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重要的科普活動,「航天放飛中國夢」航天科普展暨中國航天成就展(福州站)昨日在海峽國際會展中心4號館展出,展期至20日。神舟飛船返回艙等珍貴實物現身成就展,吸引不少觀眾參觀。
展覽由中國宇航學會、中國航天基金會聯合舉辦,福建省國防科技工業辦公室、福州市政府共同承辦。
展覽面積4000平方米,分為航天科普展區、航天成就展區、商業航天展區、航天文創體驗區等。展覽突出強調互動性,通過模擬發射、VR體驗等多種形式,將航天重大任務的場景搬到成就展現場。
太空育種的南瓜。
模擬發射現場。
展出的返回艙及巨大的降落傘等吸引參觀者留影。
市民在「夢回神舟」領略交互體驗。
天宮空間站模型,該空間站預計2022年前後建成升空。
市民在拍攝「北鬥導航」展示模型。
天問一號模型。
搶眼!返回艙實物現身
現場最吸引大家的是返回艙實物。志願者講解員介紹,該實物是2016年發射的神舟11號飛船返回艙,當時航天員是景海鵬和陳冬。返回艙減速傘、國產的飛天航天服實物也同臺展出。
讚嘆!模擬發射生動形象
整個展覽展品豐富,許多國人耳熟能詳的航天裝備的模型來到現場,有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嫦娥4號月球著陸器、嫦娥4號巡視器玉兔2號、中繼衛星鵲橋號、天宮二號目標飛行器、北鬥導航衛星、高分衛星、天問一號的火星車、天宮空間站等等。
尤其是載人飛船的模擬發射,生動形象——進入發射準備,依照順序,只見發射塔架依次打開,「5、4、3、2、1,點火」,一股濃煙後,火箭尾部「噴火」,並徐徐上升,發射成功!觀眾紛紛駐足觀看,不少人還用手機將整個發射過程記錄下來,帶回去給朋友看。
逼真!感受火星上種土豆
在展覽體驗區,坐上VR大擺錘,能夠體驗航天員在太空時的失重感,讓人忍不住想尖叫;進入「夢回神舟」,可體驗VR「火星救援」,讓人身臨其境感受在火星上種土豆。
□溫馨提示
觀展需提前預約
由於會場入場限制以及疫情防控需要,欲觀展民眾需提前預約。市民可上「e福州」APP,將首頁拉至中部即可看到「航天放飛中國夢」預約頁面,按照指示步驟完成預約。提交後,將收到預約成功簡訊提示,然後在預約時間內前往參觀。用戶可預約多個時間段。每個時段可預約人數為1500人。
由於場館內中國航天大會後續活動仍在舉行,私家車不能進入會展中心停車場,預約成功的市民儘量乘坐公交車前往海峽國際會展中心。
注意事項:
1.觀眾必須提前在「閩政通」上註冊「八閩健康碼」,在預約時段接受安檢入館。
2.觀眾入館參觀時要全程佩戴口罩。
3.禁止在展廳內飲食聚集、追逐打鬧、大聲喧譁、觸摸展櫃展品等不文明行為。
(全文共1198字)
來源:福州日報社數字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