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娛樂訊 (圖文/bo)出生在上海,14歲隨父母定居洛杉磯的Lu1攜前不久推的自己的首張個人專輯《男孩》做客搜狐暢談心路歷程。雖然做的也是嘻哈音樂,但不同於往日我們聽到的激烈叛逆又犀利的嘻哈說唱,而是爵士嘻哈,用一種溫柔的方式娓娓道來。Lu1直言,美國的整個環境,包括西岸對自己個性的塑造影響很大,爸媽說自己小時候特別安靜,但到了日光傾城的洛杉磯,就感覺整個人都陽光很多,這些改變也會在自己的音樂當中體現出來。
新專輯《男孩》記錄成長
關於專輯的成長三部曲:《男孩》是大學住校,離開家,認識新的朋友,一起生活,最後離別的故事,大家都經歷過的事,比較有共鳴;寫《伸手摘下吧》是工作一兩年以後,工作不順利,挫折感很強,很不適應,有很多疑問,懷疑自己是不是適合這樣,是不是做了正確的決定,這是很多剛剛踏入社會的人都會有的疑問,捕捉的是當時那種比較迷茫的狀態;《起舞吧》是比較靠近當下的狀態,做了將近三四年的諮詢服務的工作之後,決定回去讀書補充知識,當時不知道讀MBA還是工程,後來選擇了MBA,但是在讀MBA的過程中,發現並不適合自己,但明白這就是成長的過程,更加了解自己,不是任何事情都是挑戰,有些事情,你可以把這件事做好,但這件事並不適合你,就是做的不開心,《起舞吧》講的是人生就是一場舞,但是你跳給誰看,當燈光亮起,舞臺下是有人的嗎?是誰?在跳舞的時候是跟著誰的節奏在跳?是爸媽給你放的音樂還是社會給你放的音樂?是老師給你放的音樂還是你在跟著自己的節奏去跳?這就是大家要去抉擇的事情,所以寫下來跟大家分享。
關於新專輯兩首日記體的創作,Lu1表示不同的創作狀態,有的歌是帶著目的去寫,但有時候是有感而發,這種狀態是一段很長一段時間積累的一種稍縱即逝的感覺,需要趕快捕捉,就像寫日記。
北京印象:廟會和灌腸
因為媽媽是北京人,Lu1也自稱是半個北京人,小時候每年冬天媽媽都會帶Lu1回北京看外婆。會逛廟會、吃小吃,大概十幾年吃到過灌腸,所以回到北京之後一定要買來吃,而味覺嗅覺和聽覺的觸動可以讓人在瞬間撈回很多回憶,所以當再次吃到灌腸時,小時候逛廟會人山人海的情景就立刻浮現在自己的腦海裡。
做音樂的人大部分都是網友
大學讀電機工程的Lu1,畢業之後找了一份諮詢顧問的工作,當時也會把音樂當副業,包括現在又重新繼續讀書,音樂也一直是自己的副業。Lu1表示《男孩》專輯的概念一直都是有的,很想把它做成實體,自己的製作人14?提議做了這麼久的音樂,如果還想走到下一步,想讓更多人聽到你的音樂的話,很有必要做個實體,也是對比了很多獨立唱片公司,最終選擇了擁有和自己風格很吻合的白天不亮的明堂唱片,對設計也很執著,所以是一個各方面都很合適的機會,於是選擇籤約發行自己的實體唱片。和14?從大學就開始合作,在網絡上有很好的合作,但此之前一直沒有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和蛋堡也有音樂方面的交流,09年曾經和朋友Cee一起做過蛋堡巡演上海站的嘉賓。
不介意被被說像蛋堡Nujabes 認為內地市場很有希望
經常被說像蛋堡Nujabes,Lu1似乎也並不介意,他表示首先大家知道蛋堡,說明爵士嘻哈被大家認可,這是好事,這次宣傳和巡演,除了讓大家有機會看到自己的現場,還想讓沒有聽過爵士饒舌的人一個機會來聽到自己的音樂,通過對比大家也可以看到自己的音樂和蛋堡的音樂有什麼不同。覺得爵士饒舌在內地市場很有希望,美國的嘻哈節奏感很強,律動感很強,他們喜歡旋律感沒有那麼強的嘻哈;東方的音樂比較注重旋律,比如Nujabes,所以爵士饒舌是一個很好的向大家介紹嘻哈的一個突破口。
第二張專輯即將完成 未來一步一步走
第一次做巡演和宣傳,Lu1表示還是挺適應的,有很多新鮮的事情,比如接受採訪,可以跟大家分享做這張專輯的心路歷程,讓大家了解這張專輯的含義和每首歌背後的故事,現場的話也是第一次做個人巡演,自己看到網絡上自己的歌播放量增加的數字和在現場看到歌迷在臺下會唱你的歌感覺是很不一樣的。,那種感覺會讓自己覺得自己的音樂真的有觸碰到別人的生活和成長,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
未來的計劃就是一步一步來,自己做這張專輯的初衷就是讓更多的人接觸到爵士嘻哈,他們可能喜歡也可能不喜歡,但給大家一個機會聽到這種音樂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實體專輯是一個裡程碑,這張專輯對自己來說也是一個臺階,當自己踏上這個臺階之後才可以做一些更大的事情。第二張專輯其實已經快完成了,而關於早期很受歡迎的《爸爸的手錶》也有望收錄在其中。
正在進行的巡演《成長之詩》除了已經結束的上海、杭州、北京站之外,也即將在7月24日登陸成都、7月25日登陸重慶、7月31日登陸廣州、8月1日登陸深圳,喜歡Lu1的朋友快到現場感受這成長之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