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話晚,大多是這3類媽媽帶出來的原因,一招教孩子快速開口

2020-12-21 CiCi媽媽說育兒

麗麗(化名)的孩子如今已經三歲了,由於從出生消化功能一直不大好,麗麗擔心孩子健康,所以從小食物都會煮得很軟爛給孩子吃。在孩子一歲半時,嘗試著給孩子餵麵包、蘋果吃,沒想到孩子不願意吃,全都一股腦吐了出來。

這時麗麗意識到可能是自己沒讓孩子鍛鍊咀嚼能力的關係,但想著孩子大些就好了便沒在意。哪知道如今三歲了,去到幼兒園卻被老師反映連基本的「老師」都不會發音,也不會用口杯喝水,語言能力發育晚了別的小朋友一大截,讓麗麗最好帶著孩子去檢查一下。麗麗聽到老師的話後內心五味陳雜。

孩子說話晚,可能是家長這3種教育方式所致

帶過孩子的媽媽都知道,孩子在1歲左右模仿能力達到了高峰期。模仿靜態事物、模仿大人的動作、模仿大人的語言等等,這個時期如果媽媽多和孩子說話並告訴孩子一些簡單的詞彙,孩子都會用他們稚嫩的語言模仿。如果孩子沒有受到這樣的語言環境影響,則會造成孩子說話晚的現象。

媽媽比較沉默內向:家庭環境缺少交流

有的家庭裡,媽媽和爸爸都是屬於沉默寡言的性格,在沒有孩子之間,家庭裡就很少溝通交流。孩子出生後,這種交流方式仍未得到改變。平時媽媽爸爸也很少積極地去和孩子溝通交流,也或許是覺得孩子太小,溝通了也聽不懂,何必浪費那個口舌呢。

長期在這種家庭教育環境下,孩子由於缺少豐富的語言詞彙環境,便缺少了語言模仿能力發展的這一重要時期,就很容易導致孩子將來說話比較晚。

媽媽過於憂心孩子:咀嚼能力未得到鍛鍊

有些媽媽屬於憂慮型媽媽,從孩子一出生就擔心這個,擔心那個,也就是這種媽媽帶孩子過於「精細+想多了」的帶娃方式。導致孩子到了該鍛鍊咀嚼能力的年齡,媽媽還總是給孩子吃糊狀類的食物,原因是為了孩子好消化。

比如文章開頭麗麗的孩子就是這種情況,麗麗就是一位過於憂心孩子的新手媽媽,到了孩子該鍛鍊咀嚼能力的年齡,由於擔心孩子自己咬不爛食物,所以總是不給孩子吃硬的食物。結果到了3歲還不會說話,要知道孩子沒有在合適的年齡鍛鍊好咀嚼能力,是會影響孩子的語言發育能力的

媽媽過於嚴厲和耐心:孩子心理壓力大不敢說話

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說話時,當孩子想要表達什麼意思時,不等孩子自己說出來,家長就幫助孩子說了,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妨礙了孩子的語言能力發育。還有一種就是家長過於嚴厲,孩子說話不清晰或是表述過慢時,家長過於心急會去斥責孩子,這會給孩子過大的心理壓力從而不敢去說話

孩子說話晚,還有什麼原因呢?

孩子說話晚分為一般有兩種因素:一種是病理性因素,一種是社會性因素。病理性因素是指孩子某方面存在發育問題從而導致說話晚;還有一種因素是孩子出生後環境影響或是引導等其它外在因素所導致的說話晚。

孩子說話晚,可能是特發性語言發育延遲

有些孩子說話晚,不是因疾病引起,也不需要通過什麼手段去幹預。孩子各方面發育都是正常的,但孩子到了2歲多甚至是3歲就是不會說話,孩子這種說話晚現象被叫做「特發性語言發育延遲」。這種情況家長無需擔心,只需要多加耐心引導孩子說話就行。

孩子說話晚,可能是疾病原因

如果孩子具備某些先天性缺陷或是心理疾病,則可能導致孩子說話比較晚。如果孩子是由於這種原因導致的說話晚,一般還會伴有其它不適的症狀,出現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及時求助專業人士。

如何讓孩子快速學會說話?一招教孩子快速開口

讓孩子快速學會說話的關鍵除了環境影響外,家長的引導非常重要。比如孩子注意到了某個事物,家長要做的是關注並參與孩子的發現,並對孩子做出解釋說明,這樣能讓孩子快速開口。

讓孩子快速說話的核心:追隨孩子的注意力

如何教孩子快速開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追隨孩子的注意力」。帶孩子的時候,媽媽的眼睛裡不僅僅要有孩子,還要追隨孩子看到的東西並做出評論。比如孩子看到了汽車,媽媽可以追隨孩子的視線說「寶貝看到了車車嗎?」這樣寶寶能更早開口,更快積累詞彙。

在給孩子講解詞彙時,要發音清楚,表情誇張,儘量簡潔

如何讓孩子更深刻地記住這個詞彙呢?發音清楚,表情誇張,儘量簡潔是重點。這樣能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減輕理解力,這樣孩子會更願意開口。

親子閱讀非常重要

親子閱讀對表達技巧和詞彙量的累積非常有效,在親子閱讀中孩子能從中學到如何去表達自己的意思,也能從中積累大量的詞彙量。不僅如此,還能培養親子感情。

CiCi媽媽小貼士之:孩子語言發育

家長要知道,孩子語言發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步步慢慢進化學會的,當然這個過程中孩子語言發育的快慢與生活的環境和家長的引導分不開。

1~2月:這個時期的寶寶的發音就是咿咿呀呀,這種發音不代表任何意義;2~6月:這個時期的寶寶漸漸能夠笑出聲來,而且也具備了穩定的音調;8~9月:有的寶寶在這個月齡就會喊爸爸媽媽了,但是這不是寶寶有意識地稱呼,而是一種模仿性的發音;

10~12月:這個月齡的寶寶叫爸爸媽媽時就是有意識的稱呼了,而且會準確地對著人稱呼哦;18~20月: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能說出20左右的詞彙了,而且能夠理解家庭主要撫養人的指示;22~24月:這個年齡的孩子已經能夠連續說出2個字以上的短語,50個以上的詞彙;30~36個月:這個時候孩子已經能夠理解大部分的語言了,並且還會有屬於自己的語言規範。

CiCi媽寄語:孩子說話晚,經常會有家長這樣安慰自己「大器晚成、貴人語遲」。雖說每個孩子的發育有差異,說話時間會有早晚之分。

但是如果孩子說話時間非常晚,甚至到了3歲還是不會吐出字來。家長千萬不要大意,這不是大器晚成,而是孩子語言能力落後了很多,家長要及時帶著孩子去尋求專業人士諮詢。

我是,有任何育兒疑問都可以關注並私聊我哦!育兒路上有我和你一起前行!

相關焦點

  • 孩子說話晚的根本原因和解決方法_濟寧感統訓練
    0—3歲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重要階段,再小的寶寶也有自己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有的孩子說話早、有的孩子說話晚,父母也相應地跟著開心和著急。    19-24個月:此時孩子可以用簡單的語句清晰表達出需求,或回答大人問題,還能唱幾句兒歌。    25-30個月:這個時期,孩子差不多能掌握300個詞彙量,學會用你、我、他這類人稱代替,可以用簡單的複合句描述一個事情。此外,還知道常見日用品的名字,兒歌儲備量也增至8-10首。
  • 孩子說話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孩子1歲多不會喊爸爸、媽媽,2歲多不會說句子等等,均是孩子說話晚的表現。孩子說話晚是指其語言發育沒有達到與其年齡相應的水平,並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改善好。那麼孩子說話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造成孩子說話晚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幾種。
  • 說話晚、吐字不清,怎麼才能讓孩子快點開口說話?|大腦皮層|肢體...
    語言問題大致有四個方面(1)說話晚說話晚就是到了該說話的年齡而不能開口說話,或者到一定的時間節點,不會發出指定的語音來。孩子都是從單個音節開始說話的,是從a,e等簡單音節開始的,從疊字開始說,再後來就一點一點地變複雜了,雙音節、多音節、輔音,是逐漸學會的。說話的內容是從身邊的人和物開始的,如媽媽、爸爸,燈,等等。孩子說話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一般不會突然就會開口說話,是一點一點地獲得和習得的。
  • 3歲孩子語言能力差:說話晚、說不清!別大意,抓緊幹預!
    現在帶娃的家長們,基本都是爺爺奶奶。有的爺爺奶奶沒有別的事情做,整天就是看娃,研究怎麼教育娃:有的呢,有些自己的愛好,比如跳跳廣場舞之類的。不管哪類的家長帶娃,總是有差別的。最大的差別就是,語言能力的發展。
  • 孩子說話晚不全是發育問題,從3個方面入手,父母多在自身找原因
    媽媽們聚在一起的話題永遠離不開孩子,從他們丫丫學語階段到上幼兒園再到上小學上初中,只要關於孩子的話題,幾乎所有的媽媽都會侃侃而談。只是讓媽媽們最為擔心的往往是孩子的發育問題,例如:說話這件事情。有不少媽媽反映,自家孩子到了兩歲了還不能說一句完整的句子,甚至只會喊爸爸媽媽。
  • 寶寶說話晚,不一定就是自閉症,原因可能有這幾個
    網友緲緲:我兒子已經2歲3個月了,就只會說媽媽、車車、泡泡、鴨鴨等疊聲詞,其他的都不會說,而且這些還是過年這段時間剛學會的,急死了,好擔心是不是自閉症,已經預約了去醫院檢查了,希望大家的寶貝們都能快點說話,給爸媽安心吧!其實,孩子開口說話晚,僅憑這一點並不能斷定就是自閉症。
  • 寶寶開口說話的早晚,暗示了孩子智商的高低?老一輩人:貴人語遲
    但是,每個孩子的成長軌跡都不同,有的孩子開口比較早,9、10個月就已經能清楚地叫人了,但有的小傢伙開口則比較晚,一歲多了說話仍是磕磕絆絆的,而這時老一輩人就會說:「這時貴人語遲,別著急!」寶寶們開口說話的早晚,真的暗示了孩子智商的高低嗎?
  • 孩子說話的早晚影響智商?家長3點誤區讓孩子晚說話,千萬要重視
    孩子一出生,就承載著父母所有的希望。父母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而當孩子學會叫父母的時候,叫爸爸媽媽。這是父母最幸福的時候,他們會覺得自己付出的一切都是有回報的。但是孩子遲早會開口,甚至很多家長都會為孩子儘早開口付出很多努力。一般寶寶什麼時候說話?
  • 一歲寶寶還不會開口說話?3個技巧,教孩子「能說會道」
    在周歲宴上,大家都爭著逗孩子,孩子笑的特別開心,但是當朋友要引導孩子叫爸爸媽媽的時候,孩子卻不會說,於是朋友就問鄰居,怎麼孩子滿一周歲了,還不會開口說話.鄰居也是一臉愁容,說不知道為什麼,孩子開口說話特別遲,很多同齡的孩子都會說一些話,也會跟著大人叫爸爸媽媽,以前自己的兒子半歲就會叫爸爸媽媽了,結果這個寶寶的語言表達卻異常遲鈍。這樣的情況並不是個例,有一些孩子開口說話特別遲,嚴重的話可能都要到學齡前階段才開口說話的,不僅不會說,也不想說話,這個時候父母的指引就很關鍵了。
  • 娃說話晚的三大原因,一次講清
    很多時候,孩子學會說的第一句話就能夠模糊或清晰得叫出爸爸媽媽,這些都會讓爸爸媽媽非常的感動。但如果孩子一直都不會說話,也著實是讓家長著急的事兒,也有很多老人絲毫不擔心,他們反而覺得是好事兒,認為「貴人語遲」,只有聰明有大智慧得孩子才會說話晚。還有得老人為了寬慰著急得年輕父母,總是舉些神奇例子:「你姐家孩子不就說話晚嗎,但人家一說就是一整句。」這一句話就讓寶媽寶爸說不出什麼了。
  • 寶寶兩歲還不會說話,帶孩子去看醫生後才知道原因:家裡人太多
    本文由糖果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的成長發育問題一直都是媽媽們所擔心憂慮,孩子們們什麼時候會說話,什麼時候會走路,媽媽都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當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小小年紀就能說會到的,自己家的還在那裡咿呀學語,不免會感到有一絲絲的壓力。
  • 磨牙、流口水,孩子必說話晚或吐字不清?肌動學的解釋來了
    我們經常見大人磨牙,而小孩子,尤其是四歲前的孩子還不常見。可是,如果四歲前要是有磨牙或流口水的現象,孩子就一定會有語言問題,像說話晚或吐字不清。這是為什麼呢?給大家一個肌動學的解釋,順便提供兩個解決辦法。肌動學?
  • 孩子說話晚,可能有4個方面的原因,家長要把握好語言黃金期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最有效工具,語言能力是從小就開始培養的,不過不同的孩子,語言能力的發育也不同,有的孩子說話晚,有的孩子說話早。對於說話晚的孩子,父母該怎麼辦呢?孩子說話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可能有這些原因1、大腦發育緩慢。如果孩子從小大腦發育受阻的話,會影響大腦中樞中的語言系統發育緩慢,孩子說話就會比同齡孩子晚。
  • 孩子「膽小害羞不開口」,跟家長帶娃方式有關,3個方法完美解決
    本文為糖果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有粉絲給我們留言。自家孩子剛剛一歲半,感覺他最近突然害羞起來了,有陌生人跟他說話的時候,他馬上就鑽進家長的懷裡,怎麼也不願意叫叔叔阿姨。孩子「膽小害羞不開口」,跟家長帶娃方式有關不少家長都會教孩子問好,但是孩子就是不願意開口,家長就開始急了,一直催著孩子向人問好,甚至把孩子都弄哭了。
  • 孩子開口遲不是貴人語遲,滿足兩個條件就是語言發育遲緩別輕視
    小區鄰居家的孩子一直是姥姥帶的,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還不會說句子,只會說詞語,上學一個月後孩子就跟開了竅一樣,突然間能夠說長句子。還有一位朋友,夫妻兩人把孩子放在老家爺爺帶,爺爺耳背,等到孩子3歲來到父母身邊上學的時候才發現竟然不會說話。嚇得趕緊檢查,還好一切正常屬於語言發育遲緩,接到自己身邊爸爸自己帶,過了一年孩子的語言就跟上了。
  • 說話晚的孩子數量不降反升,根源就在孩子身邊,別看了就是你!
    我們的客服老師經常和我吐槽,說總有家長和她說,誰誰家的孩子1歲會說話,1歲半會打岔,2歲背古詩,3歲出口成章……再看自己孩子2歲的時候還留著口水成天找媽媽要吃的呢!要吃的就算了,還不會用語言表達,整天咿咿呀呀的,連個短語都說不上來。 這還沒進賽車道呢,孩子就輸在起跑線了?
  • 3歲孩子被指責說話不清楚,家長需要注意這6種情況
    說話變得越來越激動,甚至有點結巴了。姨姥最後說小文父母,怎麼不好好教孩子說話,瞧他說話一點也不清楚,聽著都費勁。當時小文的媽媽感到非常委屈,她覺得自己的孩子說話沒有啥大問題,有時候會有點咬字不清楚。至於聽不清楚自己倒是沒有感覺出來。小文媽媽被老人這麼說,心裡很不高興,認為自己的孩子沒有問題,是他們聽不懂孩子的語言。
  • 0~3歲是寶寶開口說話的關鍵期,這3個技巧,能讓寶寶說話更伶俐
    0~3歲是培養孩子開口說話的重要階段,在條件反射的訓練下和有著良好語言的環境下,是開啟孩子早教的關鍵期,家長在這個時候應該了解孩子0~3歲這個階段的發育特點,才能因材施教。研究發現:1~3歲的孩子在生長發育的出現的往往是直覺行動思維,這是思維的初級表現,也是寶寶開口說話的關鍵期。
  • 「說話晚的孩子命好,是貴人語遲」?錯!2歲還不會說話,趕緊上醫院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一、說話晚的孩子真的會格外聰明? 當然不是。老一輩常拿愛因斯坦之類的名人舉例子,認為說話晚的孩子聰明,這其實是片面的。
  • 7個月大寶寶開口說話,寶爸卻高興不起來,眾人得知原因後笑不停
    當然,孩子如果某一項大運動發展顯得偏晚一些,做家長就要開始擔心了,就會不自覺地陷入到焦慮的情緒之中。尤其是跟身邊其他家長進行溝通交流的時候,總會拿自己家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進行一些對比,比如學會走路了嗎?會說話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