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寶寶說話早,家長可以這樣做

2020-12-17 秋兒育兒說

寶寶說話晚,是很多家長的心病。家長會忍不住各種擔心:萬一寶寶不會說話咋辦?寶寶說話晚,是不是智力有問題?是不是自己帶娃沒帶好,導致娃說話晚?雖然民間有「貴人語遲」的說法,但家長們更害怕孩子是「語言發育遲緩」。今天,咱們就一起來聊一聊,關於寶寶說話的一些小知識。

01寶寶說話早晚,存在個體差異

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生長發育規律,是我們獨一無二的寶寶。在語言、大動作、手部精細動作等發育指標上,家長其實沒有必要一直和其他寶寶攀比。有的寶寶可能說話晚,但是大動作發展快;反之有的寶寶可能說話早,但是手部精細動作發展慢。只要寶寶的發育水平是處在正常的月齡水平,家長就不用過度擔心。

一般來說,寶寶開始說話代表著語言中樞的發育比較成熟了,一般是1-2歲之間。有的寶寶可能10個月左右就開始咿咿呀呀學語,有的寶寶則要等到一歲半左右才開始發爸爸媽媽等單音節詞;有的寶寶喜歡不停地學習說話、自言自語地不斷練習,而有的寶寶則是要麼不說,要麼一說就說得很好,自己在偷偷地學習和模仿但就是不練習。

但如果寶寶超過兩歲還不會說話,家長就要給寶寶找原因,帶孩子到醫院檢查一下,對症下藥。

02寶寶說話晚,常見原因有這4個

引起寶寶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常見的有如下三個:

一是智力低下,這也是家長最不願意碰到的。智力高低與語言有極為密切的關係,智力低下的孩子,相應地注意力也會難以集中,模仿能力比較差,無法接收到別人對他說了什麼,也不會表達詞和句子的意義。

二是聽力缺陷。聽力嚴重喪失的孩子,聽不到聲音,自然也就無法說話;聽力喪失不太嚴重的孩子,或許可以模仿別人的口唇動作學著發音,但學起來就相對困難。我國的俗語「十聾九啞」,就揭示了「啞」的實質是「聾」。

三是餵養不當。寶寶輔食添加過晚,或者給長時間給孩子添加泥糊狀,甚至流質的輔食,因為這些食物非常的細軟,不利於孩子的牙齒、舌頭跟口腔進行一些協調配合,使得孩子的咀嚼能力得不到鍛鍊,影響整個口腔面部肌肉的協調性和靈活性,進而影響寶寶的吐字發音。

四是過度溺愛。一些家長總是很容易滿足寶寶,習慣根據孩子的手勢、眼神就滿足其要求。孩子不願意進行語言訓練也就不訓練,致使孩子逐漸養成用手勢代替說話的習慣,從而延緩了孩子的語言發展。

03要想寶寶說話早,家長可以這樣做

想要寶寶說話早,家長對寶寶進行語言引導是十分重要的。

特別是寶寶開始咿呀發聲以後,有了語言的意識,家長更要經常和寶寶說話。不管家長用什麼方式,是給寶寶面對面講故事或者唱歌,亦或者試著教寶寶識圖認字,只要經常讓寶寶看著大人講話,天生具有模仿能力的寶寶很快就會學習大人說話。

其次是跟寶寶一起做發音訓練。寶寶只要學會了發音,就離說話不遠了,因此,家長應該先教寶寶發音。先從一些簡單的單音節詞開始,當寶寶說得比較好的時候,給予寶寶鼓勵,讓寶寶樹立信心,養成愛說話的好習慣。

最後,家長一定要耐心,耐心,再耐心。從寶寶咿呀學語到真正能夠完整的說一句話,過程是很漫長的,需要很長時間的,需要幾個月甚至大半年。這個階段,你得忍受跟寶寶「雞同鴨講」的溝通不暢,有時候是很難受的。但如果家長在教孩子學說話的時候太過急躁,教育方法不當,很可能會適得其反,傷害寶寶的自尊心,導致寶寶不愛說話。

每個孩子說話早晚與大人平時的語言溝通有關係的,所以大人利用業餘時間多與寶寶進行語言和肢體的溝通,有利於寶寶語言功能的發育。一般是1到2歲,有的稍晚點。可以時常給孩子多說話,這樣激發他的語言感覺。

04說話晚,不代表寶寶智商低

寶寶只要2歲前學說話,家長基本都不用太擔心,因為說話早晚並不意味著智商高低。說話早的寶寶語言中樞成熟的時間比較早,這對於寶寶而言是一個機會,但並不能保證寶寶在將來的學習和競爭中處於領先的地位。

歷史上,很多名人也都是在說話方面表現並不出眾:

數學家陳景潤成年後說話還是結結巴巴,卻打開了「哥德巴赫猜想」的奧秘之門;

天才科學家愛因斯坦4歲時還不會說話,父母以為他是啞巴;

明朝大家王陽明年幼時不會說話,五歲的時候卻說了一句詩,被驚為天才;

……

但同時提醒大家的是,這些名人其實並非不會說話,而是不愛說話。比如愛因斯坦2歲半的時候就已經能說整句了,而他的語言問題可能更多的在於7歲之前總是沉默寡言,並且總是輕聲重複自己的話,所以愛因斯坦並不是語遲。

聰明的家長一方面要控制自己想要孩子說話早的焦慮,另一方面要判斷孩子到底是不會說話,還是不愛說話,必要時及時帶孩子就醫,切莫耽誤了孩子。

我是秋兒,80後寶媽,二級公共營養師,與您一起分享育兒經驗,溝通育兒情感。歡迎大家關注、轉發、點讚和評論,更多育兒和教育問題可以與我交流。

相關焦點

  • 培養寶寶早說話,我是怎麼做的
    2歲-3歲,寶寶語言飛速發展,進入句子的擴展和主動講故事階段。寶寶說話早,興趣很重要。寶寶說話早晚由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和教育結果共同決定。這裡主要講如何通過教育來促進寶寶語言發展。想要早說話,首先是要對說話這件事感興趣。說話是什麼?就是和人的交流呀。怎麼培養寶寶說話的興趣,我是從以下三點著手的。一、多和寶寶聊天。
  • 在這個階段教寶寶手語,好處多多!家長不必擔心影響寶寶說話
    想要更多:手掌朝上,然後手指彎曲。上面:用手指指著上面。下面:用手指指著下面。左邊:讓手指指著左邊。右邊:用手指指著右邊。再見:舉起右手搖擺。小毛就這樣和父母用手語交流,一天天慢慢長大。有利於寶寶說話手語是寶寶的一種早期交流方式,可以激發寶寶學習更多交流技巧的願望,有利於寶寶學說話。當手語滿足不了寶寶的語言需求的時候,寶寶就會說話來表達自己。3.
  • 想讓寶寶早說話?語言啟蒙是關鍵,3個小技巧助寶寶「早開金口」
    寶寶出生的時候,表達情緒的方式是咿咿呀呀的聲音,想要寶寶說說,想聽那第一聲爸爸或者媽媽都是很激動的事情。我不能說這種現象是好壞,而不能說這樣的狀況是不是完全的「拔苗助長」,因為孩子早接觸這些東西就能更早地適應,學習語言也是如此。
  • 0-3歲寶寶語言發育的黃金期,家長可以這樣做
    2-4個月:嘴裡會嘟囔著發出「a、o、u、e」等聲音,這個時候,他們已經可以分辨出不同人的說話聲音了哦。家長該如何抓住0-3歲寶寶語言發育的黃金期更好地引導寶寶說話呢?0-2個月:「口唇模仿」將寶寶抱起與其面對面,跟著他做張嘴、伸舌等口唇遊戲,讓寶寶模仿,「口唇遊戲」不僅可以增加寶寶口部運動的靈活性,為發音做準備,而且還可促進寶寶的社交能力。
  • 為啥寶寶說話有早有晚?抓住3表現做好4引導,你娃也能早開金口
    「文/暮沐媽咪育兒日記,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後臺收到了一位寶媽的提問:我家孩子快3歲了,一個完整的句子都說不出來;可朋友家的孩子2歲多說話都特別流利,都說男孩說話晚是真的嗎?為什麼寶寶說話還有早有晚?對於這個問題,想必很多家長都聽過「貴人話語遲」的解釋,面對自家孩子說話晚,總是用以此來安慰自己,難道寶寶說話早晚真的分男、女嗎?
  • 寶寶開口說話晚、吐字不清?三種錯誤的引導方式,希望你沒做過
    文|福林媽咪很多寶媽們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聰明伶俐,都盼著寶寶早日開口說話。當聽到寶寶開口說的第一句話時,寶媽心裡或多或少都有些成就感。可是,如何正確地引導寶寶說話,寶媽們都做對了嗎?原來她家寶寶只要想喝水,就會做這個動作。金豆一開始只是單純地指著遠方的水瓶,但是不等她完全表達出來要喝水的欲望,就被豔芳提前「領會」了。豔芳可能不想金豆渴著,但是,思考得長遠點,以上的做法其實並不可取。因為父母直接滿足了寶寶的需求從而讓寶寶很容易就得到了想要的東西。
  • 想要寶寶頭腦更靈活,卻不知道咋做?家長不妨來聽聽醫生的建議
    小美總是感覺自己家寶寶反應比別人慢一些,比如說,吃飯時往往要叫他好幾聲,他才能反應過來該張嘴了。小美寶寶的這種情況,在醫生看來與他平時大腦鍛鍊不足、DHA攝入量少有關。如果你家寶寶也存在這樣的現象,不妨來聽聽,醫生建議家長要怎麼做?
  • 寶寶說話晚就是智商低?別慌,這些原因也可能是「罪魁禍首」!
    隨著寶寶的成長,家長都在關心孩子什麼時候能開口說話,有的寶寶說話比較晚,有的寶寶說話比較早。當同齡孩子都可以發音的時候,自家孩子還沒開始發音;當別家孩子都可以說一整句話的時候,自家孩子才能叫出「爸爸、媽媽」,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就會擔心孩子的身體是否健康,智商是否比別家孩子低。
  • 這讓家長頭疼,我們可以這樣做
    嘿嘿,我現在已經改正很多咯,畢竟有孩子了,要給孩子做榜樣嘛。那我們接下來就來聊一聊孩子為什麼那麼愛抱怨,以及我們家長在孩子抱怨的時候應該怎麼做。孩子為什麼喜歡抱怨?抱怨是四到七歲孩子的普遍行為。我的寶寶才20個月,雖然她不會說話,但我感覺她已經在用肢體語言表達不滿了。
  • 怎樣養成寶寶愛衛生習慣 家長們可以這樣做
    那麼,怎樣養成寶寶愛衛生習慣?如何教育寶寶?一起來看看吧。怎樣養成寶寶愛衛生習慣平常生活中,很多人由於不講究衛生,從而患上了各種疾病,可見衛生對健康的重要性。而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抵抗力差,更容易患上疾病,所以良好的衛生習慣對於寶寶的健康很重要。孩童時期是習慣養成的黃金期,所以家長們要抓住這個時期進行培養,那麼,怎樣養成寶寶愛衛生習慣?
  • 寶寶說話晚是語言能力遲緩?家長別擔心,用這4招「對症下藥」
    寶寶語言發育遲緩是有一個階段性的表現的,家長及時發現,能夠更早幫助到孩子。6個月依舊不會大笑大叫,模仿其他人說話。8-12個月肢體語言不豐富,不會表達自己的情緒。但是家長這樣的行為,就是:「說孩子的話讓孩子無話可說」。這就是導致孩子講話困難,不會說話的原因,因為他們連組織語言的機會都沒有。
  • 6個技巧教寶寶學說話,家長多堅持,寶寶將來能言善道
    那麼想要提升孩子的語言能力,家長都需要做什麼呢? 1、 多和寶寶說話 在寶寶出生以後,家長就應該在平時照顧寶寶的時候,經常看著寶寶的眼睛和寶寶多說話。不要覺得寶寶太小了,你說的他也聽不懂,其實寶寶在開口說話之前,是一個語言能力的儲備期,你和寶寶說得越多,寶寶腦海中儲存的詞彙量就越多,當來到語言的爆發期,就能更順利地開口。
  • 學步早的寶寶更聰明?最佳學步時間是這個月份,家長別被忽悠了
    「我家寶寶1歲就會走路了」,「我家寶寶10個月就能走了」...... 甚至還有「學步早的寶寶更聰明」這樣的說法,那麼這個說法是真的嗎?真的是越早會走路的寶寶越聰明嗎?
  • 寶寶拉出這種「大便」時,家長們注意重視一下,早了解可以早避錯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寶寶的安全問題是家長們最關心的,平安健康的長大也是很多家長的心願。在寶寶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他們需要慢慢的適應,在這個適應的階段,需要家長們萬分小心的對待。千萬不要因自己的一時疏忽,害了寶寶。寶寶拉出這種「大便」,家長們注意重視一下,早了解可以早避錯一位寶媽在我們的辣媽群中,發了一條寶寶的便便視頻,寶寶已經連續三次拉這種便便了,第一次第二次也沒有在意,但總覺得這種情況有些不正常。
  • 寶寶學說話,家長這麼教可能會毀了孩子
    嬰幼兒時期是寶寶語言發展的敏感期,在這一時期,如果家長能讓寶寶處在良好的語言環境中,寶寶便可以輕鬆自如地掌握某種語言
  • 孩子說話的早晚影響智商?家長3點誤區讓孩子晚說話,千萬要重視
    但是孩子遲早會開口,甚至很多家長都會為孩子儘早開口付出很多努力。一般寶寶什麼時候說話?其實我相信老一輩的人都會知道孩子在什麼年齡會做什麼樣的事情。然而,年輕的父母不知道他們的孩子在談論什麼樣的時間段。那我就給大家科普一下。其實一般來說,孩子1~2個月就開始牙牙學語了。當孩子長到2~6個月的時候,可以有表情,可以興奮地笑,可以興奮地叫。
  • 寶寶說話晚要不要緊?一招幫助寶寶早開口
    想要寶寶早點開口說話,說得更好,其實是可以訓練的。拿我家寶寶來說,他兩歲半的時候就能說出「暴風雪肆虐」這樣的高級詞彙。兩歲七八個月入園,能有邏輯地告訴我們幼兒園發生的事情。當寶寶拿到玩具時,我媳婦又會驚喜地說:「酷,這是一輛小汽車耶,嗶嗶。」然後一邊陪他玩小車,一邊介紹:「看,小車車可以在地上開來開去喲。」就這樣,在遊戲中,他不僅掌握了「東西」「小車車」「小汽車」這些名詞,也掌握「抓」「走」等動詞,而且還學會了「嗶嗶」的象聲詞。
  • 寶寶有這五種異常,很可能存在智力缺陷,家長早發現才能早治療
    孩子的生長發育有其規律,不同的孩子生長發育的節奏也是會有些區別的,這也使得家長們往往會有些擔心,害怕自家寶寶的發育有問題。眼看著別的寶寶都會走路、會叫媽媽了,自家孩子卻閉口不語,任誰都難免會擔心,「難道我的寶寶有智力缺陷」?
  • 寶寶多大會喊媽媽?早於該月齡,說明寶寶發育很聰明!
    如果孩子六個月左右就可以發「mama」這個音,家長正確引導,孩子不到一歲基本上就可以喊媽媽了。如果孩子早於一歲能夠有意識地喊「媽媽」,那說明孩子比較聰明,至少語言發育能力是比較靠前的。另一方面也說明這類孩子學習能力、接受能力都比較強,未來好好培養,說不準就是小學霸一枚呢!
  • 寶寶說話晚、走路遲,什麼時候需要看醫生?
    emmm,其實啊,很多時候,咱們家長真的不用跟著瞎操心。寶寶的生長發育有自己的節奏,尤其是上面說的這些,還真不用拼一時早晚。咱們今天就拿長牙、學步、開口說話,這三樣被問的最多的事兒,用科學數據來寬慰寬慰大家:就算寶寶暫時沒別人快,也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