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的時候,表達情緒的方式是咿咿呀呀的聲音,想要寶寶說說,想聽那第一聲爸爸或者媽媽都是很激動的事情。所以做爸爸媽媽的對孩子的語言啟蒙就要重視起來,父母們一定要好好把握機會教育孩子,與孩子一起成長的機會。越早培養出孩子的開口說話的能力,增強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父母就能越好的和孩子一起交流和孩子一起成長,對孩子未來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有些新手奶爸奶媽們比較著急,希望可以早點聽到孩子喊自己的那一聲,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不停地對孩子重複「爸爸媽媽」的發音,著急的心態可以理解,但孩子學說話是一個慢慢學習的過程,急不得!
最近網上就有一個小寶寶「說話」的視頻火了,視頻裡護士把剛剛出生沒多久的小嬰兒放到媽媽旁邊的小床上時,可能因為習慣了媽媽熟悉的氣味和溫暖的懷抱,小寶寶剛接觸到床就發出了響亮的一聲「媽媽」,惹得病房裡的人都哈哈大笑。
一些新手寶媽也是羨慕的,自家孩子一天教幾百遍也還是不會喊爸爸媽媽,別人家孩子一出生就會,真是羨慕嫉妒呀!
對此,我的一個朋友是一個醫生就說,大家這都是「過度解讀」了。原來小孩子喊「媽媽」,並不是他有意識下的行為。人的上下唇瓣做出「抿」的動作時,自然而然地會發出「mama」的聲音。當寶寶在情緒激動之下做出這個動作時,急促的發音聽起來就像是在喊媽媽了。並不是真正意義的喊「媽媽」。
3個小技巧助寶寶「早開金口」
1. 提供聽力環境
現在的社會上競爭是很激烈的,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未來都有很強烈的危機感,所以就給孩子報興趣班、補習班、樂器、才藝,沒有落下的,甚至有的孩子兩三歲開始彈鋼琴了。
我不能說這種現象是好壞,而不能說這樣的狀況是不是完全的「拔苗助長」,因為孩子早接觸這些東西就能更早地適應,學習語言也是如此。
孩子學習語言最重要的一個條件就是有良好的聽力環境,因為只有聽得清楚聽得好,寶寶才能說得清晰、表達流利。
其實兒歌是很實用的工具之一,兒歌都具有節奏明快、歌詞簡單、朗朗上口的特點,就很適合給寶寶放著聽。除此之外,一般的普通話測試裡用到的短對話都發音清晰、語速適中,作為寶寶的聽力材料也很合適。如果家長想讓孩子儘早學習外語,同理可以把兒歌和聽力測試更換成外語版本。
2.進行對話練習
在一些進行有意識對話的家庭裡面,寶寶開口說話就會比普通家庭要早。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小,所以就沒有在意這個問題,但是從孩子出生的那天起,爸爸媽媽就要為孩子開口說的這件事做好一定的準備。
儘量的保證孩子在的環境下所接觸的信息都是有用的,多多的進行面對面交流,可以讓孩子看著阿爸爸媽媽說話,同時也可以放大說話的表情和口型,都有利於孩子的觀察,因為孩子小無法給出一些反應,但是還是可以通過觀察來了解整個對話的過程和對話的信息。在這個不斷重複的過程裡,孩子會慢慢地建立意識思維和開口說話的聯繫。
3.科學啟蒙書籍
書籍永遠的都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因為家長、老師並不能時時刻刻的陪在孩子身邊,但是書籍就可以做,可以孩子任何需要的時出現。所以給孩子選擇一個可以學說話的書也是不錯的選擇。
我就是這麼選擇的,但是我有加上一點就是選擇的有聲書,因為這樣孩子就可以聽,我也可以休息一下,我並不是一個很勤快的媽媽,為了彌補這一點,我就選擇的有聲書,就是是這樣本《寶寶語言啟蒙讀本》,專門為0~3歲的寶寶量身定製。
這本書有一個特點就是沒有很多文字,因為這年齡段的寶寶不能那麼多文字,反而圖片是他們理解一個詞的途徑,這本書就很符合這一點,所以不要看到都是圖,沒有多少字就覺得不值,者這都是根據孩子的發展規律來的。
對於寶寶的語言啟蒙,這裡一共分了6步:1、發音;2、表達;3、用詞;4、更準確;5、溝通;6、專項練。在排版上也很符合孩子觀看。還有這本書的紙只夠厚實不怕寶寶撕。
讓我們一起期待孩子說話吧!#育兒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