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憐席鋪鋪旺
如果說摔碗酒和奶茶是靠著網紅最終火遍全國的,那麼日料和西餐則是作為一個獨特的外國菜系,逐漸得到一部分國人的認可,尤其是日料,近兩年的發展非常迅速,已經到了國家不得不專門制定相關的行業標準來規範其發展的地步。
然而日料,畢竟也是一國料理,自然也劃分出了很多品類,其中面積不大的居酒屋和拉麵小店前景最好。
在這裡,有幾條建議送給諸位店長,看看自己是否滿足開日料店的先決條件。
首先需要考慮的就是自己是否真的喜歡日料,對它足夠了解。根據數據統計,很多開日料店失敗的老闆,直到店鋪營業為止對於紫菜包飯和壽司的區別也不能很好的區分,至於韓國拉麵和日式拉麵的口味更是容易混淆,這種情況下如何能夠成功,我是想不明白的。
日料與奶茶、川菜不一樣,還沒有到一條街擠幾家店的程度,很多日料愛好者為了一頓飯甚至不得不搭乘地鐵或者打車去較遠的商業區去吃,直到外賣普及後,這種現象才有所改善。所以在整體競爭壓力不大的情況,所有日料店最重要的是口碑,而口碑就和自己的宣傳還有產品密切掛鈎。
其次是要考慮供應鏈問題,因為談起日料的靈魂,海鮮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這點沿海城市還要好一點,內陸城市則是問題非常嚴重,尤其是處於西北地區的省份,在嘗試日料時一定要三思而後行,每年爆出的很多衛生安全問題,日料都是首當其衝的,其中最容易出現問題的環節就是食材本身的新鮮程度。
海鮮上的寄生蟲,還有隨著時間流逝導致的變質都是困擾老闆的因素,因為不同於中餐,日料大多數受歡迎的菜品都是生食,如果不能確保衛生和健康,很容易出現事故,甚至關乎人命。
最後一個需要考慮的就是價格問題,從目前來看,日料飛速擴張的店面以中小型居多,主打小而美的路線,如果一開始是想要做大店,走高端路線,那麼除去上海、深圳和廣州這些本來就喜歡吃海鮮和人均消費能力相對較強的地區外,其他地域都不太適合,內陸城市還是走中小型店鋪更合適一些。
如果滿足以上三點,接下來就要考慮自己的店鋪產品問題了,這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日料作為一個特色料理,絕對不是紫菜卷著米飯,上面再放點海鮮生食就可以的,而是需要更加精緻的搭配,合理設置自己的菜單,找準自己的側重點。
菜單的設置風格首先要考慮的因素就是用戶定位,如果自己更偏向於正餐,那麼拉麵自然是首當其衝,同時鰻魚飯和牛肉飯也是不可或缺的,壽司則只需備一些常見的即可,例如三文魚和章魚壽司這些容易出餐的品種,而點心和酒水這些作為點綴即可,不必投入太多,以免增加過多的成本,因為同樣是大廚,能把點心和火炙壽司做好,工資自然也會大幅上漲。
這類店鋪,需要注意的小技巧,第一個就是確保拉麵湯底一定要是肉湯,而且熬製時間必須很長,提前製作,絕不可以為了省事,拿了熬製不到一個小時的湯底濫竽充數;第二個是一定要足量,哪怕價格稍高,但是一定要確保提供的主食能夠滿足一個正常成年人工作後進食需求;第三個是不要增加無謂的贈品,類似味增湯和醃菜,因為很多國人雖然喜歡拉麵和鰻魚,但是對於味增湯的口味卻是不買單,店家好心贈送的味增湯,反而容易讓顧客覺得自己花了冤枉錢。
個人建議這類店鋪規模不要超過200平米,最小也不要低於40平米,起碼能夠容納10個人同時就餐,做好外賣平臺的宣傳和投入,確保自己訂單來源多樣化,能夠輻射儘可能大的區域,客單價控制在20到60元之間,通過走量完成盈利和口碑積累。
另外一種比較有前景的路線是居酒屋,類似中國的傳統小酒館和燒烤鋪子。
客觀講,如果把居酒屋做好,難度絕對是以正餐為主日料店的兩倍以上。因為,居酒屋的菜品大多製作難度高,而且很多人開居酒屋有兩個巨大的誤區,其一是認為居酒屋檔次要高,客單價不低;其二是認為居酒屋要講究一種安靜高雅的氛圍。
在日本,居酒屋就是一個很大眾的消費場所,也是人們盡情釋放情緒的場所,裡面的人就和中國燒烤攤子上的人們一般無二,放肆說笑,滿杯即幹,並沒有那麼多的拘束和講究,客單價也是比較低的。
簡而言之,居酒屋的一壺酒十幾元到二十多元是很正常的,對於第二天還要上班的人來說,通常兩壺便足量了,客單價比起國內一些酒吧要低很多,因為居酒屋本來的定位就是大眾酒廠,是個人人都可以經常消費的地點,也是日本傳統飲食中的一部分,而部分人卻把居酒屋強行高端化,那麼結果自然不言而喻,有些人失敗後還在抱怨水土不服,卻不知,這不是水土不服的問題,而是自己對自己即將踏入的行業缺乏最基礎的了解。
此外,居酒屋還需要注意的點,就是餐品的精緻程度,相比於快速出餐,合適的下酒菜和點心更為重要,火炙壽司也是在這種場所下更為暢銷的餐品,麻葉豆腐和油炸秋刀魚這些作為外賣銷量並不好的餐品,作為夜宵確是有獨到的好處。
最後,想要強調的一個點就是大家不要過度去追求日本文化氛圍,因為在中國你永遠不可能把店鋪真的塑造的和國外一樣,強行植入文化要素,只會四不像,只需在裝修上有所側重即可,廚師的手藝才是最重要的;另外一個點是注意自己的宣傳工作,不要給客戶過多的期待,因為我們做的食物,在日本是平平常常的飯食,在國內也是同樣如此,不要總想著貼上高檔的標籤,返璞歸真、踏踏實實才能做出讓顧客喜歡的料理,這點對於所有做餐飲的人都是適用的。
鋪鋪旺小結
外來飲食,始終是外來飲食,它們並不比國內的飯菜高檔,我們要把他們做好,最需要注意的就是把味道做的讓大家喜歡,價格能讓更多人接受,店長能夠讓來消費的顧客收穫足量的期待。
價格的平民化,不代表市場的縮小,反而意味著大眾市場越走越深,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將日料作為一個項目來考慮,還是有一定的可取之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