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失厭噁心理

2021-01-14 鈴蘭說

觀察自己身邊的投資者,我們會發現,在股市交易的過程中,有這樣一種有趣的現象:
當人們持有的股票上漲時,人們往往偏向於保守,樂意見好就收,安慰自己「落袋為安」,以至於錯過了真正的牛市來臨以及真正能夠憑投資獲取暴利的時機;但當持有的股票下跌時,卻忍受不了虧損,不願意承受「割肉」帶來的痛苦,產生投機心理「不如賭一把?萬一哪天漲回來呢!」,以至於錯失離場機會而被死死套牢。人們面對同等的收益和損失時,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接受,這就是損失厭噁心理。在股票市場上,人人都知道投資有風險,但往往因為「損失厭惡」而對風險做出不理性的判斷。

面對確定性收益,人們願意選擇見好就收,畢竟已有所得,此時的我們是一位「風險厭惡」者;

面對的是確定性損失,人們卻會變成一個「風險喜好」者,帶著賭一把的心態去期待「萬一」。

人們對於客觀上同等數量的利與害、得與失的主觀感受是截然不同的,肉眼可見的是人們對於損失比對於獲得更加敏感。

所以,損失厭噁心理也是一些賭徒或投機者在輸錢時比贏錢時更難離場的關鍵原因。

這種心理我們都會中招:

比如鈴蘭吃謝先生結帳時得了一張50元代金券可供下次使用,鈴蘭大概率會去再吃一頓,要不用了會覺得虧了;

比如一對夫妻結婚了,很快發現彼此並不適合,但想想離婚的成本太高,還是會將就著過下去;

比如在一個自己並不喜歡的公司工作,但考慮到友好的同事關係和離家近等因素,我們就是捨不得辭職;

.....................

這樣的心理我們無法完全避免,只能靠提升我們的認知水平去減少損失。

就像我們只能掙到我們認知範圍以內的錢一樣,

認知不夠的筒子們變成了韭菜,我們還真的得心服口服,

對酒(韭)當歌(割),人生幾何,

路還長,慢慢走......


推薦閱讀:

掙錢=認知的變現

認知變現少說的一塊兒——自我認知

我是愛生活愛工作愛掙錢愛你們的鈴蘭,vx:18137663337,歡迎來撩~

點擊在看送你小花花

相關焦點

  • 損失厭噁心理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決策
    由上述實驗我們可以看出:損失厭惡是指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認為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同量的損失帶來的負效用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損失厭惡反映了人們的風險偏好並不是一致的,當涉及的是收益時,人們表現為風險厭惡;當涉及的是損失時,人們則表現為風險尋求。
  • 損失厭噁心理聽說過嗎?居然和電商直播買買買有關
    其背後有商品的稀缺性原理、人們的從眾心理和損失厭噁心理在作祟。很多人可能第一次聽說損失厭噁心理。何為損失厭噁心理?經濟學家特沃斯基和卡尼曼發現,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會認為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同量的損失帶來的負效用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至2.5倍。
  • 損失厭惡概述
    損失厭惡是指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認為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同量的損失帶來的負效用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損失厭惡反映了人們的風險偏好並不是一致的,當涉及的是收益時,人們表現為風險厭惡;當涉及的是損失時,人們則表現為風險尋求。
  • 論「厭惡損失心理」在遊戲中的運用,氪金或肝,都被無形掌控
    在西方經濟學中有一個心理學概論名為"厭惡損失心理",這種心理會很大程度上決定我們做的一些重大選擇。簡單來說便是,比起收益令人短暫的愉悅,損失會讓人更加沮喪。如今,在遊戲中,也常常能看見策劃們對"厭惡損失心理"的運用,對於氪金或肝活動,都在無形之中被控制。厭惡損失心理與禮包的折扣最簡單的是禮包的折扣,就是最原始的經濟學上的"損失厭噁心理"的運用,只不過在其他地方打折扣的是商品,在遊戲中折扣的是遊戲禮包。
  • 損失厭惡效應
    這種想法其實是一種心理學效應­——「損失厭惡效應」。「損失厭惡效應」是指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認為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同量的損失帶來的負效用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損失厭惡效應」反映了人們的風險偏好並不是一致的,當涉及的是收益時,人們表現為風險厭惡;當涉及的是損失時,人們則表現為風險尋求。
  • 損失厭惡
    這一現象在心理學中叫做【損失厭惡】,即失去比得到給人的感覺更強烈,因此人們往往會規避損失。現在用拋硬幣來打賭:如果是背面你會輸掉100元,如果是正面你會贏得150美元這個賭局吸引人嗎?你想參加嗎?為了做出選擇,你必須平衡得到150元時的滿足感和失去100元時的失落感。
  • 思考,快與慢6:損失厭惡,一個巨大的心理陷阱
    思考,快與慢6:損失厭惡,一個巨大的心理陷阱 讀書投資大腦,思維改變人生。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來講思考快與慢,昨天我們說到了損失厭惡。每個人都討厭損失,你撿到100元和丟掉100元,心裡感覺是完全不同的。在投資市場上,我們也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賺1倍也沒什麼感覺,反而暫時虧損個20%,就很難受,心情很沮喪。這都是系統1對於事物的直接反應,屬於人之常情,但你要用系統2接管思維,就知道越是到了投資損失的時候,越要堅持住。投資中有一句話叫做能抗多少揍,就能吃多少肉。
  • 遊戲中的「劇情殺」設計與避免損失厭噁心理的10種方法及解說
    當然,多少年後我才知道這種心理感受是損失厭噁心理所導致的。換言之,劇情殺這種設計雖然會給玩家強烈的情感衝擊,但是其主要的設計問題,還是會給玩家帶來損失厭惡的負面心理感受,也就是會導致玩家損失精心培養的NPC角色,以及其身上攜帶的各種裝備和寶物。那麼如何解決該問題呢?
  • 什麼是損失厭惡?
    因為拋硬幣的輸贏率相同,贏的收益大於輸的損失。但是,對於多數人來說,損失的100元的痛苦遠遠大於得到的150元的快樂。所以參加的人並不多。再比如,你在馬路邊撿到100塊錢,很興奮。可是回到家發現,撿到的一百塊丟了。此時的心情是不是比平時沒有撿到錢複雜?
  • 為什麼你會因為損失厭惡,做出錯誤決策?
    這期,我想講的是,損失厭惡為什麼會讓你做出錯誤的決策?這背後就是損失厭惡這種心理機制在作怪。損失厭惡的意思是說,在額外的收穫和可能的損失之間,人們更傾向於選擇避免可能的損失,而寧願不要額外的收穫。同樣的道理,如果教練選擇讓多次犯規的球員繼續留在場上,球隊最終也獲得了比賽的勝利,不會有人說勝利的關鍵是教練讓球員繼續留在了球場,成功的收益是屬於全隊所有人的。
  • 損失厭惡這個詞 弄懂了 再去做促銷方案 事半功倍
    協和客機的例子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損失厭噁心理。那麼,你也會有損失厭噁心理嗎?我們做一些測試:測試1:假設你很喜歡度假,半年前你花了兩萬塊錢定了個旅遊團。前幾天又看到另一個更好的旅遊團,只需要一萬塊錢!然後你又買了。結果你發現這兩個團的時間是衝突的,你只能選擇去一個,你會選擇去哪個呢?
  • 房地產裡的動物精神:信心、從眾行為、損失厭惡讓房價猶如過山車
    具體的「動物精神」包括:信心、從眾行為、損失厭惡等。正是這些「動物精神」才導致了房價的瘋狂上漲,在到達頂點之後再急轉直下。信心信心對於經濟,對於房價是至關重要的。正是因為大部人對於房價會一直上漲充滿信心,才讓房價在達到頂點之前持續上漲。
  • 情人節表白,肯定血虧呀|舊文·損失厭惡
    因為這裡面涉及到一個點,就是今天要講的損失厭惡。厭惡損失我今天要講的新知,叫厭惡損失(Loss aversion),又叫損失趨避,指人們認為放棄一件事物的效益損失大於得到一件事物的效益所得。白撿的100元所帶來的快樂,難以抵消丟失100元所帶來的痛苦。
  • 損失厭惡,要會發現機會
    二:損失厭惡 損失厭惡是一種非理性行為,讓我們犯錯誤,而且我們經常覺察不到它。 我們投資創業想的都是如何成功,沒有人想要是失敗,失敗的話還創業什麼。 問題創業投資之初你體驗不到損失厭惡。就是這種痛還無法體驗感受。
  • 投資理財要警惕心理陷阱,關於「沉沒成本」和「損失厭惡」
    接下來就要引入第二個概念了:損失厭惡。行為金融學上有個詞叫做「損失厭惡」,這個詞很好理解,它就是說人們都是很討厭很害怕損失,同樣價值的東西,損失的厭惡要遠遠大於獲得的喜悅。所以,同樣都是100元,損失的厭惡感要遠遠大於獲得的喜悅感。大家現在明白「沉沒成本」了嗎?希望以上分享,能帶給大家一些啟發與思考,不要讓無效的過去影響到自己的現在和未來!例如我們意識到理財投資有多重要,就應該加倍努力去學習並實踐,而不是沉溺於過去,恨自己為什麼沒有早點遇見。
  • 復工後的「懷念」:源於情境記憶影響下的損失厭惡與逃避
    03 損失厭惡正如前文所說,資源的有限性與人類欲望的無限性,使我們希望佔有並長期持有稀缺的資源。我們在公司時嘆息著希望重新體驗在家辦公的時光,原因在於我們陷入稀缺資源失去後的損失厭惡之中。不僅是稀缺資源失去後的損失會使我們感到厭惡,從進化角度來看,在以往的社會環境之中,由於可獲取資源總量的稀少,基本上所有的資源,在我們看來都是稀缺的。
  • 實體店營銷案例庫:如何利用顧客損失規避心理,讓生意做得更輕鬆
    今天我們繼續講一個新知識:損失規避。什麼叫損失規避呢?舉一個生活中的例子,你孩子丟了100元錢,很傷心,為了安慰她,你又給了她100元,你覺得她會開心嗎?答案是她依然不開心。她會跟你說如果不丟的話,我就有兩百元了。
  • 損失厭惡,讓你知道不要借錢給別人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損失厭惡,據研究表明,人在失去一樣東西所感受到的痛苦,比他得到這樣東西所感受到的快樂要大2.5倍,也就是說如果有一天你丟了100塊錢,那種肉疼的感覺需要撿到250塊錢才能平衡損失給你帶來的痛苦,這是人的本能,要想做到欠債還錢,就要有強大的自律來戰勝這種本能,但是人之所以跟別人借錢,往往是因為他在財務上管不好自己
  • 如何擺脫『自我厭惡』的心理
    自我厭惡:即自己討厭自己,只著眼於自己的缺點,經常責備自己,對自己不滿。總而言之,就是對自己的消極情緒無邊無際。然後,陷入自我折磨,覺得活著都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那有沒有什麼方法,能讓自己擺脫『自我厭惡』的心理呢?  答案是:當然有!不過在介紹方法之前,先來簡單說明一下,『自我厭惡』到底是一種什麼心理狀態?
  • 王熙鳳及賈府上下的「風險厭惡」
    資深的紅迷讀《紅樓夢》,都被賈府巨大的風險壓得喘不過氣來,自覺不自覺地隨王熙鳳等人一樣陷入「風險厭惡」的情緒之中。 地租收入,是賈府的主要收入來源。當在朝廷為官的賈政聞知府上的地租收入逐年減少時,竟捶胸頓足地大呼:「怎麼得了……大本兒都保不住了」。這是一個不通經濟事務,不關心家族痛癢,只知道為皇帝老兒賣命的封建官吏的真實心態,充滿著十足的「風險厭惡」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