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手語

2021-01-13 艾啟寶幼教中心

生完孩子的前幾年你感到最為艱難?


答案是多種多樣的,一年,兩年,三年的都有。
要我說,只要孩子沒學會說話,你就無法停止艱難的感覺。


因為無法有效溝通,信息不對等,你永遠要猜娃到底在鬧些什麼。要在130分貝以上的噪聲中發揮無限的想像力,推測出合理的可能選項,並且做出正確的選擇,無疑是一件壓力堪比拆炸彈的事情,並不是每一次都能正常發揮拯救世界的。


當你絞盡腦汁也搞不明白娃在哭些什麼的時候,有沒有很多次想要崩潰的和娃一起哭呢?


其實從娃的角度來看,他也超不爽的:粑粑麻麻怎麼那麼笨?我明明就是那個意思啊,他們怎麼就是不懂我啊!我也很絕望啊5555~

而每個孩子學會語言的時間是差很多了,有的孩子一歲就開始說句子,有的孩子三歲還只能蹦幾個單字,這和每個寶寶大腦語言區發育,舌頭嘴巴肌肉的靈活程度都有關係,有時候實在是強求不得,很多父母不得不和沒辦法表達自己一肚子複雜想法的娃兒一直玩猜猜猜的崩潰遊戲,崩潰過整個2歲叛逆期,那真的會生無可戀,非常容易被娃兒折磨成狂躁型人格,奠定一個教養的基調,之後再改就很難了。


但是訓練寶寶說話也只能是盡人事聽天命,寶寶說話早晚也有基因的原因,很難單純通過訓練控制提前。


但是,讓寶寶懂的交流,其實未必非要用語言的方式,兒童發展專家約瑟夫·加西亞(Joseph Garcia)發現,聾啞父母養的寶寶會在幾個月的時候就能學會用手勢和父母交流,這說明小嬰兒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其實遠遠提前於他說話能力的發展的,為什麼不讓正常環境成長的寶寶學會用手勢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更快的獲得「交流」能力呢?


「嬰兒手語」經過了三十多年的研究和驗證,被證明是一種非常好的工具,對寶寶至少有以下三項好處:


1,讓寶寶更少哭鬧,家庭關係更加和諧


我們經常說,哭鬧是嬰兒的語言,要學會聽懂寶寶的哭鬧,但這真的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尤其當寶寶越來越大,要求越來越複雜的時候。


但是如果寶寶真的會了一種「語言」,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感受,自然就省得用哭鬧和尖叫了。


所以在嬰兒時期學會手語的寶寶都會較少哭鬧,遇事喜歡溝通,更加懂事講道理,誰面對這樣的寶貝能生氣呢,當父母的也會成為更加溫柔的父母。


2,讓親子感情更加深厚


雖然你的寶寶很可愛,你很愛他,但是不得不承認,在他不會說話之前,他其實更像是一隻小動物,而不是一個人。


如果一個一歲左右的小寶寶就能和你表達:花兒真美,我要抱抱,我愛媽媽,這種意思,你是不是會更加尊重他,把他當成一個「人」來對待?


而這種平等和尊重的態度,也正是寶寶最需要的。


即便是一個小寶寶,也渴望傾訴,被人理解,有人懂他,嬰兒手語正式這件事的最好橋梁,讓父母可以更快的走進孩子的心靈。


3,增強寶寶的語言能力


可能有父母要擔心,寶寶學會了手語,會不會特別依賴手語,從而影響真正的學說話的進程呢?


所有的實驗觀察的結果都顯示,恰恰相反,學手語的嬰兒要比不學手語的嬰兒長大之後學說話更快,詞彙量更多,語言交流溝通能力更強。


因為手語並不能夠替代語言,需要邊比劃邊說才行,比劃只是輔助的一種方式而已。


儘早的學會手語,寶寶會儘快的建立聲音和意思的聯繫,在他沒學會開口之前,就已經知道許多詞彙,明白如何表達了,語言能力已經很強,只是差說出來而已。


其實很多父母都會不知不覺的在教寶寶一些手勢啊,很多寶寶八個月就能學會「拜拜」「謝謝」「逗逗飛」「搖頭」「點頭」等動作,這就是一種肢體語言啊,只是絕大多數父母淺嘗輒止,沒有繼續系統的教下去而已。


從寶寶6個月就可以開始嘗試了對寶寶灌輸一些手勢的意思了,當然,更大的寶寶也可以,越大只會學得越快。


一開始可以挑兩三個比較常用的就可以。

比較推薦學習的第一個手勢是「要吃」或者「要睡」。這也是你和寶寶相處了這麼長時間以來,比較有能力猜測到的想法。(當然,你選擇幾個你和寶寶說話的時候非常常用的詞語,或者寶寶特別喜歡的詞語也可以,譬如說「狗」,「車」,「看書」「出門」等等)

所以你每次猜他餓了或者困了的時候,都一邊做這個手勢,一邊問他:

「你餓了嗎?」
「你困了嗎?」

平時和寶寶說話,每次提到「吃飯」「睡覺」「餓了」「困了」相關的語言的時候,都要加上這個固定的手勢,重複重複再重複,寶寶會慢慢明白並且開始模仿的。

當寶寶開始用手勢表達自己「困」和「餓」的時候,那麼他們已經學會這種溝通方式了,那麼就可以再教一兩個其他手語給他們。


寶寶一開始的時候,可能需要幾個星期才能領悟一兩個手勢,但是學會了幾個之後,他們的速度就會快起來,很可能一兩天就學會了,你也可以越教越多。


但是學會之後也要經常在生活中和寶寶用,要不然他也會忘掉哦。


當然,日常詞彙這麼多,靠你自己的想像力發明出來不太容易,貼心的橙子早就為你想到啦!


下面是一些常用詞語的手勢,超級多,別暈哈:


還要更多


是的


不是


爸爸


媽媽


謝謝


停止


渴了



分享

快點


等一等


吃完了/做完了



上廁所


坐下


站起來


跳舞





白天


夜晚


好玩



做一做


再一次


幫忙


打電話


牛奶



受傷










寶寶


跟著我




開心


傷心


一樣


小心


睡覺


裡面


外面


給我


想要



時間




餓了



男孩


女孩




故事



親吻


走路


慢慢的



搖啊搖


注意


喜歡


改變


這些圖對你就是個啟發,不一定要照搬,也可以自己發明,只要你能記得住的就好,但是儘量簡單,讓寶寶能比較容易學會。

這麼多的圖,也只是九牛一毛,看起來教手語是個挺大的工程,麻麻們也不要太焦慮,反正是個可學可不學的東西,能教幾個是幾個,左右也要陪玩,閒著沒事就教一教,就當個遊戲來玩,對寶寶只有好處。


相關焦點

  • 教寶寶手語 與寶寶交流
    教寶寶手語 與寶寶交流2011-06-15 10:08:21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以下是教寶寶學手語的方法,供你參考:  • 從寶寶感興趣的東西開始。很多寶寶能很快在吃東西時學會表示「我還要」的手語。
  • 你所不知道的寶寶手語
    同為手語圈的友人聽到我帶孩子去學寶寶手語,各個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你自己教就好啦,幹嘛浪費錢!」是大家一致的評論。話也不是這麼說,都沒去看過「專業的」寶寶手語,怎麼知道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說是這麼說,上完一堂體驗課後,結果是、阿就我自己教就好啦,幹嘛上課? 以下簡單解惑,給想教孩子寶寶手語的新手(或老手)爹娘們參考參考。1、為什麼要學寶寶手語?
  • 在這個階段教寶寶手語,好處多多!家長不必擔心影響寶寶說話
    一旦寶寶開始有了模仿的行為,學習寶寶手語的速度會令父母吃驚,很快就能夠掌握。下面是寶寶學習手語的一些提示:儘早教寶寶手語一旦寶寶表現出與父母溝通的積極興趣,父母就開始教寶寶手語,最好在5或6個月開始,並養成一直堅持的好習慣。
  • 寶寶會說話前,父母試著使用「寶寶手語」,跟孩子溝通更順暢
    在孩子還不會開口說話之前,他們就可以熟練地運用肢體來向父母表達他們的需求,這就是孩子與父母之間最有效的交通方式,有的人將這種方法稱為寶寶的手語。什麼是寶寶的手語?手語本來是殘疾人之間進行溝通和交流的語言,但是孩子在不會說話之前,其實與一個殘疾人沒有很大的區別,他們特殊的交流方式也可以被稱為手語。
  • 快來學嬰兒手語!讓寶寶語言能力超前又好帶
    帶嬰兒最讓新手父母挫折的一點是,寶寶還不會說話,彼此無法理解,寶寶哭鬧時只能用猜的去試著了解原因。近30年來美國開始推廣嬰兒手語,親子多了一種溝通方式,6個月大開始練習的話,通常寶寶8個月大時就可能看到成果,成功學會的嬰兒情緒會比較平和穩定,將來學習開口說話進度也會比沒學過的幼兒超前,還能促進腦部發育好處多多。
  • 寶寶開始說話前,家長試著使用「寶寶手語」,跟孩子溝通更順暢
    01、使用寶寶手語和孩子溝通,會帶來哪些好處?哈·紀伯倫曾經講到兩個人心靈交流最佳的捷徑就是通過溝通。但是在孩子小的時候,他是不會說話的,很難達到好的溝通效果。不過父母並不用擔心,利用寶寶的手語也可以很好的和孩子溝通,當學會利用寶寶的手語與孩子溝通時,將會帶來這些好處。
  • 讀懂嬰兒手語
    凌晨3點,10個月大的寶寶哭醒了,你問她怎麼了,她立刻用手比劃出「泰迪熊」(雙手拍拍胸部,做出抱著玩具的樣子)。你把泰迪給她,寶寶立刻抱住,很快再次睡去。  以上情景,是完全有可能發生的。  接下來的兩周,萌芽研究所(BUD)要和大家仔細地聊一聊嬰兒手語(baby sign)。本文作為此專題第一篇,我們一起來看看什麼是嬰兒手語?
  • 教寶寶學手語的好處竟然這麼多!這些手語教程,拿走不謝
    簡單易學的嬰兒手語考慮到寶寶學習能力有限,所以手語設計的動作都比較簡易,也符合我們日常的習慣。嬰兒手語真的是媽媽和寶寶溝通的寶藏。手語和生活結合,學以致用,有時比簡單地學習卡片、看繪本或是做遊戲還要更有趣呢!目前,國外有很多機構提供學習課程,出售手語的閃卡和掛圖等,國內的一些早教班、幼兒園也有教授。上面給大家摘取了一些簡單易行的示意圖,讓寶寶用手語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吧!
  • 嬰兒手語的家庭簡易實踐攻略
    萌芽君作為一個「非非非主流」的媽媽,在教習自己的寶寶使用嬰兒手語,整天和自己寶寶比劃來比划去,在別人眼中,真是非常「怪異的行為」。但自從開始教寶寶學習手語之後,我感覺和寶寶的溝通更是無礙,我能理解寶寶的訊息,我寶寶也能理解我的訊息,甚至彼此還能用手語來聊天,與此同時,寶寶表達自己主見的機會越來越多。   還是擔心寶寶會因為學手語而不願意開口說話嗎?
  • 如何讓還聽不懂話的寶寶懂你?和他們交流,需要學點「嬰兒手語」
    美國早年的研究就發現,學習嬰兒手語的寶寶,在36個月大時,說話能力相當於47個月大的嬰兒,而到了8歲,智商則高於一般的小孩兒12分。寶寶和媽媽之間,每天都會有大量的溝通,有時候媽媽聽不懂寶寶的話,有時候寶寶聽不懂媽媽的話,嬰兒手語需要寶寶和媽媽共同來學習。
  • 新手爸媽必學的三種嬰兒手語
    寶寶出生6~9個月可教手語學習手語需要肢體協調配合,所以專家建議寶寶出生6~9個月再開始學習,這時寶寶的協調運動機能已經發育成熟,對周圍的事物開始產生很大的興趣,並且表現出強烈的探索欲望和表達欲望所以,當寶寶學會了坐,看到好玩的東西就會伸手去抓時,家長就可以開始教寶寶學習手語了。 不同的孩子學習手語的速度不同,一般說來,1歲左右的寶寶可以學會10個手語,1歲半之前就能增加到40個,同時另有一些手語寶寶雖然還沒有學會,但是已經能夠理解含義。以下這3種手語也正是孩子最有興趣學的單字,而且手語比畫的方法差異較大,即便第一次接觸手語的幼兒也不會感到混淆,學習起來的難度小得多。
  • 風靡美國的嬰兒手語到底是怎麼回事?
    有的家長擔心經常使用嬰兒手語會阻礙寶寶的語言發展,也有的家長擔心寶寶習慣使用手語後就不願意開口說話了。研究表明:NO!就好像「爬」和「走」的關係,寶寶在「走」之前會先學習「爬」,大量的爬是為了之後可以更好地走路。學習手語也是為寶寶學習說話提供了機會。
  • 熊貓寶寶學手語微課堂
    熊貓寶寶學手語微課堂 手語是聾人使用的主要交流溝通工具。它是用手的變化和臉部表情來傳達意義,通過眼睛看來接收信息的語言。為落實中國殘聯、教育部、國家語委、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手語和盲文規範化行動計劃(2015—2020 年)》要求,做好國家通用手語推廣工作,在四川省殘聯和成都市殘聯的支持、指導下,四川省手語研究與推廣活動基地、成都市聾協和成華區殘聯特開闢了「網上手語課堂」,設置了「熊貓寶寶學手語·手語學習微課堂」專欄。
  • 新手爸媽必學技能之嬰兒手語,建立親子關係讓你更懂自己的寶寶
    聰明的父母其實從孩子嬰兒期時就開始與他建起溝通的橋梁,手語就是其中之一。不要以為一歲以前的寶寶每天只知道吃、睡、哭鬧和玩,他更希望能與父母交流心中的真實想法。對於孩子學習這件事,相信很多父母都不願意落於人後,你知道嗎?其實簡單的手語,對於半歲左右的寶寶就能輕鬆學會,關鍵看家長有沒有這個耐心去教孩子了。
  • 懂你:全面解讀嬰兒手語
    好處1·提升溝通便利性,嬰兒手語可幫助父母和孩子更好地享受溝通樂趣,減少因互動不良造成彼此的焦慮與挫折情緒。好處2·增強口語能力,經研究證實,凡是學過嬰兒手語的孩子,所能說出的辭彙數量、語言理解力及詞彙組句能力都比同齡孩子要好一些。
  • 不會說話的寶寶莫名哭鬧,家長一臉懵?要學學嬰兒手勢和手語了
    對於新手爸媽來說,最煩惱的事情估計就是寶寶莫名的哭鬧了,孩子不懂得表達,那麼孩子的哭鬧究竟是想要表達什麼呢,相信很多家長都是一臉懵,得摸索一陣子才能明白孩子究竟是想要幹嘛。事實上,哭鬧是孩子表達自身情緒和需求的方式,只是很多家長一開始不明白寶寶的這類"語言",如果彼此都無法好好溝通,那就更說不上好好相處和培養親子關係了。有效的溝通才能讓家長瞬時間了解孩子的需要,也能讓孩子懂得如何和家長進行溝通,讓孩子得到學習和成長,更好地配合家長。
  • 教你簡單嬰兒手語3大招
    我家寶寶一下笑、一下哭!到底在想些什麼?教你幾招寶寶手語,讓你輕鬆讀懂孩子的語言。嬰兒手語對寶寶的好處減少挫折,增加寶寶自信心當寶寶通過手語發出訊息時,若父母能即時了解寶寶的需求,有助於寶寶減少溝通不良所帶來的挫折感,發展自信心,更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增進寶寶腦部發展與口語能力剛接觸嬰兒手語的新手爸媽,可能會有一些疑慮,擔心學習手語會延後寶寶學習口語的時間。
  • 專家教你「嬰兒手語」,親子溝通無障礙,培專屬養好默契
    因此,寶寶從出生開始,父母就可以利用手語和寶寶進行簡單的交流,寶寶的學習能力是非常強大的,雖然他們語言能力不完善,但大多數寶寶都懂得用肢體語言表達需求。只要父母耐心用嬰兒手語和寶寶交流,寶寶也能懂得如何用嬰兒手語和父母溝通,父母也能更好地了解寶寶真正的需求。
  • 新父母必學的3種嬰兒手語!
    成功學習必備4元素  教導者要齊心協力  從實際的手語教學過程來看,多半是媽媽學習得特別積極。其實,最好是所有照顧孩子的家中成員都參與,比如爸爸、爺爺、奶奶、保姆等,這樣孩子就有更多機會學習手語,而且一旦孩子出現正確的手語反饋時,也就是已經能了解手語含義並正確表達手勢時,不會因為身邊的大人不懂而影響交流效果。
  • 嬰兒手語專題 爸媽學起來!21個必須掌握的嬰兒手語動作
    一些基本的日常交流用的詞彙,如「我還要」「我夠了」「我餓了」「喝奶」是可以通過「手語「跟寶寶交流的哦!根據signbabies.com的主席南希分析(她還有一系列書、講座、DVD等),嬰兒在4個月大的時候已經可以理解父母對他們做的手勢,但是寶寶要到7-9個月大的時候,等他們身體發育和肢體協調能力更好的時候,才可以通過手勢給父母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