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大家的留言。恭喜「飄雪的季節」、「什麼什麼鬼」朋友,各獲得李濤老師籤名版《催眠密碼》一本,稍後我們會與您聯繫,儘快將書送出。沒有得到贈書的朋友,也不要著急,每期「濤哥精選、雜談」留言點讚數前兩位,我們都會送出一本書。歡迎大家積極參與留言!
1597年,伽利略給克卜勒寫的一封信中說:「這些所謂的學術精英,他們對經典充滿了頑固的信仰,而不願意,哪怕僅僅是通過望遠鏡,向外面的未知世界看上一眼,我們應當是嘲笑他們還是應該為他們哭泣?」
伽利略是否嘲笑這些人我們不知道,但是我們知道他很快就哭了,因為他提出了「日心學說」,很快就受到了宗教審判。
現在我們己經知道地心學說是錯的,日心學說是對的,地球是圍繞著太陽而旋轉的。但是為什麼在長達上千年的歷史裡,我們都會認為地心學說是對的呢?
除了宗教的因素之外,真正的原因在於:我們從一生下來就抱有一個頑固的思維模式,這個頑固的思維模式就是自我中心。
在我們人類的歷史上,最經典的反映「自我中心」思維模式的就是「地心學說」了,也就是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自我中心,並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上說的自私。
自我中心在心理學上是指:我所看到的一切也應該是別人看到的一切,我所感受到的一切,也應該是別人所感受到的一切,我的視角也是別人的視角。
自我中心的極端表現就是自閉症。你可以找一個兩歲的小孩來做這樣一個實驗:
你在一張卡片的一面畫上一隻小鳥,在卡片的另外一面畫上一輛卡車。你坐在這個兩歲小朋友的對面,你給他看這兩幅圖,確信他知道卡片的一面是小鳥、另一面是卡車。
當你把小鳥的這一面對著這個小朋友,他會告訴你他看見了小鳥。有趣的是,當你問他「我看見的是什麼」的時候,這個小朋友會告訴你,你看見的也是只小鳥。
雖然你坐在他的對面,看見的是一輛卡車,但是對這個兩歲的小孩來講,他所看見的這個世界也就是你看見的世界。他看見了小鳥,所以說你也應該看見小鳥。
這個小朋友出現的這種現象,如果一直延續到成人的話,就會是一種心理疾病,叫做自閉症。
一提到自閉症,你可能想到的是電影裡的,帶有點浪漫色彩的心算天才、音樂天才。
其實,他們的心靈是被禁錮在一個狹小的空間裡。在這個空間,永遠只有一個視角,就是自己的視角。
所以他們不能去從別人的視角去了解這個世界,理解別人的觀點與情感。
他們始終認為,我所看見的世界就是你所看見的世界,我此時的喜怒哀樂就是你的喜怒哀樂,所以他們無法進行正常的社會交往和言語溝通。
當然,你可以說,我不是自閉症患者,我能從別人的視角看世界,我能理解別人的喜怒哀樂,我有共情的能力。
但是你真的就完完全全擺脫了自我中心的思維方式了麼?
假設我給你一件顏色特別奇怪的T恤穿在身上,比如說上面大紅,下面大綠,然後讓你到一群人裡面去走一圈。你認為,會有多少人會注意到你穿了一件顏色奇怪的T恤?
實驗表明,人們認為會有超過50%的人注意到自己的奇怪穿著,而真實的結果呢?只有不到20%的人會注意到你這件衣服。
這種現象,我們稱為聚光燈效應,也就是說無論在哪兒,你都會認為聚光燈是永遠打在你自己身上的。
所以你看,你聽見的,不見得是別人聽見的。你看見的,也不見得是別人看見的。
當然了,你的思維,你的想法,肯定也是和別人不一樣的。但是很多情況下,我們卻會天真地以為,我們的觀點也必然是別人的觀點。
既然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是2歲的小孩,也不是自閉症患者,為什麼我們還是難以擺脫自我中心,真正地站在別人的角度去了解這個世界呢?
第一個原因,跟我們大腦的進化節奏有關。
我們的大腦裡,思維的中樞叫做前額葉。在古代面相術中,有「天庭飽滿」一說,指的就是前額葉發達。
前額葉是一個新近進化的器官。在過去的200萬年人類的進化過程中,人的大腦體積增加了3倍,而體積增加的主要部分,就是大腦的前額葉。
這個新近進化而來的器官,在很多方面還不夠成熟,所以我們思維的靈活性、完備性還有所欠缺。所以,即使我們長大成人,我們的思維還經常帶有幼稚的自我中心。
第二個原因,和我們在生活中接受的思想有關。
我們一直被灌輸一個思想,就是我們的心理世界,是對物理世界客觀、忠實的反應,甚至認為心理世界只是物理世界的一個鏡像。
所以我們會認為,每個人的心理世界都是一樣的,你的心理世界就是我的心理世界。但是,這個觀點是錯的。
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一個獨立的心理世界。所以,你所構建出來的心理世界和別人構建出來的心理世界是不一樣的。
因此,我們必須得承認個體之間的差異,我們必須得珍惜每一種思想的價值。
本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大家好!因為公眾號平臺最近更改了推送規則,為了保證我們每次更新的文章可以被大家看到,請大家在看完文章後點擊一下「贊」和「在看」,或者直接將我們的公眾號設為星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