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車輛司機車窗被潑咖啡視線受阻
9月21日,北京一段行車記錄儀拍攝的視頻引發眾多關注。視頻顯示,一車黑色轎車在馬路上行駛過程中頻繁踩剎車別車,並將咖啡潑向後面一輛白車的擋風玻璃。此後,涉事車輛司機蘇某稱已聯絡後車表示道歉,願意賠償損失,承擔一切後果。9月22日晚,「平安北京」發布通報,潑咖啡的車主蘇某已被刑事拘留。對雙方涉及的交通違法行為,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已依法作出行政處罰。
涉事黑色轎車行為狂妄,在潑掉那杯咖啡的同時,也把自己的道德水準、人格修養和法律觀念一股腦全潑了出去。通報一出,不少網友留言「大快人心」、「極度舒適」。開鬥氣車、頻繁別車,飈髒話、按喇叭,是馬路上常見的路怒症表現,朝後車潑咖啡,更是升級版的路怒症。心理諮詢師認為,從大的環境來看,這是大城市中生存焦慮感和不安全感引發的一種城市病,日漸擁堵的交通強化了焦慮感,讓人的負面情緒「一點就著」。學會察覺並調適自己的心理,非常關鍵。
白色車輛司機車窗被潑咖啡視線受阻
事件回放
黑色轎車瘋狂別車還潑咖啡
9月21日,一段司機瘋狂別車並將咖啡潑向旁車擋風玻璃的視頻在網絡熱傳。事發地位於北京,視頻來自被潑白色車輛的行車記錄儀。視頻顯示,當日早8時53分,白車正在安定路上向北行駛。在經過北土城路口時,突然從右後方斜插進一輛黑色大眾轎車,接連三次踩剎車將其逼停。
白車向右變道後,又被黑色大眾轎車向右別了一下,緊接著一杯咖啡潑向前擋風玻璃,完全遮擋了司機的視線。幸好當時周圍車輛不多,才沒有造成進一步損失和事故。等白車司機打開雨刷將玻璃清理乾淨後,黑色大眾轎車已揚長而去。
據報導,潑咖啡車主事後手寫道歉信,稱自己一時衝動,願為此行為造成的所有損失進行賠償,接受有關部門的處罰。視頻在網上傳開後,大家都感到氣憤不已。有網友就表示,「遮擋視線太惡劣了,要是出事故怎麼辦?道歉有什麼用?也晚了!」也有網友表示,「性質惡劣,還是希望對那人進行一定懲戒。」
9月22日,北京警方發布通報稱:經查,9月21日,在朝陽區安定門外大街至安定路,蘇某駕駛黑色小客車由南向北行駛時,與駕駛白色小客車的王某因變更車道產生糾紛,雙方駕駛員在行車過程中均存在多項交通違法行為。特別是,蘇某向王某駕駛車輛前擋風玻璃潑灑深色液體(經查為咖啡),造成王某視線受阻的行為,嚴重影響道路交通安全。目前,蘇某已被依法刑拘,案件正在進一步處理中。對雙方涉及的交通違法行為,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已依法作出行政處罰。而這一結果也讓不少人大呼,「大快人心」、「極度舒適。」
9月22日,平安北京進行情況通報。
上演「速度與激情」
「路怒症」司機被判刑
無論是知書達禮的小資,還是風度翩翩的白領,當有車族握緊方向盤時,都容易變得脾氣火爆、亂飆髒話、情緒失控,碰到堵車或擦碰就有動手的衝動。這種通病在汽車社會特別是大城市裡見怪不怪,即所謂「路怒症」。
「路怒症」一詞最早來自於國外心理學,英文名為road rage。最早路怒這個詞來自於上個世紀80年代的美國。1988年洛杉磯當地電視臺報導一系列高速公路槍擊案時第一次用到「路怒症」,當時很多司機在長期擁堵的交通環境中開車,生活以及工作中積累的壓力讓其在駕車中極易產生憤怒情緒,從而產生不理智的行為。上世紀90年代,這個詞逐漸在全球流行開來。
隨著這些年我國汽車數量的逐年遞增,越來越多的人也出現了路怒的問題。新聞上時常能看到,由於行駛途中其他車輛或者行人的某些行為引起自身路怒症的發作,進而導致的口角、動粗以及毀壞他人財物的行為,更有甚者還獲刑,或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2020年8月6日,重慶市忠縣人民法院就審理了這樣一起案件。2019年6月2日11時許,被告人韓某駕駛小型轎車搭載三名乘客沿著302省道往忠縣韓家溝方向行駛。當車輛行駛至一彎道處時,因何某駕駛的貨車佔道超車,導致兩車險些相撞。為此,韓某心生不滿,遂掉頭加速追逐,欲攔截司機理論。韓某駕車追上貨車後並排行駛,因叫停對方車輛未果,韓某遂加速超車並近距離變道以嚇唬對方。何某見狀便右打方向避讓轎車,最終撞上路邊防護欄,導致車頭、防護欄嚴重受損,貨車副駕駛搭乘人員李某頭部受傷,李某懷中嬰兒李小某通過破碎的前擋風玻璃摔出至公路外側陡崖致使多處擦傷。事發後,韓某駕車駛離現場,後經公安機關電話通知到案,並如實供述了上述事實。
經忠縣公安局交通巡邏警察大隊認定,韓某承擔本次交通事故的全部責任。審查起訴期間,韓某已對被損壞車輛、公路防護欄及被害人進行了賠償,並取得被害人諒解。8月6日上午,忠縣人民法院以尋釁滋事罪,判處被告人韓某有期徒刑一年。
當路怒症造成生命的代價,結果更是讓人痛心。2015年7月,北京房山2名駕駛人開車鬥氣,互相追逐,結果兩車發生接觸後失控撞向路邊公交站臺,造成5人死亡。法院認定2名駕駛人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處駕駛人李某有期徒刑15年,駕駛人宋某有期徒刑8年。
涉事車輛多次別車
汽車時代的心理病
焦慮感引燃負面情緒
據中科院的一份《城市擁堵與司機駕駛焦慮調研》顯示,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個城市隨機選取了900名司機,35%的司機稱自己有「路怒症」。還有調查結果顯示,56.99%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是「路怒族」,「路怒族」在人群中的比例基本上隨著駕齡的增長而增加。其中,駕齡在10年以上的受訪者中,認為自己是「路怒族」的比例最高,達到88.89%,而駕齡在1—5年的受訪者中認為自己是「路怒族」的比例最低,為57.14%。
誰最容易成為「路怒族」?有調查顯示,71.0%的人認為是「生活工作壓力大的人」;68.6%的人認為是「對無序狀態和不公正感覺憤慨又無處發洩的人」;63.3%的人選擇「心態不平和的人」;63.0%的人表示是「有情緒無處發洩,生活中比較壓抑的人」。
電影《後會無期》劇照
「從大環境上來說,這是人口日益向大城市集中,資源有限引發的一種城市病。對於該如何搶到更多的資源,人們會存在一種很深的生存焦慮感和不安全感。體現在交通上,就是如何最大程度地搶先,先通過一個綠燈,先搶到一個車位,先到達目的地。」深圳羅湖區慢病院心理健康科心理諮詢師陳昆玉表示,大城市中日漸擁堵的交通現狀也在不斷強化這種焦慮感,人在焦慮的無形操控下,負面情緒容易上升,遇到一點小摩擦有時就會失控。
陳昆玉表示,從個人層面上來說,開車的時候一旦掌握到了方向盤,可以把車開到任何自己想要去的地方,就會有一種操控感,一種全能感。這種全能感能給個人帶來滿足,深層次上是一種自戀層次上的滿足。當外界有人無意或有意影響到這種全能感的時候,人的自戀情緒受到了挑戰,為了消除無能為力的無助感,人就會用各種方式,來要求其他人要按照自己的意願自己的想法來運行。被動一點的表現為背後指責一下,罵幾句,主動一點的就直接表現為當面吵架、打人等。
如何破解路怒症?
調適自己的心理 可聽自己喜歡的音樂
「近年來發生了不少車禍,引起社會對『車德』問題的大討論,但『路怒』是被人們忽視的。」心理醫生、「健康心理」專欄作家武志紅表示。 「容易『路怒』的人,往往是控制欲比較強的人。」武志紅認為,很多人都有控制欲,希望世界圍著自己轉,希望事情都按自己的想法實現。而汽車,是最能實現人們控制欲的東西之一,「它會徹底聽命於你,不會違背你的意志。不幸的是,公路上的任何一個意外,都會打破你的控制,就會容易憤怒。」
如何預防「路怒症」呢?「在外界因素無法改變的情況下,預防『路怒症』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自我的心理調整。」廈門市仙嶽醫院心理治療師陳志敏建議:開車前減少工作等帶來的不良情緒幹擾,等情緒平穩了再駕駛車輛;儘量提早出門或避開交通擁堵的時段,避免直接受到遲到等不良結果的影響;在車內播放喜歡的音樂,減少對外界不良交通環境的關注;稍微放慢開車速度,保持一定車距,一方面不影響其他車輛,避免緊急剎車出現意外,另一方面也能讓自己保持輕鬆從容的開車心態;要意識到危險的駕駛行為或違章駕駛會受到法律法規懲罰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沒有必要去賭氣或較勁;有必要時可以與心理諮詢師或治療師探討如何進行情緒管理。
封面新聞綜合 周琴 資料據 中國青年報、楚天都市報、中國法院網、廈門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