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給你一個蘋果,你應該會感到高興吧!現在換一下,我給你兩個蘋果,接著我向你拿回了一個。是不是會不自覺地感到不悅?這種想法其實是一種心理學效應——「損失厭惡效應」。
「損失厭惡效應」是指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認為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同量的損失帶來的負效用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
「損失厭惡效應」反映了人們的風險偏好並不是一致的,當涉及的是收益時,人們表現為風險厭惡;當涉及的是損失時,人們則表現為風險尋求。
一群人站在公交車站等車,你等的那路車總是來的最晚……如果你有這樣的感覺,那正是損失厭惡效應的表現了:大多數情況下,公交車來早了,我們只會匆忙上車,挑選一個好位置坐,對公交車來早了這個事實,卻沒有過多的記憶;但如果公交車來遲了,我們則更傾向於抱怨,並且從記憶中尋找公交車來遲的例子,然後產生「這公交車就是爛,總是來遲……」的觀點。公交車提前3分鐘到帶來的快樂,是遠遠比不上公交車晚到3分鐘所帶來的厭惡感的。
看到這裡,是不是有些明白了呢?如果還是不明白的話,我們再來看看「損失厭惡效應」在生活中的應用吧:
其實,大部分營銷手段都運用了此效應,相信各位一定常看到這種字樣「2件8折,3件7折,預計到手XX元」「現價99,倒計時x小時恢復199」……其實,類似的「優惠」都是商家營造出的稀缺感,讓你產生「現在不買就沒有了」的錯覺,進而瘋狂消費。
儘管套路還是老套路,但是一直都很有用,因為你會感覺便宜很多,省下了不少錢。
可實際上有很大機率是:東西買回來後就會被閒置或發現自己根本不喜歡這樣物品。所以奉勸大家一定要理性消費哦!
最後,希望大家都可以學會從「得」「失」兩方面考慮問題,從而平衡損失厭噁心理造成的影響,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決策。
(註:部分信息來源於網絡)
作者:三十未立
連結:
https://www.jianshu.com/p/75461b2a8823
來源:簡書
作者:偽君子_
連結:
https://www.jianshu.com/p/c7dc01711b57
來源:簡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