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77年的秋天,從開羅方向傳來了一個讓耶路撒冷居民感到緊張的消息,阿尤布王朝的統治者薩拉丁正在集結自己的軍隊,這位埃及的雄主想要對耶路撒冷的十字軍發動一場戰爭。耶路撒冷國王鮑德溫四世在得知消息後,便率領375名騎士和數千名步兵出城迎戰,那一年薩拉丁已經四十歲,而鮑德溫四世只有十六歲,還是一位意氣風發的少年。
我做夢了,夢見那年夏天,我擊敗了薩拉丁,你還記得嗎?當時我只有十六歲啊。我美麗的姐姐,我想念你,你如此美麗,若曾給你帶來痛苦,我非常過意不去,請銘記我當年的音容……
上面這段文字,則是電影《天國王朝》中的一段臺詞,鮑德溫四世在臨終前告訴自己的姐姐西比拉,夢見了自己十六歲那年戰勝薩拉丁的場景。一生都在被麻風病折磨的鮑德溫四世,算得上是一位悲劇的人物,而那場讓鮑德溫四世念念不忘的戰役,被史學家稱之為蒙吉薩之戰,此戰是鮑德溫四世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也是他最引以為豪的時刻,他率領幾千名士兵,擊敗了擁有兩萬多軍隊的薩拉丁。
當得知薩拉丁率領軍隊北上後,鮑德溫便率領軍隊前往阿斯卡隆城加強防禦,不過薩拉丁的目標並不是阿斯卡隆城,他派出一支軍隊對阿斯卡隆城進行包圍,然後帶著主力軍隊朝著耶路撒冷進軍。當時的薩拉丁確實過於輕敵了,他認為士兵較少的十字軍不敢對自己的軍隊進行追擊,當時讓薩拉丁沒有想到的是,當他還未抵達耶路撒冷城下的時候,鮑德溫四世就已經從阿斯卡隆城成功突圍,並且開始對薩拉丁的軍隊進行追擊。
而這場戰爭爆發的地點位於巴勒斯坦中部的蒙吉薩地區,擁有一萬兩千名突厥騎兵和九千多名阿拉伯士兵的薩拉丁被十字軍打了個措手不及,在付出一萬多人傷亡的代價後,薩拉丁還險些被十字軍俘虜。在戰爭結束後,薩拉丁帶著殘軍逃回了埃及,並且在路上遭到了貝都因人的追殺,據說薩拉丁在返回埃及之後,他手下的士兵只剩下了原來的十分之一。
蒙吉薩之戰的勝利讓耶路撒冷和歐洲的基督徒欣喜若狂,也讓埃及的百姓陷入了恐慌,這場戰爭的失敗對於薩拉丁的打擊實在是太沉重了,以至於薩拉丁在多年之後曾這樣評價蒙吉薩之戰的慘敗:「真是如此巨大的災難」。或許看到這裡的時候,很多讀者都會覺得鮑德溫四世是和冠軍侯霍去病一樣的人物,年紀輕輕就可以擊敗強大的敵人,但是事實卻不是這樣的。
在蒙吉薩之戰中,鮑德溫四世的主要作用可能只是提高士兵的士氣,因為當時的鮑德溫四世已經被麻風病折磨得十分痛苦,他的身體十分虛弱,根本無法勝任指揮官。而在蒙吉薩之戰之所以能夠取勝,最大的功臣則是安條克公國的公爵雷納德,他名義上是鮑德溫四世的副手,但是在蒙吉薩之戰中,他才是最重要的指揮官,與其說是鮑德溫四世戰勝了薩拉丁,還不如說是雷納德戰勝了薩拉丁。
在歐洲人和阿拉伯人的史書中,普遍都對雷納德評價不高,史學家大多都認為雷納德是一位兇狠而且野蠻的人物。雖然在性格上不是那麼討人喜歡,但是雷納德確實是一位久經沙場的老將,他的指揮才能還算不錯,而且勇猛的雷納德還非常喜歡帶頭衝鋒,他無畏的舉動要比無法騎馬打仗的鮑德溫四世更容易激發十字軍的鬥志。
除了雷納德的指揮得當和十字軍的英勇善戰之外,薩拉丁的輕敵也是導致十字軍能夠取勝的原因之一。熟悉一些歷史的讀者或許都知道,其實在那個曾湧現出無數雄主的年代,薩拉丁並不是一位指揮能力特別出眾的指揮官,相比於他的前輩贊吉和努爾丁,薩拉丁的戰場指揮能力確實不算出眾,他是一位出色的國王,但並不代表他也會是一位出色的戰場指揮官。
參考資料:《十字軍的故事》《耶路撒冷王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