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閱國旗軍旗「私人定製」 材料內含神舟飛船高科技

2021-01-20 搜狐網

  空中護旗方隊20架直升機組成「70」字樣,這是我國在閱兵中首次採用紀念數字的編隊飛行。新華社發

  懸掛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的空中護旗方隊率先飛過天安門,方隊由26架直升機和7架教練機組成。新華社發

  據新華社電 在勝利日閱兵中,空中護旗方隊率先飛過天安門廣場接受檢閱。

  受閱時,兩架直升機分別懸掛五星紅旗和八一軍旗。「在空中展示好國旗、軍旗與在地面上大不相同,有許多想不到的難題。」空中護旗方隊將軍領隊陶炳蘭說,受閱方隊官兵和生產廠家設計人員進行了刻苦攻關、精心設計。「為了做好這兩件節日的新裝,我們專門進行了『私人定製"。

  尺寸 根據直升機大小和飛行高度科學確定

  由於懸掛旗幟的直升機機型較大,如果掛上平時使用的旗子,就會顯得很小,而且受閱時容易讓人們把關注點放在直升機上。「如果掛個太大的旗子,則顯得和直升機不太搭配,而且高速飛行中旗面越大受到的影響越大。」陶炳蘭說,最終他們根據直升機大小和飛行高度科學確定了旗子的尺寸。「這樣兩者在空中顯得渾然一體」。

  國旗長9米、寬6米,軍旗長7.5米、寬6米。這是中國首次懸掛如此巨大的旗幟,以每小時180公裡的高速飛行展示。要讓國旗、軍旗在高速飛行中迎風招展卻完好無損,其實並不簡單,這曾是閱兵籌備中的一大難題。

  材料 內含神舟飛船高科技

  陶炳蘭說,受閱時,直升機要與後面的固定翼飛機保持編隊隊形,飛行速度必須要與固定翼飛機保持一致,也就是要保持每小時160—180公裡的飛行速度。

  「這樣的速度,導致的結果就是:飛一會旗子邊就起毛了。遇上風再大一點,飛得時間再長一點,旗子就被撕成一條一條的。」空中護旗方隊梯隊長許德勝說。

  為了找到合適的材質,他們選取了10多種材料,如降落傘、帳篷布等,一次次實驗、檢測,最終選定了國旗和軍旗的用料。

  這種材料像絲綢一樣輕柔光滑,而且韌性強。「更重要的是,它是接受過考驗的。」許德勝說,神舟飛船返回艙著陸時使用的降落傘就是這種材質。北京空間機電研究所閱兵紅旗項目負責人江長虹說:「用這種材料製作的降落傘可承載重達3噸的載人飛船返回艙,降落傘摺疊起來還能放入一個大號的行李箱。如果用此種布料做一件衣服,重量比一個雞蛋還輕。」

  為了避免旗子在空中起毛受損,設計人員還對受閱旗子的邊角進行了特別加工。他們在旗子的兩側分別縫出兩個風柱。「直升機在不同的飛行速度時氣壓不同,氣流大的時候,它可以從這裡通過,減緩旗邊的壓力,避免起毛。」負責項目改裝的負責人曾曼成說,由於飛行中旗子邊角甩得很厲害,他們在旗子四角專門縫製了三角,「這樣可以讓氣流從角的不同方向排出,避免了氣流對旗邊的撕扯」。

  「我們還為旗子披了件『雨衣』。」曾曼成說,他們在旗子上添加了一個塗層,「遇到雨天,它也不會吸水,否則旗子一吸水不僅增加了重量而且阻力增大,還有可能使旗子變形。」而且這種特製塗料使紅旗的透光性恰到好處,保證了地面遠距離觀看時的鮮豔度。

  姿態

  下方放置鐵砣保持旗子垂感

  為確保「衣服」的垂感,他們在旗子的下方放置了一個鐵砣。「這樣,旗子就不會隨風亂擺,始終保持垂直面,以最佳的姿態接受檢閱。」陶炳蘭說。

http://news.sohu.com/20150904/n420386696.shtml news.sohu.com false 金羊網-新快報 http://epaper.xkb.com.cn/view/1005548 report 2111 空中護旗方隊20架直升機組成「70」字樣,這是我國在閱兵中首次採用紀念數字的編隊飛行。新華社發懸掛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的空中護旗方隊率先飛過

相關焦點

  • 宇宙飛船簡筆畫:中國神舟六號
    發射時間: 2005年10月12日9時0分0秒  發射火箭: 神箭--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  飛船進入軌道所需飛行時間:584秒  返回時間: 10月17日凌晨4時32分  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著陸地點:四子王草原秋韻  飛行時間/圈數: 115小時32分鐘/飛行77圈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落戶湖南韶山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12月20日上午10時20分許,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運抵湖南韶山。記者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了解到,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將長期借用給湖南,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展出。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簡稱「神十」返回艙)是兩天前從北京出發的。12月18日上午,記者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見證了「神十」返回艙啟運。在負責承運的平板運輸車上,返回艙被安放在一個鋼製底座架上,四周由綁帶牢牢固定住。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抵達韶山!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抵達韶山!2013年6月11日,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搭乘神舟十號載人飛船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神舟十號載人飛船入軌後,於6月13日與天宮一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從北京運抵韶山
    12月20日上午10時16分,經過兩天的運輸,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從北京運抵韶山,今後將長期借用給湖南,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進行展覽。
  • 二戰時期日軍的國旗、軍旗的的不同圖案以及其蘊含的寓意
    日軍最為出名的肯定就是日本的太陽國旗了。二戰中日軍士兵在戰場上將太陽國旗綁在「三八」步槍上面衝鋒陷陣,日本國旗的正式名稱為日章旗,在日本國內也被稱為日之丸旗,公元8世紀時日章旗就開始為日本天皇使用,當時稱作「天皇旗」。19世紀中葉開始,太陽旗逐漸成為代表日本的旗幟,所有日本船隻懸掛著的就是這面旗幟。1870年正式定為日本海軍旗幟。
  • 9張gif動態圖看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全過程
    17日7時30分,搭載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徵二號F遙十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575秒後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2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良好。此前消息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圓滿成功#神十一載人飛船#【央視快訊:成!功!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任務總指揮張又俠宣布: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圓滿成功!北京時間19日凌晨,飛船將「握手」天宮,期待!
  • 神舟飛船返回艙 周末好好看一看
    神舟飛船返回艙等珍貴實物現身成就展,吸引不少觀眾參觀。 展覽由中國宇航學會、中國航天基金會聯合舉辦,福建省國防科技工業辦公室、福州市政府共同承辦。 展覽面積4000平方米,分為航天科普展區、航天成就展區、商業航天展區、航天文創體驗區等。展覽突出強調互動性,通過模擬發射、VR體驗等多種形式,將航天重大任務的場景搬到成就展現場。
  • 神十入湘丨回顧: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的「天上15天」
    2013年6月11日,聶海勝、張曉光和王亞平3名航天員搭乘神舟十號飛船出徵太空,並在軌飛行15天,這是我國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首次進行應用性飛行。6月23日,在張曉光和王亞平的密切配合下,指令長聶海勝手動控制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分離並撤離至天宮一號一定距離處,隨後,手動控制神舟十號飛船再次與天宮一號成功對接,航天員再次進駐天宮一號。6月25日,神舟十號飛船自動撤離天宮一號。隨後,開展了飛船繞飛等技術試驗,我國首次太空飛行器繞飛交會試驗取得成功。
  • 我是一面國旗,為了讓我上太空十字繡都出馬了
    翟志剛太空出艙揮舞國旗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而在發射前為了讓這面小小的國旗在失重的太空中「飄」起來,工作人員背後費了不少腦筋。標準國旗使用的綢布材料,質地太軟,在太空中飄不起來,而材料太硬,也不能呈現出飄揚的狀態。就在大家左右為難時,有人受到十字繡的啟發,大家嘗試過後,發現將兩幅十字繡的國旗縫合在一起最合適。
  • 嫦娥五號月表國旗展示照片公布,動態展示特別在哪?
    △嫦娥三號探測器,國旗噴繪在殼體上△嫦娥四號探測器,國旗噴繪在殼體上亮相月球的這面五星紅旗有什麼特別之處?為了讓五星紅旗能夠在月球上實現「獨立展示」,科研人員們可謂是費盡心思。這面特殊的國旗由國產特殊材料製作,重量僅12克。
  • 「神舟五號」飛船摘得2019北京國際設計周經典設計獎
    「神舟五號」飛船摘得2019北京國際設計周經典設計獎 2019-09-05 20:39:2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神十入湘」|「神舟十號」有啥特別的?
    12月20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從北京運抵韶山,今後將長期借用給湖南,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進行展覽。神舟十號飛行任務實現了中國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連戰連捷,為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階段任務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 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青島開講:今年四件大事表明中國走向...
    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青島開講:今年四件大事表明中國走向航天強國2020-09-12 14 : 07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12日訊 9月11日,即墨古城大講堂邀請了中國著名空間技術專家、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院士做講座,這次活動由青島市文化和旅遊局、青島市即墨區人民政府和青島出版集團主辦
  • 新一代載人飛船自述:人類的「終極三問」難不倒我
    5月5日傍晚,我的「試驗版」,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已先行一步進入太空,開展高速再入返回、控制、回收等關鍵技術試驗驗證,為未來我的到來打了個前站。  你們或許聽過神舟飛船、天舟飛船,和他們相比,我確實是個新面孔,但相信以後我們還會有更多機會見面的。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 新一代載人飛船自述
    提起中國載人飛船,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我的老大哥神舟飛船了。你可能要問,既然有成熟的飛船,為什麼還需要我呢?因為當中國航天人將目光投向月球和更遙遠的深空後,神舟飛船和天舟貨運飛船,已經無法滿足他們更宏大的夢想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點火升空。
  • 今天,神舟十號返回艙落戶韶山
    來源 | 瀟湘晨報記者 | 李瓊皓 張沁 攝影記者吳琳紅本報湘潭訊 20 號上午 10 點 16 分,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運抵韶山,返回艙長約 2.6 米、直徑約 2.4 米,重量 2 噸多。神舟十號載人飛船曾於 2013 年 6 月承載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往返於天地之間,現珍貴航天實物返回艙亮相韶山。2013 年 6 月 11 日,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搭乘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由長徵二號 F 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神舟十號載人飛船入軌後,於 6 月 13 日與天宮一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
  • 神舟一號推進艙實物首次在滬展出,還能看到長五發動機殘骸
    控制火箭落點的系統組件——柵格舵上的一個控制單元 「你看它,原來外面包著金銀色的聚醯亞胺材料,這是起隔熱、反射光熱和保溫作用的材料,當火箭進入大氣層後,與大氣層摩擦後產生高溫,這層外衣已經部分燒毀了。來自八院的一名現場解說員告訴記者,太空育種即航天育種,也稱空間誘變育種,是將作物種子或誘變材料搭載返回式衛星或高空氣球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環境誘變作用,使種子產生變異,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種的育種技術。
  • 護航11名航天員進太空 神舟團隊二十載書寫驕人成績
    1999年11月20日清晨,神舟一號飛船發射,我國載人航天大幕徐徐開啟。1999年,發生了三件大事:新中國成立50周年、澳門歸回、神舟飛天。一時間,人們探索宇宙的熱情被再次點燃。「『神一』的意義,我認為比『神五』更大。」回首過往,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院士頗有感觸,他說,在神舟五號飛船載著航天員楊利偉安全返航的時候,他卻想去看看「神一」回收的地方。「那是在多麼艱難的條件下幹出來的事業!」戚院士說。
  •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發射成功,可重複使用
    中國載人太空飛行器的娘家人、五院技術專家介紹,從1992年啟動載人航天工程以來,五院鎖定建造中國空間站的目標,按照「三步走」的策略穩紮穩打,形成了以神舟飛船、空間實驗室、貨運飛船為支撐的多類太空飛行器,為正式啟動空間站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此次五院自主研發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是堅持「探索一代、預研一代、研製一代、生產一代」創新發展路徑的又一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