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吉薩之戰:當年只有16歲的耶路撒冷國王,真的能擊敗薩拉丁嗎?

2020-12-21 舊史

公元1177年的秋天,從開羅方向傳來了一個讓耶路撒冷居民感到緊張的消息,阿尤布王朝的統治者薩拉丁正在集結自己的軍隊,這位埃及的雄主想要對耶路撒冷的十字軍發動一場戰爭。耶路撒冷國王鮑德溫四世在得知消息後,便率領375名騎士和數千名步兵出城迎戰,那一年薩拉丁已經四十歲,而鮑德溫四世只有十六歲,還是一位意氣風發的少年。

我做夢了,夢見那年夏天,我擊敗了薩拉丁,你還記得嗎?當時我只有十六歲啊。我美麗的姐姐,我想念你,你如此美麗,若曾給你帶來痛苦,我非常過意不去,請銘記我當年的音容……

上面這段文字,則是電影《天國王朝》中的一段臺詞,鮑德溫四世在臨終前告訴自己的姐姐西比拉,夢見了自己十六歲那年戰勝薩拉丁的場景。一生都在被麻風病折磨的鮑德溫四世,算得上是一位悲劇的人物,而那場讓鮑德溫四世念念不忘的戰役,被史學家稱之為蒙吉薩之戰,此戰是鮑德溫四世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也是他最引以為豪的時刻,他率領幾千名士兵,擊敗了擁有兩萬多軍隊的薩拉丁。

蒙吉薩之戰

當得知薩拉丁率領軍隊北上後,鮑德溫便率領軍隊前往阿斯卡隆城加強防禦,不過薩拉丁的目標並不是阿斯卡隆城,他派出一支軍隊對阿斯卡隆城進行包圍,然後帶著主力軍隊朝著耶路撒冷進軍。當時的薩拉丁確實過於輕敵了,他認為士兵較少的十字軍不敢對自己的軍隊進行追擊,當時讓薩拉丁沒有想到的是,當他還未抵達耶路撒冷城下的時候,鮑德溫四世就已經從阿斯卡隆城成功突圍,並且開始對薩拉丁的軍隊進行追擊。

而這場戰爭爆發的地點位於巴勒斯坦中部的蒙吉薩地區,擁有一萬兩千名突厥騎兵和九千多名阿拉伯士兵的薩拉丁被十字軍打了個措手不及,在付出一萬多人傷亡的代價後,薩拉丁還險些被十字軍俘虜。在戰爭結束後,薩拉丁帶著殘軍逃回了埃及,並且在路上遭到了貝都因人的追殺,據說薩拉丁在返回埃及之後,他手下的士兵只剩下了原來的十分之一。

影視作品中的薩拉丁

蒙吉薩之戰的勝利讓耶路撒冷和歐洲的基督徒欣喜若狂,也讓埃及的百姓陷入了恐慌,這場戰爭的失敗對於薩拉丁的打擊實在是太沉重了,以至於薩拉丁在多年之後曾這樣評價蒙吉薩之戰的慘敗:「真是如此巨大的災難」。或許看到這裡的時候,很多讀者都會覺得鮑德溫四世是和冠軍侯霍去病一樣的人物,年紀輕輕就可以擊敗強大的敵人,但是事實卻不是這樣的。

在蒙吉薩之戰中,鮑德溫四世的主要作用可能只是提高士兵的士氣,因為當時的鮑德溫四世已經被麻風病折磨得十分痛苦,他的身體十分虛弱,根本無法勝任指揮官。而在蒙吉薩之戰之所以能夠取勝,最大的功臣則是安條克公國的公爵雷納德,他名義上是鮑德溫四世的副手,但是在蒙吉薩之戰中,他才是最重要的指揮官,與其說是鮑德溫四世戰勝了薩拉丁,還不如說是雷納德戰勝了薩拉丁。

影視作品中的雷納德

在歐洲人和阿拉伯人的史書中,普遍都對雷納德評價不高,史學家大多都認為雷納德是一位兇狠而且野蠻的人物。雖然在性格上不是那麼討人喜歡,但是雷納德確實是一位久經沙場的老將,他的指揮才能還算不錯,而且勇猛的雷納德還非常喜歡帶頭衝鋒,他無畏的舉動要比無法騎馬打仗的鮑德溫四世更容易激發十字軍的鬥志。

除了雷納德的指揮得當和十字軍的英勇善戰之外,薩拉丁的輕敵也是導致十字軍能夠取勝的原因之一。熟悉一些歷史的讀者或許都知道,其實在那個曾湧現出無數雄主的年代,薩拉丁並不是一位指揮能力特別出眾的指揮官,相比於他的前輩贊吉和努爾丁,薩拉丁的戰場指揮能力確實不算出眾,他是一位出色的國王,但並不代表他也會是一位出色的戰場指揮官。

參考資料:《十字軍的故事》《耶路撒冷王國史》

相關焦點

  • 16歲的「麻風國王」鮑德溫四世,為何能擊潰強大的薩拉丁?
    「麻風國王」擊潰薩拉丁的戰役叫「蒙吉薩戰役」,分析這場戰役之前,我先簡單給大家聊一聊這段歷史的背景。耶路撒冷是一個充滿神奇色彩的地方,那裡被很多宗教奉為聖地,其中最出名的有猶大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十字軍東徵並成功佔領了耶路撒冷,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國。1100年,鮑德溫一世成為了耶路撒冷的國王,從此鮑德溫家族開始統治聖地,一直傳到鮑德溫四世。
  • 《天國王朝》中麻風國王鮑德溫四世是怎樣被神化的?
    電影《天國王朝》裡,那個戴著面具的麻風國王鮑德溫四世受眾人擁戴,而他被擁戴的原因就是傳說他曾經大敗薩拉丁。在歷史上,具體是指1177年的蒙吉薩戰役。從戰役結果來看,薩拉丁確實受挫,而鮑德溫四世被神化,十字軍的勝利也被大肆宣揚。
  • 雄主薩拉丁平生罕有敗績,為何會被一位麻風病人以極少兵力擊敗?
    這樣一來,耶路撒冷王國一下子就變成了孤懸於歐洲之外的飛地。白衣聖主極富戰略目光的薩拉丁顯然也看到了這一點。在這一段戰略的真空期,歐洲和中東雙方的力量都發生了變化,耶路撒冷王國需要解決活下去的問題,薩拉丁也完成了內部力量的整合。時光飛逝,耶路撒冷王國的權杖到了鮑德溫四世的手裡。
  • 聖殿騎士團守護了聖杯,卻沒能守住耶路撒冷
    面對薩拉丁的入侵,雷納德代表國王去聯繫聖殿騎士團的大團長——聖阿門的歐多,他也是個法國人。雷納德和大團長率領80名騎士——這個數字看上去好像不多,但是其實每個騎士可能會帶好幾個小兵,會有自己的侍從和僱傭兵,所以可能有數百人——去追擊薩拉丁,打了一場戰役,叫作蒙吉薩戰役。蒙吉薩戰役油畫。
  • 耶路撒冷國王被俘,該如何處置?埃及國王說:王不殺王,牽頭驢來
    這個耶路撒冷國王叫居伊,1150年出生於法國的普瓦圖-夏朗德,是呂西尼昂家族族長于格八世的兒子。因為呂西尼昂家族一直都是十字軍成員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居伊在成年後也加入了十字軍,並隨十字軍來到了耶路撒冷。當時耶路撒冷的國王叫鮑德溫四世,是個雄主。他雖年輕,卻極具謀略,又很有軍事才華,執政期間曾多次擊敗埃及阿尤布王朝國王薩拉丁的入侵。
  • 他13歲喪父,還患有麻風病,卻率領幾千人擊敗強大的薩拉丁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你永遠不知道,你不了解的一個人,即使看上去非常弱小,也有可能會蘊含無限的能力,並最終給你以震撼。而在世界歷史上,耶路撒冷的鮑德溫四世便經歷了這樣的人生,而被他擊敗的強大倒黴鬼便是薩拉丁。
  • 真主之劍,十字軍的噩夢——埃及王薩拉丁
    1164年,薩拉丁在尼羅河畔的巴貝恩之戰中擔任右翼指揮官,通過佯裝撤退,利用有利地形,圍殲了十字軍部隊。這是薩拉丁個人軍事生涯的正式起點,也是他受到器重與重用的開始。1169年,他取代法蒂瑪王朝的哈裡發和他叔父成為埃及總督,儘管作為一名外來的庫德人,薩拉丁在埃及的上位是各方勢力妥協的結果,他的統治也不被看好。
  • 「獅心王」理查一世與「薩拉丁」的故事
    巴德威大主教不斷地寫信給正在路上磨磨蹭蹭的獅心王,當年正是他在倫敦西敏斯特大教堂親手將王冠戴到年輕的理查頭上的。但他遲遲等不到國王軍隊的到來,沒多久便懷著遺憾和失望在一場圍城戰中見了上帝。此時的獅心王理查正像個脫韁的野馬,根本不願受教皇的安排和羈絆,讓他去聖城和腓力一起打薩拉丁,他就偏不去,或許他不屑於和小狐狸腓力在一起並肩作戰吧!
  • 《天國王朝》:耶路撒冷毫無價值,也是無價之寶,唯有愛才能救贖
    耶路撒冷王國的大背景卻是:基督徒奪回耶路撒冷城並屠城之後,在那裡有了自己的國王,只是鮑德溫王朝的現任國王鮑德溫四世年紀輕輕就患了麻風病,已經到了要戴面具的地步。而曾經被打敗的敵人,如今由聲名赫赫的薩拉丁領導,並且薩拉丁擁有重新奪回聖地,趕走基督徒的雄心壯志和超常的耐心。鮑德溫四世和薩拉丁卻是擁有相似心靈的人。
  • 法國人佔領大馬士革後,曾跑到薩拉丁的陵墓前喊道:十字軍回來了
    公元1193年3月4日的凌晨,被譽為「耶路撒冷徵服者」的薩拉丁在大馬士革城去世,他的遺體被埋在了大馬士革城中的一個小花園裡。無論是歐洲還是中東地區的史書,都對這位抗擊十字軍的庫德人評價極高。不但敘利亞和埃及等國家的居民尊敬薩拉丁,就連發動十字軍東徵的歐洲人也非常崇敬薩拉丁。著名的英格蘭國王理查一世曾在第三次十字軍東徵中和薩拉丁進行較量,他對薩拉丁的美德讚嘆不已,甚至想要將自己的妹妹嫁給薩拉丁的兄弟。
  • 《天國王朝》和談之後,薩拉丁真把耶路撒冷的軍民全都放走了嗎?
    而對之比的是:《角鬥士》當年雄取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男主角在內的五座奧斯卡小金人。是金子就不會被埋沒。如今,192分鐘的《天國王朝》導演剪輯版已經成為影史上公認的經典,可以與影史上任何偉大的史詩電影相媲美。在這部電影中,伊貝林的巴裡安是絕對的主角,他也是這部敘事史詩電影的主線人物。
  • 十字軍將領被俘,只因多喝了半杯水,薩拉丁當場大怒:殺了他
    十字軍將領被俘,只因多喝了半杯水,薩拉丁當場大怒:殺了他公元1187年七月,剛即位沒多久的耶路撒冷國王居伊率領三萬多名十字軍討伐薩拉丁。這些十字軍都圍在真十字架的周圍,向帕拉丁所在的地方發起了進攻。先說一下這個國王-居伊,他原本是法國人。他有幸娶了耶路撒冷的公主當妻子,故而獲得了很高的地位。原本耶路撒冷的國王是鮑德溫四世,因為身患麻風病去世,所有居伊就成了耶路撒冷的國王。可以說居伊非常幸運,從一個法國普通人變成了一個國王。但是才即位沒有多久,他就做了一件作死的事情。
  • 十字軍被破碎的美夢,薩拉丁率軍重創十字軍,攻破耶路撒冷王國
    薩拉丁把打擊的矛頭首先指向耶路撒冷王國。 二、進軍耶路撒冷 1186年冬,耶路撒冷王國的雷納爾德公爵竟然像個強盜一樣搶劫了一支從開羅出發前往大馬士革的埃及商隊。事情傳到薩拉丁耳中後,這位蘇丹十分憤怒,這位性情寬厚的國王一向將埃及人視為他的子民。出於一位國王的禮貌,他先向耶路撒冷國王喬弗裡提出抗議,要他們釋放商人和歸還貨物。
  • 【專業·歷史】耶路撒冷最後的榮光----鮑德溫四世!
    當國王把自己的名字作為禮物賜予這個新生兒時,國王的一位近臣開了個玩笑:作為一國之王,只賜一個名字給自己的侄子太吝嗇了吧,有沒有其他更正式的禮物。國王聽了大笑,指著聖十字架說:「那我再給他一個禮物,耶路撒冷之王!」這個事情被在場的禮官所記錄。但是當時誰也沒有想到,正值盛年的國王會在次年突然病勢。
  • 第三次十字軍東徵,三王一起攻打薩拉丁,結果只剩下獅心王
    到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徵就是以騎士為主了,這一次不僅攻佔了聖城耶路撒冷,而且還在那裡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國,但是很快就被薩拉丁領導的軍隊趕了出來。這個第二次東徵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使得西歐各國對於東徵的熱情暴增,又由於薩拉丁的的反撲使得西歐各國復仇意識強烈,於是就有了規模更大,過程也更為曲折的第三次十字軍東徵。明白了歷史背景,我們就來重點聊一下這次東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