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便利店之王:碾壓全家、7-11,全國開2萬家店

2020-12-15 聯商網linkshop

在一座城市裡隨處可見的便利店,在另外一個城市無人知曉,再正常不過了。

紅旗光靠四川省的生意,就把自己做成了一家上市公司,但它從來沒有走出四川;

蘇果在南京一家獨大。7-ELEVEN、全家、羅森三大日資便利店先後攻下多座江浙滬城市,唯獨繞開了這裡。直到2017年,羅森才真正殺入南京;

溫州人本集團旗下的十足、之上和人本三個便利店品牌遍布浙江,2018年才進入鄰近的江蘇省。

此外,北京好鄰居、上海可的和快客,廣東天福、山西唐久、武漢Today等本土便利店,影響力少有能出省城的。真正鋪到全國範圍的只有三家:中石化的易捷、中石油的崑崙好客,以及東莞糖酒集團的美宜佳。

美宜佳和中石化中石油兩家便利店站在不一樣的起點:國資企業們有天然的優勢,憑藉遍布全國的加油站拓店。但從門店數量來看,美宜佳絲毫不輸它們。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7月,美宜佳門店突破20000家,門店數量全國第二,超過崑崙好客。憑藉這點,業內稱美宜佳為「便利店之王」。

1997年,東莞市糖酒集團創立美宜佳時,它還是個國營企業。在東莞這個民營經濟發達的城市,國營身份反而束手束腳。成立後三年,美宜佳改制為私企。憑藉對供應鏈的把控,以及對加盟商的運營,用了20年時間,開出了10000家店,又在短短3年內再次開出10000家店——這個數字意味著,每天都有9家便利店掛上美宜佳的紅色招牌。

儘管95%的門店都在廣東,但美宜佳的影響力遠不止於珠三角。

以東莞為中心,地圖上點陣逐步擴散到廣東各個角落。布滿後,點陣又開始往福建、湖南、湖北和江西等幾個省份落下,更在2017年之後蔓延到河南、安徽、重慶等地。

要知道,一個民營便利店要拓展到其它城市,滲透進另一個品牌的地盤,不光需要面臨其他品牌環伺的激烈競爭,還需要實現跨地域的統一採購、配送和管理。這對所有品牌都絕非易事。

它如何從東莞中走出來,並以飛速躥起的姿態拿下「全國便利店之王」的名頭?

野生美宜佳

美宜佳素以「野生」聞名。

說它「野生」,是因為美宜佳早期的門店,避開了城市中心街道的路口和轉角處,在城鄉結合部和工業區紮根。此前,糖酒集團負責美宜佳營銷策劃的周星軻對媒體回憶,為了吸引人流,他用上了大音箱、抽獎券和麻辣小吃來吸引周邊的打工仔和打工妹,甚至還擺上了毛利更高的保健品。

日資便利店像是正規軍,布局整齊劃一,壽司、意面等鮮食通過冷鏈從中央廚房送往各家門店,除了推出高毛利的自有商品,不時還會與櫻桃小丸子等知名大IP合作推出周邊。相比之下,美宜佳的這些早期動作相當「放飛」。

「電商在線」此前曾在廣東走訪過幾家美宜佳,一些門店將門前的地塊留給小吃鋪經營,也有支著張桌子和LED燈的手機貼膜小攤。

即便到了現在,不少人依舊在詬病美宜佳的「亂」:店員素質不統一、店面大小不統一、陳列亂。

美宜佳從一開始就採用的特許加盟模式,帶來了門店的飛速擴張,但當加盟商有非常大的經營自由度時,就會出現門店氣質不統一的問題。

加盟商和店員雖然接受過總部的統一培訓,不過「都是很淺的東西」;店鋪大小和選址取決於加盟商自己的選擇,經營方式、商品結構也都基於店主對周邊人群的判斷,千店千面。

偏偏就是這樣的「野路子」,在便利店品牌層出的廣東站住了腳。尤其是在工廠遍布的東莞,它不光滿足了消費主力軍打工仔、打工妹快捷便宜的用餐需求,也給了本地居民一個低門檻、低成本經營的謀生或投資機會。

成本上,除了交一筆2.5萬元的加盟費,還需要投入一筆固定支出(包括3.5萬元的收銀、監控設備,2萬元的裝修費,1.5萬元的招牌和陳列貨架,以及5萬元左右的第一批商品貨款等)。不同城市的租金和人工費不同,但也都是一筆可預計的成本。

如果一對夫妻要在杭州開一家45平方米的店鋪,以年租金10萬元、2名員工輪班(8萬元的成本)計算,總投資金額大概在25萬-30萬元左右。

門店是否能盈利,最關鍵的是選址以及店主的個人經營能力。選址好,會帶來更高的營業額,但租金也會相應上漲。而經營更像是「撅著屁股撿鋼鏰」的活兒。

美宜佳的招商加盟網站打著月賺3.02萬元的廣告,這吸引了廣東佛山人張懷勇。他退伍後和妻子開過一家美宜佳。「生意還可以,就是最後算下來賺不到多少錢」,他告訴「電商在線」。

因為沒有生意經驗,張懷勇進了其他店鋪暢銷的麵包,但「賣不掉,又退不了」,「很多錢白白浪費,辛苦一年多賺個溫飽錢,兩年不到就轉讓了」。

但張懷勇也承認,這樣的虧損因經營而異。如果自己更懂顧客要什麼,並且在用人用料上「摳一點」,也許也能年賺10萬元。

美宜佳的加盟商,六成來自夫妻老婆店的轉型,也有人同時開了三五家門店,外聘了店長管理。像張懷勇這樣過去沒有開店經驗的店主,也很多。對很多加盟商來說,開一間便利店不能掙大錢,但是一門可以居家過日子的小生意。

「亂」是表象,強在供應鏈把控

門店開到20000家,美宜佳的門店位置早就不限於工業區和城鄉結合部,而是進入了社區和商業區。

杭州商業社區親橙裡斜對角的美宜佳,紅色門頭,邊上一塊金屬銘牌,標註「浙00081」。這家門店今年3月份才開張。這代表美宜佳在浙江省內起步不久,門店數量還沒有超過100家。

在零售行業,門店選址有「金角銀邊草肚皮」的說法。這家僅30平方米的小店,開在了馬路邊,但因為周圍500米內沒有其它便利店,它的生意很好。炎熱的工作日下午,買水或買煙的顧客不斷。

負責門店進貨的小王每天都會在美宜佳的APP上下單,「酸奶、飲料和關東煮這樣的鮮食每天都需要補貨,常溫食品一般隔天補貨。」

但美宜佳強制統一的訂貨模式引起了一些加盟商不滿,「要求我們必須在它那裡下訂單,但很多東西都比批發市場要貴」,杭州美宜佳的一個加盟商對「電商在線」表示。

一旦被查到從其他渠道進貨,總部就會對門店罰款。美宜佳對訂貨的嚴格要求,出於它賴以生存的商業模式——賺的是加盟商的錢。

美宜佳便利店面向消費者,但總部做的卻是to B的生意。上世紀90年代,同在糖酒公司旗下的美佳超市,就是美宜佳加盟商的採購來源之一。而現在的美宜佳,對接數家供應商,並以集採模式低價採購商品,再讓加盟商以門店訂貨的形式買下,賺取差價。而7-ELEVEN和全家這樣的外資便利店,靠的是加盟商利潤分成。

美宜佳背後的加盟商越多,它對供應商的議價權越大,賺的錢也就越多。

從經營者的角度來看,開便利店最重要的三個因素分別是供應、產品和選址。手頭掌握數萬SKU,還在廣東境內擁有自建物流的美宜佳,代表穩定的供應和商品,讓加盟商很難真的棄自己而去——大部分人無法通過集採獲得低價商品,更沒有能力開發自有的高毛利商品。

儘管吐槽著「進貨價比別的地方要高」,但小王告訴「電商在線」,不管是京東小店還是天貓小店,進貨價格其實都會比市場批發價略高,「商品最起碼是有質量保證的」。

每天凌晨兩三點,小王當天白天下的單,就會從美宜佳江蘇倉庫成箱運進親橙裡店鋪。

強把控供應的同時,美宜佳總部依舊」野生「,給每個門店配了相應的自由度。

距離這間美宜佳900米,另一家美宜佳位於小區出口。它們同屬於一個老闆,但兩家店鋪的經營狀況很不一樣。

「這邊客流比較固定,大多是附近居民,不像親橙裡那家店自然流量大」,社區店店長阿玉對「電商在線」說。

因為人流量少,貨品消耗慢,這間社區店的補貨頻率低於親橙裡,兩天一配。至於包子這類鮮食,」進貨數量要掌握得很好「,美宜佳的麵包和冷鏈商品不接受退貨。一旦多下了訂單,就會面臨損失。

店鋪能否盈利,除了依靠店鋪選址,更多仰賴加盟商的經營能力。門店新開張的時候,美宜佳會幫助門店進行第一次配貨。但之後,阿玉都要根據店鋪的經營情況進貨,「在我們這個店,餅乾這類充飢食品賣得不好,辣條比較暢銷。」而親橙裡店20多個品類中,酸奶和飲料佔了門店大半部分。

一家現代科技企業?

便利店和前置倉、生鮮超市一樣,都以城市為單位滾動鋪開。

它們都講究一個字,鮮。生鮮超市要保證蔬果新鮮,便利店裡的盒飯、牛奶和冰激凌也需要有當地的供貨體系和物流配倉。從外地倉庫發貨,一方面無法保證鮮食的新鮮度,也會推高成本——最終的成本和運費都會攤到貨品單價中,加盟商的利潤因此被削薄。但貿然進入一個陌生城市設立倉儲和辦事處,也意味著風險。

因此,美宜佳在完成早期擴張,跨出廣東時,用的都是先開店,後建倉,鄰省倉庫發貨的方式。

福州開出第一家美宜佳時,貨物都從廣東倉庫發出。現在,還沒有浙江建倉的美宜佳則從江蘇發貨。

但這種快速複製背後,往往需要一個強大的支持系統。

美宜佳發展23年,按美宜佳董事長張國衡自己的方式,被劃分為4個不同階段:PC階段(2001年-2007年)、網際網路階段(2008年-2013年)、移動網際網路階段(2014年-2019年)、中臺階段(2019年至今)。

幾個階段的變化,其實代表著美宜佳不同的數位化階段,也意味著總部和加盟商的關係更緊密。

在張國衡口中的PC時代前,加盟商們採購和配貨依賴於美佳超市、品牌供貨商和批發市場。總部無法控制加盟商的進貨渠道,一旦門店商品質量出現問題,容易對品牌產生影響。但美宜佳在PC時代引入的信息系統和物流系統,讓門店實現了統一報貨和採購,解決了門店之間貨源的問題。

而美宜佳從2017年之後在全國範圍內的快速布局,則是因為微信和支付寶的普及——它們是了解消費者的工具,這樣才能反過來整合上遊的供應鏈。

「今天的美宜佳,已經不是一個傳統企業,而是一個數位化驅動的現代科技企業。」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常務副秘書長王洪濤對「電商在線」表示,「短期內,美宜佳的模式還會繼續快速發展,也許在所謂的天花板出現之前,美宜佳已經完成了突破,走向了另一條新的道路。」

便利店之王的下一步

東莞起家、城郊突圍,下沉市場是美宜佳的主陣地。

這兩年,上海和深圳市場飽和,日系便利店也在」向下「發展。全家此前計劃2020年前在全國開出7500家門店;7-ELEVEN則表示每年會新開30-40家門店,羅森的動作更加迅猛:去年開始先後在江陰、湖州等地開店,今年8月2日,它又和唐山本地的零售商金匙實業合作,開出首批6家便利店,並計劃三年在唐山及周邊發展百家羅森。

但實際上,「美宜佳和日系便利店的定位和目標顧客並不相同,所以兩種模式還不會直接產生正面競爭。」王洪濤說。

日系便利店加盟費高,商品單價也略高於本土便利店,因此很容易受限於一座城市的經濟發展狀況和人口密度等因素。即便進入了二三線城市,也難走出中心城區。

而看起來粗糙、野生的美宜佳,因為相對較低的加盟門檻,以及穩定的貨源和全國化布局,成為城鎮夫妻店升級的目標。

去年5月,張國衡公開表示,美宜佳將從渠道商轉變成服務商,要開始做中臺。從這個角度來看,美宜佳面臨不是外資便利店的競爭,甚至不是傳統便利店們的競爭。它們的對手更像是阿里、京東甚至蘇寧這樣的大廠。

不管是已經覆蓋100萬家便利店的阿里零售通,還是最近又入股了廈門見福便利店的京東,都在以系統改造,或掛牌的方式收編夫妻店,希望這個離社區和人群更」近「的場景成為線上流量的補充。

消費者們,並不介意街角的那家便利店究竟是什麼品牌。走到那裡需要多久、店裡有沒有我想要的那件商品,才是他們在意的問題。

後一個問題,則取決於誰更懂消費者。前一個問題,由佔據社區和街角的店鋪們決定——他們看中的是掛上誰的牌子,能讓自己賺到更多錢。

美宜佳在廣東20多年的經營,積累了口碑,一時半會難以被挑戰。店內的鮮食也是天貓小店或京東小店缺乏的。但網際網路大公司們的優勢也很清晰。

最近一則京東便利店招商加盟的廣告上,第一條加盟優勢寫的是」選址評估「,而加盟美宜佳,需要店主自己做選址。從幾家美宜佳的採訪來看,門店選品基本上還是依據店員的個人經驗和感覺,而天貓小店背靠的阿里大數據,能精確到一個社區居民的構成和喜好,這是任何便利店都無法比擬的條件。

電商巨頭們更響亮的全國知名度、已經覆蓋全國的物流倉配,以及更豐富的商品供應鏈,都是未來可能說服夫妻老婆店們,掛上」天貓小店「或」京東「招牌的理由。

便利店始終被認為是電商無法取代的業態。

它們過去和現在做的,更多是等顧客經過,順便進門買菸酒飲料和鮮食。這個前提下,選址無比重要。

但當「30分鐘達」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即時消費更容易被同城零售滿足,便利店的商品結構已經因此改變——日用品佔營收比下降。更重要的是,便利店的概念也會變的模糊。尤其當網際網路大廠們入場後,便利店可以是社區團購的入口,也可以成為即時配送的前置倉。

從最近京東入股見福、阿里傳入股喜士多的新聞來看,我們也不難想像超級便利店和電商平臺們合作的可能性。從這個層面看,這才是網際網路巨頭們對便利店行業的顛覆。

相關焦點

  • 中國便利店之王:碾壓全家、711,全國開2萬家店
    美宜佳和中石化中石油兩家便利店站在不一樣的起點:國資企業們有天然的優勢,憑藉遍布全國的加油站拓店。但從門店數量來看,美宜佳絲毫不輸它們。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7月,美宜佳門店突破20000家,門店數量全國第二,超過崑崙好客。憑藉這點,業內稱美宜佳為「便利店之王」。
  • 反超7-11!中國新的「便利店之王」即將誕生!
    3年加盟1萬家,蘇寧小店還在擴張!一出生就跑出極限速度的蘇寧小店,準備換一個賽道加速往前飛奔了。前不久,蘇寧小店在618期間宣布:全面開放門店加盟,3年內實現加盟1萬家門店的目標!3年開出1萬家門店意味著什麼?
  • 全家便利店在中國靠四大利器打敗7-11、羅森
    品牌便利店正作為一個朝陽產業,快速替代著街邊小食店和私人小賣部。從零食汽水,一日三餐,到日用品,越來越多的上班族與便利店產生了深厚的感情,甚至將其描述為「深夜裡守候你的那束溫暖的光」。 這些便利店最大的優勢是出現在上班族的必經之路上,各大交通樞紐、商圈、街角都被佔據。
  • 日本7-11、全家、羅森三大便利店效益大比拼
    日本7-11、全家、羅森三大便利店效益大比拼來源:聯商網2019-04-22 17:27聯商專欄:日本三大便利店2018年業績公示,從中可以看出些什麼?深夜客人少的話就會虧損,加盟店聯盟酒井委員長自身是全家便利店加盟老闆,他在2018年的營業利潤為295萬日元,扣除各種經費後,收入是269萬日元。他的勞動時間也不短。2018年12月為367小時,2019年1月353小時,2019年2月322小時。超過了過勞死認定基準加班100小時的標準。
  • 全家便利店在中國靠四大利器超越7-11、羅森
    品牌便利店正作為一個朝陽產業,快速替代著街邊小食店和私人小賣部。從零食汽水,一日三餐,到日用品,越來越多的上班族與便利店產生了深厚的感情,甚至將其描述為「深夜裡守候你的那束溫暖的光」。 這些便利店最大的優勢是出現在上班族的必經之路上,各大交通樞紐、商圈、街角都被佔據。
  • 【經營】全家便利店在中國經營之道
    從零食汽水,一日三餐,到日用品,越來越多的上班族與便利店產生了深厚的感情,甚至將其描述為「深夜裡守候你的那束溫暖的光」。這些便利店最大的優勢是出現在上班族的必經之路上,各大交通樞紐、商圈、街角都被佔據。
  • 一窺便利店王國三巨頭7-11、全家、羅森的「秘密」
    與中國當前更看重強化網絡營銷手段,有明顯的差別。店鋪形態創新1974年,7-11便利店在日本開啟1號店,到2016年底,日本便利店銷售額105722億日元,增長3.6%。連續12年增長,遠超百貨店。店鋪數54501個、同比增長1497家店。
  • 【便利店】史上最全「7-11」、「全家」、「羅森」便利店購物指南
    雖說全家早已經佔據上海,全國1094家店中就有818家在上海,但是要論食物顏值,日本、臺灣的還是要美很多。難道說,連全家都要出彩妝了嗎?妹紙們有沒有期待呢?7-ELEVEn -- 7-11如果說上海是全家的天下的話,那7-Eleven一定是在北京隨處可見。Seven&11公司是日本零售業巨頭,是世界最大的連鎖便利店集團了。
  • 中國便利店新巨頭:反超全家和711,全國瘋狂擴張開店20000家
    不過,國內的便利店品牌也在迅速崛起,小二街、天福、喜士多等品牌的便利店像雨後春筍一般,紛紛佔領了每一條街道和每一個居民小區。根據數據分析顯示,2019年全國便利店的總量為13.5萬家,預計今年將達到15萬家。
  • 7-11便利店,只配活在情懷裡
    7-11,這個曾經的「便利店之王」,正沉默地調暗燈光。深夜,便利店裡有很多故事我與7-11,有很多故事——都市人,誰又不是呢?除夕裡的車仔面某一年除夕夜,我吃完年夜飯後,打算到樓下的7-11買酸奶消食——滿街清冷,只有24小時營業的7-11燈火通明。
  • 自帶2萬家便利店的中石油,要賣功能飲料了!
    繼去年中石油和中石化雙雙賣起咖啡,市場便表示,這兩個分別坐擁2萬家、3萬家便利店的「巨無霸」,是對瑞幸咖啡、星巴克的跨界打擊。網友紛紛感嘆,「星巴克、瑞幸再多,總沒有加油站多吧。」而今,中石油再出大動作!推出了自有功能飲料「好客之力」牛磺酸維生素飲料。對此,網友則直指,這是對紅牛等功能飲料進行降維打擊!
  • 乾貨分享| 7-11/全家/羅森三大便利店品牌便利店設計借鑑
    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大陸陸陸續續引進了三大國際便利店巨頭——7-11,全家Family Mart,羅森。 二十年過去,三家連鎖便利店在大陸都經營得有聲有色,而它們先進的管理、經營方式也為內資便利店提供了發展的範本。
  • 24小時便利店消失了?繼全家和羅森之後,7-11也宣布要短時營業!
    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有些人加班到深夜,能夠在街角看到亮著燈的便利店,心理就會覺得暖暖的。但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些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變得原來越少了。近幾日,就連便利店行業的零售巨頭7-11都對外宣布,稱部分門店將實行非24小時營業制度。其實,不光是7-11,還有全家以及羅森等,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便利店,都紛紛縮短了營業時間,不在進行24小時營業。
  • ​全家19億美元收購唐吉訶德,衝擊7-11地位
    自1973年鈴木敏文將7- Eleven便利店從美國帶到日本以來,便利店在日本已有45年歷史,邁入中年的日本便利店行業面臨增長乏力的問題,加上近年來電商的崛起,7-Eleven、全家以及羅森等3家大型便利店在2017年店鋪數量僅淨增約830家,這是2009年以來最少的一次。
  • 全家便利店在中國是如何創造奇蹟的?
    品牌便利店正作為一個朝陽產業,快速替代著街邊小食店和私人小賣部。從零食汽水,一日三餐,到日用品,越來越多的上班族與便利店產生了深厚的感情,甚至將其描述為「深夜裡守候你的那束溫暖的光」。這些便利店最大的優勢是出現在上班族的必經之路上,各大交通樞紐、商圈、街角都被佔據。
  • 伊藤忠商事收購日本全家便利店
    日本伊藤忠商事從7月9日開始以每股2300日元(約合人民幣150元)的價格對全家便利店股份進行公開收購,收購總額預計可達58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78億元)。整個收購過程將會持續到8月24日。伊藤忠商事此前就持有全家便利店50.1%的股份,擁有控股權。此次收購完成之後,伊藤忠商事對全家便利店的持股將達到100%。
  • 日本巨頭欲在中國開上萬家店!曾盈利超53億,如今卻只能關門?
    眾所周知,此前國家就正式的發布了相關通知,目的就是為了能夠推動便利店和品牌化和連鎖化的發展,爭取在2022年把全國的連鎖店門店量開到30萬家,而同時也吸引了大批的日韓系便利店進駐中國市場,比如此前的711便利店,7-Eleven品牌原屬美國南方公司,但目前已經是日本便利店巨頭了。
  • 7-11/全家/羅森三大便利店品牌便利店設計借鑑
    7-11便利店出入口的設計一般在店鋪門面的左側,寬度為3—6米,因為根據行人一般靠右走的潛意識的習慣,入店和出店的人不會在出入口處產生堵塞。同時出入口處的設計保證了店外行人的視線不受到任何阻礙,而能夠直接看到店內。原始門店門頭招牌辨識度很高,採用橙、綠、紅三種原色,並在三色之間加入白色分隔,可在人的大腦裡留下鮮明的印象。
  • 日本全家便利店可能易主,估價近400億元
    據日經新聞報導,伊藤忠商事計劃通過要約收購全面控股全家便利店(FamilyMart),預計收購金額在5000億至6000億日元(約326億元至392億元人民幣)。如果收購成功,全家便利店將成為伊藤忠的全資子公司,其持股比例將從目前的50.01%提高至100%。日經新聞介紹,截至5月底,全家便利店在日本全國擁有1.66萬家分店,每天約有1000萬人到店消費。
  • 日本最大便利店7-11為何在中國節節敗退?
    6月3日,日本經濟新聞報導稱,除了對24小時營業的批評導致的開店放緩之外,日本最大便利店連鎖企業7-11和羅森將啟動實質性降價。大本營日本發展不振,中國也是面臨窘境,被競爭對手壓著打。在上海,7-11一年多未能開出一家新店,上海僅有115家門店,而全家的門店數量超過20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