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方舟:一個人生活的第5年,自由又大了一點

2021-02-19 良倉

一個人生活5年,是什麼感覺?

「一個人寫作、讀書、找靈感,一個人生活,一個人觀察,都是我享受的一個人的自由時刻。」這是愛講段子,喜歡自黑,自稱「過氣網紅」的天才女作家蔣方舟在2019年的答案。

在一個人的生活裡,她感覺到了兩層幸福:第一層是足夠自由帶來的真實幸福,第二層是渴望分享、期待改變的幸福。層次之間,則為她的生活拉開了一個小小的豁口,謹慎地歡迎著 一個人+ 的生活。

於是, 良倉聯合別克VELITE 6邀請蔣方舟玩了一次Vlog,真實地記錄蔣方舟的一個人生活,並且,試著幫她尋找自由之上的第二層幸福。

每個孩子都會對人生的30歲有一些想像。少女時期的蔣方舟想像的30歲是結婚、生個孩子、工作,要不然就是結婚、生個孩子、離婚、工作。

反正不是現在這樣一個人的生活。

不是不代表不好。

一個人生活的蔣方舟,跟媽媽住在同一個小區的不同單元,一直擁有一間自己的房間。

喜歡書店,就一個個去找;不喜歡購物,就不去逛街。

喜歡去菜市場聽人們聊天,去快拆遷的社區聽人們聊天,去公園聽老人聊天。

為了不打擾寫作,自己決定生活節奏,不管一日三餐。也可以突然決定跑到東京去住上一年。

蔣方舟後來在《東京一年》的開頭寫到:

「有生以來第一次,我度過了一個完全真空的生活,沒有目標與意義,每天一睜眼就是一大片需要填充的空白。」

在東京的一整年,她學會了認真買食材,認真做飯,以緩慢的速度認真地吃飯。「連一個咀嚼都長達30秒之久,要不然囫圇吞棗一天沒事幹了。」

或者單槍匹馬殺到巴西看世界盃,在差不多20天的時間裡,每天打車去世界上最長的海灘,沿著海灘跑一兩個小時。跑完了在沙灘上坐著等日落。

「這種生活很難邀請別人一起去做,因為沒有朋友願意陪你幹這麼重複無聊的事。」

一個人生活,也許更接近蔣方舟理想狀態下的自由或者是更本質的自由——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不想做什麼就不用做什麼。

小時候的蔣方舟沒有辦法去想像這樣的生活。不是一個足夠叛逆和自我的孩子,懂得遷就的她,努力在做一個不被別人的節奏裹挾的、很好的大人。

像一支點燃的火箭一樣躥出同齡人的生長線程之後,蔣方舟需要在現實的引力中學會在生活的表面著陸,重新建立生活的細節。

「隨心所欲」的作家生活,存在於沒有當上作家之前的想像中,至少對蔣方舟來說,一個人的生活更需要自律,需要用穩定、但足夠適應自己的形態保持對生活的掌控感和安全感,才能更好地寫下去。不間斷地看書、鍛鍊,不太應酬,堅持每天寫2000字,這是一個女作家的真實樣子。

「真的像一個農民,每天我就耕那一塊地。農閒的時候,我就休息一下,喝點酒。」

在生活的海洋裡獨立航行,要靠自己掌舵,以保持隨時偏航的自由。還要學會寫「航海日記」,因為流淌的時間多數隻跟自己的記憶相關。蔣方舟有很多本日記,內容五花八門,流水帳一樣寫下了各種各樣的瑣碎細節,包括「說說人家的閒話什麼的。」

無論如何,沒有看上去那麼隨意。 

沒有一種生活是完美無缺的。一個人的生活裡會有很多害怕和自己搞不定的事情。需要克服一個人在外面吃飯的尷尬,或者東西壞了修不好的沮喪。朋友從國外寄過來一把椅子,不得不用錘子把木箱子錘開拿出來。這些都是麻煩——蔣方舟一個人的麻煩。

還有就是,蔣方舟的方向感不太好,要命的是,她總喜歡跑到陌生的地方去。

一個人生活的人仿佛對自己之外密不透風,這是很大的誤解。蔣方舟最好的兩個朋友是因為在微博上批評她,被她看到後主動私信約出來吃飯認識的。「朋友可能就是自己的某種鏡像,把自己看得更清楚。」

朋友甚至不一定要是某個具體的人。就像電影《她》的男主角西奧多,可以與人工智慧系統薩曼莎發展一段奇異的愛情。《天使愛美麗》中活潑古怪的Emily,唯一的朋友是一條不說話的魚。

而擁有一個暱稱為「大V」的別克VELITE 6,便是最令蔣方舟期待的,如同《魯濱遜漂流記》中像「星期五」一般,聰明、安靜又有方向感的朋友了。

蔣方舟很期待與它的會面,「我生活的半徑太狹窄了。我可能希望它能夠告訴我,它想帶我去什麼地方。」假如有大V大陪伴和回應,很多想去沒去過的地方,就可以放心地啟程了,比如,重走託克維爾當時走過的公路。

假如寫作沒靈感,就喚醒大V的智能語音交互系統,幫忙搜索有趣的地方,大V還可以像任何一個熱愛美食的朋友一樣,推薦沒去過的新餐廳,讓她用美味鼓勵自己。

要是趕稿的壓力無從釋放,大V可以帶著她出門兜風,用智能語音交互系統請大V播放一首輕鬆的音樂在路上聽。

就算抵達目的地和大V分開,大V的步行導航也可以陪伴她最後一公裡的路程,為這顆有些路痴的好奇心找到正確的方向。

蔣方舟特別好奇以「大V」的眼光來看他們眼中的人類是什麼樣子。甚至幻想跟人工智慧一起寫作,「讓他來寫我,或者教他來寫人。」

關於朋友、關於生活、關於未來,蔣方舟始終覺得自己還有各種可能性,雖然是一個人的生活,蔣方舟從來沒有把自己套進某一個具體的生活公式,妥善保存著選擇的自由。

而有了「大V」的存在,生活又多了一份期待——不必有大的改變,就能突破原本舒適的生活範圍,讓一個人的城市生活,自由也能大一點。

 純電動別克VELITE 6 × 蔣方舟 

「一個人的城市生活,自由大一點。」

場地鳴謝_藏紅花西餐廳

This is C5cafe

This is C5shop

大小咖啡

紅樓公共藏書館

服裝鳴謝_棟梁DONG/LIANG

點這裡,即刻和大V做朋友

相關焦點

  • 蔣方舟:鮮活女人的30歲是怎樣的?
    9歲出書年少成名,19歲成為人民文學獎年齡最小獲獎者,23歲獲得《新周刊》「史上最年輕的」副主編工作,29歲入選「亞洲書店論壇」年度青年作家得主。30歲以後的蔣方舟,卻更願意做一個純粹的讀書人。網際網路時代紛繁嘈雜,身在其中,很容易被無盡的信息裹挾。
  • 初中作文名人勵志素材之蔣方舟
    2008年,蔣方舟被清華大學自主招生提前錄取,再度成為社會所關注的焦點人物。   三月的清華園,已是垂柳依依,奼紫嫣紅。在美麗的清華大學校園裡,蔣方舟接受了媒體記者的採訪。當記者請她談談自己的夢想時,蔣方舟的目光中頓時溢滿了一種無限的憧憬和渴望。那一刻,使人感到她一點也不陌生和遙遠,就像是一個鄰家的小妹。夢想,其實這是一個很隱私的話題。
  • 一個人,獨自在東京生活了一年
    >2016年,蔣方舟獨自一人在東京生活了一年,用她的話說,「東京也拯救了我。」她把這些東京的生活寫成了《東京一年》,今天的「一個人」,就是其中的某一片段——  ②③ | 99個「一個人」的故事  一個人在東京文 / 蔣方舟今天中午跟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的工作人員見了面
  • 《蔣方舟與大家的書房》上線喜馬拉雅,馬伯庸等12位好友助力聊好書...
    來源:時刻頭條123狂歡節前夕,青年作家蔣方舟攜《蔣方舟與大家的書房》入駐喜馬拉雅。《蔣方舟與大家的書房》讀書圈包含一檔品讀不少於24本經典好書的音頻節目,和圍繞節目延申的大咖線上對談。據統計,全世界每年人均閱讀 8 本書,而《蔣方舟與大家的書房》上線後這一年,蔣方舟將帶領讀者完成 3 年的閱讀量。在節目中,蔣方舟首次分享了私人精選書單,其中既包括《了不起的蓋茨比》《堂吉訶德》《人間失格》《九三年》這樣的大眾經典,也有《自深深處》等小眾珍愛,還有《我們的孩子》等備受關注的人文社科領域著作。
  • 蔣方舟:聊聊社會對才女的荒誕想像
    最後,蔣方舟希望通過演講和每一位女生共勉:「不希望女人在生活中自我貶低,以性別優勢換取生活的紅利,女性可以選擇成為作家、藝術家、科學家,以這些身份挖掘、塑造自己的潛能,實現人類的各種偉大可能性。」他不僅嫌棄醜,還把「覺得蔣方舟太醜了」這條微博發了出來。當然我寫這個的意思是說我並不喜歡被人公開的議論長相。你背地裡跟網友說,我昨天相了一個太醜了,我覺得是可以的。但是公開發到微博上覺得有點不禮貌。但是我把這個經歷寫出來之後,我發現竟然有一些網上的大V發起了網絡投票,他們問網友,你們覺得蔣方舟真的醜嗎?醜請按1,不醜按2。
  • 劉敏濤吃抹茶冰淇淋被拒,蔣方舟籤催婚協議,你準備好婚姻了嗎?
    1而是很久之前,她在一次《人物》雜誌的演講中所提到的一點個人經歷。相比之下這次的劉敏濤更加讓我記憶猶新,對她有了全新的看法。她說:「她曾生活得完全符合社會對「標準」女性的預期。事業高峰時回歸家庭,蛻化成面目模糊的賢內助,逐漸開始懷疑婚姻存在的意義。
  • 蔣方舟、金凱瑞都深受其苦,你有過討好型人格嗎?
    這對一個孩子來說是殘忍的,一直到她長大,蔣方舟都習慣性與人保持距離。外人看起來情商高、好相處,其實她的內心非常害怕跟人產生衝突與矛盾。即使和男朋友吵架,明明不是她的錯,也總是她先道歉希望息事寧人,這樣的她,活得憋屈又驚恐。蔣方舟後來才知道,這是討好型人格的典型特徵。
  • 蔣方舟身在倫敦淡定回復「方舟子打假」:別理他
    沒想到,蔣方舟尚未等來「同舟共濟」、「有難同當」的時刻,方舟子倒先向她開戰了。從7月31日下午開始,方舟子一直發微博質疑青年作家、《新周刊》副主編蔣方舟曾經的文章是其母代筆,這一消息一出,就鬧得網絡上一片沸沸揚揚,然而身在倫敦,享受奧運的當事人蔣方舟,對此事的回覆是短短六字:不回應,別理他。
  • 蔣方舟:一個被寄予厚望的天才少女,如今年過三十,泯然眾人矣
    「蔣方舟」不是一個如雷貫耳的名字,或許你是跟著韓寒、郭敬明之後才知道有這麼個人,但在中國當代青年作家之中,蔣方舟已經算是經驗超群的老前輩了,因為生於1989年的她,寫作至今已二十年有餘。據母親尚愛蘭介紹,蔣方舟7歲開始寫作,9歲便寫出了散文集《打開天窗》,並順利出版,名噪一時。
  • 【閱獨】蔣方舟微信在讀:柳宗悅談日本工藝
    [摘要]蔣方舟:把柳宗悅三本講日本工藝的書看完了。覺得時不時得靠這種虛張聲勢的講究,重燃對生活的熱愛。覺得時不時得靠這種虛張聲勢的講究,重燃對生活的熱愛~【延伸閱讀】上文蔣方舟所提及的柳宗悅,是日本著名民藝理論家,美學家。他最早提出「民藝」概念,創辦雜誌,著書立說,普及推廣「民藝」的理念。並身體力行,收集整理民間器具,將自己畢生收集貢獻於社會和民眾。今天在此介紹這一系列書籍,以饗讀者。
  • 獨居的日子如何自律、積極、充實又自由:一個人生活太爽啦!
    等到今年的6月份,就是我研究生畢業滿5年的日子了。也是我工作、一個人生活滿5年的日子。所以獨居生活,一直是我理想中的生活,因為痴迷像海底一樣的深靜,也痴迷完完全全的自由。想必我們很多讀者和我一樣吧,一個人租房、一個人生活,並且從這樣一個人深深淺淺的日子裡攫取一些快樂與成長。獨居生活最難的,就是過得自律、積極、充實又自由。因為很容易就陷入悲傷頹廢的氛圍中難以自拔,更容易作息混亂、三餐不定抑或暴飲暴食。
  • 尊尼獲加藍牌攜手品牌摯友俞灝明先生與作家蔣方舟女士發起圓桌對談
    (2020年8月12日)在2020年中秋佳節到來前夕,著名蘇格蘭威士忌品牌尊尼獲加(Johnnie Walker)藍牌聯合北京故宮酒文化有限公司推出「世紀華章」特別版,並攜手著名演員俞灝明先生與作家蔣方舟女士發起圓桌對談,與帝亞吉歐中國品牌大使劉偉先生及故宮酒文化專家顧問苑洪琪女士共同探討「從紫禁城到萬家的中秋餐酒文化」,以不同的視角剖析中華傳統文化與中西文化交融
  • 堅持跑步5年後,我獲得了身體自由和情緒自由
    於是我回想著跑步這5年來帶給自己的種種變化。而我能想到的一個詞就是:自由。01跑步5年,我獲得了身體自由之前有人說過,跑步別的不敢保證,但堅持下來,絕對會讓你的身體更健康。所以我用了「身體自由」這個詞。
  • 中國網絡寫手生存狀況調查|起點中文網|蔣方舟_網易新聞
    「網絡小說10年了,最早出書的編輯會說,『你儘管天馬行空,文字無所謂』,但是現在讀者的水平水漲船高,你的東西質地差,知識含量低,馬上就被OUT,這會導致你每天精神焦慮。」寫玄幻小說的西來特別贊同。起點中文網的工作人員韓浩月告訴記者,網絡文學有個特點,就是每天必須要更新,一萬字都很正常。
  • 喜馬拉雅123狂歡節啟動:吳曉波、蔣方舟等直播帶課
    12月1日至5日,喜馬拉雅2020年123狂歡節正式舉辦,用戶囤在購物車裡的指定好書好課,可以使用滿減券以低於五折的超級特惠價格買到了。12月1日晚 20:00,財經作家吳曉波、財經主持人馬紅漫將與學者施展、李筠帶來《誰在定義未來三十年》。
  • 錢報讀書會|2020最後一場錢報讀書會,和蔣方舟一起遙望「南十字星」
    在這本書中,她將我們對於2020年獨特的生活經驗融入到了文學創作中。在虛構的宇宙文明時空中,如果他們正在經歷一種遭受瘟疫,回歸「隔絕」生活的狀態,處於其中的個體生活方式和情感模式都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如果人類能夠永生,永生的生命是歡愉還是痛苦?「當世界在燃燒」的時候,生活仍將繼續。一切想像,和我們的現實生活若即若離。
  • 一個人生活,需不需要過得精緻一點?
    人不應該只滿足自身物質需求,還應該追求精神上的需求,更精緻的享受生活!對於我們這些上班族來說,每天面對職場上的各種問題,壓力特別大。再加上自己一個人在大城市裡獨自打拼,遠離家鄉,獨居生活。心裡的壓抑更是久久難以排解,有時連吃飯都沒有心情。更何談好好睡覺,自己難以緩解心中的心酸。一個人生活時到底需不需要過得精緻一點呢?
  • 蔣方舟談論乳房時她說了什麼?
    該研究是一項3期隨機對照研究,共納入超過800例乳腺癌患者。891例患者隨機分為僅接受SLNB組(446例)或進一步ALND組(445例)。所有患者接受乳腺區段切除和乳腺放療,按病情行全身輔助治療。研究中位隨訪6.3年,ALND組和SLNB組患者的5年乳腺復發率分別為3.7%和2.1%, 5年淋巴結復發率分別為0.6%和1.3%。
  • 年過而立,那些年一個人生活的感悟
    02 漂泊流浪久了,就特別懷念家鄉的生活,一個人對近鄉情怯的感受,有機會一定要體會一下,那是一種來自靈魂的孤單害怕迫切,但是體會的次數多了,就不想再找虐了,於是一個人在黃土高原一個初秋明媚的早上背上行李離開了工作的項目部,雖然公司還沒批准離職報告,但我毅然踏上了回到那個四五線小城的家鄉的路。
  • 簡短唯美的句子,一個人生活,可以很自由
    1.每一個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的人,都有理由,都有使命。喜歡你的人能給你帶來溫暖和勇氣;喜歡的人教會了你愛和自控;不喜歡的人教會你包容和尊重;不喜歡你的人讓你知道如何成長。每個人的外表都是命運。讓我們用全部的愛來感謝和祝福生活中的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