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滿心歡喜的把各種材料製成蛋糕麵糊時,或是把面胚做成小麵團送烤時,出爐後,成品的味道和賣相竟然不符自己的預期所想,心情down到谷底。這一幕,是不是很熟悉?這可能是你對於各種原材料並不十分理解,即便不是烘焙新手,也可能未曾了解過某些材料的用途。
高筋麵粉:蛋白質含量在11.5%以上的,也有稱為「強力粉」,手抓不易成團,筋度強,適合製作麵包類、麵條;
中筋麵粉:蛋白質含量在9%-11%,適合製作包子、麵條、餃子,中式點心;
低筋麵粉:蛋白質含量在8.5%以下,也有稱為「薄力粉」,手抓易成團,筋度低,適合製作蛋糕、餅乾;
全麥粉:含有麥麩碎的麵粉,由整粒小麥研磨而成,其中的麥麩除了增加營養外,還增加口感,讓麵包更有嚼頭,但使用時,應控制用量,避免面包含筋度太低而成品發不起來。
杜倫小麥粉:最硬質的小麥品種,色澤偏黃,蛋白質與密度都比較高,糊化溫度高(製作成麵食時,煮開不容易糊成一鍋),常見用於義大利粉類,也可製作麵包。
玉米澱粉:蛋白質含量極少,吸溼性強,在沒有低筋麵粉的情況下,可以用高筋麵粉與玉米澱粉1:1來配比成低筋麵粉使用,這是退而求此的做法。適用於勾芡、製作蒸糕類,蛋糕類,或是派皮,通常是輔助材料。
木薯澱粉:具有非常好的膠粘性,煮熟後,粉漿清澈透明具有光澤,口感柔韌,在西點中可用於製作麵包,亦可勾芡增稠。 常見於製作芋圓。
糯米粉:具有非常好的粘性,適合製作蒸糕類,冰皮月餅輔料,月餅餡料輔料,也可製作蛋糕。
粘米粉:主要是由大米加工而來,適合製作蒸糕類,如蘿蔔糕、芋頭糕,白糖糕;
蓬萊米粉:常見於臺灣食譜中,由臺灣的蓬萊米(梗米種)研磨而成,用途大致與粘米粉相似,但蓬萊米比粘米更具粘性、彈性和光澤,所以可用於製作麵包類、蛋糕類,作為輔料使用,亦可製作粿類、年糕,日本和果子。
澄粉:亦是小麥澱粉,把麵團洗出筋後沉澱下的粉。澄粉煮熟後呈現透明狀,具有光澤,柔韌,適合製作冰皮月餅,勾芡,或製作粵式腸粉。
奶粉:烘焙中一般使用全脂奶粉,主要為了讓成品增色增香。
泡打粉:由小蘇打粉配合其它酸性材料(如塔塔粉),並以玉米粉為填充劑的白色粉末。泡打粉是一種複合膨鬆劑,是快速發酵劑,適合用於蛋糕,但不適合用於麵包。劣質泡打粉會使得成品有苦澀味,所以最好選用無鋁的,高級的泡打粉。
小蘇打:受熱分解後會產生二氧化碳,所以也用做速發劑,但其排氣效果有限,所以使用過多時會讓成品產生苦澀的鹼味,而泡打粉已包含小蘇打,所以使用泡打粉時,可不再添加小蘇打,傳統用老面製作饅頭時,加入少量小蘇打可中和麵團中的酸味。
可可粉:取自可可豆,是製作巧克力的材料,烘焙中所用可可粉一般不適合用於製作巧克力,適合製作蛋糕麵包及其他西點。分為天然可可粉和鹼化可可粉,前者的色澤與香氣都不如後者濃重,如果喜歡巧克力味濃鬱的西點,可選用鹼化可可粉。
吉士粉:國產吉士粉由疏鬆劑、穩定劑、食用香精、食用色素、奶粉、澱粉和填充劑組合而成,色澤偏橘,具有奶香味,常用於製作糕點和布丁。但為了健康飲食,一般使用雞蛋和奶粉來代替,或是選用進口的,使用無添加食材製作而成的吉士粉。
塔塔粉:是酸性的食物添加劑,幫助蛋白打發穩定和持久,讓成品更柔軟,但為了健康飲食,如需要在打發蛋白時加入酸性物質,可使用幾滴檸檬汁代替之。
紅曲粉:用紅麴黴菌在大米中培養發酵而成,主要為了增色增香,常見於製作紅絲絨蛋糕。
精華粉類:包括黃金芝士粉、咖啡粉、抹茶粉、草莓粉、南瓜粉、紫薯粉等,主要是為了調味或增色增香,適合用於各種西點類。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各種材料應該如何保存才好?
戳此,為你分享更多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