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飛船返回艙 周末好好看一看

2020-12-21 騰訊網

作為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重要的科普活動,「航天放飛中國夢」航天科普展暨中國航天成就展(福州站)昨日在海峽國際會展中心4號館展出,展期至20日。神舟飛船返回艙等珍貴實物現身成就展,吸引不少觀眾參觀。

展覽由中國宇航學會、中國航天基金會聯合舉辦,福建省國防科技工業辦公室、福州市政府共同承辦。

展覽面積4000平方米,分為航天科普展區、航天成就展區、商業航天展區、航天文創體驗區等。展覽突出強調互動性,通過模擬發射、VR體驗等多種形式,將航天重大任務的場景搬到成就展現場。

太空育種的南瓜。

模擬發射現場。

展出的返回艙及巨大的降落傘等吸引參觀者留影。

市民在「夢回神舟」領略交互體驗。

天宮空間站模型,該空間站預計2022年前後建成升空。

市民在拍攝「北鬥導航」展示模型。

天問一號模型。

搶眼!返回艙實物現身

現場最吸引大家的是返回艙實物。志願者講解員介紹,該實物是2016年發射的神舟11號飛船返回艙,當時航天員是景海鵬和陳冬。返回艙減速傘、國產的飛天航天服實物也同臺展出。

讚嘆!模擬發射生動形象

整個展覽展品豐富,許多國人耳熟能詳的航天裝備的模型來到現場,有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嫦娥4號月球著陸器、嫦娥4號巡視器玉兔2號、中繼衛星鵲橋號、天宮二號目標飛行器、北鬥導航衛星、高分衛星、天問一號的火星車、天宮空間站等等。

尤其是載人飛船的模擬發射,生動形象——進入發射準備,依照順序,只見發射塔架依次打開,「5、4、3、2、1,點火」,一股濃煙後,火箭尾部「噴火」,並徐徐上升,發射成功!觀眾紛紛駐足觀看,不少人還用手機將整個發射過程記錄下來,帶回去給朋友看。

逼真!感受火星上種土豆

在展覽體驗區,坐上VR大擺錘,能夠體驗航天員在太空時的失重感,讓人忍不住想尖叫;進入「夢回神舟」,可體驗VR「火星救援」,讓人身臨其境感受在火星上種土豆。

□溫馨提示

觀展需提前預約

由於會場入場限制以及疫情防控需要,欲觀展民眾需提前預約。市民可上「e福州」APP,將首頁拉至中部即可看到「航天放飛中國夢」預約頁面,按照指示步驟完成預約。提交後,將收到預約成功簡訊提示,然後在預約時間內前往參觀。用戶可預約多個時間段。每個時段可預約人數為1500人。

由於場館內中國航天大會後續活動仍在舉行,私家車不能進入會展中心停車場,預約成功的市民儘量乘坐公交車前往海峽國際會展中心。

注意事項:

1.觀眾必須提前在「閩政通」上註冊「八閩健康碼」,在預約時段接受安檢入館。

2.觀眾入館參觀時要全程佩戴口罩。

3.禁止在展廳內飲食聚集、追逐打鬧、大聲喧譁、觸摸展櫃展品等不文明行為。

(全文共1198字)

來源:福州日報社數字報

相關焦點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抵達韶山!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抵達韶山!曾給中華民族帶來偉大驕傲的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12月20日10時15分許運抵韶山。記者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門口看到,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依然耀眼醒目,其深重的色彩充滿了太空的神秘。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落戶湖南韶山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12月20日上午10時20分許,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運抵湖南韶山。記者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了解到,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將長期借用給湖南,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展出。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簡稱「神十」返回艙)是兩天前從北京出發的。12月18日上午,記者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見證了「神十」返回艙啟運。在負責承運的平板運輸車上,返回艙被安放在一個鋼製底座架上,四周由綁帶牢牢固定住。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從北京運抵韶山
    12月20日上午10時16分,經過兩天的運輸,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從北京運抵韶山,今後將長期借用給湖南,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進行展覽。
  • 今天,神舟十號返回艙落戶韶山
    來源 | 瀟湘晨報記者 | 李瓊皓 張沁 攝影記者吳琳紅本報湘潭訊 20 號上午 10 點 16 分,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運抵韶山,返回艙長約 2.6 米、直徑約 2.4 米,重量 2 噸多。神舟十號載人飛船曾於 2013 年 6 月承載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往返於天地之間,現珍貴航天實物返回艙亮相韶山。2013 年 6 月 11 日,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搭乘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由長徵二號 F 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神舟十號載人飛船入軌後,於 6 月 13 日與天宮一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
  • 神舟十號返回艙:側面設計小窗供航天員看宇宙景色
    本報湘潭訊 12月20日上午,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運抵韶山,將長期借用給湖南,今後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展陳。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於12月18日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啟運。返回艙通過公路運輸的方式,從北京啟程運往湖南韶山市。
  •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太空食譜」再添新品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2020年5月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而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為全面實現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發展戰略奠定了堅實基礎。
  • 宇宙飛船簡筆畫:中國神舟六號
    發射時間: 2005年10月12日9時0分0秒  發射火箭: 神箭--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  飛船進入軌道所需飛行時間:584秒  返回時間: 10月17日凌晨4時32分  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著陸地點:四子王草原秋韻  飛行時間/圈數: 115小時32分鐘/飛行77圈
  • 「神十」返回艙落戶韶山,看「九天攬月」的湖南貢獻
    現場視頻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簡稱「神十」返回艙)是兩天前從北京出發的。12月18日上午,湘伴君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見證了「神十」返回艙啟運。
  • 神舟一號推進艙實物首次在滬展出,還能看到長五發動機殘骸
    想親眼看一看神舟一號推進艙的原型實物嗎?12月18日在滬開幕的「星際計劃」上海太空科普創新集市上,神舟一號推進艙、長二丁運載火箭一級液體發動機實物(殘骸)首次在國內公開展出。神舟一號推進艙亮相而作為本次展覽的最重量級展品,神舟一號飛船推進艙實物也首次公開展出。
  • 前哨:可重複使用,還能從月球返回!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即將起航
    ,只有返回艙和服務艙。老的神州飛船雖然因為使用三艙結構,使得長度達到了8.65米,超過了新一代飛船的7.23米,但是其直徑卻相當的細,只有2.8米,這使得神州飛船的返回艙容積只有6立方米。 而新飛船的直徑則幾乎是神州飛船的兩倍,達到了4.5米,這帶來的好處就是新飛船的返回艙容積也幾乎增加到了神州返回艙的兩倍,達到了13立方米。
  • 時刻知道丨「神十」返回艙要「搬」來湖南了!這些知識你知道嗎?
    繼「月壤」確定落戶韶山之後,12月20日,毛澤東紀念館迎來一位貴客——神舟十號返回艙。神舟十號返回艙。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身高:約9米;體重:約8噸;腰圍:最大直徑2.8米;組成: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和附加段。飛行速度:約每秒7.9公裡,每小時飛行2.8萬公裡,每90分鐘繞地球一圈。
  • 組圖丨神舟十號返回艙超高清大圖,高溫灼燒痕跡都看得清!
    紅網時刻記者 何青 張興莎 攝影 張必聞 北京報導12月18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神舟實業汽車運輸服務中心總調度宮振龍帶領夥伴們,有條不紊給神舟十號返回艙「穿上迷彩服」。穿戴整理後,宮振龍等人將帶著「神十」返回艙前往湖南韶山。迷彩服下,神舟十號返回艙長啥樣?接下來,紅網時刻記者帶你一睹風採。
  • 神十入湘丨回顧: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的「天上15天」
    2013年6月11日,聶海勝、張曉光和王亞平3名航天員搭乘神舟十號飛船出徵太空,並在軌飛行15天,這是我國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首次進行應用性飛行。6月23日,在張曉光和王亞平的密切配合下,指令長聶海勝手動控制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分離並撤離至天宮一號一定距離處,隨後,手動控制神舟十號飛船再次與天宮一號成功對接,航天員再次進駐天宮一號。6月25日,神舟十號飛船自動撤離天宮一號。隨後,開展了飛船繞飛等技術試驗,我國首次太空飛行器繞飛交會試驗取得成功。
  • 嫦娥五號大獲全勝:返回艙32馬赫高速再入,力抗上萬度高溫
    阿波羅載人返回艙(指令艙)回顧歷史,阿波羅載人登月雖然也宣稱採用了高速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技術,但實際上返回艙跳躍最高點也沒能突破80公裡,更不用說進入太空自由飛,其目的只是單純為了將半彈道式再入的嫦娥五號太空打水漂模擬動畫嫦娥五號返回器應用的高速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方案才是真正的未來技術,可以有效兼容解決力載荷與熱載荷問題,其再入最大過載不超過4.8g,僅比近地軌道運行的神舟飛船略高
  • 新一代載人飛船自述:人類的「終極三問」難不倒我
    5月8日,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成功返回,未來這款航天員的新「座駕」,將成為中國航天大家庭的重要成員。那麼,這款新飛船以及這次試驗,到底有啥意義?今天讓它自己告訴你——  大家好,我是新一代載人飛船,天地往返運輸飛行器家族的一名新成員。
  • 新一代載人飛船自述
    提起中國載人飛船,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我的老大哥神舟飛船了。你可能要問,既然有成熟的飛船,為什麼還需要我呢?因為當中國航天人將目光投向月球和更遙遠的深空後,神舟飛船和天舟貨運飛船,已經無法滿足他們更宏大的夢想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點火升空。
  • 「神十入湘」|「神舟十號」有啥特別的?
    12月20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從北京運抵韶山,今後將長期借用給湖南,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進行展覽。神舟十號飛行任務實現了中國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連戰連捷,為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階段任務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三大關鍵詞
    原標題: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三大關鍵詞 三朵紅白相間的巨大「傘花」在回收著陸場上空綻放,近7噸重的返回艙仿佛按下了慢放鍵,緩緩搖曳著向地面降落。返回艙離地面越來越近,6個氣囊打開,落地緩衝、平穩著陸。
  • 受閱國旗軍旗「私人定製」 材料內含神舟飛船高科技
    「在空中展示好國旗、軍旗與在地面上大不相同,有許多想不到的難題。」空中護旗方隊將軍領隊陶炳蘭說,受閱方隊官兵和生產廠家設計人員進行了刻苦攻關、精心設計。「為了做好這兩件節日的新裝,我們專門進行了『私人定製"。
  •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發射成功,可重複使用
    相比神舟飛船的鐘型設計返回艙,倒錐型空氣升力更大,能在以第二宇宙速度高速返回時依靠空氣阻力減速,能夠更加平穩、精準地落地。服務艙採用圓柱形設計,主要用於提供動力和能源。如果把神舟飛船比作航天員專屬「太空專車」的話,那新一代載人飛船就是「太空巴士」了。新一代載人飛船未來在執行近地軌道任務時可以一次運送6-7名航天員,是神舟飛船承載能力的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