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春困秋乏夏打盹」,可這盹兒在夏天怎麼打比較有「成效」呢?睡眠是關乎健康的「大計」,這打盹的事情說道也有很多,生活中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呢?
夏季睡眠注意夜臥早起
在夏季,早晨四點多,天就蒙蒙亮了;晚上八點,夜幕才降臨。《素問·四氣調神》曰:「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夏天晝長夜短,睡眠質量尤為重要,關於「夜臥」,最佳時間是晚上十一點到十二點之間,而「早起」的時間應該是早晨五點到六點之間,最遲不得超過七點。雖然夏天講究晚睡,但不允許熬夜,凡超過午夜十二點以後睡覺就可稱為熬夜,熬夜傷顏傷神,耗傷陰液。
夏季睡眠注意午休
夏日午間天氣炎熱,容易中暑,儘量減少烈日下活動或者烈日下暴曬。如果這時候能適當午休,就再好不過了。俗語說「春困秋乏夏打盹」,夏季白天較長,午休是緩解睡眠不足的最好辦法。午飯後不宜馬上臥床,如果飯後馬上躺在床上,就會影響消化道功能,尤其是在溼度大的天氣,更加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腹脹噯氣。正確的做法是飯後散步或站立10分鐘,然後再臥床休息。午休多長時間合適呢?不少人都覺得,中午時間短,睡覺不解乏。實際上,並非越長越好,只要中午臥床休息二十分鐘至半小時,就可達到舒緩身體、養護大腦的目的了。
夏季睡眠注意養心
從中醫方面講,《素問·六節藏象論篇》中提出了心通於夏氣,心與夏氣相應。夏天壯火食氣,易消耗心之陽氣;另一方面,天熱人易出汗,而中醫視「汗為心之液」,出汗過多自然易消耗心之陰液。如能保證優質的夏季睡眠,便可以助心神,養心血。從西醫方面講,一般來說冬季是冠心病和腦血管病的高發季節,但臨床發現,夏天也是冠心病和腦血管病的高發季節。夏季天氣悶熱,空氣溼度升高,血管擴張、肢體血管血流量增加,回心血量減少,導致心肌缺血。另外,在夏季高溫情況下,睡眠不足會引起交感神經興奮使心率加快,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如汗出的多,造成體液大量流失,結果血液粘稠,導致心腦血管堵塞、冠狀動脈供血不足。所以保持良好的睡眠是預防心腦血管病的基礎。
夏季睡眠注意飲食
合理的飲食可有助於睡眠,夏季應該選擇清淡、少油膩、易於消化的食物,補充足夠的水分、鹽分和維生素,多吃些新鮮水果。如香蕉,不但能幫助睡眠,還可以補充因汗液丟失的鉀離子。蓮子,既可清心火,又可安心神,可做粥食用。此外不要貪涼,不要過食生冷之品,損傷脾胃之氣,「胃不和則臥不安」。晚餐儘量要在七點之前吃完,不要吃得太飽,控制在七分飽比較合適。如有睡前喝奶的習慣,也要以溫熱為宜。
夏季睡眠注意環境
睡覺時要營造一種舒適的臥室環境,噪聲不能超過50分貝,關掉所有燈,拉上窗簾,讓臥室暗一些。睡覺時,天氣再熱,也要在腹部蓋一點,不裸腹。不要選擇走廊或露臺上空氣對流的地方睡覺,以免虛邪賊風侵入人體,引起感冒、面癱。
若開空調睡覺,應將臥室環境控制在舒適的溫度和溼度,一般為26-28度為宜,相對溼度60%最好,且不要對床直吹,選用循環風。此外還要調整自己的情緒,保持心情輕鬆愉快,忌焦忌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