對頻發的地震和颱風不感到恐懼,因此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做好萬全準備。無論是5年前的東日本大地震還是最近的熊本大地震,人們在支援災區的同時,也再一次審視自己的安全措施,假定自己的城市在地震來臨時的種種情況。
  • 地震來了怎麼辦?不慌張,公園就是避難所
    原標題:地震來了怎麼辦?不慌張,公園就是避難所深圳商報2018年11月26日訊 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11月26日7時57分在臺灣海峽發生6.2級地震,深圳市民震感強烈。地震來了怎麼辦?有些市民心裡沒底。
  • 日本人是如何防範地震的
    隨著綿陽北川屢次發生3次地震,再次讓我們認識到地震造成的危害。我國自改革以來約共發生5次大地震:邢臺7.2級地震、雲南大關7.1級地震、遼寧海城7.3級地震、唐山7.8級大地震、汶川7.8級大地震等以及全國範圍內的N次中小地震。這些災害無時不在提醒我們生命寶貴,以及需掌握必要的防範地震的安全知識。
  • 地震來了怎麼辦?這份地震自救手冊值得收藏
    衣櫃絕不允許進去:唐山地震時,有人鑽進衣櫃躲藏,幾天後救援隊發現時,人是完好的,但最後憋死了。把門打開:躲藏地點離門近點,門最好打開,可以背靠在門框上,手抱頭,待地震結束時準備隨時轉移,為逃生準備活路。B、假如你在客廳裡
  • 日本地震避難包裡有什麼?
    當地震來臨,帶上有30件救命物品的避難包,至少能維持你3天生命。懂得自救,不僅是出於惜命,更因為不給別人添亂是救人的第一步。時常遭遇地震威脅的日本人,對防護用品的準備十分嚴格和專業。許多家庭都會準備「非常持出袋」,當災難來臨,這個避難包能夠維持一名成年人3天的生活需求。
  • 簡易救難包(地震火災逃生利器)
    救難包只需準備簡單的逃生用品與食物飲水,並放在隨手可拿到的地方,最好每個月檢查與更換一次。切記不要把全部家當都塞進救難包,以免因為包包過重,反而阻礙了逃生機會。選購急救包:多口袋防水設計準備一個長寬約40~50公分的背包,最好挑選多口袋設計,可放置不同種類的逃生用品;材質以防水為主,避免背包中的電子用品受潮短路或糧食碰水壞掉。放置家中門邊逃難時,人的第一個反應是往大門跑,將救難包放在門邊或逃生處,不需要翻箱倒櫃浪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