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超模,我們最先想到的可能是這樣的:
大長腿、自信迷人是她們的代名詞。
來自索馬利亞沙漠的華莉絲,本來註定和其他女孩兒一樣,被割禮、被家人當做商品換來換去,小小年紀當上母親,或許不幸感染病毒早早死去。
不甘屈服於命運的華莉絲,不僅改變了自己,也為千千萬萬非洲女性帶去了福音!
出生在貧困家庭,5歲時被行女性割禮,「命硬」的她活下來了(傳統割禮及併發症的死亡率高達38%)。
12歲那年,父親為了5頭羊,把她嫁給了一個60歲的老頭兒。
13歲的華莉絲,在母親的支持下,依然選擇逃出那片看起來毫無希望的沙漠、逃出命運的緊箍圈,去首都摩加迪沙找遠親。
也不知道走了多少天,餓了就吃路邊的綠植,走道寸草不生的地方就餓著。
夜裡就躺在沙漠上睡,還要警惕沙漠裡的各種大型爬行動物。
腳底早已磨得血肉模糊。
上帝還是站在華莉絲這邊的,她成功了。
在遠親家裡,華莉絲很勤快,幫忙雜事,但畢竟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親戚家也並非富裕,也越來越容不下這位「不速之客」。
遠在英國倫敦工作的親戚的親戚需要一個女傭,親戚立馬「推薦」了華莉絲。
在倫敦,華莉絲第一次見到自來水。
第一次聽到電視節目,第一次聽到英語。
好景不長,不久後索馬利亞爆發戰爭,這位親戚因事回國了。
剛剛逃離「地獄」的華莉絲堅決拒絕回去,就這樣,孤身一人的她飄蕩在倫敦街頭。
然而,幸運之神再次降臨在華莉絲身上,一個善良的倫敦人收留了她。
華莉絲的真誠樸實,為自己贏得了一份工作——去麥當勞當清潔工。
又是一次偶然的機會,著名的攝影師發現了這位面龐美麗的非洲女孩。
他就是,給黛安娜王妃拍照的英國著名攝影師——Terence Donovan(特倫斯·多諾萬)。
從此成為一顆耀眼的「黑珍珠」。
代言過Chanel的香水;
成為露華濃廣告中的超模;
為歐萊雅、李維斯等品牌拍攝廣告。
事業順風順水的華莉絲,還被選為邦女郎。
出演了1987年的007電影《黎明殺機》。
1995年,BBC為華莉絲的模特生涯拍攝了一部紀錄片《遊牧人在紐約》(The Day That Changed My Life:A Nomad in New York)。
1997年正是華莉絲最出名的時期,那一年她接受了女性雜誌《美麗佳人》記者蘿拉·齊夫(Laura Ziv)的採訪。
她沒有重複的講述她的成名故事,而是講了一個改變她整個命運的故事。
華莉絲講述了自己在孩童時期遭受割禮的經歷。
沒有任何麻醉、工具沒有消毒的情況下,被一位老人割去陰蒂、陰唇,華莉絲很痛,想要掙脫,但是四肢被死死的摁住,5歲的她動彈不得。
接下來,老婦人用沾滿血跡的手撿起地上金合歡樹的刺,在創口上穿洞。然後用棉線把創口縫起來,只留一個火柴頭大小的孔。
當昏迷的華莉絲從灌木叢的石頭上醒來時,她的下半身被纏滿了布條,不能動彈,石頭上全是創口留下的血跡,割下來的陰唇早已曬乾。
在長大後,她時長因為經期疼痛而不能正常工作生活。一次小便,就要10多分鐘。
在倫敦當清潔工那段時間,華莉絲因為劇烈的疼痛,選擇去看外科醫生。外科醫生請來自索馬利亞的同事做翻譯,卻得到本國男子對她的質問和羞辱。
在華莉絲和朋友的一番談話中,她明白了割禮在外界是怎樣的認識。
為了健康的身體,她選擇了外科手術。
截至到2014年,在割禮盛行的29個國家中,有1.3億名女性曾經遭受過殘割女性生殖器。
預估到2050年,此數字會隨人口增加而上升至2億。
華莉絲·迪裡是第一位公開談論婦女割禮的女性,她的故事也成功引起了各界關注。
1997年,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安南任命華莉絲成為聯合國特邀大使,一起反抗這一暴行。
華莉絲將自己的故事寫進自傳,拍成電影。
在模特生涯的高峰期,華莉絲淡出T臺,選擇了為女性權益做一些事情。
她創辦沙漠之花基金會,反對割禮,還關注祖國兒童教育和健康。
1997年,美國公益組織Tostan和非洲村落Malicounda Bambara合作,使其成為第一個廢止殘割女性生殖器的村莊。
▲Tostan的創始人Molly Melching
84歲的埃及女權作家納瓦勒·薩達維(Nawal El Saadawi),不管是創辦的組織,還是自己的書中,都十分關注殘割女性生殖器的做法。
被稱為「Efua媽媽」的婦女活動家Efua Dorkenoo,因在英國提出反對實行女陰殘割,1994年獲得大英帝國勳章。
「華莉絲」在索馬利亞語言中,寓意一種在沙漠中盛開的花。
和華莉絲一樣,同女陰殘割做鬥爭的所有女性,都把自己,活成了怒放的「沙漠之花」。
PS:華莉絲在1997年,和美國男子達納·墨雷一見鍾情,並生下了兒子阿里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