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箐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
孩子出生之後,每一個變化和成長,父母都會很關心,也都會深深的印刻在腦海裡,尤其是孩子的說話表達,稍微比其他的孩子遲一些,父母就會非常焦灼,擔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啞巴,是不是有語言表達的障礙等等。
01寶寶語言發展遲鈍
前幾天,鄰居家的婆婆送來了邀請函,說是孫子的周歲宴,邀請我們一家子一起去慶祝一下,因為兩個家庭關係不錯,經常串門,所以也就應承了。
在周歲宴上,大家都爭著逗孩子,孩子笑的特別開心,但是當朋友要引導孩子叫爸爸媽媽的時候,孩子卻不會說,於是朋友就問鄰居,怎麼孩子滿一周歲了,還不會開口說話.
鄰居也是一臉愁容,說不知道為什麼,孩子開口說話特別遲,很多同齡的孩子都會說一些話,也會跟著大人叫爸爸媽媽,以前自己的兒子半歲就會叫爸爸媽媽了,結果這個寶寶的語言表達卻異常遲鈍。
這樣的情況並不是個例,有一些孩子開口說話特別遲,嚴重的話可能都要到學齡前階段才開口說話的,不僅不會說,也不想說話,這個時候父母的指引就很關鍵了。
其實,孩子出生後一直到一歲前,是開口說話的樞紐時期,與其擔心孩子不會開口說話,還不如從生活的小事當中慢慢引導孩子,教孩子開口說話。
對於孩子來說,出生之後,一直到一周歲左右,都是孩子語言發展的敏感時期,一歲之後進入黃金時期,這個時候,父母要利用好,並正確的引導和激發孩子的語言表達欲望,這對於孩子的語言發育有著非常大的助推作用。
02寶寶學語言的四個階段
對寶寶來說,語言的學習主要有4個階段,父母要針對孩子的年齡段的不同特性,對孩子進行指向性的訓練和引導。
一歲前
這個階段的寶寶,語言表達能力正在逐步形成,最常見的就是咿咿呀呀的說著,對於外界的聲音也會有很高的興趣,這個時候父母可以多和寶寶說話,讓寶寶多聽聽不同的聲音和發聲源。
一至兩歲
這個階段的寶寶,能夠簡單的說一些詞彙,但是想要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還需要配合手勢動作來完成,想要了解和探索的心理也會引導寶寶去了解周圍的所有事物,這個時候,父母要多咋孩子面前說話,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並多讓寶寶開口。
兩至三歲
這個階段的寶寶能夠簡單的說些句子,會喜歡問這個問那個,這個時候父母要多些耐心,讓寶寶慢慢將自己的話語表達完整,而不是中途打斷寶寶說話,並可以讓寶寶效仿爸媽說話,逐漸習慣使用長句子。
三至六歲
這個階段的寶寶,語言表達能力會比較流暢,能夠運用很多不一樣的詞彙,也能判斷正確的語言語序,這時父母可以讓孩子進行系統的語言學習,也可以視孩子的能力,讓孩子接觸其他語種。
03 三個技巧教會孩子能說會道
當孩子進入語言發育的時期,孩子本身是會有表達的想法和念頭的,但是這是不足夠的,還需要父母的引導和激發。
1、營造豐富的語言交流氛圍
一個正常的孩子,只有在豐富的語言交流環境中,語言能力才會得到發展,也就是說,父母平時要多在孩子面前說話發聲,給孩子締造一個可以模仿和學習的環境,讓孩子在聽的同時,也慢慢學會去說。
2、用身邊的實物加強孩子的認知
和孩子說話並不需要刻意找各種話題,父母大可從身邊的或者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作為話題去和孩子交流,比如告訴孩子自己正在做飯,這個是鍋,這個是盤子等等,漸漸的孩子就能掌握更多的詞彙。
3、讓孩子自己想要說話
在教會孩子說話的同時,父母也要激發孩子表達的欲望,讓孩子說出來,別只用動作來表達,在孩子說的時候,父母也要等孩子說出來,而不是替孩子說,這樣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才能得到發展。
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總會有一定的差異,想要讓自己的孩子能更好的說話和表達,父母就要給孩子營造合適的環境,教孩子說話的同時,也讓孩子開口說話,這才有利於孩子以後的說話和溝通能力發展。
本文由箐媽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