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玉石文化,最早可起源於石器時代。
寶石不壞不腐,在原始社會是不可多得的裝飾品,被古人珍惜收藏。
人們最初被寶石吸引,就是因為寶石有絢麗顏色。美好的顏色給人以奇妙的視覺享受。
直到今天,「好看」「靚麗」也是我們購買寶石的初衷。
顏色是評價一塊寶石價格高低的基本和首要因素。
無論是水晶、碧璽還是託帕石,沒有顏色的在市場上價格和彩色的天差地別。
人們不喜歡買,也不稀罕收藏。
為什麼不同寶石呈不同的顏色呢?
當寶石對不同顏色的可見光選擇性吸收時,寶石就產生了顏色。
所呈現的顏色是剩餘光中各色光的混合色。
在剩餘光中所佔比例最大的光波決定了寶石顏色的主色調,次要波段的光決定著寶石的副色調。
那什麼導致了寶石對不同顏色光的吸收程度呢?
這就與構成寶石的元素、寶石的內部結構、寶石的外部結構有關了。
寶石致色原理分:致色元素致色、晶格缺陷致色與物理致色。
絕大多數寶石含有能選擇性吸收光的元素,它們既可以以寶石的主要化學成分存在,又可以以微量元素的形式存在。
其中主要的致色元素有:鐵、鈷、鎳、銅、鈦、釩、鉻、錳等。
銅可以使寶石呈藍色,鐵可以使寶石呈紅色或綠色,鉻可以讓寶石呈紅色或綠色。
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翡翠等等,都是這種原因致色的。
還有一種顏色的產生,是晶格缺陷導致的。
元素組成寶石,需要先組成原子團。
這些原子團經過不斷的有規律重複排列,才會組成我們看到的寶石。
在原子團重複排列中,有些原子會不按照規律排——這就形成了晶格缺陷。有一部分光,可以被這些缺陷選擇性吸收。
我們所熟悉的紫色水晶、螢石、天河石,就是這種原因致色的。
晶格缺陷致色有時不穩定,會使寶石發生褪色。
帕帕拉恰,一種擁有獨立名稱的藍寶石,因其粉橙色的顏色而出名。
帕帕拉恰這個名字來源於梵語,意為「紅蓮花」,象徵著聖潔和生命,擁有這崇高地位。
然而,一部分帕帕拉恰到手後會褪色。以顏色聞名的寶石褪色,對消費者來說不亞於一場災難。
粉橙色的帕帕拉恰會褪色為粉色,檔次由一顆名貴的帕帕拉恰掉到粉色藍寶石。
這樣看來,晶格缺陷導致的顏色真的有點不穩定呢。
最後一種致色原理是物理致色。
物理致色並非因為化學元素組成對光的選擇性吸收,而是因寶石獨特的結構、構造所導致的顏色,
如色散、幹涉、衍射所導致的顏色。
由這種原理致色的寶石,顏色都會十分夢幻。常常不同角度看到的顏色不同,色隨光動,形隨影移。
歐泊、拉長石、月光石是這種原因呈色的。
歐泊的色彩斑斕由內部特殊二氧化矽結構的幹涉、衍射所致;
拉長石和月光石的變彩是其中鈉長石與鉀長石的交互薄層結構產生的衍射導致的。
一顆寶石可以有多少種顏色?歐泊:三四種是小case,不信你來數
歐泊科普|變彩效應是什麼?是歐泊與蛋白石價格相差百倍的秘密
橄欖石中含有的「睡蓮葉」是什麼?別的寶石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