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花是中國古老的手工技藝之一,據《尚書》記載,遠在4000多年前,就規定「衣畫而裳繡」;至周代,有「繡繢共職」的記載。新中國成立後的十多年中,還能看到坐在花窗前專事的繡女,以承接單位外包繡件換取工錢貼補家用。
刺繡匠多出自農村婦女,無專業繡花者,尤以姑娘多穿繡花鞋,兒童多戴繡花帽,繡花風氣盛行。清朝婦女均以褲腿蒙裹腳面,褲腿挑制有各式各樣的圖案花邊,花邊之精巧、式樣之繁多是罕見的。它是用繡針引彩線,按設計的花紋在紡織品上刺繡運針,以繡跡構成花紋圖案的一種工藝。因刺繡多為婦女所作,故又名「女紅」。
刺繡匠先將剪好的底樣粘在要繡的鞋、帽、錢褡、荷包的綢緞上,粘好後,背面襯以厚紙,用針線將綢緞與襯紙簡略地縫合在一起後即可繡制,繡好後撕去厚紙,拆去縫合線,再將所繡花的背面用糨糊刮平,以防開線。所繡花鳥蟲魚也相當精緻,花卉多用深淺色線繡出層次,花葉雖不分深淺,但也得繡出脈絡。
刺繡匠的工藝要求是:順、齊、平、勻、潔。順是指直線挺直,曲線圓順;齊是指針跡整齊,邊緣無參差現象;平是指手勢準確,繡面平服,絲縷不歪斜;勻是指針距一致,不露底,不重疊;潔是指繡面光潔,無墨跡等汙漬。繡花的針法極其豐富而變化無窮,共有9大類43種,主要有齊針、掄針、套針、施針、亂針、滾針、切針、平金、打點、打子、結子、網繡、冰紋針、挑花、納錦、刻鱗針、施毛針、穿珠針等等,採用不同的針法或多種針法結合會產生獨特的手工刺繡藝術效果。
刺繡匠的作品不但是美的藝術,且寓意深刻。如繡花枕頭「魚戲蓮花」,魚象徵男性,蓮花象徵女性,暗喻男女婚配結合;繡出的鞋墊、枕頂、門帘、虎頭鞋帽,美觀大方,既有剪紙效果,又有繡禮特點,深得人們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