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貨平頭塞耳機標杆之一,人氣smabat M1 PRO體驗!

2020-12-14 V叔科技

哈嘍!朋友們,你們的耳朵試音師V叔來啦,介於筆者比較愛好音樂,也分享過不少乾貨,幫大伙兒拔草掃雷,經歷過滾滾紅塵,方才知直擊心靈的聲音有多麼打動人。選擇一款適合的聽歌設備,可以減少更換耳機設備的頻率,可以讓自己在閒暇之餘更好的得到放鬆。如果不是遇到它,筆者對平頭塞耳機的印象還停留在僅聽音樂的階段,畢竟現在不是大耳就是入耳動鐵的發燒耳機,平頭似乎漸漸淡出認知範疇。如果不是大耳戴的頭悶,入耳太久,有點不適,可能就錯過了。最近入手了smabat 小蝙蝠M1PRO用它聽歌在開聲的那一刻,你就會被它深深吸引。

開箱篇:

白色乾乾淨淨的包裝,透露著極簡的風格,簡約而不簡單。耳機和耳帽獨立放置,精緻又特別,治癒我這種強迫症,無比舒爽。初窺整體的造型,實物看起來顏值更高,質感可以說相當可以。金屬磨砂質感加了些許亮面飾條,細節處理還是不錯的。搭配的軟膠耳鉤配件讓常規佩戴擁有繞耳佩戴的牢固而且更加便捷。

買之前了解了下參數:

線型雙邊等長線 / 頻響範圍10-22000Hz / 3.5mm音頻接口/靈敏度110dB/mW / 單元阻抗32 / 線長1.2<X≤1.8m / 驅動單元14.2mm / 防塵防水等級IP44 / 耳機重量僅18g。這款平頭塞耳機的硬體參數屬於中規中矩,不過入耳佩戴是確實舒服,聽久了也不悶頭。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平頭塞耳機目前被藍牙耳機搶佔了風頭,現在反而很多音樂愛好者追求喜歡的一類,也成就了平頭塞的與眾不同!每個人的喜好不同,品味也不同,選擇適合自己的聽歌硬體才是重要的!

smabat 小蝙蝠M1有常規和繞耳兩種佩戴方式,HIFI級M號大小的平頭塞耳機真正適合國人和女性用戶,不過筆者更偏向於常規戴法,比較放鬆自然。內附的說明書,對於初次使用的朋友很友好,認真翻閱了解,更容易上手使用。兩副耳帽看著不錯,矽膠保護套我不一定會用,這種習慣因人而異了!總之這份貼心包含了你所用到的不同場景。所以配件考慮的很細心,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來調整,畢竟每個人的視聽享受是不同的。

支持可換線的設置深得我心,採用的是主流的mmcx接口,支持更多專業音頻線材,smabat 小蝙蝠M1搭配原裝鍍銀線材,保證傳輸中音質高清無損。後期升級更方便,可以自由換線升級專業的音頻線材,可玩性更強!

smabat 小蝙蝠M1採用重新設計迷宮聲學結構,HIFI音質,專業調音師調音,保證聲音明亮,空間感十足,音質更突出,M1加入了3D迷宮調音主件,是聲音在內部形成多次的反射,更醇厚富有質量感,一體式環形迷宮聲腔,再加上複合膜片,讓整體的音效更細膩好聽。

全新調音結構,強勁的醇低音,通透清澈的中高音,是小蝙蝠第二款HiFi平頭耳機,重新設計使迷宮聲學可以在小空間內實現,達到令人驚喜讚嘆的音質效果。「迷宮聲學」結構一直被應用在高端音響上,smabat科技經過重新改造聲學結構,巧妙用到平頭耳機上,音質更立體。14.2mm驅動單元,小型平頭的高音更難掌控,選擇用複合振膜,低音富有彈性,高音不刺。

通過頻響曲線可以看到,這款耳機中高音過度自然平緩,人聲飽滿,清澈通透。是比較適合聽一些慢歌或者是搖滾的歌曲,人聲的厚度和重金屬撞擊摩擦都可以很好的融合呈現出現,而聽感上自然帶來非常好體驗。

試聽分享:

好了,準備試聽了,畢竟發聲才是最要緊的,斷斷續續煲機,差不多50個小時的樣子吧,感覺聲音開了不少,可以上耳朵了。

第一首選了經典「Every Time I Close My Eyes」,每次聽都會拉上窗簾,閉上眼睛,沉浸式的欣賞,耳朵真的會懷孕。那種通透和滄桑的感覺,隔著耳機把作者的心聲仿佛傳遞到我的心間,猶如一個詩人在耳邊慢慢吟唱,述說著彼此的故事。渾厚的低音區,此刻我迷醉了。

smabat 小蝙蝠M1這幅平頭塞耳機筆者最喜歡的是它在女聲方面的表現,特別是聽古典和老歌很有感覺。做工和外觀也符合筆者的審美,精緻耐看,不浮誇的外觀能滿足個人需求,在合適的時間選擇了適合自己的平頭塞,帶著聽歌也是一種享受。

中頻表現也是一個驚喜,細節很棒,細膩婉轉,低音下潛也很自然。換了一首比較文藝且復古的小城故事,甜美的女聲猶如天籟一般打動著你的心扉,復古的情懷在胸中迴蕩,憶往昔歲月,小城故事有你有我,代入感真的十級。人聲與音樂的融合在同一頻率範圍內層次感更豐富,中高頻均衡度會讓聽感更舒適。

經過一段時間的體驗感受,smabat 小蝙蝠M1 PRO優點不少,像寶藏一樣等你來挖掘,醇厚低音,3D迷宮聲學,HIFI平頭耳機小鋼炮,佩戴舒適感,讓筆者基本挑不出毛病,黑科技加持讓整體的音質驚喜,耐聽!MMCX接口支持更多專業音頻線材,給愛好者和發燒友提供更多把玩空間。目前感覺有提升的空間就是顏色,腔體顏色選擇性較單一,線材的材質還可以更好。總體來說,音質的表現還有升級空間,不過想到才四百左右的價格,滿足內心的執念也是不錯的選擇,感覺當初玩平頭塞的情懷又回來了!

相關焦點

  • 首款模組化耳機,專業發燒級音質,Smabat M2 Pro體驗!
    嗨,喜歡音樂的朋友們,上次推薦了人氣smabat M1 PRO耳機,獲得很多朋友的認可。V叔今天又要給大家推薦一款給力的入耳式發燒級耳機了!這款就是smabat 小蝙蝠M2 Pro平頭塞耳機,接觸過這個品牌的人都知道,smabat推出的幾款耳機產品都很經典,無論是在國外還是國內都圈了很多粉絲!作為入耳式有線耳機,小蝙蝠M2 Pro還是首款全身模塊化設計的產品,對於喜歡折騰的朋友來說,自己動手就能體驗DIY的樂趣。這一點非常有趣,而且可玩性更高了!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這款升級版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
  • 經典傳承 smabat M1 平頭耳塞
    平頭塞,那年那月,不少玩家對經典的平頭塞任然情有獨鍾,經典總是有人喜歡,不愛新歡愛舊愛哈;入手了這款smabat-M1 平頭耳塞,採用14.2mm驅動單元,複合振膜+迷宮聲學結構的配合
  • 均衡平頭塞:SMABAT/小蝙蝠 M2Pro 平頭塞式耳機體驗測評報告
    耳機本體我覺得M2Pro的外觀設計就已經非常吸引人了,當你看過各種各樣的MX500模具的平頭塞之後,再看一眼M2Pro就非常吸引人了。雖然平頭塞的外殼一般來說直接用車件是最好的處理方式,但M2Pro仍然使用了精雕外殼。當然前腔部分仍然是塑料的部件,金色的裝飾圈可謂是點睛之筆,一下子將外殼的質感瞬間提升起來。在耳機背板部分則使用了亮銀色的裝飾圈進行點綴,在出廠前還貼有藍色的保護膜,還挺周到。
  • 平頭名器只限上古神作?SMABAT-ST10s體驗談
    本人作為一個80後,是經歷過平頭塞風生水起的時代的,當時那個年代,隨便買個播放器標配都是平頭,我記得2003年的時候買過一個iriver的鐵三角,裡邊送的據說就是森海代工的MX300,僅僅是一條入門級的平頭就聽得我不亦樂乎,它不僅陪伴了我大學整整4年時光,而且也是帶我入門的第一條平頭塞。
  • 平頭耳機的天花板?鐵三角CM2000Ti上手體驗
    目前各大廠商都發力入耳式耳塞,很少有平頭耳塞旗艦產品發布,去年老鐵家的新品發布會發布了全新ATH-CM2000Ti平頭耳塞。因為難忍受大部分入耳試耳機的聽診器效應和對耳道的擠壓,一直以來對平頭耳機的嚮往熱情不減,這款耳機讓我的情懷又有了期待。所以在這款耳機國行上市第一時間入了一條。
  • 這才是真消費級HiFi耳機 smabat x1 帶有手動調音濾波電路入耳機
    我們讓它以一個平民的價格上線,smabat x1能否打開可調音hifi耳機的全新市場,並且能給更多的新用戶帶來不一樣的更好的聽歌體驗。smabat x1 應該是已知宇宙,在手動聲學控制的功能中屬於最低價格的hifi耳機,沒有之一。對比市面上已知擁有此項專業功能的hifi耳機價格,或許真能稱的上已知宇宙範圍內。
  • 好音質不是「音樂發燒友」專屬,smabat nco入耳舒適,好聽!
    朋友們,V叔分享過不少藍牙耳機,今天要帶來一款與眾不同且情懷滿滿的產品了。作為一名音樂愛好者,聽歌成為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用過不少耳機,體驗參差不齊。所以選擇一款適合的聽歌設備顯得特別重要,不然會使我們更換耳機設備的頻率大幅度增加。最近入手了一款小蝙蝠科技才推出的smabat nco入耳式耳機。
  • 平頭曙光:7Hz/七赫茲 披頭四 平頭耳塞式耳機體驗測評報告
    因為平頭塞一些先天的優勢,的確更適合去欣賞大編制的古典音樂。那麼這個「參考級」的平頭塞,實力如何?打開包裝盒平頭塞本身也不需要和入耳式耳機那樣有很多種配件類型,這一次披頭四也是附送了一個帆布耳機包質感很不錯,一共七對耳棉,這個附件對於平頭塞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而且是耗材,所以附送多了一些也無可厚非
  • 平民耳機測評:鐵三角C770,最具性價比的平頭塞!
    鐵三角C770,恐怕是如今能夠買到的最具性價比的平頭塞。
  • BGVP DX5耳機入手:經典的平頭塞下,能有高清音質?
    隨著入耳式耳機因降噪優勢漸成流行之勢,入耳式耳機的天下中,以前經典的平頭塞耳機越來越難見。即便如此,平頭塞啟蒙且經典的造型還是讓不少的老玩家久久難以釋懷,為了彌補這一遺憾,前不久幾個少數還在研發平頭塞的品牌BGVP,毅然推出了新品DX5耳塞式金屬平頭HIFI耳機。
  • 大概是索尼旗艦平頭塞的水準 售價2299元!平頭塞中的殺神級誕生
    (本篇首發平臺連結已在系統中提交,抄襲我文章的人若舉報我,百家號客服也會跟著被罵,再發生一次,等著)我對金屬制平頭塞是有點擔心的,但Ksearphone出品的頂級平頭塞鈦鈴真是讓我「刮目」,它或許已經接近這類耳塞中的最好水平了。由於鈦鈴似乎是限量生產的,建議「平頭塞」發燒友們,若預算充足,直接上。我覺得它2000+的售價是真的值!
  • 這是款甜品級的平頭塞:NICEHCK EBX21開箱體驗
    那麼如果咱們把目光轉移到平頭塞呢?其實平頭塞這個東西早在十幾年前差不多都死絕了,主要是國外幾個天王級品牌突然中止研發,中間斷層了好幾年,現在看去這個市場,基本是少數幾個國內品牌在做,經過多年的研發努力,甚至已經超越了當年那些個所謂的老牌經典。今天想跟大家聊聊的是一款來自NICEHCK的新平頭EBX21。我覺得無論顏值還是聲音都是值得拿出來誇一誇的東西。
  • 堪稱平頭塞裡程碑之作,出色低頻媲美入耳式耳機評測
    好久沒分享平頭塞了,先說老生常談的話。各位都知道平頭塞的優勢是佩戴舒適,弱點則是低頻因為腔體的原因總是有先天性殘缺。 再者平頭塞的市場相比入耳式耳機是屬於小眾品類,在如今TWS流行的時代,我都不知道還有多少人還鍾情於平頭塞。
  • 平頭曙光:7Hz/七赫茲 披頭四 平頭耳塞式耳機
    打開包裝盒平頭塞本身也不需要和入耳式耳機那樣有很多種配件類型,這一次披頭四也是附送了一個帆布耳機包質感很不錯,一共七對耳棉,這個附件對於平頭塞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而且是耗材,所以附送多了一些也無可厚非。雖說披頭四本身設計上可能並沒有考慮繞耳佩戴,但是根據實際體驗測試的話,披頭四仍然是可以繞耳佩戴的,這樣一來可以明顯解決「墜落感」的問題,畢竟直接佩戴這條耳機,多少還是感覺有些累。
  • 2018年耳機最大遺珠,它讓平頭塞也登大雅之堂
    不過這家品牌很有個性,目前它只有平頭塞,從幾十到幾千就四五款的樣子,而且都是白鈴黑鈴這樣家族式的名字。本文要說一款售價過兩千的平頭塞,在平頭塞本來稀有的年代,這個價位貌似也只有瑞弦家才有,比較巧合的是兩家都沒怎麼做市場推廣的,知名度都在五環之外。有道是英雄不問出路,像凱聲這樣純粹做平頭塞的也僅此一家,何況平頭塞尤其稀有,我們就一起看看凱聲這款自信滿滿的鈦鈴。
  • 11款在售入門級平頭塞橫評,基本都是熱門耳機
    和很多人一樣,我接觸的第一款耳機是平頭塞,當時還是買隨身CD附帶的配塞,在這之前聽單放機則是用別人的手機配塞,在這之後MP3都有精緻的白色平頭配塞。好多年了,個人印象裡我那臺步步高隨身聽聲音特好聽,一直懷念。所以去年淘了臺二手的松下隨身CD機,配塞還在,不過再聽時也沒那麼好的感覺了。
  • 鍍鈹振膜+純銀線加持,來自3D列印的飛傲EM5平頭塞體驗分享
    對於玩便攜的燒友而言,不知從何時起,總感覺平頭塞已離我們漸行漸遠,相對於市面上一眾堆單元的入耳式耳機,提及平頭塞即便是定位旗艦也總有那麼些曲高和寡的意味。當然了,喜歡平頭塞的燒友其實也不在少數,很多都是從MX980、IE80、E888以及宇音的PK系列一路入坑過來,因此在闊別平頭塞多年之後,突然有音頻大廠再推旗艦平頭塞,自然給筆者這般的燒友一種久旱遇甘露的興奮感。
  • 有線耳機再回頭,這一次耳朵服了,smabat小蝙蝠NCO耳機評測
    如即便市面上有著眾多優秀的TWS耳機,我卻更喜歡傳統的有線耳機,雖然TWS耳機在延遲方面已經做得很不錯了,但總覺得與有線耳機相比還是要差一些。另一方面也沒有辦法與播放器連接,白白的浪費了。但由於這段時間疫情的影響無法回家,所以為播放器選擇新的搭檔就變得很重要了。
  • 精雕細琢:NiceHCK EBX21 平頭耳塞耳機體驗測評報告
    包裝盒背面一般來說平頭塞的配件都不會太多,充其量就是堆一堆耳套進去。這一次EBX21卻沒有讓我失望,首先常規的開孔/不開孔耳棉各自配了兩對,而且是配置很高的那種,開孔不會偏。本身由於平頭塞的結構特點,想在ID上做出一些差異化並不是很輕鬆的事情,而EBX21則是另闢蹊徑,採用了更多的部件來組合成一個腔體的整體,過渡上也會顯得更加自然,顯然全精雕的腔體在質感和細節上是沒得挑的。
  • 溫潤雜食的聲色體驗,簡評音可若瓦RW1000低頻加強版平頭耳機
    【引言】去年10月份的時候音可若瓦發布過一款RW1000平頭塞,這款耳機當時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首先是價格相對比較低,在這個基礎上能做到獨一無二的腔體,而且還是通過高精度CNC加工製成的全金屬外殼,這一點實屬難得,再者就是聲音表現力上估計在千元之內都是相當能打的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