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失厭惡效應

2021-02-27 天獅心理

如果我給你一個蘋果,你應該會感到高興吧!現在換一下,我給你兩個蘋果,接著我向你拿回了一個。是不是會不自覺地感到不悅?這種想法其實是一種心理學效應­——「損失厭惡效應」。

「損失厭惡效應」是指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認為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同量的損失帶來的負效用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

「損失厭惡效應」反映了人們的風險偏好並不是一致的,當涉及的是收益時,人們表現為風險厭惡;當涉及的是損失時,人們則表現為風險尋求。

一群人站在公交車站等車,你等的那路車總是來的最晚……如果你有這樣的感覺,那正是損失厭惡效應的表現了:大多數情況下,公交車來早了,我們只會匆忙上車,挑選一個好位置坐,對公交車來早了這個事實,卻沒有過多的記憶;但如果公交車來遲了,我們則更傾向於抱怨,並且從記憶中尋找公交車來遲的例子,然後產生「這公交車就是爛,總是來遲……」的觀點。公交車提前3分鐘到帶來的快樂,是遠遠比不上公交車晚到3分鐘所帶來的厭惡感的。

看到這裡,是不是有些明白了呢?如果還是不明白的話,我們再來看看「損失厭惡效應」在生活中的應用吧:

其實,大部分營銷手段都運用了此效應,相信各位一定常看到這種字樣「2件8折,3件7折,預計到手XX元」「現價99,倒計時x小時恢復199」……其實,類似的「優惠」都是商家營造出的稀缺感,讓你產生「現在不買就沒有了」的錯覺,進而瘋狂消費。

儘管套路還是老套路,但是一直都很有用,因為你會感覺便宜很多,省下了不少錢。

可實際上有很大機率是:東西買回來後就會被閒置或發現自己根本不喜歡這樣物品。所以奉勸大家一定要理性消費哦!

最後,希望大家都可以學會從「得」「失」兩方面考慮問題,從而平衡損失厭噁心理造成的影響,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決策。

(註:部分信息來源於網絡)

作者:三十未立

連結:

https://www.jianshu.com/p/75461b2a8823

來源:簡書

作者:偽君子_

連結:

https://www.jianshu.com/p/c7dc01711b57

來源:簡書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損失厭惡?
    我們來看,損失厭惡的定義就是指: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認為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2、影響損失厭惡影響著我們生活的很多方面。熬夜備戰雙十一,商品低價倒計時前搶購,投資牛市頂點買入熊市賣出……等,為了避免損失厭惡,我們的行為近乎失去了理智。
  • 損失厭惡概述
    損失厭惡是指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認為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同量的損失帶來的負效用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損失厭惡反映了人們的風險偏好並不是一致的,當涉及的是收益時,人們表現為風險厭惡;當涉及的是損失時,人們則表現為風險尋求。
  • 損失厭噁心理
    人們面對同等的收益和損失時,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接受,這就是損失厭噁心理。在股票市場上,人人都知道投資有風險,但往往因為「損失厭惡」而對風險做出不理性的判斷。面對確定性收益,人們願意選擇見好就收,畢竟已有所得,此時的我們是一位「風險厭惡」者;面對的是確定性損失,人們卻會變成一個「風險喜好」者,帶著賭一把的心態去期待「萬一」。
  • 損失厭惡
    這一現象在心理學中叫做【損失厭惡】,即失去比得到給人的感覺更強烈,因此人們往往會規避損失。現在用拋硬幣來打賭:如果是背面你會輸掉100元,如果是正面你會贏得150美元這個賭局吸引人嗎?你想參加嗎?為了做出選擇,你必須平衡得到150元時的滿足感和失去100元時的失落感。
  • 情人節表白,肯定血虧呀|舊文·損失厭惡
    因為這裡面涉及到一個點,就是今天要講的損失厭惡。厭惡損失我今天要講的新知,叫厭惡損失(Loss aversion),又叫損失趨避,指人們認為放棄一件事物的效益損失大於得到一件事物的效益所得。白撿的100元所帶來的快樂,難以抵消丟失100元所帶來的痛苦。
  • 損失厭噁心理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決策
    一、損失厭惡對於損失厭惡,先來做幾個實驗,來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如果我給你一個蘋果,你應該會感到高興吧!現在換一下,我給你兩個蘋果,接著我向你拿回了一個。請問,你更喜歡哪一個場景?我想多數人的答案是第一個,而不喜歡第二個場景。
  • 損失厭惡,要會發現機會
    二:損失厭惡 損失厭惡是一種非理性行為,讓我們犯錯誤,而且我們經常覺察不到它。 我們投資創業想的都是如何成功,沒有人想要是失敗,失敗的話還創業什麼。 問題創業投資之初你體驗不到損失厭惡。就是這種痛還無法體驗感受。
  • 思考,快與慢6:損失厭惡,一個巨大的心理陷阱
    思考,快與慢6:損失厭惡,一個巨大的心理陷阱 讀書投資大腦,思維改變人生。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來講思考快與慢,昨天我們說到了損失厭惡。每個人都討厭損失,你撿到100元和丟掉100元,心裡感覺是完全不同的。在投資市場上,我們也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賺1倍也沒什麼感覺,反而暫時虧損個20%,就很難受,心情很沮喪。這都是系統1對於事物的直接反應,屬於人之常情,但你要用系統2接管思維,就知道越是到了投資損失的時候,越要堅持住。投資中有一句話叫做能抗多少揍,就能吃多少肉。
  • 遊戲中的「劇情殺」設計與避免損失厭噁心理的10種方法及解說
    當然,多少年後我才知道這種心理感受是損失厭噁心理所導致的。換言之,劇情殺這種設計雖然會給玩家強烈的情感衝擊,但是其主要的設計問題,還是會給玩家帶來損失厭惡的負面心理感受,也就是會導致玩家損失精心培養的NPC角色,以及其身上攜帶的各種裝備和寶物。那麼如何解決該問題呢?
  • 為什麼你會因為損失厭惡,做出錯誤決策?
    這期,我想講的是,損失厭惡為什麼會讓你做出錯誤的決策?這背後就是損失厭惡這種心理機制在作怪。損失厭惡的意思是說,在額外的收穫和可能的損失之間,人們更傾向於選擇避免可能的損失,而寧願不要額外的收穫。同樣的道理,如果教練選擇讓多次犯規的球員繼續留在場上,球隊最終也獲得了比賽的勝利,不會有人說勝利的關鍵是教練讓球員繼續留在了球場,成功的收益是屬於全隊所有人的。
  • 損失厭噁心理聽說過嗎?居然和電商直播買買買有關
    其背後有商品的稀缺性原理、人們的從眾心理和損失厭噁心理在作祟。很多人可能第一次聽說損失厭噁心理。何為損失厭噁心理?經濟學家特沃斯基和卡尼曼發現,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會認為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同量的損失帶來的負效用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至2.5倍。
  • 論「厭惡損失心理」在遊戲中的運用,氪金或肝,都被無形掌控
    在西方經濟學中有一個心理學概論名為"厭惡損失心理",這種心理會很大程度上決定我們做的一些重大選擇。簡單來說便是,比起收益令人短暫的愉悅,損失會讓人更加沮喪。當買家選擇低價的時候,害怕"低價無好貨",買回來的東西質量不好;太高價的,害怕性價比不合適;這時候往往人們會選擇中等價位的同一件產品,表現為厭惡損失,而中等價位會讓自己的損失少一點。如今,在遊戲中,也常常能看見策劃們對"厭惡損失心理"的運用,對於氪金或肝活動,都在無形之中被控制。
  • 損失厭惡這個詞 弄懂了 再去做促銷方案 事半功倍
    協和客機的例子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損失厭噁心理。那麼,你也會有損失厭噁心理嗎?我們做一些測試:測試1:假設你很喜歡度假,半年前你花了兩萬塊錢定了個旅遊團。前幾天又看到另一個更好的旅遊團,只需要一萬塊錢!然後你又買了。結果你發現這兩個團的時間是衝突的,你只能選擇去一個,你會選擇去哪個呢?
  • 房地產裡的動物精神:信心、從眾行為、損失厭惡讓房價猶如過山車
    具體的「動物精神」包括:信心、從眾行為、損失厭惡等。正是這些「動物精神」才導致了房價的瘋狂上漲,在到達頂點之後再急轉直下。信心信心對於經濟,對於房價是至關重要的。正是因為大部人對於房價會一直上漲充滿信心,才讓房價在達到頂點之前持續上漲。
  • 身邊的江湖-稟賦效應背後的陷阱
    我們如何進一步來解釋稟賦效應出現的原因呢?我們不妨來看看路徑依賴、損失厭惡、心理所有權的相關理論。損失厭惡:損失厭惡(Loss aversion)是指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認為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
  • 損失厭惡,讓你知道不要借錢給別人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損失厭惡,據研究表明,人在失去一樣東西所感受到的痛苦,比他得到這樣東西所感受到的快樂要大2.5倍,也就是說如果有一天你丟了100塊錢,那種肉疼的感覺需要撿到250塊錢才能平衡損失給你帶來的痛苦,這是人的本能,要想做到欠債還錢,就要有強大的自律來戰勝這種本能,但是人之所以跟別人借錢,往往是因為他在財務上管不好自己
  • 復工後的「懷念」:源於情境記憶影響下的損失厭惡與逃避
    03 損失厭惡正如前文所說,資源的有限性與人類欲望的無限性,使我們希望佔有並長期持有稀缺的資源。我們在公司時嘆息著希望重新體驗在家辦公的時光,原因在於我們陷入稀缺資源失去後的損失厭惡之中。不僅是稀缺資源失去後的損失會使我們感到厭惡,從進化角度來看,在以往的社會環境之中,由於可獲取資源總量的稀少,基本上所有的資源,在我們看來都是稀缺的。
  • 個人投資者常犯錯誤之一:處置效應
    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 個人投資者常犯錯誤之一:處置效應  在股票市場,個人投資者的非理性行為大多具有明顯的共性。今天,我們要來了解的處置效應就是很典型的一種。如果您的答案是後者,那麼您的行為可能就有處置效應的特徵。什麼是處置效應?簡單來說,就是傾向於賣掉帳戶裡盈利的股票,而保留虧損的股票。研究表明,中國股票市場、基金市場、期貨市場的個人投資者普遍存在處置效應。同時,相較於機構投資者,個人投資者的處置效應更強。處置效應有什麼危害?也許大家會好奇,持有虧損股票有什麼不對呢。
  • 投資理財要警惕心理陷阱,關於「沉沒成本」和「損失厭惡」
    接下來就要引入第二個概念了:損失厭惡。行為金融學上有個詞叫做「損失厭惡」,這個詞很好理解,它就是說人們都是很討厭很害怕損失,同樣價值的東西,損失的厭惡要遠遠大於獲得的喜悅。所以,同樣都是100元,損失的厭惡感要遠遠大於獲得的喜悅感。大家現在明白「沉沒成本」了嗎?希望以上分享,能帶給大家一些啟發與思考,不要讓無效的過去影響到自己的現在和未來!例如我們意識到理財投資有多重要,就應該加倍努力去學習並實踐,而不是沉溺於過去,恨自己為什麼沒有早點遇見。
  • 聊聊設計中的稟賦效應
    而將顧客名字寫在杯子上,並引發顧客好感的現象,心理學上稱之為稟賦效應。一、稟賦效應這個效應由Richard Thaler於1980年提出,它的意思是,我們對於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往往會看得更加貴重。比如為什麼一些「愛乾淨」的租客總喜歡把自己的房間打掃得一塵不染,而衛生間、廚房這類公共區域的衛生環境完全不管,撇開公德心問題,也是由於稟賦效應在起作用。二、設計中的稟賦效應產品設計中也可以看到稟賦效應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