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二戰時期的「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有何特殊待遇?

2020-12-13 格子道歷史

文/格子道歷史

日本的侵華戰爭讓我們牢記了日本帝國的滔天罪行,同時還有一些著名的歷史戰犯也將在史冊上永遠地被唾棄,其中最為「出名」的便是日本戰犯岡村寧次,七七事變的第二年,身為大佐的岡村寧次接到軍部調令越級提升至司令官,成為軍內的焦點,但殊不知,「大佐」才是日軍內部人人要爭的軍職,那麼日本「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為何日軍不當少將要爭當大佐呢?

先來「科普」一下我國的現行軍銜制

說到軍銜,我們先要「科普」一下我國的現行軍銜制。「軍銜是國家給予軍人的一種榮譽。軍銜制以軍官的職務、資歷、貢獻、才能等綜合因素作為評定和晉升軍銜的標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中國人民解放軍曾兩次擬議實行軍銜制,一次是抗日戰爭初期的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期,一次是抗日戰爭勝利後國共兩黨重慶談判之後。兩次擬訂的軍銜等級都與當時國民黨軍隊的軍銜制相同,但由於受當時環境的制約,兩次擬訂的軍銜制度都未能實行。

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5年2月8日,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式實行軍銜制,軍官軍銜共設4等14級。到如今中國人民解放軍現行軍銜制,軍官軍銜共分3等10級。即:

將官:上將、中將、少將;

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再來說說日本的軍銜編制

現在我們再了解一下日本的軍銜編制。日本軍銜現指日本的自衛隊裡面被授予的職位名稱。現行軍銜設6等18級:

將官:陸上幕僚長(海上幕僚長、空上幕僚長)、陸將(海將、空將)、將補;

佐官:一佐、二佐、三佐;

尉官:一尉、二尉、三尉;

準尉;

曹:曹長、一曹、二曹、三曹;

士:士長、一士、二士、三士。

但在抗戰時期的日本軍銜是指二戰結束前舊日本軍採用的舊軍銜,日本作為戰敗國在軍銜上作出了較大的調整,而今天我們要說的則是二戰時期日本的軍銜。分為6等16級:

將官:大將、中將、少將;

佐官:大佐、中佐、少佐;

尉官:大尉、中尉、少尉;

準士官;

下士官:曹長、軍曹、伍長;

士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以此對比我們可以看出,日本二戰時期的「大佐」相當於我軍現在的「上校」,也就是團長級別的軍職人員。從級別可以看出,將官是要高出佐官一級,那麼為何日軍不當少將要爭當大佐呢?

爭當大佐的原因

二戰的日本仍然是幕府時期的「底子」,除了財團就是軍閥家族壟斷著全國的經濟命脈,而在戰場上這些財團與軍閥更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在軍隊之內各家族的成員都會佔有一席之地。

簡單來說,就是軍隊是在天皇的領導下各行其政,只要達成共識,在利益的前提下會很愉快地合作。也可以理解為,能在軍隊中有一定軍銜職位的人,背後都會有一個家族的支持。

像「大佐」這樣的軍銜,在當時的日本軍隊當中可不是一般的「團長」級別,大佐可以擔任:聯隊長、旅團參謀長、師團參謀長(中將)。

從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大佐的實際軍權要比一般的少將還要大,比如像陸軍聯隊長這樣的編制在4000人左右,並且步兵聯隊和騎兵聯隊在成立時,往往都會被天皇授予軍旗,這是一般軍隊編制難以享受到的「殊榮」。

因此,大佐是日本軍隊內部人員都要爭當的大佐,它代表的不僅僅是個人的權力,更是一個家族的榮譽,而這些往往都是與家族利益相掛勾的。

當然,並不是只有家族的背景做靠山便能坐上大佐之位,更是要有一定的能力才會有機會成為大佐。像前面說過的岡村寧次由大佐越級升為司令官,他的大佐之位也是「憑本事」才坐上去的。

從1917年開始岡村寧次就在駐華武官處工作。1919年回國後,長期供職於陸軍參謀本部,研究中國情報。1925-1927年任北洋軍閥孫傳芳的軍事顧問,參與中國內戰。

1932年,為了轉移九一八事變後國際社會對東北的關注,他派遣田中隆吉和川島芳子挑起了「一·二八」事變,出兵中國上海。1932年8月19日,岡村寧次有了新的「用武之地」,他奉命轉赴東北,出任關東軍副參謀長,以大佐的身份開始了他的「侵華」軍旅生涯。

小結:

日本侵華的血淚史會銘記於每個國人的心中,但對日本的各方面知識我們也要多些了解,正如古人所講,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不是嗎?

參考資料:《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制度》《岡村寧次回憶錄》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日軍「大佐」相當於我國什麼軍銜?日軍寧願不當少將,也要爭大佐
    畢竟我國的抗戰劇,基本上每部劇裡面都會設定一個非常壞的日軍大佐,而主角的主要目的也是打敗這個大佐。由此可見,大佐在日軍中的地位確實比較高。那麼,在抗日戰爭期間,日本的「大佐」究竟可以帶多少兵,而它又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為何很多日軍士兵寧願不當少將,也要爭大佐?
  • 日軍「大佐」相當於我軍軍隊中什麼軍銜?看完才知道軍銜是多高!
    日軍「大佐」相當於我軍軍隊中什麼軍銜?看完才知道軍銜是多高! 抗日戰爭爆發以後,中國全國上下開始了全面反抗日本侵略者,戰士們奮勇殺敵,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今天我們的太平的生活,日本曾經在中國犯些的種種罪惡,是身為每個中國人都不能原諒他們的!
  • 二戰中大佐是什麼軍銜,有多大權力?網友:原來這麼大的官!
    抗日劇中統領日軍指揮作戰的人常以「某某大佐」的稱呼出現,我們都知道「大佐」是一個軍職,但是通常來說我們更熟悉西歐式軍銜,那麼就軍銜來說大佐算什麼等級呢?軍銜原本是在西歐資產階級與封建主義鬥爭的過程中隨著西歐常備軍的壯大而逐漸形成的軍事等級制度,後受用於世界大多數國家。
  • 大佐是個什麼軍銜?看完後明白了!
    「聯隊」是二戰日本陸軍單一兵種的最大編制單位, 而其上所有的旅團、師團、軍、方面軍、總方面軍等建制,都可以視作諸兵種合成部隊。由此,認真研究二戰日軍陸軍將領隊伍,你會發現,幾乎所有的1000多名日本將軍,都有擔任過步兵或者炮兵聯隊長的履歷。
  • 日本大佐軍銜多高,能帶多少兵?為何一些軍官寧當大佐也不做少將
    在各種抗戰系列題材的電視劇電影當中,相信觀眾會經常看到一個軍銜在日本部隊中被經常提起,這就是「大佐」,這不由得讓人感到好奇,日本大佐軍銜多高,能帶多少兵呢? 作為日本一種特有的軍銜制度,其實「佐官」的設置,是仿照德國進行的。
  • 日本「大佐」軍銜多高,帶多少兵?為何他們不當少將要爭當大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軍有一個特有的軍銜稱呼,那就是「佐官」。那時候的日軍軍銜是由佐尉三級九等組成的,一是將級,分為大將,中將和少將。二就是佐官,分大佐,中佐以及少佐。三為尉官,分為大尉,中尉和少尉。按照規制,佐官的等級是在將官之下的。但實際上當時的許多日本軍人,都爭當佐官,特別是大佐。
  • 二戰日本戰列艦艦長:是什麼級別海軍軍官擔任的
    【話說軍世】二戰時代的戰列艦最然已經不再是決戰的主力艦,不過作為大炮巨艦的威風尤在,其艦員一般都在2000人左右,而二戰中,損失了絕大多數戰列艦的舊日本海軍,其戰列艦艦長一般都是什麼級別的軍官呢?
  • 大佐到底是多大的官?為何日本士兵都想當?看看福利就明白了
    在劇中,大家肯定都會經常聽到一個臺詞,那就是普通的日本士兵會稱呼高級的日本軍官為「大佐」。大佐這個詞雖然我們聽的次數也不少,但它究竟是什麼意思?其實關於這個詞,是出自日語的翻譯。在日軍隊伍中,有很多日本士兵都想要成為大佐,那大佐是多大的官?
  • 圖解二戰日本軍隊軍銜及標誌
    1870年12月,明治政府下令統一軍制,於是日本仿西洋兵制, 實行將佐等級制度,正式頒布軍銜等級名稱。(上圖)這張明信片顯示了配備在新型九八式制服上的標準軍銜符號(紅色為步兵)。值得注意的是,肩扛步槍的士兵臂上有兩條紅色條紋的精勤章,它是用來授予服役勤勉的士兵的。
  • 解讀:大校軍銜,對應什麼職務級別?相當於什麼級別?
    解讀:大校軍銜,對應什麼職務級別?相當於什麼級別?軍銜是軍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徵,也是一支現代化軍隊的重要標誌。當一位軍人佩戴軍銜肩章那一刻,對其來說是終身難忘。因而,軍銜也就成了一個津津樂道的話題。大校軍銜在新中國軍銜體系中,屬於歷史相對悠久的一個軍銜。然而,大多數人對於大校軍銜往往是一知半解,認識存在著很大的誤區。筆者結合大校軍銜的歷史,來為大家解讀其對應的職務級別,以及相當於什麼級別。
  • 副師職上校,相當於什麼級別?轉業後享受什麼待遇?
    副師職上校,相當於什麼級別?轉業後享受什麼待遇?轉業對大多數軍官來說,離開軍營那一刻,內心是很不好受的。但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說,軍隊是一個需要吐故納新的集體。唯有如此,軍隊才能夠時時刻刻凝聚戰鬥力。《我是特種兵之利刃出鞘》中康團長上校軍銜的軍官是什麼樣的存在?
  • 二戰時日軍軍銜標誌和部隊編制是什麼樣的
    二戰時期日本陸軍的職務編制軍銜: 陸軍大臣——元帥、大將; 陸軍參謀長——元帥、大將; 二戰時期日本陸軍的部隊編制: 日軍每班13人,包括班長、4名機槍射手和8名步槍兵。
  • 別再被抗日神劇騙了:俘虜一個日本士兵已經很難了,更別說大佐了
    這位大佐的名字叫三澤金夫,當時是隸屬於日本治安(丁級師團)65師團,擔任獨立步兵大隊六十大隊大隊長。而俘虜三澤金夫的這場作戰,正是出自於我軍戰神粟裕大將指揮的車橋戰役。日軍劇照下午3時,就在一團的戰士們在遐想之際,突然在陣地的前面,從淮陰縣城方向過來了一支日軍車隊,這讓已經打了半天醬油的將士們可是興奮壞了,而這股敵人不是別人,正是日軍65師團獨立步兵第六十大隊,這支部隊雖然是大隊的編制,但實際上其戰鬥力要強過單純的步兵的大隊(更像加強大隊),因此他們的大隊長三澤金夫也是大佐軍銜
  • 日本「大佐」是個多大官,帶多少兵?為何日軍爭當大佐也不做少將
    在不少抗日電視劇當中,日軍有一種軍銜,經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那就是大佐。這個職位究竟多大的官職,又帶多少兵呢?在這裡就必須要說一下日本的軍隊制度,實際上大佐直譯於日文的漢字,日本走上軍國主義之後,舊日本軍銜按照16級次序如下:二等兵、一等兵、上等兵、伍長(下士)、軍曹(中士)、曹長(上士)、準士官(準尉)、少尉、中尉、大尉、少佐、中佐、大佐、少將、中將、大將。
  • 二戰時期日軍步兵全系列詳解
    中為日本關東軍「抗聯討伐隊」的下士,頭戴棉帽。右為日本關東軍二等兵,身穿防雪衣。1932年進攻中國山海關關內左為日本陸軍關東軍大佐中為日本陸軍關東軍中將右為日本關東軍鐵道衛戍一等兵,手持「十一式」(歪把子)輕機槍入侵蒙古人民共和國的日本關東軍左為日本陸軍防化兵,手戴防化手套,左手擰著一件防化服。中為日軍上尉戰車長,頭戴皮製防撞帽,軍銜表示在胸口。
  • 待遇有何區別?
    待遇有何區別?軍銜與軍職的對應關係,對於大多數軍事小白來說,也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因而,一旦上映了軍旅劇後,總是能在軍銜與軍職的對應關係搞顛倒。最為經典的就是,一些軍事小白把上尉看成了上校,這可是要鬧大笑話的。其實,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還是對歷史的了解程度不夠深刻,以至於出現了這種低級錯誤。筆者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正營職中校與副團職中校,誰的級別高?
  • 我軍軍銜標誌上的星和槓
    我軍歷史歷史上,先後共實施了兩次軍銜,1955年9月27日,以全軍首次大授銜最為著名,授予了1000餘名解放軍高級軍官為少將以上軍銜,已經載入了我軍發展的史冊,成了人民軍隊不斷成長壯大的象徵。其中,朱德等10位我軍高級將領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粟裕等10位我軍高級將領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將軍銜,十大元帥和十大將軍,已經成為我軍歷史上的絕唱,成為軍人心中永衡的豐碑,必將萬古流芳。此後,1988年7月1日,我軍恢復了1965年6月1日取消的軍銜等級制度,軍隊中就不再設置元帥和大將軍銜,一級上將為我軍最高軍銜,但此軍銜始終未授予任何一位我軍高級將領。
  • 什麼兵種可以幹到退休不退役?我軍一共有三種,可享受特殊待遇!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軍隊裡,有三種類型的軍人一輩子都不需要退伍,甚至到了退伍的年齡還在部隊做出貢獻,他們把一生都獻給了軍隊,因此很值得欽佩。現在我們來看看,有哪三種軍人不需要退伍。其一便是軍隊中的高級軍事將領,如將軍;要成為將軍無疑要在部隊裡服役多年,經過大大小小的實戰演習和訓練,指揮千軍萬馬,作戰經驗十分豐富,是不需要退伍的。
  • 紅軍時期的軍級以上將領,到了1955年都是什麼軍銜
    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我軍這些軍級、軍團級作戰單位的軍長、政委、軍團長中,在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都是什麼軍銜呢?且聽筆者一一道來。第一,這些我軍早期的高級指揮官中,很大一部分將領都犧牲了。在上將中,許世友曾任紅四軍軍長,王建安曾任紅四軍政委,宋任窮曾任紅28軍政委,等等,在開國上將中,有十多位元勳都在紅軍時期做過軍級幹部。而在中將中,紅軍時期做到軍級以上幹部的就比較少了,代表人物有詹才芳、程世才等人。
  • 旅長是什麼軍銜?
    20世紀以來,特別是兩次世界大戰中,軍隊中旅這一級組織有了很大的發展,在組織編制上有了進一步改進,並且更趨於專業化。二戰後期,各國軍隊中旅的數量和種類達到歷史最高峰。僅蘇軍就有步兵旅、騎兵旅、機械化旅、重坦克旅、輕坦克旅、防坦克旅、火箭炮兵旅、加農炮兵旅、榴彈炮兵旅、迫擊炮兵旅、工程旅、工兵旅、舟橋旅、海軍陸戰旅等數十種旅一級編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