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世紀,兔子是邪惡的象徵」。
上周,我們曾在一篇文中提到,在畫風可愛的動森裡,出現了一位不速之客——蹦蹦。由於其令人細思恐極的對話,以及並不明朗的身份,擁有卡通兔子外形的蹦蹦引來了一些玩家的焦慮甚至恐懼。今天是復活節,這位活動期間的特別人物,就要和我們說再見了。
值得探討的是,作為一個擁有兔子形象外表的角色,蹦蹦原本不該令玩家產生這樣的反應,而卡通兔子何時開始給人們造成恐懼的,恐怕要從兔子的形象開始說起。
「蹦蹦」在人們心中的陰影,可不是一朝一夕「煉成」的。
1
去年某視頻社交平臺上,有一段話相當火「在中世紀,XX是邪惡的象徵」。這句話本來的主角是兔子,結果演變成人們拿來調侃那些煞有介事喜歡挑刺,看什麼都邪惡的人的句式。一時間這句話被拿來套用各種事物,什麼「在中世界,天線寶寶是邪惡的象徵」「在中世紀,你也是邪惡的象徵」........總之萬物皆可「邪惡象徵」。
不過這句梗的主角兔子,確實曾作為反面形象出現。
這還要從兔子本身的特點說起。兔子溫順的表面下,有著其極強的繁育能力。他們受孕只需30秒,懷孕一個月就可以產下小兔,一窩通常6-8隻。在沒有天敵的野生環境中,野兔生育能力造成的破壞堪比蝗蟲過境。
在古希臘,兔子是象徵豐饒的愛與美——神阿弗洛狄忒的祭品。在中國,古人甚至認為兔子沒有性別之分,卻能無性繁殖,所謂「兔者明月之精,視月而孕」,它們抬頭看看月亮就能懷孕。那時候人類懷孕沒有現在這麼容易,女性產子更是如同過鬼門關,對兔兔生育能力的感慨也不足為奇。
而放在現代,《花花公子》創始人休·赫夫納認為「兔子具有一種幽默又富有活力的性暗示」基於此,兔女郎聞名於世。
然而豐饒在女性地位卑微的古代,就帶有反面意義,兔子的形象也跟著具有雙面性。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畫家提香的名作《聖母與小兔》中,被聖母用手按住的兔子,是一種宗教意味暗示與表達。白兔象徵聖母的純潔,而聖母按住帶有欲望色彩的白兔更突顯神聖。
關於對兔子欲望的象徵意義,宗教也是貫徹到底。天主教現任教皇弗朗西斯在談到控制生育時就曾說過,天主教徒不需要像兔子一樣生育。
國內也是如此。在《西遊記》裡,嫦娥的玉兔跑到西天取經必過之徑天竺國,化身公主要嫁唐僧,藉機騙取其元陽。
《西遊記》裡的妖怪,基本覬覦的都是唐僧肉,當然也有蠍子精這樣,擄走唐僧只為逼婚的。而盯上唐僧元陽的妖怪其實不多,這其中沒有大名鼎鼎的白骨精,沒有玉面狐狸白面狐狸,沒有美人扎堆卻兇狠毒辣的蜘蛛精,反而卻有玉兔精。
在作者這裡,兔子的對男人的威脅,比我們心中的狐狸似乎更勝一籌。
說兔子因為繁衍能力而象徵欲望,我倒覺得它的另一種負面形象更解釋得通:俗話說「狡兔三窟」,一些古老部落文化中認為,兔子詭計多端,狡猾,還喜歡用無辜、楚楚可憐的外表偽裝自己的本性。
不過如果說邪惡,放在以前兔子的形象頂多只能稱之為帶有反面意義,在現代,人們才給它真正賦予了恐怖的氣質。
2
美國維吉尼亞州克利夫頓鎮流傳著一個恐怖的傳說。名為「Clifton Bunny Man」。
據說上1903年,在克裡夫頓鎮,一輛載滿精神病人的公交車在運送他們去監獄的路上翻了車,其中兩個曾被關在精神病院的變態殺人狂藉機逃進森林。在警方追捕過程中,發現他們行過之地,有許多被撕碎的野兔屍體。一年後,警方終於在森林裡找到了他們的蹤跡,其中一位已經死去,屍體被吊在鐵路橋上,腳邊綁著一張紙條,寫著「你無論如何也不會抓到我了——兔人」。另外一人則仍舊不見蹤跡。
在此事發生兩年後,在那個之前發現逃犯屍體的,名為科爾切斯特橋的地方,發生了四個孩子死亡的慘案,且死去的每一個人,屍體都被糟蹋的觸目驚心。第二年,幾個不信邪的年輕人在相同的時間裡在橋洞聚集,然而除一人逃走外,全部喪命,逃走的人聲稱作案者為一個長著兔子頭,拿著斧子的人。其後幾十年裡,這裡仍然發生了多起血案,但警方至今也沒有抓到兇手。
聽上去這是一個不寒而慄的恐怖故事,似乎還有點可信,但實際上在克裡夫頓鎮,有信息記載的「兔人」案件似乎並沒有這麼血腥。
克裡夫頓鎮警察局在1970年確實接到過五十多起與「兔人」相關的居民報警,不少人聲稱遭到了一位手持斧頭,帶著兔子頭套的兔人的威脅,要求他們不準進入自己領地。這期間不少居民受到了嚴重驚嚇,但並沒有鬧出人命。經過一段時間後,「兔人」的蹤跡漸漸消失,其後再也沒有出現。根據人們提供的線索,警方判斷這是當地想要保護山林的印第安人假扮的。
如今,「兔人」的傳說為克利夫頓吸引了眾多遊客,當地人也特意在禮品店中售賣眾多兔人玩偶。那個傳說中的兇案現場科爾切斯特橋,也被人們稱為兔人橋的地方,如今也成為了一個喜歡獵奇的人及超自然現象愛好者的聖地。2003年後,當地政府甚至不得不控制進入兔子橋參觀的人數,以便管理。
至於20世紀初的那些關於「兔人」的傳說,大多都不可考,很多研究都市傳說的人認為,那些血腥故事其實都是1970年的「兔人」事件後有心人編造出來的,並非事實。
根據這起都市傳說改編的電影《兔子殺人狂》
不過,這個「兔人」的形象在美國相當深入人心,關於它的影視作品不在少數,在遊戲中人們也很喜歡用「兔人」裝扮來代表一種恐怖和暴力。
玩偶和變態殺人狂搭配所產生的殘酷反差,的確造就了一種極為獨特的恐怖感,在「兔人」傳說傳開後,兔子玩偶的形象也加入到恐怖玩偶的行列中,淪為恐怖形象的一部分。
在遊戲《玩具熊的午夜後宮》中,兔子邦尼行動迅速,成為了玩家的噩夢。
在《寂靜嶺3》中,遊樂園裡的羅比兔成為該遊戲最經典的形象之一,不過在遊戲裡它並不是什麼嚇人的BOSS,只是提供了恐怖氣氛。
《寂靜嶺3》中的羅比兔還被做成了手辦售賣
但不管怎麼說,恐怖兔子玩偶的形象似乎已經在人們心中紮根,甚至一些人看到這種形象的形象,就會產生撲面而來的恐怖氣息。
在亞洲,兔子也有深入人心的,令人不安的形象。
之前,網絡上一些網友稱,童年時期有一部兔子卡通形象相關的電影,在他們的記憶中揮之不去,堪稱「童年陰影」。那是一部上映於1997年的國產「科幻」電影,《瘋狂的兔子》。
《瘋狂的兔子》定位為科幻、未來、劇情、兒童向,講述的是兒童間的友誼擊敗天外來客陰謀的故事。令人尷尬的是,編劇和導演似乎對科技和科幻缺乏認知,導致影片中很多細節不嚴謹。比如女主角上網發布尋找好友的信息,結果電腦屏節目中所謂的網頁信息,其實只是一個打開的Word文件。
總之,這部電影算不上上乘之作。不過他的確被許多人觀看過,因為據說電影上映後數年裡,不少學校曾組織學生一起觀看。至於為什麼組織學生觀看這樣一部電影,可能是因為影片中,名為《瘋狂的兔子》的電腦遊戲,是外星人洗腦地球人的陰謀,在電子遊戲被全社會針對的年代裡,這部電影也算得上有教育意義。
《瘋狂的兔子》並不恐怖,當然更沒有什麼血腥場面,但是其中兔子的形象在當時還年幼的觀眾心中揮之不去。一方面,這是因為卡通兔子是女主好友失蹤的唯一線索,本身也是蠱惑人心的陰謀;另一方面大概是因為缺乏資金,這個兔子的建模實在有些魔性,以至於原本應該是卡通形象的兔子,在熒幕上動起來格外詭異。
如今人們能接觸到的各種影視作品增多,《瘋狂的兔子》也漸漸退出人們視野,不過得益於這隻兔子,電影倒也在某種意義上成為了經典。
相比於《瘋狂的兔子》,《蠟筆小新》中同樣也是不少人童年陰影的,出氣用的玩偶「挨揍兔子」似乎要合情合理一些。
「挨揍兔子」帶給人們的感受,其實能夠解釋一部分人對於兔子的恐懼:對於極端順從的事物隨意擺弄,會令人產生被反噬的恐懼。
說到這裡,兔子的「遭遇」似乎有些無辜,因為它所謂的恐怖,似乎都源於人們錯誤的演繹。當然任何形象都不單純只有一面,對於兔子這樣無辜又無害的動物來說,可愛還是它最被人們所接受的樣子。
3
1955年,荷蘭畫家迪克·布魯納筆下誕生了一個簡單卻極受歡迎的卡通形象——米菲,在其後幾十年時間裡,米菲一直深受兒童甚至年輕人的喜愛。
比米菲更早更出名的形象,還有1938年誕生在美國,在中國也家喻戶曉的「兔八哥」,這個形象的受歡迎程度堪比《貓和老鼠》中的湯姆與傑瑞。他們顯然都是接受更為廣泛的,更深入人心的卡通形象。
作為一種溫順的動物,兔子的形象倒是如同它自身一樣,隨意被人類賦予全新的意義。
人們眼中,兔子既可以作寵物,也可以是食物
誠然,擁有負面形象的兔子,和古人眼中憑藉一雙角便成為惡魔象徵的山羊一樣,都是「替罪羊」罷了。但過去幾十年時間,兔子的形象也能利用各種環境因素,憑藉一些聳人聽聞的傳說,喚起人們心底的恐懼,這倒也是一件頗為有趣的事。
兔子不能說話,也不能為自己辯解,也只好在人們心中可愛,或是可怕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