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陸軍士兵和士官軍銜與晉升制度

2020-12-26 騰訊網

解放軍的士官制度可謂一波三折,現在實行的是2009年開始的新制度,士兵分為列兵、上等兵,士官分為下士、中士、上士和四級、三級、二級、一級軍士長。中士、下士合稱初級士官,服役不超過6年;上士、四級軍士長合稱中級士官,服役不超過8年;三級、二級、一級軍士長合稱高級士官,服役可超過14年。

相比之下,美軍的士兵和士官軍銜和晉升制度就複雜多了。這是由不同的建軍思想決定的。

美國陸軍士兵和士官有9級軍銜,從E-1到E-9,E是Enlisted的縮寫,這個不好說是徵兵還是募兵,因為都叫enlist,反正是兵就是了。軍官軍銜的對應簡稱就是O-1到O-10。

在Enlisted裡,分Junior Enlisted(E-1到E-3)和Non-Commissioned Officer(簡稱NCO)。NCO字面意思是「無委任軍官」,說白了就是軍士,更白了就是兵頭。NCO是可以下命令的。除非命令被更高級的軍官否決,不服從NCO的命令是要軍法從事的。士兵就不能下命令了,即使對軍銜更低的士兵。相比之下,軍官是受到委任而指揮部隊的,部隊不是他的,只是委託給他的。兵頭與軍官的關係好比工廠裡的工頭和幹部,更注重日常運作,但不管長遠規劃、方向性決策和人事。

在美軍中,最低一檔的士兵稱為Private,中文就是列兵,簡寫為E-1。據說private一詞來自16世紀,指自願或者與貴族、國王籤約入伍的士兵。在這之前都是直接徵召的。這之後也可以徵兵,但入伍的時候還是要軍隊與應徵入伍之一雙方籤字畫押確認的。

E1到E9的軍銜標誌

列兵是新徵入伍的士兵,只有在基本軍訓期間才有這個軍銜。特殊情況是什麼人犯紀律了,被一路擼到底,這時也可以是列兵。此外,部隊裡或者任何基本軍訓營外是沒有列兵的。列兵沒有軍銜標誌。

談到軍人晉升,就必須知道兩個年限:服役年限(TIS,Time in Service)和在當前級別的年數(TIG,Time in Grade)。兩者對晉升同樣重要。

6個月的基本軍訓完成後,列兵就自動晉升為二等兵(Private Second Class,E-2)了。表現突出的話,可以4個月就晉升倒E-2。如果在入伍前有過軍訓,也可以直接按E-2甚至E-3入伍。二等兵在稱呼上也直接稱為Private,而不是Private Second Class,所以很多人直接把E-2當列兵了。E-2是由軍銜標誌的,就是一道倒V。

二等兵就是實際部隊裡最低一等的新兵。如果不出錯,E-2在TIS一年後、TIG達到4個月後自動晉升到E-3,上等兵(Private First Class,簡稱PFC)。這時已經完成高級軍訓了,算老兵了,也是士兵的主體,但依然是聽命令的兵,沒有任何以老帶新的指揮責任。這也是決定繼續在軍隊裡幹下去還是退伍的關頭。

E-4比較特別,分Specialist(簡稱SPC,不知道譯成什麼,總不能是專家吧?)和下士(Corporal,簡稱CPL)。

Specialist依然是Junior Enlisted,但在待遇上與下士相同。這些一般是有高級技能的士兵,也可以是特殊技能,比如說,軍中文書、翻譯或者照相師、樂師等,也可以是程式設計師什麼的。大學畢業生可以直接按照SPC入伍。TIS達到2年和TIG達到6個月後,自動晉升為SPC,但作為Junior Enlisted,這就到頂了。可以超期服役,但待遇不再增加,除非轉入NCO。

另一方面,下士是NCO的起點,也就是說,下士是最低的有命令權的士兵,可以命令級別更低的士兵。相比之下,待遇相同的SPC是沒有命令權的,不管對方是什麼級別。下士(corporal,CPL)和中士(sergeant,SGT)的軍銜在16世紀就有了。下士可能和一般士兵一樣使用,也可以負責班裡一個戰鬥小組,不僅在戰鬥中負責指揮,也在平時負責訓練、軍容等。要晉升下士,一般需要帶領過戰鬥小組,TIS至少26個月,TIG至少6個月,表現突出可降低倒3個月。也可以從SPC平調過來。

中士(Sergeant,SGT,E-5)是美軍班的核心。中士既可以是班長,也可以是戰鬥小組組長,但總是有點指揮責任的,不再只是聽命令的士兵了。中士也是軍官與Junior Enlisted的界面,非常重要。中士負責屬下的出勤、訓練、軍容、軍紀等,負責清點所有配發的武器和裝具,在戰鬥時負責指揮屬下的行動。下士或者SPC只有在如下條件下才能晉升中士:

- 指揮官的推薦

- TIS達到36個月

- TIG達到8個月

- 參加過Primary Leadership Development Course(PLDC,直譯就是初級領導才能培訓課程)

- 具有高中畢業或同等學歷文憑,或者大專畢業

特別優秀的情況下,可以18個月TIS,6個月TIG。

上士(Staff Sergeant,SSG,也譯參謀軍士,E-6)是中士的向上延申,與中士的職責部分重疊。上士一般擔任班長或者排級軍士。中士晉升上士需要:

- 指揮官的推薦

- TIS達到84個月

- TIG達到10個月

特別優秀的情況下,可以48個月TIS,7個月TIG。

因此,美軍班長至少是3年老兵,很可能是7年老兵。

E-4到E-6就是NCO,但E-7到E-9就成為高級NCO,這就是軍士長了。

不過E-7到E-9隻有三級,這是待遇級別,實際上有六個級別。也就是說,E-7隻有一級,E-8內有兩級,E-9內有三級(包括E-9S)。另一個不同點是:連隊指揮官對軍士長的晉升沒有多少影響,這基本上有陸軍總部決定。還有一個不同的地方:高級NCO有最低TIS的要求,但不再是TIG到年份就晉升,達到要求就晉升,達不到要求多少年也沒用。

高級NCO的譯名比較混亂,這裡只能隨心所欲了。

E-7是Sergeant First Class(SFC),可以直譯為上等上士。一般具有15-18年軍齡。這也稱Platoon Sergeant,直譯排級軍士長。美軍排沒有副排長,排級軍士在實際上執行副排長的職責,但是NCO而不是軍官,在平時管排裡的出勤、訓練、軍容、軍紀,在戰時輔佐排長的指揮,排長不在的時候,代行排長職責。在越戰美軍年代,排級軍士被士兵暱稱為「老爸」,凸顯在排裡的地位。TIS要求至少6年,TIG至少36個月,特別優秀的情況下,可以降低到24個月TIG。

E-8分兩個級別,較低的是Master Sergeant(MSG),這可以直譯為高級上士,這裡Master是特別能幹、專長的意思,也就是俗稱的大師。在稱呼上,還是可以簡稱為「sergeant」。這一般在營旅直屬隊裡擔任分隊長,或者技術專家。在特殊情況下,也可擔任連級軍士,此時儘管軍銜依然是MSG,但稱呼上稱為「First Sergeant」(1SG),儘管1SG本身是比MSG高一級的軍銜。這有點繞,但在現實中不大碰到。TIS要求至少8年,TIG至少41個月。特別優秀時TIG可以降低到30個月。

E-8的較高一級為First Sergeant,可以直譯為首席上士,職責上為連級軍士。對於普通士兵來說,這就是看得見的兵中「霸王老爺」了,更高級的軍士在連隊裡看不見。在德軍裡,這個職位被成為「連隊的老媽」,這老媽不僅管吃管穿,還管打PP,想家想女友了都找他,偷奸耍滑也最怕撞見他。這在某種意義上相當於解放軍的連指導員的工作。難怪被西方軍隊稱作軍中靈魂。1SG的年限要求和MSG一樣,但要連隊有連級軍士這個位置空出來。不一定在本連隊,但必須在陸軍之內競爭上崗。

CSM在陸軍內是很受尊重的,軍官看到都買帳的

陸軍總軍士長直接聽命於陸軍參謀長,軍官看到要向他敬禮的

E-9的分別更細,有兩級「一般」的E-9:Sergeant Major和Command Sergeant Major,還有一級E-9S:Sergeant Major of the Army。

在美軍連營以上,開始有副職,所以營級軍士不再擔負指揮職責,主要是管理士兵的人事事務。TIS至少10年。

較低的E-9稱為Sergeant Major(SGM),可以直譯為軍士長,一般在旅級或更高的機關裡從事士兵人事管理。Sergeant Major即使軍銜,也是管理士兵人事的職務,就是這個道理。在稱呼上,也應直稱為sergeant major,而不能簡稱為sergeant。需要至少3年TIG,特別優秀的話可以降低到2年TIG。

較高的E-9成為Command Sergeant Major(CSM),可以直譯為指揮軍士長。CSM與SGM差半級,稱呼上依然是「sergeant major」,但CSM是營裡的負責軍士長,代表營裡所有的士兵,既負責訓導,也負責向上反應士兵的訴求,相當於營教導員的職責。CSM還是軍旗的保管人,並在營隊列裡作為第一人出列。CSM的要求和SGM一樣,但需要相應單位有空缺。

美國陸軍裡有一個獨特的Sergeant Major of the Army(SMA)的職務,這是E-9S,S為Special。這在整個美國陸軍裡只有一個人能擔任,比通常的E-9高半級,待遇上也更高一點,但還是劃入E-9的大類。他對全軍NCO事務總負責,直接聽命於陸軍參謀長。

美軍還有準尉(warrant officer,簡稱WO),這是屬於軍官但又沒有指揮職責的特殊軍銜,一般為直升機飛行員、資深技術專家或者特種部隊(包括軍內刑警和反間諜),這些準尉具有特定的指揮職權,甚至可以在特定情況下越級指揮。比如說,軍內刑警前來調查的時候,軍官都要聽他們指揮,配合調查。陸軍和陸戰隊技術專家WO一般從相關技術E-6到E-9中選拔,直升機飛行員就沒有這個限制。海軍和海岸警衛隊WO全部從E-7到E-9中選拔,曾經沒有WO-1,直接從WO -2開始,現在恢復WO-1,主要面對網絡戰專家。空軍取消了WO序列。

美國各軍兵種士兵與士官軍銜標誌

海軍、空軍、陸戰隊和海岸警衛隊與陸軍的士兵與士官的稱呼不完全相同,但E-1到E-9的級別是一樣的。

在軍餉方面,與軍官一樣,每年要根據通脹率調整,級內加薪兩年一次。這些是2019年的。這些都是基本軍餉,還有其他各種津貼,如遠航津貼、戰地津貼、危險津貼等等。這些都應該是稅前的。國內和海外和平地區的官兵要交聯邦所得稅、社會保險、醫保和州稅(如果適用的話),海外戰鬥地區免稅,這也是美軍官兵在反恐戰爭期間對志願前往阿富汗、伊拉克有一定的積極性的重要原因。因為美軍官兵流動部署,徵兵入伍時的地址作為永久地址,而與當前部署地無關。

軍齡2-6年的士兵,這些都是月薪,下同

軍齡8-16年的士兵,E-8不可能低於8年,E-9不可能低於10年,所以這兩個級別的從這張表開始

軍齡18-26年和30年以上的士兵

美國陸軍現有多少各級士兵和士官呢?

美國陸軍士兵和士官數量(2021年是計劃批准數字)

由於只有E1到E3屬於士兵,E4以上屬於士官,顯然,美軍的士官數量大大多於士兵數量。最低級的E4是士兵、士官中人數最多的,班長級的E5也比上等兵更多,上等兵比二等兵多,列兵實際上是人數最少的,形成有趣的橄欖形分布。士官不僅充任指揮崗位,還充任技術崗位,如各種武器系統操作員、電子系統操作員、維修人員、廚師、攝影師等通常是SPC或者更高級的士官,加上參謀輔助人員等,自然數量就上去了。

美國陸軍軍官與士兵/士官的比例大體為1:4。

支持原創,分享、點讚、在看素質三連一氣呵成

相關焦點

  • 軍中士官:士官不是軍官,是職業士兵
    我軍歷史上,在軍中正式實施了兩次軍銜制,1955年9月27日-1965年5月21日,首次在全軍實施了軍銜制,各自授予現役軍人軍官、士官和士兵軍銜。1965年5月22日,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通過了取消中國人民解放軍現行的軍銜制度。陸海空三軍、公安部隊所有人員,一律佩戴全紅五角星帽徽、全紅領章,軍裝上不再有軍銜標識。1988年9月27日,我軍恢復了軍銜制,陸海空三軍和武警部隊,均對現役官兵,授予了軍中軍銜,穿戴有軍銜領章和軍種、兵種、勤務符號。
  • 圖解二戰日本軍隊軍銜及標誌
    1870年12月,明治政府下令統一軍制,於是日本仿西洋兵制, 實行將佐等級制度,正式頒布軍銜等級名稱。(上圖)這張明信片顯示了配備在新型九八式制服上的標準軍銜符號(紅色為步兵)。值得注意的是,肩扛步槍的士兵臂上有兩條紅色條紋的精勤章,它是用來授予服役勤勉的士兵的。
  • 疫情影響美國軍官晉升軍銜,尉官校官準尉都被推遲,終於下命令了
    近期,美國海軍公布了一批現役和預備役海軍上尉(lieutenant)、少校(lieutenant commander)、中校(commander)和上校(captain)的晉升名單。既然提到的這四種軍銜,我們就應當知道海軍的常禮服肩章軍銜標誌、袖口軍銜標誌與迷彩服和卡其色襯衣佩戴的軍銜標誌的區別(也就是美國陸軍、空軍、海軍陸戰隊的軍銜標誌)。上圖顯示的就是四種軍銜的對應關係。美國海軍的迷彩服,使用的軍銜標誌與美國陸軍、空軍、海軍陸戰隊的軍銜標誌相同。
  • 建國後我軍軍服軍銜概述
    1955年9月在北京舉行了隆重的授銜儀式,授予元帥10人、大將10人、上將55人(1956年和1958年各補授一名)、中將175人(1956年和1958年又各補授一名)、少將802人,(1956年和1958年各補授4名,1961至1964年由大校晉升少將533人 ),校尉軍銜緊隨其後相繼授予。
  • 專科入伍和本科入伍一樣嗎?影響到未來晉升,大學生們要了解清楚
    文|小玉說 從徵兵網12月10號發布消息開始,2021年上半年的徵兵工作已經開始報名,隨著近年來徵兵制度的不斷改革和完善,軍人入伍待遇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更願意成為軍隊的一份子。
  • 部隊裡面「軍官」、「士官」和「義務兵」都有什麼區別?
    軍隊裡面的人員構成分為,軍官、士官和義務兵,這三類人員在部隊分別發揮著不同的作用。他們用綠色的軍裝裝點青春,用剛強的意志詮釋生命,用頑強的鬥志鼓舞人生,用無悔的忠誠報效祖國,是人民的「守護神」。軍官、士官和義務兵都有什麼區別呢?
  • 解放軍火箭軍政委徐忠波獲晉升上將軍銜
    徐忠波獲晉升上將解放軍八一建軍節93周年前夕,中央軍委晉升上將軍銜儀式周三(29日)下午在北京舉行,火箭軍政治委員徐忠波獲頒發命令狀晉升上將軍銜,解放軍現役上將增至33人。他在2016年初出任西部戰區陸軍首任政委,翌年7月獲晉升中將軍銜;至2018年出任聯勤保障部隊政委,至近日履新火箭軍政委。此外,會上頒布通令,給3個單位、5名個人記功。
  • 抱怨之聲從未停止,美迷彩服軍銜標籤難以辨認,女性士兵十分尷尬
    除了需要考慮迷彩服的顏色之外,還應考慮迷彩服的重量和輕便程度,以便士兵可以順利完成作戰任務。不同國家在設計軍隊服裝時,也有所不同,有些國家陸軍會採用綠色的迷彩,海軍會採用藍色的迷彩,美國原本就是這樣設計的,但卻總是被自己的士兵抱怨設計不合理。
  • 定向培養士官和直招士官有什麼區別,哪個更有優勢?
    最後半年進入部隊實習,實習合格之後,直接授予下士軍銜。然後大學的學費給予補償,每年最高補償8000塊錢。定向培養士官生,在學校期間管理模式,類似軍事化管理。除了正常的文化課程的學習之外,還會進行體能訓練,和軍事技能的訓練,因此對部隊的管理和基本情況比較了解。畢業進入部隊之後,適應能力更強,很快就能夠融入連隊的生活。
  • 日本二戰時期的「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有何特殊待遇?
    先來「科普」一下我國的現行軍銜制說到軍銜,我們先要「科普」一下我國的現行軍銜制。「軍銜是國家給予軍人的一種榮譽。軍銜制以軍官的職務、資歷、貢獻、才能等綜合因素作為評定和晉升軍銜的標準。」兩次擬訂的軍銜等級都與當時國民黨軍隊的軍銜制相同,但由於受當時環境的制約,兩次擬訂的軍銜制度都未能實行。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5年2月8日,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式實行軍銜制,軍官軍銜共設4等14級。到如今中國人民解放軍現行軍銜制,軍官軍銜共分3等10級。
  • 我軍軍銜標誌上的星和槓
    我軍歷史歷史上,先後共實施了兩次軍銜,1955年9月27日,以全軍首次大授銜最為著名,授予了1000餘名解放軍高級軍官為少將以上軍銜,已經載入了我軍發展的史冊,成了人民軍隊不斷成長壯大的象徵。其中,朱德等10位我軍高級將領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粟裕等10位我軍高級將領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將軍銜,十大元帥和十大將軍,已經成為我軍歷史上的絕唱,成為軍人心中永衡的豐碑,必將萬古流芳。此後,1988年7月1日,我軍恢復了1965年6月1日取消的軍銜等級制度,軍隊中就不再設置元帥和大將軍銜,一級上將為我軍最高軍銜,但此軍銜始終未授予任何一位我軍高級將領。
  • 2016年軍改後,歷任東部戰區陸軍司令員的都有誰,是什麼軍銜?
    也正是因為如此,東部戰區自成立之初便發展成為了一個海陸空兼防的強大戰區,尤其是海軍和陸軍的力量最為重要。那麼自2016年軍改後,歷任東部戰區陸軍司令員的都有誰,都是什麼軍銜?第一任陸軍司令、秦衛江、中將軍銜秦衛江出生於1955年,湖北紅安人。
  • 想大專畢業後入伍考軍校,入伍時是選直招士官好,還是義務兵好?
    由於自己所學的專業符合直招士官應徵要求,所以,不知道入伍的時候是選直招士官好,還是義務兵好?眾所周知,我國實行的是義務兵役制和志願兵役制相結合的徵兵制度,其中,義務兵役制士兵稱為義務兵,志願兵役制士兵稱為士官。義務兵服役期限為2年,按照軍銜等級分為上等兵、列兵,享受供給制生活待遇,按照軍銜和服現役年限發給津貼。
  • 二戰德國空軍的軍銜辨識
    德國空軍的軍銜體系大體分為士兵、軍士、尉官、校官、將官和元帥,但相比陸軍增加了一級最高軍銜——帝國元帥,專屬於空軍總司令戈林,共計7等25級。對於技術軍官、行政軍官及其他專業人員,德國空軍也採用特殊軍銜標誌加以區別。德國空軍的領章為縱長橫窄的平行四邊形,以適應多為開襟設計的軍服領口,這一點與配合立領軍裝的陸軍領章有所差別。
  • 美國海軍啟用全新軍銜配色,辨識度提高避免女性軍人尷尬
    美國海軍的軍服經歷了長時間的變革,如今海軍士兵主要穿著的迷彩服依舊是與陸軍部隊相類似的通用綠色迷彩,在海軍部隊看來,海藍色的迷彩服擁有著很高的海軍軍種辨識度,但是這卻並不適合海軍士兵的作戰,由於海藍色迷彩與深海海水顏色非常相似,這也導致士兵在落水以後很難被發現,另外海軍士兵在陸地上進行作戰時,這些迷彩完全起不到任何隱蔽作用,士兵就如同活靶子一般暴露在敵人眼前
  • 美國海軍改革,線上就能報名學習和報銷
    一、落伍的人事設計美軍實行軍隊職業化制度,不管是軍官還是士兵、士官,除了承擔軍人職責,工作還能獲得高薪和各種福利。當然,美國也會對國民實行強徵入伍,那只有世界級大戰或者需要全境動員的時候才會發生。陸軍和空軍,包括海軍陸戰隊還好操作,人數少適當降低編制還能應對。可海軍不行,一艘軍艦動輒數百人協同作戰,哪個部門缺人都形成不了戰鬥力。
  • 首次面向普通高校畢業生直招士官 涉及外語等多個專業
    國防部徵兵辦公室表示,2020年從普通高校畢業生中直接招收士官工作全面展開。國防部徵兵辦公室今年將首次面向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直接招收士官,全國徵兵網(http://www.gfbzb.gov.cn)將於5月15日開通直招士官網上報名窗口。
  • 全身掛滿勳章和軍銜,全國愛戴領袖專門接見
    早在公元前四千六百年,當時的人類就挑選狗加以訓練,並讓它們投身到狩獵、警戒和進攻敵人等任務當中,一戰期間,軍犬被大規模應用,主要參戰國家分別訓練出數萬條軍犬參加戰爭,美國也不例外
  • 海軍軍官軍銜為何放在袖子上?夏常服和作戰服為何又不放了?
    首先,《海軍軍銜為何在袖子上》這個命題並不準確,你可以說「軍官、準尉的海軍春秋常服或常禮服的軍銜標誌為何在袖口上?」,但是不能說「海軍軍銜為何在袖子上」,為什麼這樣說才科學嚴謹呢?原因非常簡單。世界各國軍隊的軍裝,主要品種基本上都區分為常服、禮服和作戰服,此外還有一些輔助品種比如體能訓練服、工作服、防護服等等,每一種軍裝的軍銜標誌放置的位置都不一樣,士官和軍官的軍銜標誌放置位置更是有非常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