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號返回艙:側面設計小窗供航天員看宇宙景色

2020-12-23 瀟湘晨報

本報湘潭訊 12月20日上午,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運抵韶山,將長期借用給湖南,今後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展陳。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於12月18日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啟運。返回艙通過公路運輸的方式,從北京啟程運往湖南韶山市。

現場,在負責承運的平板運輸車上,返回艙被安放在一個鋼製底座架上,四周由綁帶牢牢固定住。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質量主管禹頌耕介紹,神舟飛船共有3個艙,分別是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其中只有返回艙能返回到地面。在飛船發射和返回時,航天員都在返回艙中。

返回艙看上去呈灰黑色,上面有高溫灼燒後的痕跡。湊近看可以發現,外層是細密的蜂窩狀結構。禹頌耕說,返回艙在返回地球時,會與大氣層產生劇烈的摩擦,這個時候,返回艙的防熱結構必須經受住數千攝氏度高溫的嚴酷考驗。「採用的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防熱材料之一。」

返回艙頂上是艙門,航天員進出都是通過艙門。在返回艙的上部,還有兩個較大的圓形開口,則是傘艙,降落時,降落傘會從傘艙中彈出、打開。側面的圓形小窗是舷窗,航天員可透過舷窗觀看宇宙景色、拍攝太空畫面。

出發前,返回艙在做好固定的基礎上,還加上了防雨布、防護網兩層安全措施,確保順利安全地運到韶山。

瀟湘晨報記者李瓊皓 張沁 攝影記者吳琳紅

【來源:瀟湘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落戶湖南韶山
    記者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了解到,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將長期借用給湖南,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展出。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簡稱「神十」返回艙)是兩天前從北京出發的。12月18日上午,記者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見證了「神十」返回艙啟運。在負責承運的平板運輸車上,返回艙被安放在一個鋼製底座架上,四周由綁帶牢牢固定住。
  • 今天,神舟十號返回艙落戶韶山
    來源 | 瀟湘晨報記者 | 李瓊皓 張沁 攝影記者吳琳紅本報湘潭訊 20 號上午 10 點 16 分,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運抵韶山,返回艙長約 2.6 米、直徑約 2.4 米,重量 2 噸多。神舟十號載人飛船曾於 2013 年 6 月承載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往返於天地之間,現珍貴航天實物返回艙亮相韶山。2013 年 6 月 11 日,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搭乘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由長徵二號 F 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神舟十號載人飛船入軌後,於 6 月 13 日與天宮一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抵達韶山!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抵達韶山!曾給中華民族帶來偉大驕傲的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12月20日10時15分許運抵韶山。2013年6月11日,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搭乘神舟十號載人飛船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神舟十號載人飛船入軌後,於6月13日與天宮一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
  • 組圖丨神舟十號返回艙超高清大圖,高溫灼燒痕跡都看得清!
    紅網時刻記者 何青 張興莎 攝影 張必聞 北京報導12月18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神舟實業汽車運輸服務中心總調度宮振龍帶領夥伴們,有條不紊給神舟十號返回艙「穿上迷彩服」。穿戴整理後,宮振龍等人將帶著「神十」返回艙前往湖南韶山。迷彩服下,神舟十號返回艙長啥樣?接下來,紅網時刻記者帶你一睹風採。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從北京運抵韶山
    12月20日上午10時16分,經過兩天的運輸,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從北京運抵韶山,今後將長期借用給湖南,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進行展覽。
  • 「神十」返回艙落戶韶山,看「九天攬月」的湖南貢獻
    當天中午,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從北京啟運,向湖南韶山出發。湖南日報首席記者 郭立亮 攝 在負責承運的平板運輸車上,返回艙被安放在一個鋼製底座架上,四周由綁帶牢牢固定住。返回艙長約2.6米、直徑約2.4米,重量是2噸多。 返回艙看上去呈灰黑色,上面有高溫灼燒後的痕跡。湊近看可以發現,外層是細密的蜂窩狀結構。
  • 神舟飛船返回艙 周末好好看一看
    作為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重要的科普活動,「航天放飛中國夢」航天科普展暨中國航天成就展(福州站)昨日在海峽國際會展中心4號館展出,展期至20日。神舟飛船返回艙等珍貴實物現身成就展,吸引不少觀眾參觀。 展覽由中國宇航學會、中國航天基金會聯合舉辦,福建省國防科技工業辦公室、福州市政府共同承辦。
  • 時刻知道丨「神十」返回艙要「搬」來湖南了!這些知識你知道嗎?
    繼「月壤」確定落戶韶山之後,12月20日,毛澤東紀念館迎來一位貴客——神舟十號返回艙。神舟十號返回艙。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6月25日神舟十號飛船自動撤離天宮一號。隨後,開展了飛船繞飛等技術試驗,我國首次太空飛行器繞飛交會試驗取得成功。6月26日神舟十號飛船返回艙順利降落在內蒙古中部主著陸場預定區域。
  • 「神十入湘」|「神舟十號」有啥特別的?
    12月20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從北京運抵韶山,今後將長期借用給湖南,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進行展覽。神舟十號飛行任務實現了中國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連戰連捷,為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階段任務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 護航11名航天員進太空 神舟團隊二十載書寫驕人成績
    這首詩描寫了中國人探索宇宙的夢想,從那個時候開始,飛天夢就深埋在了中華民族的血脈裡。1999年,發生了三件大事:新中國成立50周年、澳門歸回、神舟飛天。一時間,人們探索宇宙的熱情被再次點燃。「『神一』的意義,我認為比『神五』更大。」回首過往,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院士頗有感觸,他說,在神舟五號飛船載著航天員楊利偉安全返航的時候,他卻想去看看「神一」回收的地方。
  • 宇宙飛船簡筆畫:中國神舟六號
    發射時間: 2005年10月12日9時0分0秒  發射火箭: 神箭--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  飛船進入軌道所需飛行時間:584秒  返回時間: 10月17日凌晨4時32分  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著陸地點:四子王草原秋韻  飛行時間/圈數: 115小時32分鐘/飛行77圈
  • 神十入湘丨回顧: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的「天上15天」
    2013年6月11日,聶海勝、張曉光和王亞平3名航天員搭乘神舟十號飛船出徵太空,並在軌飛行15天,這是我國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首次進行應用性飛行。15天的太空生活,刷新了中國載人航天紀錄:6月13日,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航天員順利進駐天宮一號。
  •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太空食譜」再添新品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2020年5月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而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為全面實現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發展戰略奠定了堅實基礎。
  • 神舟四號返回艙來杭州了?你想不到的未來交通...
    、神舟四號返回艙來杭州了?交通行業有多炫酷?下面和記者一起感受科技賦能交通的魅力!「媽媽你看神州四號!」在航空航天館有嫦娥四號著陸器、巡視器模型、東方紅一號衛星的1:1仿真模型,神舟四號返回艙更是親臨展館,還有長徵系列、天文一號火星車等模型。記者看到一位媽媽帶著孩子參觀,「媽媽你看神州四號!那個是神州四號返回艙!」小朋友團團看到神舟四號返回艙「本尊」的時候非常激動。
  • 神九航天員出艙不同以往 將首次保持躺姿半臥姿
    昨天早晨,景海鵬最後一個離開天宮一號,揮手作別,返回神舟九號,關閉艙門。至此,三名航天員告別他們的太空家園,神舟九號也和牽手相依了十天的天宮一號說再見了。按照計劃,神舟九號飛船將於今天10時許返回地面,投入地球家園的懷抱。天宮一號則繼續留守太空,再一次開始孤獨之旅。飛船主著陸場天氣預報顯示,當地今天多雲間晴,氣象條件有利於返回艙順利著陸。
  • 前哨:可重複使用,還能從月球返回!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即將起航
    原來的老神州飛船採用的是三艙結構,除了返回艙之外,還有一個軌道艙和推進艙。 軌道艙是航天員主要工作和生活的區域,裡面除了有食物、飲水和糞便收集裝置等生活保障物資和設備外,還有各種科學儀器供航天員開展各種實驗。 而推進艙則是配有火箭發動機,可以用於神州飛船的變軌機動和制動減速等,另外它還有太陽能翻板,可用於對飛船供電。
  • 夢幻天地間,精彩家國夢——新華社記者對話航天員劉旺、王亞平
    新華社北京11月25日電(李國利、陳曦、朱霄雄)11月18日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航天員景海鵬、陳冬遨遊太空33天後重返地球家園。返回過程是什麼樣的體驗?他們在太空表現如何?進入太空是什麼樣的感覺?
  • 一文讀懂:嫦娥、長徵、天問、神舟……它們分別是什麼神器
    【神舟】它是「客運」飛船1999年11月20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了神舟一號無人飛船。神舟飛船是中國自行研製,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載人飛船,是航天員天地往返的載人工具。神舟飛船是採用三艙一段,即由返回艙、軌道艙、推進艙和附加段構成,由13個分系統組成。軌道艙被稱為「多功能廳」,航天員除了升空和返回時要進入返回艙以外,其它時間都在軌道艙裡。軌道艙集工作、吃飯、睡覺和清潔等諸多功能於一體。
  • 嫦娥五號大獲全勝:返回艙32馬赫高速再入,力抗上萬度高溫
    奠基嫦娥五號取得偉大勝利的最後一關則是第二宇宙速度高速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這一殿堂級技術。嫦娥五號返回器與神舟載人飛船返回艙乍一看上去十分相似,但內在早已不同,之所以繼承神舟返回艙構型主要是出於縮短任務研發周期,增強可靠性兩方面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