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太太」,有幾個意思?

2020-12-15 養老運營高廣銀

民國時期,「太太」不僅僅是一種稱謂,還是一個社會當中的特殊階層,還具有文化內涵。太太是上流社會當中對妻子的專用稱謂,她們時常是達官貴人,或者新興的資產階級。儘管她們受過教育,具有一定的現代性,但是相對來說還是缺乏獨立的人格,並受到當時知識分子的批判,並且她們依然處在傳統社會當中,處在傳統性別權力秩序之下。

「太太」稱謂的由來

建國初期,上海電影廠拍了一部《太太萬歲》。為了迎合當時的社會潮流,很多評論認為太太是一個愛享受,不愛勞動,是具有剝削階級思想的舊時代女性。隨著社會對太太的批評聲越來越多,之後太太這個詞便被拋棄了。

其實太太這個詞在民國有一定的普遍性,並且被看作是現代文明的產物,太太這個詞之所以能夠流行,也和當時社會有著很大關係,「太太」一度被認為是新女性的代名詞。

在中國古代社會,不同的階層有著不同的稱謂,這些不同的稱謂就構成了共有的知識話語體系,其作用在於對自身或者他人階級進行區分或者定位。在古代中國「男女有別、尊卑有分、長幼有序」文化秩序當中,不但男女有階級秩序,同一個家庭當中的女性也是有階級之分。

比如在上海、杭州等地區,如果你處在上流社會,對妻子稱呼為「內人」,下人通常稱呼她為「太太」,或者「夫人」。如果你處在中流社會呢?通常稱呼自己的妻子為「屋裡頭」,其他人會稱呼她為「你們大嫂」。如果你處在下流社會,一般叫妻子為「老官」,外人會稱呼「誰誰誰老婆」。

其實對顯貴人家妻室的稱呼也非常多,習慣用的有「夫人」、「太太」等詞彙。其實「太太」的稱謂,在宋朝時期就已經出現,據《甲乙媵言》記載,明朝時期稱呼妻子為「司眷屬」,中丞以上的稱呼為「太太」。後來有所放寬,在明朝《四友齋叢說》中記載:「凡士大夫妻,年未三十即呼太太,前輩未有此。」也就是說妻子比較年輕,都會被稱為「太太」。

如果從古代語義學角度分析「太太」,「太」字和「大」字原本是一個字,後來兩個字就有了分工,「太」要比「大」字更大一些,凡形容比大還要大的就稱之為「太」。「太太」雖然源於「太」字,但是意思完全不同。因為「太」字還有多重含義,有獨一無二、至高無上、德高望重、還有安寧祥和之意。如果綜合以上的意境,就有「尊貴、高達、安詳」之意。

另外「太」還有「母親」之意,「太太」中,第一個「太」是形容詞,第二個是名詞,兩個詞組在一起,有高貴身份的象徵。到了清朝,隨著「老爺」稱呼越來越廣泛,凡是老爺的妻室,都被稱之為太太,哪怕是妾也會稱之為「姨太太」,這裡的「姨」是外來之意。

因此在民國之前,「太太」一直是官員對妻子的稱呼。但是自從辛亥革命之後,政府嚴禁再以「老爺」來稱呼,但是「太太」一詞卻保留了下來。因此在民國時期,太太成為普遍的稱謂,在民國小說當中經常出現。

「太太」一詞之所以會流行,有很多原因,「太太」一詞本就有丈夫對配偶的尊敬,後來逐漸成為社交場所對自己妻子的稱謂。隨著民國時期,對女性社交活動的開放,同時也是對原有社會秩序的鬆動。

但是在新舊文化交替過程中,特別是城鄉文化巨大差異中,難免會出現割裂的現象。比如在一些地方鄉紳的家中,如果是舞會等公共場合,可能會稱「太太」,但是回到家中,如果來了客人,還是會稱呼「賤內」,這也是民國時期所特有的文化割裂現象。上層社會稱謂已經發生了變化,但是在鄉村社會當中,依然還在堅守其封閉性。

民國時期,人人都希望擁有身份、地位,因此「太太」被廣泛使用。尤其是在軍政機關當中,人們通常還在前面加上職位,比如「科長太太」,「旅長太太」,後來被簡稱為「科太」、「旅太」。

後來隨著「太太」一詞的稱謂逐漸由貴族轉向平民,發展出「太太」成為「老婆」的代名詞。無論是種地的老漢,還是殺豬的屠夫,大家都享受「太太」的「榮耀」。當然這是人們對上流社會的嚮往,以「太太」的稱謂,來顯示自己對妻子的尊重。

成為「有閒階級」的太太

在文學作品當中,「太太」有其特指,比如在張愛玲的《流言》當中,她認為太太是社會的棟梁,和那些短衣服、小腳還有目不識丁的女性是有巨大差別的。舊時代的女性只能夠在家中烹飪、縫紉,而太太則是受到過高等教育,擁有現代生活,擁有自我消費能力等。

在民國時期女性的入學率相較於清朝,有了大幅提高,比如在1929年,女性的小學人數達到130多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14%。到了1930年,女性中學生的人數達到5萬6千多人。雖然女性受教育當時還被認為是貴重的裝飾品,用於增加女性的地位與身份,將來嫁出去擁有更好的資本。但是反過來,受教育也是女性獨立的資本,成為她們將來走向獨立的一個跳板。

民國時期受教育的女性畢竟是少數,結婚是傳統社會賦予她們的命運。她們在結婚之後有兩種生活狀態,一種是做一個全職的太太,整日守在家中;另外一種是隨著丈夫一起出入公共場合。能夠出入公共場合的丈夫一般都有著開明文化,從國外留學回來,或者對接涉外事務等。

在西方社會中,妻子時常是自己身邊的「裝飾品」,一個漂亮的妻子,能夠彰顯自己的身份地位。因此如果一個外交家沒有一個貌美的妻子,在公共場合會顯得「有失身份」。比如北洋政府時期的顧維鈞,他的太太黃慧蘭經常陪他一起出入公共場合,並且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不僅限於陪襯。

顧維鈞與黃慧蘭

太太也是有閒階層,她們日常生活舒適安逸,如果不工作,如何獲得優越生活的呢?這些太太家中,要麼是洋行老闆,要麼就是巨商大賈,或者在軍政機關當中任職。這些行業以及職業,在民國通常能獲得優越的生活條件,比如一個洋行的中等職員,收入在幾百銀元,是人均只有10元/月的黃包車師傅,好幾年的收入。在巨大財富差距下,這些「太太」們能過著非常優越的生活。

就像王家衛《花樣年華》中所描繪的那樣,這些太太們整天無所事事,日常就用打麻將,打紙牌來消磨時間,甚至是通宵達旦。「太太」們為了打麻將,還會組織「麻將會」。當然這也是隱藏的官場,太太們在非公開場合拉近丈夫的官場關係,以至於民國時期,湖南當局下令禁止這些太太們聚在一起打麻將。

這些「有閒階級」的太太,消費能力也是非常可觀的。從奇裝異服到塗脂抹粉,再到身體保養,無不是消費的熱點。尤其是像阮玲玉、蝴蝶、上官雲珠等電影明星,更是太太們爭相模仿的對象。

民國時期,這些太太們被比喻為「洋貨推銷員」,這些洋貨,不用宣傳,會引來太太們的爭相搶購。無論是1930年的日貨,還是1940年之後的美國貨,都如潮水般湧入中國市場。1946年民國政府曾經明令禁止購買國外化妝品等,結果一時間導致瘋搶。

太太們的生活差一點讓人們忘記這是在積貧積弱的民國,她們的生活遭到國家和社會的強烈幹預與譴責。政府甚至頒布法令,禁止「太太」的稱呼,顯然是無濟於事。

民國時期正遭遇民族危機,而太太們搶日貨的行為,確實刺痛了國人的神經。尤其是「九一八事變」之後,日貨充斥著中國市場,1934年,愛國志士發起了婦女國貨節,企圖勸導這些太太們用上國貨,放棄日貨。

相對於新時代的女性,這些太太們並沒有實現人格的獨立,儘管她們識字,會跳舞,也會彈琴,擁有著社交生活,但是她們與傳統的妻子沒有什麼區別。這些太太在嫁人之後,稱謂也發生了改變,通常被稱為「李太太」、「王太太」。不過這也有民國時期,效仿歐美,結婚以後,妻子隨丈夫姓有關。

結束語

太太的形象體現了階級、性別與文化的內涵。在稱呼上,太太最早是上流社會的一種稱呼,隨後在下層社會學習中,逐漸被泛化。這些太太們雖然是「有閒階級」,但是並沒有獨立的資產與社會地位,完全依附在丈夫身上。她們整日過著打麻將、打紙牌等休閒的生活,被戴上了「只愛享受,不愛勞動,剝削階級」的頭銜。

儘管有些太太能夠陪著丈夫出入公共場合,但是大部分的太太只是一種「花瓶」的角色,依然生活在男尊女卑的權力秩序當中。不論女性以何種方式突破這種權力的界限,仍然是男性的附庸。

在中國古代,由於在身份上缺乏獨立的人格,女性成為丈夫和兒子的附庸。到了民國時期,由於「新女性」的突出貢獻,女性的地位有明顯的提高,雖然早期的教育只是為了顯示女性的尊貴,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女性的覺醒。

相關焦點

  • 民國太太們的收藏,令人驚豔!
    很多人對民國時期有錢人的太太們可能是這樣的印象:比老公、抽大煙、喝老酒、打麻將……其實,民國太太們大多出身名門,優雅的儀態、聰慧的頭腦、溫潤的內心才是真正耀眼的亮點。她們不僅身懷數藝,能文能畫,而且大多出身名門,受過良好的教育,除了她們絕佳的書畫作品,還有她們的收藏經歷,值得今天的藏家好好玩味。今天,我們來看看幾位民國女藏家的「敗家」收藏史吧。每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
  • 詩尼娜貴妃又換新造型,俏麗可愛,卻像民國時期的姨太太
    中國古詩裡有很多讚揚女人長發的詩詞:「豔趙傾燕花裡仙。烏絲闌寫永和年。」「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 青絲七尺長,挽作內家裝;不知眠枕上,倍覺綠雲香。留長髮的詩尼娜貴妃更加漂亮了,更有女人味了。當然也有人說留長髮是地位的提升,在拉瑪十世的後宮裡,只有蘇提達王后留長髮,詩尼娜貴妃留短髮,而那些女侍衛留短得不能再短的假小子頭。
  • 民國時期名媛揮金如土,她們為何如此奢侈?從「南唐北陸」說起
    由於民國存續時間相對來說較短,而且當時社會環境也比較換亂,所以很多人對它的印象並不是特別深刻。如果非要用幾個關鍵詞去定義民國,筆者認為非長衫旗袍、中西合璧、新舊融合莫屬。雖然辛亥革命徹底推翻了滿清封建統治,但清朝遺民的思想觀念卻並未完全轉變。在這種形勢之下就會出現新舊思想交替,舊風俗與新文化相互排斥與融合的現象。
  • 民國時期女裝的變遷
    民國時期女裝的變遷其實就是中國女裝由中式向西式轉化的過程。由於受西方女性衣著的影響,服裝不再只是平面剪裁的上衣下裙或寬大的袍服,服裝上的裝飾也由繁複變得簡潔。民國時期的女子襖裙為女子提供了一種別樣的美感,清新古韻、令人沉迷。儘管民國服飾已經退出歷史舞臺,但剎那芳華,餘韻流長。
  • 「新發明之美眼機,破天荒之美人具」民國時期的廣告都這麼野嗎
    「能使美麗之眉目,不用藥石一分鐘」下面還附有這"驚天美眼機"的使用方法,步驟詳細,操作簡單,效果明顯,一看就能學會,想來這在當時定是在十裡洋場的太太小姐圈子中引起了一股流行風吧,看來在任何時期,愛美都是女人最大的追求之一。
  • 民國時期的中式傳統服飾文化
    其次,民國服制也廢除了「昭名分,辨等威」的舊式觀念,不再以服裝來顯示具體的官階大小,只是保留了「官員」與「隨從」之分,而同時擴展了軍、警、行政、外交、港務與航空等職業區分。在種種舶來品紛至沓來的同時,以改良旗袍為代表的中西合璧的新式摩登也是精彩紛呈,共同裝扮出十裡洋場的紅男綠女。也就是說,民國時期的服裝在總體上可以分為中式傳統、西式摩登與中西合璧三條線索。
  • 民國太太和現代達人的廚房
    時尚人的廚房,有來自於世界各地淘來的別致餐具;對生活品質有要求的主人,餐盆裡盛的是親手種植的新鮮食材;喜愛肉食的人,一定有一套得心應手的好刀,無酒不歡者的廚房必然有好酒的容身之處……不過,最感興趣的還是,廚房裡和「吃」發生的那些有趣故事—— 今天,小ShENG推薦喜愛的兩本和廚房有關的書    民國太太的廚房
  • 淺談民國時期的旗袍
    民國時期的旗袍和其它服裝一樣不是從天而降的,它有自己一個演變的過程,我們今天主要談談民國時期的旗袍。民國初期中國在各個方面都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響,服飾也不例外。特別是天津,上海,廣東,香港這些對外交往比較多的城市,但是人們對西方文化的接受是漸進的。
  • 民國很短,民國很亂.君可知,民國的設計有多美……
    民國生活當時無疑是十分開放的,隨之而來的是商業美術設計、出版業和印刷業的鼎盛。那個時期的設計形態豐富,表現內容多樣,充滿了冒險。尤其是民國時期的美術字,可以算是中國現代字體的「復興時期」,無論是創意、形態或是筆劃細節,都將一個個方塊漢字發揮出新的組合變化,充滿各種可能性。
  • 看完民國時期的一場婚禮才知道,老北京人結婚是多麼不容易
    一說起結婚的程序和禮節,很多當代青年就覺得頭大,然而,如果了解民國時期北京城的男女嫁娶流程,人們頓時就會長舒一口氣,感嘆道:「幸好我們沒生活在那年代……「作為幾代封建帝王的建都之所,從清末到民國,北京民間的結婚儀禮,從訂婚到最後結合,需要經過許多繁瑣的禮儀程序,可謂極其奢華,充滿了繁文縟節。
  • 民國時期傳奇珍稀的一套翡翠手鐲,不是出自宋美齡,還是她!
    眾所周知,翡翠是由清朝時期傳入中國的,並很快就受到了當時皇室貴族的追捧和喜愛,就連紀曉嵐都在其書本中所提到他小時候翡翠本不值錢,隨處可見,可到到了乾隆時期,翡翠已經不是普通百姓所消費得起的珍稀寶石了。而且翡翠的發展在民國時期達到過當時的頂峰,當時的絕配就是翡翠與旗袍,那是小姐太太們的標配,更是當時潮流和品味的體現。而民國時期的翡翠到了現在,都還是膾炙人口、價值不菲,宋美齡的一對麻花手鐲就是現如今翡翠收藏界不能不提的傳奇。而除了宋美齡的麻花手鐲位外,還有一個熱的翡翠也同樣令人驚嘆。
  • 歷史觀察:民國時期的期刊報紙廣告拾趣
    廣告自古有之,每個時期的廣告都帶有深深的歷史烙印,到近代,商業廣告的語言樣式與風格更趨多元化。筆者摘取了上個世紀30-40年代發行的多期《永安月刊》雜誌部分廣告內容,以供讀者欣賞。《永安月刊》是解放前上海四大公司之首的永安公司所創辦的一份刊物,這一時期的上海正處於傳統與現代、東西方文化碰撞的前沿,五花八門的商業廣告涉及日用品、化妝品、藥品、食品、服裝、餐飲、娛樂等門類。民國時期的香菸廣告隨處可見,而且摩登女郎、紳士形象為主,廣告語也非常有趣「茶餘飯後吸名煙,美人相對分外妍」。圖為美麗牌香菸。
  • 民國時期的廣告文案,絕了
    實際上,早在民國時期,品牌商就懂得如何運用名人效應,通過找來時下有人氣的名人代言商品廣告,以此來推進商品的銷量和品牌熱度。這些名人裡,阮玲玉和胡蝶則深受品牌喜愛。阮玲玉(當時的可口可樂借其人氣成功進軍中國市場)胡蝶(當時的帶貨女神,廣告接到手軟)民國時期的廣告
  • 民國時期人們都穿什麼?
    民國時期的服裝是中華民族服裝歷史上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標誌著封建帝國服裝制度的終結,新的共和政府服裝文化的建立。其文化形態充分表現出不同的特徵類型。早期創建新的服裝文化的艱難,以及後來服裝文化的豐富多彩,構成整個民國服裝發展的完整鏈條。
  • 廣西民國時期發行的貨幣,樣式特別,地方特色濃鬱
    某種程度上說,民國是一個各地軍閥割據的時期,派系林立,特別是民國成立到北伐之前的十幾年時間裡,奉系、直系、皖系等,相互混戰。地處邊疆省份的廣西,則處在舊、新桂系的統治之下,而且是在絕對的控制之下。廣西在這一特殊時期,也發行了自己的貨幣。紙幣的樣式既有廣西地方特色,也與「國際接軌」。民國元年,廣西銀行發行的一元紙幣。紙幣上有「梧州」字樣。民國10年,廣西銀行發行的面值一元的紙幣。
  • 民國復古風土?這3種風格真的時髦又洋氣!
    民國風主要出現在1912年到1949年,那個時期出現很多社會名流,也有各種世家顯赫的人物,各種審美文化兼容並蓄形成了特色鮮明的民國風~有時候你看這個時期的影視劇,你會覺得當時的人也太時髦了,服飾穿搭和妝容還怪好看的今天我就想給大家種草當時的流行,感受一波奶奶輩們的時髦
  • 民國風當中的軍閥太太,一舉一動皆是畫!怪不得大家都愛!
    「從前有位高僧,入山修道,道行甚高。後來見過俗世,看見粉白黛綠,心便動了」最美不過俗世美人看世間美衣我是民國小姐說到民國風的代表性形象,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穿著旗袍的女人,一舉一動皆是風情,如畫一般的讓人著迷。
  • 揭秘民國舊式婚禮的真實操辦流程:電視劇這樣拍太粗糙了!
    中國不愧為禮儀之邦,即使是婚禮,哪怕是民國時期縮略版的舊式婚禮,操辦起來也是大有講究的。所以普及一下民國時期舊式婚禮的操辦流程你會發現,電視劇這樣拍,還真是太粗糙了!今天我們就用文字來原汁原味還原一個民國時期就是婚禮的具體操辦流程。從這裡可以看見傳統婚禮的妙處。
  • 告訴你關於民國時期旗袍的秘密
    我們現在市面上見的比較多的旗袍,其實都是現代旗袍,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1、非常緊身,多吃一點就感覺穿不下了;2、開叉非常高,只能站著,不能坐下,因為坐下難受還容易走光;3、面料多選用較為俗氣的大花面料,或者冗雜的繡花。
  • 《良友》圖片,民國時期摩登女郎的時尚參考
    到了30世紀,《良友》畫報開始有了不同的發展,各種女星和名媛開始拍攝畫報封面,女性消費廣告應運而生。上海之所以被稱為時尚之都,與同期誕生的時尚畫報、雜誌、電影有關。在現代思想的影響下,畫報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在眾多女性書籍中,嶄露頭角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影響了民國時期女性的生活和審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