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世界三大飲品之一,在我國,茶葉歷史悠久,飲茶更是成為了一種深入人心的飲食文化。很多人都習慣在工作時泡上一杯茶,喝上一整天,當有客來訪,也習慣性地泡上一壺茶,閒坐一下午,一邊暢談一邊品飲,直叫人身心愉悅。一片小小的茶葉,渾身都是寶,可謂是我們生命的一大滋養品了。然而我們也應該意識到,茶葉喝好了,固然可以強身健體,可一旦喝得不合適,反而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負面影響。有時候像這樣喝茶,好茶也會變成毒藥!
1.不洗茶具直接泡茶
在茶葉界,有些老茶客追求「無茶也有三分香」的雅趣,於是有意不洗茶壺,將茶垢積攢著,認為茶垢越厚的茶壺越具有收藏價值,還給茶垢取了個「茶山」的雅稱,然而事實證明,茶垢對人體並沒有任何好處。俗話說,「喝茶不洗杯,閻王把命催」,若經常不清洗茶具,茶杯上便很容易積上一層茶垢,茶垢其實就是茶葉素在茶杯上的遺留物,時間久了就會產生鉛、汞、鎘等有毒物質,若被人體吸收,會對內臟造成負擔,久之會對身體產生負面的影響。
因此,我們平時喝完茶或者泡茶之前,都要養成勤洗茶杯的習慣,茶垢十分頑固,不易清洗掉,我們可以將茶杯用加熱過的米醋或者小蘇打浸泡半個小時左右,再用牙刷刷洗一下,就可以輕鬆洗淨茶杯了。
2.喝滾燙的茶
有些人急於喝茶,認為茶要趁熱喝才能品出茶香,喜歡喝滾燙的茶水,這樣也會損害我們的身體。飲用溫度過高溫度的茶水,會對我們的食道造成傷害,我們食道外側黏膜只能承受50℃-60℃的溫度,湯水溫度過高,便很容易燙傷食道黏膜。一般來說,我們飲茶不宜超過70℃,剛沏好茶的茶溫度高達80℃以上,這時我們不妨先看看湯色,再聞聞茶香,用這賞聞的過程打發掉兩三分鐘時間,然後再品飲,便能保證茶湯溫度降到70℃以下了。
3.喝冷茶
有時候泡上一杯茶,沒來得及喝完就冷掉了,有人還是會將就著喝掉,俗話說,人走茶涼,茶涼了之後,顏色變得渾濁,味道也發生了改變,其實這樣的茶不僅口感不佳,喝多了還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不好的影響。隨著茶湯溫度的降低,茶多酚、維生素等有益物質會逐漸氧化,含量大幅減少,同時草酸鹽的含量卻大幅增加,喝多以後容易形成結石,增加了身體患病的風險。因此我們平時喝茶要趁著溫度喝,少喝冷茶,如果嫌夏天太熱,不妨泡一杯冷泡茶,冷泡茶跟熱水衝泡後放冷的茶水不同,「冷水泡茶慢慢濃」,茶香跟滋味隨著浸泡時間的加長而慢慢變得濃醇,平和有味。#茶生活#
【本文由「神農溪茶業」新媒體原創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