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李白, 武漢與江蘇有了「唐詩情緣」

2020-12-18 中國江蘇網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詩經秦風無衣》)、「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王昌齡《送柴侍御》)……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人們在瀏覽各種報導,了解白衣戰士無私無畏英勇事跡的同時,也學到了不少古代詩詞。

說起詩詞,湖北無疑是中國文學史、中國詩詞史上不能繞開的重鎮,從屈原的《楚辭》到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從劉禹錫的《西塞山懷古》到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詩的湖北」為我們留下了太多經典名篇。詩詞也將湖北和江蘇這兩個長江之濱的文化大省聯繫在一起。武漢與南京、武漢與揚州之間,各有一段「唐詩佳話」。

唐代律詩中有一首崔顥的《黃鶴樓》,被宋代嚴羽的《滄浪詩話》推崇備至:「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黃鶴樓是武漢最知名的勝跡,位於武昌黃鶴山西北黃鶴磯上,峭立江邊,俯瞰三鎮。早在唐代,黃鶴樓就已是聞名遐邇的名勝。唐人閻伯理《黃鶴樓記》中說,此樓「上倚河漢,下臨江流」,登臨可「坐窺井邑,俯拍雲煙」「賞觀時物、會集靈仙」,是當時文人騷客雅集的好去處。

崔顥和李白是同時代人,生年不詳,卒年為754年,河南開封人,開元十一年進士。他留下的詩不算多,僅有數十首,但佳作不少,最著名的自然是這首《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黃鶴樓》太精彩了,在當時就引起了很多詩人的膜拜和效仿。比如李白,他一生雲遊天下,四海漂泊,當然也來過武漢,登過黃鶴樓。據《唐詩紀事》等的記載,大概在開元二十二年(734),恃才傲物的李白與好友韋冰遊覽黃鶴樓,詩情大作,正欲提筆創作時,忽然發現牆上有崔顥的《黃鶴樓》。讀完之後,好強的李白也想寫一首比拼一下,奈何搜腸刮肚,就是找不到靈感,只能投筆作罷,感嘆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此後的很多年裡,崔顥的《黃鶴樓》始終是李白的一個心結。他後來在南京寫的那首《登金陵鳳凰臺》,就被評論家認為是一首對崔顥《黃鶴樓》的模仿之作,也可以說是一首「較勁之作」。

《登金陵鳳凰臺》:「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黃鶴樓對鳳凰臺,鸚鵡洲對白鷺洲,鄉關對長安……崔顥作於武漢的《黃鶴樓》與李白寫於南京的《登金陵鳳凰臺》是不是很像?很多人背這兩首詩的時候,經常會「背串」。

李白一生多次來到金陵,留下的詩作七十多首,《登金陵鳳凰臺》是其中首屈一指的佳作。鳳凰臺上,李白想起了崔顥的《黃鶴樓》。「詩仙」借景色傾吐胸臆,表達了對開元、天寶年間昏暗朝政的憂慮,抒發了其政治抱負受挫的憤懣和感慨。

詩中的「鳳凰臺」是位於南京古城西南隅的一座山崗,因南朝劉宋時有鳳凰停留其上而得名。「吳宮花草」指的是三國時吳國的宮闕遺蹟早已湮沒。「晉代衣冠」說的是東晉王公貴族都成了一堆堆古墓荒冢。「三山」是南京南郊板橋長江邊的筆架形小山,「白鷺洲」則是古代長江南京段的小洲,因多有白鷺聚集而得名。後來江流西移,洲與陸地相連接。「浮雲蔽日」比喻奸臣惑君,障蔽賢良。

長期以來,詩人們和批評家們喜歡將《黃鶴樓》與《登金陵鳳凰臺》相提並論,比較兩者之間的優劣,多數人認為「黃鶴樓」勝過「鳳凰臺」。北宋嚴羽以《黃鶴樓》為「唐人七言律詩」中的第一名;明代顧璘說《黃鶴樓》「一氣渾成,太白所以見屈」;清代吳昌祺認為李白《鳳凰臺》「起句失利,豈能比肩《黃鶴》」。狂放的金聖歎甚至直接嘲諷,李白應該藏拙,沒有必要非和崔顥比,「然則先生當日,定宜割愛,竟讓崔家獨步。何必如後世細瑣文人,必欲沾沾不舍,而甘於出此哉。」

也有人認為《黃鶴樓》與《鳳凰臺》不分軒輊,難分高下。南宋劉克莊在《後村詩話》中說:「今觀二詩,真敵手棋也。」元朝詩論家方回認為:「太白此詩,與崔顥《黃鶴樓》相似,格律氣勢,未易甲乙。」

《黃鶴樓》和《鳳凰臺》誰更勝一籌,還將繼續爭論下去。這兩首律詩卻演繹出唐詩中的一段佳話,已流傳了千年,也成為兩座名城武漢和南京共有的文化遺產和文學資源。

一條長江將武漢和南京相連,也將武漢與另一座文化名城、同樣地處長江之畔的揚州相連。

有這樣一首詩,既寫了武漢,也寫了揚州,這就是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此詩也是李白在武漢黃鶴樓所作,雖然李白在這裡沒能寫出勝過崔顥《黃鶴樓》的律詩,但這首絕句同樣千古流傳。

唐開元十八年(730),李白與暌違多年的好友孟浩然在武漢相遇,得知好友即將前往江南的廣陵(揚州),兩位詩人在長江邊的黃鶴樓依依惜別。臨行之際,李白寫下《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別好友:「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重在寫離別之情,友人掛帆遠行,詩人目送離去,東逝的江水猶如李白的依依別情。從詩意上看,這是一首普通的敘事詩,但後人卻從中讀出了另外的信息:煙花三月的揚州城春暖花開,草長鶯飛,桃紅李白,是天下最美的所在。

重溫這些唐詩,回溯武漢與南京、武漢與揚州因為唐詩而產生的情緣,待到疫情完全消弭之日,讓我們一起循著唐詩的腳步,去揚州賞桃紅柳綠,去南京訪六朝勝跡,去武漢珞珈山下,看櫻花滿樹綻放。本報記者 於 鋒

相關焦點

  • 李白這首入選唐詩300首的唐詩只有6句,卻成就最含蓄的相思古詩
    作為古代文學史上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詩歌創作風格多樣化。在他的唐詩當中,我們可以看到「李白乘舟將欲行」的大白話,也能看到「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的複雜;我們能看到「明朝散發弄扁舟」的豪情,也能看到「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的低吟淺唱。
  • 李白為何被稱為「詩仙」?想不被孩子的唐詩問題難倒,翻翻這本書
    說實話,這兩天正在趕作業中,老師布置暑假期間熟背二十幾首唐詩,開學要抽查。現在教材全面改版,尤其是語文,古詩詞篇幅大大增強,不僅要求孩子們會背而且要了解詩詞背景知識、詩人生平等等。兒子背得最熟練的是李白的詩,無論是《望廬山瀑布》還是《送孟浩然之廣陵》他都能朗朗上口,今天小傢伙在讀課外書簡介的時候,看到李白有個名號「詩仙」,跑來問我:「媽媽,李白為什麼被稱為『詩仙』呢?
  • 李白最有仙氣的七絕唐詩,句句悠然自得,第三句一個字比較少見
    公元727年開始,李白在今天的湖北安陸居住了十年。在這結婚生子,學道修仙,也算是過了一段山中隱居的日子。為什麼李白能夠在這裡住那麼長時間呢?不光今天我們有疑問,當時就有人問他了。李白給出了什麼樣的答案呢?
  • 武漢黃鶴樓上一首詩,竟讓詩仙李白擱筆!
    戰國時期憂國憂民的士大夫屈原遊漢北賦《天問》,東漢末年的名士臥龍、鳳雛曾盤踞於此……九省通衢的武漢是個充滿英氣、靈氣和仙氣的寶地。尤以黃鶴樓為最,令人神往。「龜蛇兩山相夾,江上舟楫如織,黃鶴樓天造地設於斯」,位於武昌西邊黃鶴磯上的黃鶴樓,始建於吳國孫權黃武二年——因傳說有仙人駕黃鶴憩於此處而得名,有說仙人黃子安,有說是三國蜀相費禕。
  • 【用日語讀唐詩】李白——望廬山瀑布
    人民網東京11月17日 日本各地有許多「詩吟會」,他們不僅誦讀日本傳統的和歌、俳句,也包括「漢詩」。「詩」本是中國傳統的文學形式,在傳入日本之後,日本人對其讀音和韻律等進行了二次創作,並廣泛推崇。尤其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作品,日本學生也會誦讀一二。「漢詩」可以說是日本古代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用日語讀唐詩?聽起來萌萌噠!人民網日本頻道將每期為大家送上一首優美的漢詩,今天這首是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一起來欣賞吧。
  • 李白模仿閨怨心理寫成的唐詩,全文30字,題目兩字大有講究
    李白給我們的印象,就如同那個浪子一樣,年少的時候就懷揣著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的夢想,一路遊歷了祖國的山河大川,只為了尋找一份建功立業的機會。所以在他的唐詩當中,更多地呈現出壯麗山河的景色,追憶歷史的懷古之思,還有那些懷才不遇的苦澀。
  • 68唐詩解讀——李白之《清平調詞三首》
    註:《清平調》:樂府中曲調有清調、平調,此題之清平調當指曲名,後為詞牌名,因其填詞格式與七言絕句相同,所以也被作為七絕收入。檻:欄杆。露華:露水。群玉山:傳說西王母居住的地方。會:應該。飛燕:漢成帝皇后趙飛燕,以美貌著稱,身輕如燕,善跳掌中舞。解釋:消除。
  • 李賀之才媲美李白,《唐詩三百首》裡為什麼沒有李賀的詩?
    答:一位可以媲美李白的天才詩人。 李賀,字長吉,河南府福昌縣昌谷鄉(今河南省宜陽縣)人,故又稱李長吉、李昌谷。他是李唐皇室後裔,常以「唐諸王孫李長吉」自居,他天賦異稟,詩才冠絕一時,得到了文壇領袖韓愈的無上讚譽。但是,他有如此出身,又有如此才華,卻因父親名曰「李晉肅」,「晉肅」的「晉」與「進士」的「進」同音,犯了嫌名,無緣科舉,仕途失意。
  • 與李白、李商隱並稱唐代三李,一首唐詩寫盡人生落魄
    在唐代詩壇上,李白李商隱都是分量很重的人物。除了他們兩個人之外,唐代詩壇上還有一位姓李的詩人,且能夠和他們兩人並稱為唐代三李,這個詩人就是李賀。尤其是在他以滿腹才華希望參加科舉求功名的時候,卻因為他人的故意找茬被剝奪了考試資格,內心極為憤懣。由此寫下了這首反映人生落魄的唐詩,也堪稱李賀生命最後階段人生失意的直觀表現:(《致酒行》)零落棲遲一杯酒,主人奉觴客長壽。主父西遊困不歸,家人折斷門前柳。吾聞馬周昔作新豐客,天荒地老無人識。
  • 同一地點,杜甫一首便拿下唐詩第一稱號,李白8首也難以匹敵!
    說起唐詩,最耀眼的兩位大咖級別人物便是杜甫和李白,一位稱為「詩仙」,寫詩浪漫瀟灑,頗有仙氣和傲氣,讀來讓人稱快,有忘卻煩惱的功效;一位被稱為「詩聖」,寫的詩工整規矩,多為老百姓苦難和國家興亡發聲,讀來仿佛是在閱讀一幕幕的歷史,讓人沉重卻引人深思。
  • 唐詩三百首 |《將進酒》李白
    喜馬拉雅的朋友大家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今天跟大家分享「詩仙」李白的代表作——《將進酒》(這首詩第一個字我就讀錯了,讀成了[jiāng],本來應讀作 [qiāng],將 [qiāng]〈動〉願;請求。用來表示禮貌上的尊敬,例如:將子無怒,秋以為期。——《詩·衛風》,不學習真的不行啊,越來越覺得自己好笨),「君不見, 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 武漢為什麼被稱為「江城」?與唐朝大詩人李白有關
    中國許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別稱。比如廣州被叫作「羊城」,上海被叫作「申城」,昆明被叫作「春城」,成都被叫作「蓉城」,深圳被叫作「鵬城」,哈爾濱被叫作「冰城」……而武漢的別稱,是「江城」。 武漢為什麼被稱為「江城」?這與唐朝大詩人李白有關。
  • 唐詩脈絡梳理歌
    樂府歌行體七古·唐詩脈絡梳理歌(訂補版) @鐵山青士(笑獨行)[詩] 國人何以愛唐詩?實慕風情雅致奇。 李杜王白垂日月,初盛中晚比高低。 三李二杜爭馳騁,王孟韋柳同酩酊。
  • 唐詩三百首 月下獨酌 李白 經典解析
    月 下 獨 酌---李白花間一壺酒 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 影徒隨我身李白 唐詩三百首 月下獨酌 這首詩的每句解釋如下:花間一壺酒 花叢中間擺放一壺美酒獨酌無相親
  • 唐詩|李白《短歌行》
    古樂府中有《長歌行》與《短歌行》之分,關於二者的命意,《樂府解題》有兩種說法:一是「言人壽命長短,有定分,不可妄求」;一是「歌聲之長短耳,非言壽命也」。在李白之前,以此題為詩者,多為慨嘆人生短暫,主張及時行樂。李白的這首詩,卻以樂觀浪漫、昂揚奮發的精神,在喟嘆生命短促的同時,表達了對人生的珍惜,對建功立業的渴望。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滿。」
  • 唐詩300首當中名氣最高的女子,詩仙李白和詩佛王維都曾經寫過她
    在唐詩300首當中,有一個女子的知名度是很高的,詩仙李白和詩佛王維都曾經在詩篇當中寫過,可謂青史留名。且看李白的這首古詩:鏡湖三百裡,菡萏發荷花。五月西施採,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這首古詩的題目是《子夜吳歌·夏歌》(或為《子夜四時歌·夏歌》),是李白的一組組詩《子夜四時歌》中的一首。
  • 李白最好的一首詩,也是唐詩最好的一首,卻像謎語一樣,千年難解
    李白的《蜀道難》堪稱千古絕唱,有人認為它是李白全部詩作中最好的一首,有人認為它是全部唐詩中最好的一首。但是,這首詩跟李白其他作品有一個顯著的不同點:對於它的含義,歷來有不同的闡釋。李白不同於李商隱,也不同於李賀,他的詩歌藝術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意境,不走朦朧晦澀之偏鋒。
  • 詩文夜話丨唐詩之悅,人逢喜事精神爽,幾首讓人心情愉悅的唐詩
    人有七情六慾,任何一種情緒都是自然流露。人逢喜事精神爽,俗話有笑一笑,十年少的說法,心情愉悅既是一種祝福,也有益於身心健康。唐代詩人為後世留下了近五萬首唐詩,表達了各種不同的情感,而表達喜悅心情的唐詩,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 唐詩鑑賞:李白 · 怨情
    怨情李白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但見淚痕溼,不知心恨誰。怨情李白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美人捲起珠簾,深閨獨坐還皺著蛾眉。✦卷珠簾:意指其捲簾相望。✦珠簾:珠串的帷簾。✦深坐:長久的坐。《怨情》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小詩抒寫一位美人的幽怨,不直截了當地寫怨,而只作美人神態的描繪:含顰獨坐,淚痕滿面,卻表現出了她心中深深的愁恨。
  • 《經典詠流傳》趙照呈現不一樣的李白
    李玉剛將舞臺劇《昭君出塞》經典唱段與與杜甫的《詠懷古蹟五首》(其三)相結合,帶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李治廷搖滾曲風唱響《雁門太守行》,充滿能量;周奇以一曲《上李邕》,盡展李白少年壯志,趙照則通過《把酒問月》呈現出李白溫柔安靜的一面;李元華創新演繹《詠梅》,馮翔用方言民謠歌詠武漢之美,帶領眾人感受武漢這座城市的濃濃煙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