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確定性收益,人們願意選擇見好就收,畢竟已有所得,此時的我們是一位「風險厭惡」者;
面對的是確定性損失,人們卻會變成一個「風險喜好」者,帶著賭一把的心態去期待「萬一」。
人們對於客觀上同等數量的利與害、得與失的主觀感受是截然不同的,肉眼可見的是人們對於損失比對於獲得更加敏感。
所以,損失厭噁心理也是一些賭徒或投機者在輸錢時比贏錢時更難離場的關鍵原因。
這種心理我們都會中招:
比如鈴蘭吃謝先生結帳時得了一張50元代金券可供下次使用,鈴蘭大概率會去再吃一頓,要不用了會覺得虧了;
比如一對夫妻結婚了,很快發現彼此並不適合,但想想離婚的成本太高,還是會將就著過下去;
比如在一個自己並不喜歡的公司工作,但考慮到友好的同事關係和離家近等因素,我們就是捨不得辭職;
.....................
這樣的心理我們無法完全避免,只能靠提升我們的認知水平去減少損失。
就像我們只能掙到我們認知範圍以內的錢一樣,
認知不夠的筒子們變成了韭菜,我們還真的得心服口服,
對酒(韭)當歌(割),人生幾何,
路還長,慢慢走......
推薦閱讀:
掙錢=認知的變現
認知變現少說的一塊兒——自我認知
點擊在看送你小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