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製品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之中的必需品,可塑料帶來的環境汙染也不容小覷。因此現在全球各個國家都開始研究如何保護環境的課題,在我國禁塑令頒布之前,2020年初,泰國人民就已經因為禁止使用一次性塑膠袋,開啟了「花樣購物」。
為了裝商品,顧客們是花樣百出,有拿罈子裝的、籠子裝的,更有甚者直接用手推車去購物。不僅如此,就連冰淇淋的包裝,都開始採用香蕉葉製作成的簡易盒子。
今年1月,我國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底,全國餐飲業將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塑料製品的一次性餐具,也要逐步禁止使用。
塑料吸管將消失,有人推出了麥稈吸管。
作為言明被禁止使用的塑料吸管,立即引起了廣大消費者的注意,主要原因在於,習慣消費習慣已經養成,不少飲品對於吸管的依賴度較高,既然全面取消吸管不可取,那麼有沒有能夠替代塑料吸管的產品呢?
此前市場上就曾推出過紙質吸管,以期能夠突破這個難題,但是紙質吸管的使用體驗並不佳,而且成本上去了,塑料吸管的成本在0.03元一支,而紙質吸管成本需要0.1元一支。
那麼,有沒有更好的塑料吸管替代品呢?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的教授劉建國建議,塑料吸管也是可以被代替的,例如可以用可降解的生物塑料替代,除此之外,植物秸稈、紙張和竹子等也可以替代塑料吸管。
據了解,山東省濟寧高新區,就有一家工藝品有限公司推出了「麥秸吸管」,環保、健康而且不會給環境帶來破壞,因此備受國外的高端客戶青睞。但值得一提的是,麥秸吸管的售價約為塑料吸管的五六倍。若是麥秸吸管成主流,人們喝奶茶的成本會不會又增加了?
由於「禁塑令」就在眼前了,麥秸吸管也開始面向市場,某寶上不僅有麥秸吸管,還有不少同類型的產品,其原材料都是用麥秸製成,綠色環保無公害,因此銷量可人。
於是小麥秸稈成了代替現行塑料吸管、甚至其他塑料碗筷等日用品的重要產物。
禁塑令之下,人們的生活還會發生哪些改變?
隨著我國電商行業的飛速發展,快遞、外賣等新興領域,成為了使用塑料的重頭,尤其是塑料包裝,給環境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那麼禁塑令之下,人們還能快樂的在家吃外賣嗎?順順利利的拿到快遞嗎?
當然是能的,其實早在之前,就用紙袋子取代了一批塑膠袋,以後在快遞包裝行業,也會採用新研發出來的瓦楞紙代替塑膠袋。
以往酒店裡多採用一次性的產品,到2022年底,我國的星級賓館、酒店等服務場所,也不會再主動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了。這意味著未來住酒店,人們需要自備洗漱用品或是額外購買。但事實上,如今健康出行已經深入人心,不少人出門旅遊都自備洗漱用品,因此影響不大。
禁塑令的到來,雖然暫時性的給人們生活帶來了改變,可是長遠來看,是符合可持續發展邏輯的。而且市場上雖然排除了塑料的存在,但是會迎來更多新產品的出現,從而催發出一批新的行業。尤其對於農民而言,以前沒人要的小麥秸稈,現在可以做成麥秸吸管來搶佔市場,以往不怎麼惹人注目的麥秸,未來或成為農民致富的新門路。
相信禁塑令到來的那一天,我國市場上也會出現花樣購物的場面,但那時,人們應該也找到了,能夠代替塑料的新產品,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