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 | 董士豔

2021-02-27 臨江文苑

主編按語:簡直就是六、七十年代臘月裡的連環畫,詳實、準確、淳樸、生動,充滿了童年的樂趣。又一篇原生態寫作的好文章。

馬路兩邊兒的大樹上,新安裝的彩燈,齊刷刷地點亮了。夜色裡,那亮閃閃的燈光,五彩繽紛,形態各異。遠遠望去像綻放的煙火;像盛夏的花海;像眨眼的繁星;像成群起舞的彩蝶……我靜靜地看著這些彩燈,慢慢地,我的記憶深處被照亮了——那些有關過年的事兒,如同這迷人的燈光,一件件雀躍在我的眼前。

臘月初

進了臘月門,個個大忙人。家家的男人忙起來了。天剛放亮兒,爸爸就包好裹腳布,穿上氈襪子,套上黑膠靴,戴上棉帽,背著工具兜兒,去找燈籠杆兒了。爸爸和劉叔搭伴走的,他們每次都要在深山雪地裡蹚上半天,才能找到一根碗口粗,又直又長的松木桿。然後把杆子伐倒,拖回來。抽空兒還要認真修理,剪除餘枝,清理光滑。再找好燈線,一起放置好,等到新年前幾天,再立杆子掛燈籠。接下來他們還要包好腳布,穿好氈襪套上長靴,把冬月裡拉回來的柴禾,剁成三尺左右的燒柴,碼齊、捆好、抓垛兒。據說,這時候誰家的柴垛越高,誰家新年的財氣就會越旺。於是,爸爸除了上班,就是起早貪黑地剁柴。因為弟弟太小,我就趁爸爸上班的時候,幫他剁柴。有一次,木柴有點粗,我人小斧子大,一不小心,左食指被剁得血肉模糊。媽媽心疼得邊包紮邊罵。我還呲牙:嘿!要走紅運嘍!那時候的孩子就是這樣,個個皮實、能幹。

 

男人們除了上班,剁柴,還要挑水,尤其臘月裡,要保證水缸天天是滿的。那時候的天兒,真是冷,剛進冬月,離家近的所有泉眼,就都凍實了。爸爸只能去後山的大泉眼挑水,挑一擔水來回要走四十多分鐘。兩隻大鐵桶「吱呀吱呀」地搖晃著,日復一日地搖晃著,搖著生活的艱辛,搖著父母的期盼……

 

男人忙男人的,女人忙女人的。這時候,媽媽要先領著我們姐弟四人,去裁縫鋪量做新衣服。做新衣服的布料是冬月裡就買好的。為了能買到既便宜又好看的布料,媽媽和鄰居嬸嬸要早上五點就出發,走三個多小時的路程,到臨江百貨挑選。媽媽是個理財好手,她總是能計算好尺寸,在我和大妹的布料裡,拼湊出小妹的新衣服。孩子們都能穿上新衣服了,媽媽的心事也算了卻了。接下來,媽媽會把屋裡、屋外、倉房、雞舍,能打掃的地方,都徹底清理一遍。然後再把所有的被單、褥單拆洗,漿補,等被單、褥單九成幹時扽平,再晾乾做上被褥。記得,每次扽單子,我都樂得直不起腰來,因為媽媽力氣小,不是被爸爸扽倒了,就是單子被扽掉了。漿洗好的單子,白的如雪,紅的似霞。等被褥都做好了,媽媽再算算日子把粘高粱泡上。

 

這期間,我和弟弟主要負者採購,平日裡不捨得吃攢下的細糧(大米白面)和豆油,這時候都要一起買回來。媽媽挑個暖和的日子,用布袋裝好糧油本、面袋、米袋和油桶,弟弟抱著,坐在小爬犁上,我拉著,一路邊說邊笑著來到太平糧店。店裡人不多,我拿出糧油本,使勁兒踮著腳,從窗口遞給了糧店叔叔。只見叔叔翻了幾下,劃了幾劃,便把紅本兒夾在眼前的細繩上,「唰」的一下滑了出了。我緊緊盯著那紅本兒,在糧店叔叔指定的漏鬥口,用力撐好口袋,接好米麵。然後紮緊袋子,綁到爬犁上。輪到打油了,我小心地扶著油桶,直到油漏裡一滴油也不滴了,我才擰緊蓋子,收好糧油本。依然是弟弟抱著油桶,我拉著爬犁,有說有笑地回家了。

 

 臘月中旬

到了礦工分副食的時候了,爸爸把一板兒刀魚、一個豬肉卷、一個牛肉卷,幾斤洋蔥統統裝到帆布兜子裡背回來。然後把刀魚化開,剁下頭尾燉上粉條,先給我們解解饞。其餘的部分洗好,蓋上雪和肉卷一起放進倉房的大木箱子裡。我們家還有一份福利,就是農村的二大伯,每年這個時候都一頭殺豬,分一些肉給我們。天冷路遠,爸爸要起大早去馱肉,他騎著自行車,每次都是整整走上一天才能回來。這一天,我和弟弟等啊接啊,一會兒看看時鐘,一會兒跑出去望望……終於在月光裡看見爸爸的身影了,我們立刻跑上前,左右護衛著回家了。媽媽幫忙卸下肉,打開包裹。哇!好大一塊肉啊!還帶著半隻豬頭和兩個豬腳哩!我和弟弟圍著那豬肉左轉轉,右轉轉,摸摸豬腳,拽拽耳朵……直到媽媽呵斥我們:你倆要跟它對命啊!趕緊睡覺去!我們才嘟著嘴走開。

第二天,媽媽溫好水,爸爸把肉分割好:蒸扣肉的、包餃子的、炸丸子的、炒菜的……媽媽依次洗好,蓋上雪板板正正放到木箱子裡了。爸爸把不順眼的肉頭子留出來,再把供應的肉票從柜子裡翻出來,買來幾斤凍肉摻著蒸包子。

  

媽媽開始蒸麵食了。她每天早上都發上兩大盆白面,放到炕頭兒,蓋上小棉被,然後剁肉、剁菜包包子。蒸幾鍋蘿蔔的,蒸幾鍋酸菜的。剛出鍋的大包子,暄蓬蓬兒香噴噴的,咬一口順著面褶流油。媽媽再蒸一些棗饅頭、核桃糖角、蘇鹽大花卷、豆包、還有金黃金黃的碴子面鍋貼。把蒸好的麵食晾涼,放到大缸裡。這時候,粘高粱泡好了。我幫媽媽推磨,控水。然後把控好水的粘面,包上新鮮的小豆餡兒,就開始一鍋一鍋地烙粘火勺了。媽媽先抓塊大肉頭子,趁熱蹭得大鐵鍋黑亮黑亮的,貼上粘火勺。媽媽包,爸爸烙,我幫忙看火。鄰居嬸嬸先忙完了,也來幫忙烙。剛出鍋的粘火勺外酥裡糯,餡兒香。我們就挑油多的吃一個,再吃一個……

烙好的粘火勺晾涼,也放到大缸裡。幾天下來,跟我齊高的大缸便滿滿的了。媽媽說那叫「金銀滿倉」。多少年來家家如此。

                                                         

我和弟弟接著採購,還有幾斤供應的瓜子、糊棚的大白紙、年畫和弟弟的一百響小鞭兒。弟弟坐在爬犁上,我拉著他,先到糧店買好瓜子,再到大商店買另外幾樣東西。記得每次推開店門,我和弟弟都興奮地不知如何是好。從東到西的細繩上,掛著滿滿的年畫,有人物的、山水的、鳥獸的……有單張的、有四聯的……我和弟弟挑個娃娃抱鯉魚的;挑個水果糧食大豐收的;挑我們最喜歡的。等我們挑好了年畫,店裡阿姨麻利地給捲起來,用細繩紮好。再把白紙點好張數,裹著年畫一卷。高高的大紙卷像一枚待發的炮彈,弟弟樂顛顛地抱著,坐到爬犁上。還是我拉著,高高興興地返程了。

臘月末

 

爸爸要做豆腐了,他把所有的工具都找出來,用熱水清洗乾淨。然後,把媽媽推好的豆沫裝進豆包裡濾渣,再把濾好的豆漿用慢火燒開。這時候,我們把二大碗擺在鍋臺上,爸爸把剛燒好的豆漿舀幾碗,放點白糖支開我們。我幫弟弟妹妹把豆漿端到窗臺上,借著寒風吹涼,「吱吱嘍嘍」地喝著。爸爸拿著自己焊制的大鐵瓢,迅速地把鍋裡的豆漿舀到缸裡,趁熱點上滷水,蓋好。這時,二大碗又擺好了,香噴噴甜滋滋兒的豆腐腦兒,一人再來上一碗。爸爸再把缸裡的豆腐腦兒裝包,壓實。三個多小時後,白嫩嫩的豆腐就做好了。做好的豆腐,爸爸要打一些小塊,凍成凍豆腐,還要炸一些豆腐泡,烙一些豆腐乾,再留幾塊燉菜或是炸丸子用。

 

媽媽做了一盆白麵漿糊,開始糊牆了。棚頂是報紙,四周是白紙。我和鄰居三姑幫忙,放好桌子,鋪平紙張,均勻地刷上漿糊,一張一張整齊地糊著。不到一天功夫,屋子就糊完了。我和弟弟嘰嘰喳喳指揮著,媽媽再小心地把年畫貼好。三姑還給了幾張彩紙,媽媽三兩下又做好了幾朵大花。紅的綁在鏡框上,粉的綁在相框上。嘿!屋子一下子變得跟宮殿一樣漂亮!家裡收拾乾淨了,媽媽開始收拾我們了。接下來幾個傍晚,媽媽都熱好水,用大洗衣盆,給我們一個一個地洗澡。洗乾淨的我們「吱溜」鑽進被窩睡下了,只有媽媽仍在燈光裡樂呵呵地忙活著……

  

忙著忙著就到年跟兒了。我和弟弟還要去買上二斤橘子瓣兒糖、幾斤凍梨、幾斤蘋果、幾根頭繩。透明的橘子瓣兒糖,包在黃裱紙裡,散著甜香,弟弟每次都禁不住誘惑,哭唧唧地商量我先給他一塊兒。我拗不過,拿出一塊兒咬開,一人一半,開個小差兒。回到家,媽媽接過糖果連同剛炸好的香酥面果一起鎖到柜子裡,留著新年吃。

 

臘月底兒,燈籠杆立起來了,家家戶戶掛起了紅彤彤的大燈籠,新年到了,紅火火的日子也要到了……

 

 2018年1月12日

圖片編輯:李興民

相關焦點

  • 香漫的臘月
    香漫的臘月 發布時間: 2021-01-08 10:23:38   來源:中國電力網  作者:王帥   皖北莊子故裡漆圓鄉下農村人的臘月門,是被一架沉沉老石磨推開的。
  • 臘月到,俗話說「臘月遇三白,糧倉堆滿麥」,啥意思?
    導讀:臘月到,俗話說「臘月遇三白,糧倉堆滿麥」,啥意思? 不過,臘月裡,農民雖說是農閒下來了,可地裡的莊稼農民們還是很關注著的。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臘月遇三白 這裡說的「臘月」就是按照陰曆年來計算的,臘月具體起止時間是從陰曆十二月初一到除夕夜,這這個一個月的時間都叫臘月,當然,臘月有大月和小月之分,大月有30天,小月有29天,也就是說我們說除夕可能是年二十九到來,而也有可能是年三十。
  • 農村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老話在理嗎?
    在冬至來臨之際,臘月已走得越來越近。當臘月臨近年關時,在臘月來臨之際,外出打工的村民們也將紛紛踏上回家的路。回到家後還要忙忙碌碌地收拾東西,還要到農村買年貨,這個時節是為過年做準備的。忙忙碌碌了一年也終於到了休息的時候,在過去的鄉下,和現在大不相同,以前很少有人出去打工。
  • 俗話說「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是何意?一位老人道出了真相
    很久的時候,聽過有這樣兩句俗語,也是講到了生和死,「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這兩句話是非常淺顯的句子,對應較為工整,並且存在著遞進的關係。這是什麼意思呢?很多時候涉及到了生和死的話題,好像就自帶著某種神魔的色彩。可以這麼說吧,大千世界每天都在發生著各種各樣的事情;每天都可能有人亡故,也可能每天都有新生命的降生。
  • 臘月到來,農村俗語「臘月遇三白,豬狗不吃黑」,啥意思?
    而隨著寒冬臘月的到來,農村老人常說「臘月遇三白,豬狗不吃黑」,這是什麼意思? 瑞雪兆豐年,冬季進入臘月厚厚的白雪覆蓋在小麥上面。這就形成了一層厚厚的天然「棉被」,可以很好地保護小麥順利越冬。而這裡的臘月遇三白就是指在臘月裡面遇到三場大雪,那麼後面的「豬狗不吃黑」又是什麼意思呢?
  • 臘月的磨刀石
    在我小的時候,每到臘月我就盼望著外公趕緊回來,他回來了會帶著很多有意思的東西。外公抱孫子算比較早的,大約不到五十歲吧。所以等到我四五歲的時候,外公還不是很老。為了給家裡多掙點錢,他也跟著村裡的人一起出去打工,好幾年也是幹到臘月再回來。每年回來,我都很高興,因為外公都會給我帶一些吃的回來。
  • 臘月將至,農村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今天是農曆十一月二十六,還有3天的時間就要進入到臘月。臘月是農曆月的最後一個月,隨著臘月的到來,也意味著新一年馬上就要到來。臘月最為一年的結尾,在農村中關於臘月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臘月和正月有什麼禁忌呢?
  • 臘月將至,「臘月見三白,來年好收麥」是啥意思?有道理麼?
    過了陽曆年,臘月將至,也進入2021辛丑無春年春節倒計時。老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就是指每年農曆的最後一個月。只是臘月並不一定單指農曆十二月,因為一旦農曆一年中出現兩個十二月,則第一個月叫「十二月( 臘月)」,第二個十二月叫「閏十二月( 閏臘月)」。
  • 臘月將至,農村俗語「臘月遇三白,豬狗也吃麥」,今年有沒有白?
    導讀:臘月將至,農村俗語「臘月遇三白,豬狗也吃麥」,今年有沒有白? 馬上就要迎來臘月,按照農村的說法進入臘月就是年。寒冬臘月也是全年最冷的時刻,這段時間北方地區天寒地凍滴水成冰,屋簷下的冰凌看上去就像是一副帘子。
  • 臘月到來,農村俗語「臘月遇三白,豬狗不吃黑」,有什麼寓意?
    隨著嚴冬臘月的到來,鄉下老人常說「臘月三白,豬狗不食黑」,這是什麼意思?對於以前農村來說,大家更期待的就是明年莊稼收成如何,明年可不可以有好收成。而且穀子對每個人來說都特別重要,穀子收成好,那一年就不用愁了。而且明年莊稼的收成是否好,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水的充足與否。
  • 臘月到了,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什麼意思,有哪些忌諱和講究?
    今天已經是臘月初三了,距離新年已經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了,進入新的一年意味著新的年歲,又是跨越過去一年,辭歲正是此意。要說,那個節日的重要性最大,那春節是獨一無二的,無論在外打拼的怎麼樣,到了年關都要回家過年。
  • 臘月裡來
    兒時的記憶中,一年裡最翹首以盼的當屬臘月。
  • 進入臘月的風水禁忌,千萬別碰!
    農曆臘月已經來臨,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進入臘月就意味著到了農曆的年尾。在我國的傳統民俗中,臘月的講究與禁忌很多。農曆十二月之所以被稱做「臘月」,主要與祭祀有關。公眾號:玄門道學 漢應劭《風俗通義》中說:「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蜡,漢改為臘。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先祖也。」所以說,臘月是「祭祀之月」。
  • 臘月中下旬12生肖吉星高照的運勢運程
    臘月,是二零一九年最後一個月。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在這最後的充滿年味兒的階段,十二生肖們都會迎來自己的運勢吉星,準備給來年開個好頭。今天,我們看一下這個臘月,十二生肖最為有利,運勢最旺的照命吉星,會給你帶來哪些好運勢?
  • 臘月將至,農村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老話有何講究呢?
    小寒節氣的到來預示著臘月也越來越近。臘月是過去農村最熱鬧最忙碌的季節。這個季節農田已經沒有農活了,但隨著春節的臨近,屋外要整理,還要購買年貨,當然很忙,農村的大會也出現了忙碌的景象。農村有句俗語叫做「臘月忌尾,正月忌頭」,說的是啥意思呢?這句老話也指年末和稅收的部分神經。臘月是一年的最後一個月,農村的古語進入臘月就是年。新年來的時候,很多事不能做,還有很多事要辦。
  • 臘月到,農諺:雪打臘月頭,瘦馬不瘦牛,啥意思?為啥馬瘦?
    今日農曆臘月初一,距2021年剩一個月時間。進入臘月,意味著冬季快結束,春季拉開帷幕。現在既是三九,也是小寒,正是整年中最冷時期。日常生活,要注意保暖,避免溫度變化,給身體帶來病痛。年紀大的老人尤其要保暖,老人身體素質差,寒冷天氣最易生病。農諺:「雪打臘月頭,瘦馬不瘦牛」意思很簡單:臘月初下雪,家裡馬會瘦,而牛不瘦。
  • 臘月曬魚乾
    進入臘月,江蘇省連雲港市沿海漁民們抓住晴好天氣,將自家捕獲的鰻魚、踏板魚、黃魚、鯧魚等海產品,經過醃製、晾曬,用傳統的方法製作成各式魚乾,以滿足春節市場的供應。圖為1月18日,連雲港市連雲區沿海漁民在晾曬魚乾。
  • 臘月吃鹹貨,搭配永和豆漿更有味兒!
    時間走到了農曆的十二月,也稱「臘月」,這是農曆年中的最後一個月。俗話說:「一進臘月門,便有過年來」,臘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臘月的來源臘,是一種祭禮。古時候,每年人們都要用獵獲的禽獸舉行春、夏、秋、冬四次大祀,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其中,冬祀的規模格外隆重,人們就將農曆十二月稱為「臘月」。
  • 地方風習丨臘月的老風俗與禁忌/尹燕忠
    進了臘月門,九種習俗,五種禁忌:不知不覺已經進入臘月門了。臘,在古代是一種祭禮,每年這個時候,人們都會用獵獲的野獸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因為是祭祀之月,所以在我國的傳統民俗中,臘月的講究與禁忌也比較多。1九種習俗1、臘八臘月初八是臘八節,我國人民有吃臘八粥習俗。
  • 一年中的最後一個月被稱為「臘月」,竟然是這個原因
    家中有老人或是有看農曆習慣的朋友,一定會常常聽到這個名詞「臘月」,每年的十二月份都被稱為「臘月」,且這個月的初八,有些寺廟還會在外布施「臘八粥」。十二月份為什麼稱為「臘月」呢?很多人對於這個問題都不清楚,就是家中的老人也不知道,只是說老輩人都說叫「臘月」,自己也跟著叫「臘月」了。其實這與古代的習俗有關。在古代社會,中國人普遍有祭禮的習慣,辛苦忙碌了一年。必定要禱謝神靈,或是以今年的豐收來供奉祖先,以表後輩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