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和還不會說話的寶寶溝通其實沒那麼難,這8個手勢也許有用

2021-01-14 澎湃新聞
2017-09-09 10:30 來源: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楊洋
有不少幼兒,尤其是男孩子的父母,都會為孩子遲遲不開口說話而擔憂,即便他們知道孩子各方面都很正常,說話是遲早的事,但孩子無法正確表達自己的意思時大發脾氣,仍會讓父母感到萬般無奈。實際上,那些說話比較遲的孩子,通常在動作協調性方面發展得很不錯,如果父母可以儘早教會他們一些簡單有效的手語,可能會讓事情變得簡單起來。

寶寶有自己的手語。

很多男孩比女孩開口要晚,如何和他們溝通成了早期階段最令父母頭痛的事。

小琳的兒子今年2歲多了,是個活潑好動而且聰明可愛的孩子,唯一令她感到焦慮的問題是,寶寶至今還不會說話,即便他早就能聽懂大人給他的各種指令:「都說男孩開口晚,但晚成這樣也是夠煩的,他會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但是其餘的事情都習慣用一個音來表達,我們聽不懂他的意思他就大哭大鬧。好期待他開口說話的那天啊!」

小琳遇到的問題,在國外也不少見,有一些育兒專家開始研究如何讓嬰兒學會用手勢代替語言,在早期階段表達自己的意思。嬰兒手語的支持者說,手語不僅能幫助你的孩子更早、更容易地與你溝通,還能幫助他們更早地說話,比如signbabies.com的創始人Nancy Cadjan,她一直以來都提倡嬰兒手語。她說,嬰兒發育到4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對手勢有反應,但直到7 到9個月大才會發展出學打手勢的協調性,學會手勢讓你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要,也讓孩子的很多情緒與想法得到父母的理解。以下是她認為最有用的幾個手勢:

還要

兩手都把指頭並在一起,然後相對撞兩下。不管是吃東西、做遊戲還是擁抱、親吻,教會孩子學會表達欲望很重要。

結束

兩手攤開先對著自己,然後對著別人翻過來。這個手勢將幫助嬰兒從一個活動過渡到下一個活動。這也能幫助媽媽解釋一切都已經過去了。

睡覺

一隻手模仿閉眼睛的動作合攏。給寶寶一個「現在該睡覺了」的提示,更妙的是,這個手勢能讓你知道孩子感到累了。

吃藥

用一隻手的中指在另一隻手的掌心打拳,模仿攪動藥水的動作。當嬰兒開始長牙時,這個手勢就會很有用,可以幫助他們告訴你,用藥物來減輕痛苦。

吃東西

用一隻手模擬吃東西的動作。每次當你在吃東西的時候,都要頻繁地使用這個手勢,無論是當你自己在吃東西時,還是提示孩子「該吃飯了」時,還可以用來表達「你想吃嗎?讓我們再吃一口麥片吧。」的意思。

看書

兩手手指併攏,模擬打開、關閉一本書的動作。哪個孩子不愛看繪本、聽故事?用簡單如「翻書」這樣的手勢來培養孩子對閱讀的熱愛。

用一隻手在胸口打轉。這是一個教孩子掌握溝通技巧和禮儀的進階手勢,對於他們的社交發展很有幫助。

謝謝

像做飛吻動作那樣,用一隻手貼近嘴唇再拿開。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到哪裡都不會吃虧的。

錄入編輯:楊洋澎湃新聞報料:4009-20-4009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關鍵詞 >>

繼續閱讀

相關焦點

  • 寶寶會說話前,父母試著使用「寶寶手語」,跟孩子溝通更順暢
    沒過一會兒孩子看到地上有一個玩具,就又掙扎著想要重新回到地面,於是媽媽就讓孩子放下了。在這10分鐘之內,孩子並沒有與媽媽進行任何語言的交流,但是他們的溝通依然非常的順暢,一點障礙都沒有,而且這個孩子僅僅只有9個月大。
  • 寶寶遲遲不說話,語言啟動期,四大手勢幫寶寶開口
    因此幾乎所有的育兒博主都在告訴爸媽,你要和孩子大量對話。媽媽群裡有個小夥伴表示很委屈,我們兩口子跟孩子說話啊,也在他面前聊天,可是為啥娃沒啥毛病,就是不說話呢?有一次她發上來一段跟孩子對話的視頻,我就知道為啥了。這位媽媽說話語速極快,即便對於孩子也是如此,而且他問孩子的問題,完全也都不是孩子能理解和回答的。
  • 寶寶還不會用手勢表達自己,有問題嗎?
    寶寶還不會用手勢表達自己,有問題嗎? 在寶寶學會說話之前,他會用手勢和身體姿勢來表達自己,這是他社會性發展的重要裡程碑,對寶寶以後開口說話也很有幫助。
  • 不會說話的寶寶莫名哭鬧,家長一臉懵?要學學嬰兒手勢和手語了
    家長想要和孩子好好地交流,掌握孩子的語言很重要,其實在孩子還不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時候,他們更多的都是使用非語言交流方式,例如哭鬧、手勢、動作。在孩子哭鬧的時候,家長可以嘗試引導孩子用手勢、動作或表情來表達自己的需求,這樣才是有效的溝通。那麼,家長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孩子的手勢和手勢語言,我們就來詳細地說一說。
  • 教你5大手勢幫助寶寶學說話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潛能開發>語言開發>正文教你5大手勢幫助寶寶學說話   寶寶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就已經可以用搖搖手表示「再見」、搖搖頭表示「不要」、點點頭表示
  • 小手會說話 解讀寶寶手勢的意
    寶寶帶著愉快的心情醒來時小手通常是這樣的動作,這是他在邀請身邊的父母和自己一起玩。但是要注意的是,兩三個月的小寶寶就能看到自己的小手了,這個階段有超過1/3的父母為避免寶寶抓傷自己,用手套或長袖裹住嬰兒的小手。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因為這樣可能會影響寶寶大腦的良好發育,正確的做法是儘早讓寶寶露出小手,開發智力。
  • 說好實話有那麼難嗎?用事實說話:透明溝通的8項原則
    用書香陪伴你直到2050。今天我們分享的是《用事實說話》,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馬克墨菲。本書副標題:透明化溝通的8項原則。你是否曾經發現,在與某人談話時,對方不能也不想聽到事實?不管你採用多少種方法試圖解釋,情況也沒有改觀。
  • 寶寶一歲多還不會說話?其實不是他的錯,而是父母沒做對!
    堂哥家的二寶,已經一歲半了還不太會說話,連基本的稱呼還沒學全,只會叫媽媽、奶奶,其餘全用「嗯、嗯」來表達,這讓一家人非常著急。正常來說,寶寶在一歲多時已經會說簡單的短句了,為何堂哥家的寶寶卻遲遲不會說話呢?
  • 一歲寶寶還不會開口說話?3個技巧,教孩子「能說會道」
    在周歲宴上,大家都爭著逗孩子,孩子笑的特別開心,但是當朋友要引導孩子叫爸爸媽媽的時候,孩子卻不會說,於是朋友就問鄰居,怎麼孩子滿一周歲了,還不會開口說話.鄰居也是一臉愁容,說不知道為什麼,孩子開口說話特別遲,很多同齡的孩子都會說一些話,也會跟著大人叫爸爸媽媽,以前自己的兒子半歲就會叫爸爸媽媽了,結果這個寶寶的語言表達卻異常遲鈍。這樣的情況並不是個例,有一些孩子開口說話特別遲,嚴重的話可能都要到學齡前階段才開口說話的,不僅不會說,也不想說話,這個時候父母的指引就很關鍵了。
  • 讓寶寶語言能力超前又好帶
    帶嬰兒最讓新手父母挫折的一點是,寶寶還不會說話,彼此無法理解,寶寶哭鬧時只能用猜的去試著了解原因。近30年來美國開始推廣嬰兒手語,親子多了一種溝通方式,6個月大開始練習的話,通常寶寶8個月大時就可能看到成果,成功學會的嬰兒情緒會比較平和穩定,將來學習開口說話進度也會比沒學過的幼兒超前,還能促進腦部發育好處多多。
  • 寶寶要怎麼樣才能變得會說話、愛說話?要從這兩個時期做好引導
    有些寶媽信奉「貴人遲語」,覺得自己的寶寶晚說話其實是寶寶更聰明的表現,甚至有人表示愛因斯坦4歲的時候才學會說話,也就是說寶寶說話越晚,那麼成就就越大,是這樣嗎?完全不是的!希望寶媽也不要以這種不靠譜的話來進行自我安慰,愛因斯坦完全是個個例,因為沒有任何的確鑿證據能夠證明晚說話的人更加聰明。
  • 寶寶手勢蘊藏奧秘,看懂寶寶手勢,你就比大多數家長更厲害
    很多寶媽都有一個感受,就是自從當媽之後,怎麼看自己的寶寶怎麼可愛,瞅哪都喜歡,好像與生俱來就攜帶著一種讓人無法抗拒的可愛氣息。但是最讓人頭疼的一點就是,寶寶雖然可愛,可是不會說話就讓人比較頭疼,每次看著寶寶的小手張牙舞爪的比劃著,嘴裡咿咿呀呀的叫著,就是不知道到底想幹嘛!
  • 在這個階段教寶寶手語,好處多多!家長不必擔心影響寶寶說話
    小毛出生6個月了,給家裡帶來了不少歡聲笑語,一家人尤其是爺爺奶奶非常喜歡。但小毛太小不會說話,於是家裡人就開始教小毛手語,包括揮揮手、要吃這個東西、想要那個玩具等等。想睡覺覺:雙手合十並支撐頭部傾斜。肚子餓了:用手摸摸的肚子。想吃東西:拿勺子舀小碗裡的吃的。
  • 想要寶寶說話早,家長可以這樣做
    寶寶說話晚,是很多家長的心病。家長會忍不住各種擔心:萬一寶寶不會說話咋辦?寶寶說話晚,是不是智力有問題?是不是自己帶娃沒帶好,導致娃說話晚?雖然民間有「貴人語遲」的說法,但家長們更害怕孩子是「語言發育遲緩」。今天,咱們就一起來聊一聊,關於寶寶說話的一些小知識。
  • 寶寶一歲半了還不說話,慌的一匹,不會是語言發育遲緩吧?這可怎麼辦?
    ①大人少言寡語,和寶寶缺乏語言交流,寶寶缺乏最基本的語言環境,無從學習,無從模仿。父母若是都不愛和寶寶說話,或者沒空和寶寶說話,娃說話能早嗎?②家長的照顧過於全面,寶寶根本不用嘗試表達,只要一個眼神,媽媽立馬知道寶寶是餓了?拉了?還是困了?久而久之,寶寶就會習慣並依賴於這樣的交流方式,遲遲不肯開口說話了。
  • 寶寶手語
    我也很絕望啊5555~而每個孩子學會語言的時間是差很多了,有的孩子一歲就開始說句子,有的孩子三歲還只能蹦幾個單字,這和每個寶寶大腦語言區發育,舌頭嘴巴肌肉的靈活程度都有關係,有時候實在是強求不得,很多父母不得不和沒辦法表達自己一肚子複雜想法的娃兒一直玩猜猜猜的崩潰遊戲,崩潰過整個2歲叛逆期,那真的會生無可戀,非常容易被娃兒折磨成狂躁型人格,奠定一個教養的基調,之後再改就很難了。
  • 0~3歲是寶寶開口說話的關鍵期,這3個技巧,能讓寶寶說話更伶俐
    我有一個親戚家的孩子就是錯過早期教育導致6歲孩子說話還沒有3歲孩子說的全,我這個親戚一共生了3個孩子,生第一個的時候沒有時間有精力去管,孩子是爺爺奶奶帶大的,到第二個有點時間了但是不多,然後就開始瘋狂的工作養孩子,陪孩子的時間很少,孩子周圍也沒有多少說話的人,久而久之這孩子三歲時候性格就變得內向了,不愛和其他小朋友交流
  • 「寶寶說話晚」千萬不要掉以輕心,是正常現象還是自閉症?
    很多寶媽寶爸到寶寶學說話階段都會有這樣的困惑:1歲了怎麼還沒學會叫爸爸媽媽;寶寶不喜歡理人,怎麼喊都依舊一聲不吭。在面對小區裡其他寶寶早已經學會說話,自己的寶寶卻連「爸爸,媽媽」都不會叫,急的不行而跑去求醫的例子比比皆是。
  • 會說話的人,一開口就贏了!頂級說話高手教你4個「溝通」技巧
    縱觀古今,會說話的人,一開口就贏了!會說話在工作和生活中是一件很討巧的事情。有的人滔滔不絕卻讓人昏昏欲睡,有的人三言兩語就讓人醍醐灌頂。會說話的人總有一套成熟巧妙的說話技巧和對節奏的掌控感。有效溝通,已經成為職場中的重要能力。
  • 7個月大寶寶開口說話,寶爸卻高興不起來,眾人得知原因後笑不停
    尤其是跟身邊其他家長進行溝通交流的時候,總會拿自己家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進行一些對比,比如學會走路了嗎?會說話了嗎?七個月大寶寶開口說話,卻令寶爸崩潰當孩子咿咿呀呀的時候,往往最親近的家長才能知道孩子到底想表達什麼需求,當然,期待孩子早日開口說話也成了家長一個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