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男孩比女孩開口要晚,如何和他們溝通成了早期階段最令父母頭痛的事。
小琳的兒子今年2歲多了,是個活潑好動而且聰明可愛的孩子,唯一令她感到焦慮的問題是,寶寶至今還不會說話,即便他早就能聽懂大人給他的各種指令:「都說男孩開口晚,但晚成這樣也是夠煩的,他會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但是其餘的事情都習慣用一個音來表達,我們聽不懂他的意思他就大哭大鬧。好期待他開口說話的那天啊!」
小琳遇到的問題,在國外也不少見,有一些育兒專家開始研究如何讓嬰兒學會用手勢代替語言,在早期階段表達自己的意思。嬰兒手語的支持者說,手語不僅能幫助你的孩子更早、更容易地與你溝通,還能幫助他們更早地說話,比如signbabies.com的創始人Nancy Cadjan,她一直以來都提倡嬰兒手語。她說,嬰兒發育到4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對手勢有反應,但直到7 到9個月大才會發展出學打手勢的協調性,學會手勢讓你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要,也讓孩子的很多情緒與想法得到父母的理解。以下是她認為最有用的幾個手勢:
還要兩手都把指頭並在一起,然後相對撞兩下。不管是吃東西、做遊戲還是擁抱、親吻,教會孩子學會表達欲望很重要。
結束兩手攤開先對著自己,然後對著別人翻過來。這個手勢將幫助嬰兒從一個活動過渡到下一個活動。這也能幫助媽媽解釋一切都已經過去了。
睡覺一隻手模仿閉眼睛的動作合攏。給寶寶一個「現在該睡覺了」的提示,更妙的是,這個手勢能讓你知道孩子感到累了。
吃藥用一隻手的中指在另一隻手的掌心打拳,模仿攪動藥水的動作。當嬰兒開始長牙時,這個手勢就會很有用,可以幫助他們告訴你,用藥物來減輕痛苦。
吃東西用一隻手模擬吃東西的動作。每次當你在吃東西的時候,都要頻繁地使用這個手勢,無論是當你自己在吃東西時,還是提示孩子「該吃飯了」時,還可以用來表達「你想吃嗎?讓我們再吃一口麥片吧。」的意思。
看書兩手手指併攏,模擬打開、關閉一本書的動作。哪個孩子不愛看繪本、聽故事?用簡單如「翻書」這樣的手勢來培養孩子對閱讀的熱愛。
請用一隻手在胸口打轉。這是一個教孩子掌握溝通技巧和禮儀的進階手勢,對於他們的社交發展很有幫助。
謝謝像做飛吻動作那樣,用一隻手貼近嘴唇再拿開。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到哪裡都不會吃虧的。
錄入編輯:楊洋澎湃新聞報料:4009-20-4009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關鍵詞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