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階段教寶寶手語,好處多多!家長不必擔心影響寶寶說話

2020-12-26 天天話育兒

小毛出生6個月了,給家裡帶來了不少歡聲笑語,一家人尤其是爺爺奶奶非常喜歡。但小毛太小不會說話,於是家裡人就開始教小毛手語,包括揮揮手、要吃這個東西、想要那個玩具等等。

想睡覺覺:雙手合十並支撐頭部傾斜。肚子餓了:用手摸摸的肚子。想吃東西:拿勺子舀小碗裡的吃的。喝牛奶:拿著奶瓶來回搖一搖。想要更多:手掌朝上,然後手指彎曲。上面:用手指指著上面。下面:用手指指著下面。左邊:讓手指指著左邊。右邊:用手指指著右邊。再見:舉起右手搖擺。

小毛就這樣和父母用手語交流,一天天慢慢長大。但隨著小毛長大,小毛的父母擔心老說手語會影響寶寶的說話。

父母的這種擔心是可以理解的,但只要掌握好,不僅不會影響寶寶的說話,反而會促進寶寶的語言發展。通常在5到6個月之間教寶寶手語,到8或9個月寶寶才開始做出反應,父母需要耐心等待,並與寶寶一起度過愉快的時光。

等寶寶做出手語反應後,接著教寶寶說話,大多數寶寶在8到12月的時候說出第一個字。每個寶寶都具有天生的語言優勢,自然而然就會說話。

寶寶手語的好處

1. 有利於寶寶自信

寶寶手語為寶寶提供了一種與周圍人互動的有效方式。讓寶寶感受到與人交流的樂趣,有利於增加寶寶的自信。寶寶可以更加大膽的表達自己的願望,與周圍的人形成良好的互動。

2. 有利於寶寶說話

手語是寶寶的一種早期交流方式,可以激發寶寶學習更多交流技巧的願望,有利於寶寶學說話。當手語滿足不了寶寶的語言需求的時候,寶寶就會說話來表達自己。

3. 讓寶寶更聰明

教寶寶手語本身就是寶寶的一個學習過程,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有利於寶寶的智商發育,寶寶也會越來越聰明。

如何教寶寶手語

寶寶一般到8到9個月的時候,就會用手指向自己想要的東西。寶寶通過觀察和模仿父母的動作來學習這些手勢。一旦寶寶開始有了模仿的行為,學習寶寶手語的速度會令父母吃驚,很快就能夠掌握。

下面是寶寶學習手語的一些提示:

儘早教寶寶手語

一旦寶寶表現出與父母溝通的積極興趣,父母就開始教寶寶手語,最好在5或6個月開始,並養成一直堅持的好習慣。大多數寶寶將在8到9個月之間就能夠掌握手語。寶寶的興趣越早被父母發現,寶寶越覺得父母在乎自己,否則會有一種挫敗感。

寶寶表現出的積極興趣,往往是寶寶強烈需求的事情,這時候家長如果能夠滿足,寶寶的印象會非常的深刻。

手語的內容要符合寶寶的需求

選擇寶寶非常需要的,對寶寶很重要的事情,用相應的手語進行表達。如寶寶餓了,就讓寶寶摸摸小肚子,這時候就把吃的給寶寶,讓寶寶意識到自己餓的時候摸摸自己的小肚子就能告訴家長他餓了,家長就會把好吃的給他,滿足了寶寶吃的需求。

保證手語一致和反覆模仿

給寶寶的手語要一直保持一致,不能對同一個事情,用多種手勢來進行表達,這樣會讓寶寶「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他會很疑惑到底哪個手語的正確的,同時會懷疑自己的模仿能力,有種失落感。

另外堅持很重要,熟能生巧,同一個手語一直做,寶寶就會印象深刻,並能很好的掌握手語所傳遞的信息,有利於寶寶手語的溝通效率。

儘量用寶寶自己的手語

有的手語是寶寶自己發出的,是寶寶自己根據所學的手語的理解和創新。這時候,家長不要堅持自己的手語動作,要尊重寶寶自己的發明,讓寶寶感受到家長認可自己的手語,增加寶寶的成就感。

寶寶手語沒有固定的標準規範,只要能表達寶寶的意思,家長能夠理解清楚就可以了,所以如果寶寶有自己新的手語,家長一定要支持。

寶寶手語邊說邊做

在做寶寶手語時大聲說話,以確保寶寶將手語與口語聯繫起來。讓寶寶知道交流溝通除了可以做手勢,還可以用嘴巴說話,刺激寶寶說話的欲望。

寶寶都有模仿的天賦,總有一天寶寶能說出第一句話,也可以邊說邊做。

面對面教寶寶手語,家長和寶寶在一起

寶寶喜歡看著家長的臉,尤其是家長的眼睛,因此,讓手勢靠近家長的臉,寶寶將更有可能注意到它們。同時家長也看著寶寶的眼睛,用眼睛交流,這樣寶寶能夠在第一時間知道自己的行為所得到的反應。

鼓勵寶寶學手語

如果寶寶通過手語迅速得到了他所要的東西,他就更容易學會這個手語。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多多鼓勵寶寶,讓寶寶感受到家長的認可,寶寶會繼續學習其他的手語,用手語表達自己更多的需求。

一起和寶寶看手語書

父母買一些本專業的寶寶手語書,可以帶著寶寶一起看看,邊看邊說邊模仿。這些書往往總結的比較科學全面,省去了家長自己創造手語,保證寶寶手語規範。同時看書本來也是另外的一種交流溝通方式,寶寶也可以體驗一下。

寶寶手語面向整個家庭

寶寶手語不光是父母和寶寶配合好,也是整個家庭和寶寶交流溝通的主要方式,包括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兄弟姐妹等,都要和寶寶用手語交流,讓寶寶認識到每個人的行為特徵,相貌特徵和語言特徵。寶寶通過和整個家庭成員的交流,更快的掌握手語,更快的學說話。

編後語:語言是寶寶發育過程中的一項重要能力,不管是手語還是說話,只要家長掌握好方法,不但不會影響寶寶的語言發育,相反會促進寶寶語言的發展,讓寶寶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本文為【天天話育兒】的原創內容,【天天話育兒】專注育兒領域深耕細作,默默日更,提供更專業的育兒科普。

相關焦點

  • 快來學嬰兒手語!讓寶寶語言能力超前又好帶
    帶嬰兒最讓新手父母挫折的一點是,寶寶還不會說話,彼此無法理解,寶寶哭鬧時只能用猜的去試著了解原因。近30年來美國開始推廣嬰兒手語,親子多了一種溝通方式,6個月大開始練習的話,通常寶寶8個月大時就可能看到成果,成功學會的嬰兒情緒會比較平和穩定,將來學習開口說話進度也會比沒學過的幼兒超前,還能促進腦部發育好處多多。
  • 寶寶手語
    「嬰兒手語」經過了三十多年的研究和驗證,被證明是一種非常好的工具,對寶寶至少有以下三項好處:1,讓寶寶更少哭鬧,家庭關係更加和諧我們經常說,哭鬧是嬰兒的語言,要學會聽懂寶寶的哭鬧,但這真的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尤其當寶寶越來越大,要求越來越複雜的時候。
  • 寶寶會說話前,父母試著使用「寶寶手語」,跟孩子溝通更順暢
    在孩子還不會開口說話之前,他們就可以熟練地運用肢體來向父母表達他們的需求,這就是孩子與父母之間最有效的交通方式,有的人將這種方法稱為寶寶的手語。什麼是寶寶的手語?手語本來是殘疾人之間進行溝通和交流的語言,但是孩子在不會說話之前,其實與一個殘疾人沒有很大的區別,他們特殊的交流方式也可以被稱為手語。
  • 寶寶開始說話前,家長試著使用「寶寶手語」,跟孩子溝通更順暢
    01、使用寶寶手語和孩子溝通,會帶來哪些好處?哈·紀伯倫曾經講到兩個人心靈交流最佳的捷徑就是通過溝通。但是在孩子小的時候,他是不會說話的,很難達到好的溝通效果。不過父母並不用擔心,利用寶寶的手語也可以很好的和孩子溝通,當學會利用寶寶的手語與孩子溝通時,將會帶來這些好處。
  • 寶寶吃手好處多多,但如果超過這個階段還吃,家長可要警惕了
    吃手是寶寶人格發展的第一階段寶寶在出生的第一年是通過口腔去探索感知世界,這是寶寶人格發展的第一階段。這時候的寶寶需要通過某種方式來滿足自己的安全感,吃手便是這個人格發育過程中的一個行為,並且這種行為在睡眠期表現較多。
  • 教寶寶手語 與寶寶交流
    教寶寶手語 與寶寶交流2011-06-15 10:08:21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以下是教寶寶學手語的方法,供你參考:  • 從寶寶感興趣的東西開始。很多寶寶能很快在吃東西時學會表示「我還要」的手語。
  • 你所不知道的寶寶手語
    而且就算他比來比去我們也看不懂阿——」成千上萬的問題和反對接踵而來,一時答不上來的熱血青春少女不甘心就此放棄,立刻上網搜尋了一堆資料,但當年的青春少女別說孩子了,連個對象都沒有;既沒有實驗品又沒有證據,「要教我的孩子寶寶手語」這件事也就因此不了了之。但這個念頭卻從此深植我心,即使後來因為各種因素脫離了曾經狂熱的手語圈,卻始終不曾忘記這個信念。
  • 教寶寶學手語的好處竟然這麼多!這些手語教程,拿走不謝
    「嗨,邁西,」這位媽媽會這樣和狗狗說話,然後揮揮手(這個動作對人對狗通用),並且會對狗狗「嘖嘖」幾聲(這個動作只能對狗狗使用)。一天吃早飯的時候,邁西沒有跑過來,小湯姆便把奶瓶從嘴角拿到一邊,手舞足蹈地「嘖嘖」起來。「我喊著邁西,狗狗跑進了屋子,寶寶馬上露出了笑臉。」媽媽說:「小湯姆想讓狗狗挨著他,他不會說,就以做動作的辦法,向我表達他的想法。」
  • 想要寶寶說話早,家長可以這樣做
    寶寶說話晚,是很多家長的心病。家長會忍不住各種擔心:萬一寶寶不會說話咋辦?寶寶說話晚,是不是智力有問題?是不是自己帶娃沒帶好,導致娃說話晚?雖然民間有「貴人語遲」的說法,但家長們更害怕孩子是「語言發育遲緩」。今天,咱們就一起來聊一聊,關於寶寶說話的一些小知識。
  • 不會說話的寶寶莫名哭鬧,家長一臉懵?要學學嬰兒手勢和手語了
    嬰兒的表達語言:手勢和手語孩子的語言發展都是比較緩慢的,至少到了十個月左右開始,那在此之前,寶寶更多地依賴非語言來表達自己,例如表情、手勢、動作,這些都是孩子溝通的方式,那麼什麼是嬰兒手勢和手語呢?孩子在掌握手勢語言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家長也可以通過簡單的教和學來讓孩子掌握手勢語言,幫助孩子更好地表達自身的需求和願望,達到和大人順利溝通的目的。學習嬰兒手語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家長可以耐心地和孩子一起學習,在日常生活中多積極地進行訓練,慢慢地孩子也就能掌握簡單的手語,懂得如何表達自身的情緒和需求。
  • 讀懂嬰兒手語
    有什麼好處和壞處?該不該學習使用?特別歡迎有過實踐經驗的麻麻們與我們分享心得和體會哦!  什麼是嬰兒手語?  嬰兒手語,是一種特別的手語,用於和還沒有學會說話的嬰兒或幼兒交流。嬰兒手語在近些年來越來越流行,在美國,幾年前,嬰兒手語還是個新生事物,而現在,卻已成為主流現象。
  • 新手爸媽必學技能之嬰兒手語,建立親子關係讓你更懂自己的寶寶
    聰明的父母其實從孩子嬰兒期時就開始與他建起溝通的橋梁,手語就是其中之一。不要以為一歲以前的寶寶每天只知道吃、睡、哭鬧和玩,他更希望能與父母交流心中的真實想法。對於孩子學習這件事,相信很多父母都不願意落於人後,你知道嗎?其實簡單的手語,對於半歲左右的寶寶就能輕鬆學會,關鍵看家長有沒有這個耐心去教孩子了。
  • 教你簡單嬰兒手語3大招
    我家寶寶一下笑、一下哭!到底在想些什麼?教你幾招寶寶手語,讓你輕鬆讀懂孩子的語言。嬰兒手語對寶寶的好處減少挫折,增加寶寶自信心當寶寶通過手語發出訊息時,若父母能即時了解寶寶的需求,有助於寶寶減少溝通不良所帶來的挫折感,發展自信心,更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增進寶寶腦部發展與口語能力剛接觸嬰兒手語的新手爸媽,可能會有一些疑慮,擔心學習手語會延後寶寶學習口語的時間。
  • 教你5大手勢幫助寶寶學說話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潛能開發>語言開發>正文教你5大手勢幫助寶寶學說話   寶寶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就已經可以用搖搖手表示「再見」、搖搖頭表示「不要」、點點頭表示
  • 寶寶走路姿態形似「奶醉」,學步宜晚不宜早,這個時間剛剛好
    缺乏了這個環節或是這個環節沒做到位都會影響寶寶的各項能力發育,身體協調性和手眼協調性都包括在內。寶寶學步宜晚不宜早,這個時間剛剛好之所以說寶寶學步可以晚一點,但不能早一點是因為太早學走路不僅走起路來常摔倒,還容易傷害到寶寶的骨骼發育。所以寶寶學步宜晚不宜早,家長抓住這個時間點剛剛好。
  • 風靡美國的嬰兒手語到底是怎麼回事?
    有的家長擔心經常使用嬰兒手語會阻礙寶寶的語言發展,也有的家長擔心寶寶習慣使用手語後就不願意開口說話了。研究表明:NO!就好像「爬」和「走」的關係,寶寶在「走」之前會先學習「爬」,大量的爬是為了之後可以更好地走路。學習手語也是為寶寶學習說話提供了機會。
  • 寶寶兩歲還不會說話,帶孩子去看醫生後才知道原因:家裡人太多
    可是接連幾次以後我才發現,原來閨蜜家的寶寶都已經兩歲了還是不會說話,我擔心就去詢問閨蜜。她說帶孩子去看過幾次醫生,醫生詢問相關情況之後,居然說是因為家裡的人太多了。這就讓人很是納悶,一般來說家裡人越多越熱鬧,對孩子說話是有好處的,這樣孩子身處於這樣的環境之中,天天聽應該學到更快啊。可是閨蜜卻說道理是這個道理,可是自己家的情況和別人有些不同之處,就是自己家的外地人多,方言太亂了。
  • 嬰兒手語的家庭簡易實踐攻略
    儘管學習嬰兒手語的好處在國外有非常豐富的研究報告,但是在中國,嬰兒手語還並沒有流行,不僅知道的人極少,懂得教自己孩子手語的人更稀有,即便是知道並感興趣也知道一些技巧的人,真的下定決心去教自己孩子手語的人,則更是珍稀動物
  • 如何讓還聽不懂話的寶寶懂你?和他們交流,需要學點「嬰兒手語」
    因為前段時間看一本育兒書,其中提到了「嬰兒手語」,這才讓我想到,對呀,寶媽們在孩子不會說話之前,那個和寶寶每天溝通只能連比劃帶猜的過程,完全可以用更準確的「嬰兒手語」來代替。所謂嬰兒手語,確實是混合了聾啞人使用的標準手語以及嬰兒天生就會的某種手勢,達到傳情達意的目的。
  • 寶寶遲遲不說話,語言啟動期,四大手勢幫寶寶開口
    情況三:表達得不到回應此外,如果在孩子學說話的階段,不能夠對孩子的表達(這種表達可能是語言、動作)很好地回應,有時候也會影響寶寶對語言的學習和運用。比如我家孩子最初學會的除了爸爸媽媽之外,就是「拿這個」,在這之前,他會伸出一隻手指向那個物品。我們把這個時期成為寶寶的「語言啟動期」,這是語言積累到語言表達的量變到質變,和寶寶語言能力的達標以及說話的意願都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