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以為多買玩具就是愛孩子!不注意這幾點,孩子越玩越笨

2021-02-17 寶寶呵護

相信很多家長對這樣的場景都不陌生,一逛商場孩子在看見新玩具就一哭二鬧三抱腿。

但明明家裡就玩具堆山了,但無奈這些玩具買回來後,孩子根本就玩不了多少時間,擺弄幾下就沒新鮮感了。到頭來還是惦記著你的手機和ipad。


但每次孩子鬧過之後反思一下,這種情況,也許並不只是孩子的問題,更多時候,是我們家長忽略了玩具對於孩子的正向力量。


孩子喜歡玩玩具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是在多數家長看來,玩具被標註的更多的是分散注意力、玩物喪志、影響教育等標籤。

然而很多家長不知道的是,「玩中學」是學齡前兒童教育中一個很重要的理念。


換句話說,對於學齡前兒童的啟蒙,不是要刻意地「教」什麼。

而是把孩子學習的「土地」準備好之後,讓他們能在這片「土地」上做自己想做的,並有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關鍵。


所以,其實玩具是可以作為增強教育的手段的。

美國幼兒教育協會(NAEYC)研究顯示:

將玩具整合到家庭教育中並引導孩子合理使用玩具,能夠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執行能力、數學空間能力及專注能力等。

但是在玩具的選擇上,我們很多家長都是盲目且充滿隨意性的,很多時候並不知道該如何給孩子挑選,也許就是因為孩子喜歡而購買,也許更簡單粗暴的因為外表好看而購買。

其實對於孩子的玩耍,我一直強調兩個理念:探索性玩耍(exploratory play)和創造性玩耍(creative play)。

基於這兩個理念,我歸納了學齡前孩子應該擁有的幾大類玩具。

◆ 感官刺激類

目的:刺激感官,增強對事物的認知和早期科學啟蒙

對於感官開發,眼睛、手和耳朵的開發尤為重要,所以類似橡皮泥、太空沙等都是能很好刺激孩子感官的玩具。

除了可以購買這些玩具之外,家長也可以選擇「不花錢的創意」。

比如給孩子設置「玩水時間」,非常簡單,準備一盆水、幾個一次性杯子,再加上一些玩具小球就可以讓孩子很好的「玩中學」。

用一次性杯子讓孩子感受「下雨」

玩具小球的撈起與放下

圖片中這些不同顏色小毛球的擺放,不僅可以鍛鍊孩子的識別能力,而且毛球的材質也會對孩子的觸感進行開發。

◆ 大腦開發類

目的:提升孩子數學空間能力、專注能力

其實孩子在玩任何玩具時都是需要動腦的,但是有一類玩具會需要孩子格外的專注於解決問題。

比如搭積木時,孩子會想要搭成塔或者其他形狀;玩拼圖時,就自然而然的想要完成一塊拼圖。

說到大腦開發類的玩具,家長們總是會想到那些能發出聲響的,或者有炫麗燈光的酷炫玩具。

其實根據美國幼兒教育協會(NAEYC)的建議,給孩子選擇簡單、耐玩的玩具就足夠。

比如拼圖、積木、小釘板,還有各類穿繩玩具都是比較實用的開發孩子大腦的玩具。


◆ 藝術創造類

目的:提升創造力,培養孩子執行能力

藝術創造類的玩具不只是家長腦海中的畫畫,我們應該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儘可能從他們的興趣上來進行玩具的選擇,比如美國幼兒園經常給孩子玩的藝術遊戲——撕紙。

媽媽們一定深有體會,幾乎每個孩子都喜歡撕紙,衛生紙、報紙,連繪本都能被孩子的小手撕壞。

但其實,撕紙也是孩子的探索行為之一,所以對於家長來說,與其「拆了東牆補西牆」的阻止孩子,不如給孩子一個替代方案,也就是在撕紙中來提升孩子的創造力,培養孩子的執行能力。

家長可以讓孩子隨意揉捏一些彩色的軟紙,這個過程其實也是在鍛鍊孩子的手指力量和對顏色的辨別。

在這之後,需要家長引導孩子,將孩子撕下來的紙張,隨意的組成各種圖案。

如果寶媽們覺得這樣比較麻煩,也可以選購一些手工材料包,這種玩具會自帶各種軟紙和圖案模板,非常省事。


◆ 角色扮演類

目的:想像力、語言發展、社交能力

這種遊戲和玩具應該是媽媽們小時候也經常都會玩的,比如說,「過家家」、「扮演營業員」之類的。

對於角色扮演類玩具,媽媽們可以從以下2類中優先選擇:

1.玩偶類玩具:正常情況下,孩子會先認識自己,然後有意識的去認識世界、探索世界,一旦孩子認識自己後,他也就會開始意識到周圍的人和事,也就是說我們怎麼對待孩子,孩子就會如何對待和接受他人和世界。

所以,作為家長來說,能讓孩子正確對待和接受他人和世界的第一步就是給孩子準備一個玩偶,讓孩子學會愛和照顧他人,這就是在不斷發展孩子的自我認知。

2.情景演繹類玩具:這類玩具最常見的就是廚房、醫生、餐廳、超市等等。

我們在挑選主題,最好是孩子感興趣且熟悉的場景,比如孩子喜歡吃,就可以選擇餐廳類的玩具,再比如孩子動手能力很強,就可以選擇廚房類的玩具,這些都能很好的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和促進孩子語言發展。

大部分情況下,家長在給孩子選購玩具時總是會一不小心就買多了,而面對一籮筐的玩具,孩子很難將注意力集中在一個玩具上。


所以,我建議家長們一定要對家中的現有玩具做好歸納管理。

● 將家裡的玩具進行歸納整理,裝進收納箱中。

● 每次只拿出幾個給孩子玩,玩上幾周新鮮勁過去後再拿出新的玩具。

● 如果同時有幾個同類型的玩具,讓孩子充分探索完其中一個後,再拿出另一個。

● 同樣的玩具可以適合不同發展階段的孩子玩,不要總急於更換新玩具。

● 讓孩子一同參與到整理玩具的過程中,強化他的秩序感。

玩具大部分都是需要家長陪伴孩子一起玩耍的,尤其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玩耍的技能也需要不斷提升,如果缺少了我們的引導,孩子可能很難發現玩具中的奧妙。


對於如何引導孩子玩,很多家長都有著不小的困惑。

「我買的都是好玩具,可是孩子就是不會玩怎麼辦?」「我也想引導孩子玩,但是不知道該怎麼引導」

「他根本就不停我說的,每次手把手的教,可是他就是很排斥!」

當你試圖引導孩子時,一定要警惕自己的心態,是否過於急躁、功利、不夠輕鬆愉快。


對於孩子來說,玩具就是他們學習的工具,他們是通過玩來學習的,要用玩的心態來引導孩子。

我們在做演示時,正確的打開方式,應該是這樣的:

Step1.自己樂在其中,不用說太多話,當著孩子面不停的玩就好。

Step2.當孩子流露出興趣後,像朋友一樣邀請他加入,平等的與他分享你的玩法。

Step3.允許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玩,不要糾正與幹涉,要讓孩子願意和你玩。

大家發現沒,其實有趣的父母演示,靠的就是榜樣的力量!

你想讓孩子對某個玩具感興趣,首先自己就要先對這個玩具感興趣。

希望孩子們具備的好習慣、好技能,我們自己就應該先具有!

相關焦點

  • 兩種玩具孩子越玩越聰明!清洗玩具時候,這些地方要注意!
    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越來越優秀,因此生活中想盡辦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比如請家教、上輔導班、買玩具等。然而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只知道給孩子買玩具,卻不知道如何區分玩具種類和作用。結果玩具越來越多,孩子越來越膩,反而變的貪得無厭,更別說變聰明了。
  • 讓孩子越玩越聰明的這套玩具,唯一的缺點是這個…
    為什麼要給孩子買?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培養孩子「玩的能力」,其中最火爆的就是——STEAM 教育。這套途道機器人玩具,讓寶寶在玩中學,不知不覺就提升了以下能力:1、各項關鍵能力全面提升買過的媽媽們都反饋說,有了這套玩具,平常坐不住的孩子,一玩拼搭積木就立馬靜下來,玩上大半個小時;想要完成指定造型,就必須每次在眾多零件中找到最正確的一塊,因此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專注力。
  • 玩具越多的孩子越笨,越少的反而越聰明?答案和大家想的不一樣
    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家裡有條件的寶爸寶媽都喜歡給孩子買各式各樣的玩具,即使是家庭不富裕的普通家庭,也想著給孩子買大幾百塊錢的高大上玩具,如熱門的電玩類玩具,還有音樂類、建造類、創造類玩具等等,價格不一,花樣繁多。
  • 如何給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挑玩具,才能讓TA越玩越聰明?
    2、玩具是孩子社交的潤滑劑幼小的孩子們進行社會交往,不像成人可以有豐富的內容和活動。符合孩子興趣美國教育星球公司創辦人娜塔莎‧克萊查克(Natasha Kravchenko)認為: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玩具要符合小孩的興趣與年紀,而不是買家長自己想買的,或是隨波逐流地亂買。例如:家裡孩子喜歡恐龍,挖掘考古化石的玩具就很適合他。如果小孩喜歡蓋房子,爸媽則可選擇採購變化豐富的建構積木玩具。
  • 0-3歲玩具怎麼選?這6種玩具,讓孩子越玩越聰明!
    我想每個有娃的家庭都一樣,家裡的玩具多到能開個小超市。大多數買回去的玩具,孩子沒玩幾次就沒興趣了,閒置了,所以給孩子買玩具也是一個技術活,各年齡段孩子身體發展規律不一樣,適合的玩具也是不一樣的。很多父母不知道應該怎麼買,今天,軒媽就和姐妹們分享一下適合0-6個月,6-12個月,12-36個月的孩子適合玩哪些玩具,都是親測值得入手的。
  • 上林人注意!這十大危險玩具,孩子再想要,也別給他買!
    因此,像槍枝這類玩具,儘量只買那種不帶子彈的玩具槍。磁鐵巴克球色彩亮麗的磁力巴克球,很多孩子都喜歡玩。可是這種磁鐵玩具,一旦被孩子誤食,極容易引起鉛和重金屬中毒,後果十分可怕。另外,孩子玩耍時一定要注意看管,一旦發現孩子誤食,立刻送醫醫治。水寶寶水寶寶又名海洋寶寶、水精靈,色彩鮮豔,遇水會越泡越大,很受孩子們歡迎。可一旦誤食,後果也不堪設想。
  • 孩子越長越笨?多半跟這4個壞習慣有關,發現一個家長就要警覺了
    可想而知,這個暑假小傑在家裡過得有多瀟灑。可是漸漸的,小傑媽媽心裡犯起了嘀咕:「怎麼感覺兒子最近反應變慢了,腦子好像也變笨了呢?」研究表明:孩子越長越笨,這4點是「罪魁禍首」,多數家長仍不知小傑媽媽的感覺並非錯覺,一整個暑假養成的種種壞習慣,已經對小傑的身體健康和智力發育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 超火爆的藝術手工玩具,孩子越玩藝術感越強,你家孩子有嗎?
    現在的年輕父母都非常注重孩子藝術細胞的培養,為了培養孩子的藝術細胞,父母給孩子報畫畫、手工等各種興趣班,這些培訓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孩子的藝術創造力,弊端就是如果成了一項學習任務去做的話,孩子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導致孩子缺乏學習的興趣。倘若能讓孩子邊玩邊學習,在快樂的環境裡提升孩子的藝術感那就再好不過了。
  • 為孩子挑選4種類型的玩具,孩子越玩越聰明,你選得對嗎?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人都可以吃飽穿暖,大家的娛樂活動也越來越多。電子設備不斷更新,從按鍵手機到智慧型手機再到電腦,孩子們也逐漸學會了玩手機、玩遊戲、看視頻,長時間地使用屏幕給孩子的視力帶來了極大的傷害。
  • 9歲孩子差點失明,只因和同學玩「槍戰」,別以為它們只是玩具!
    9歲孩子差點失明,只因和同學玩"槍戰",別以為它們只是玩具!張先生有個9歲的兒子小宇,平常活潑好動,特別愛玩。當同齡人都在拿著手機玩耍的時候,小宇卻經常和小夥伴們在戶外玩耍。為此張先生很高興,他覺得自己的兒子陽光好動,這樣將來身體也會很好。
  • 家裡這3個地方越「亂」,孩子長大後越聰明,家長別收拾的太勤快
    在大人眼裡,孩子就像一個小惡魔,走到哪裡哪裡就凌亂不堪,尤其是0-6歲的孩子,弄亂也就算了,還不讓人幫忙收拾。多數家長這種時候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對孩子不是責怪就是罵,孩子將家裡弄得越亂,說明孩子的創造能力和想像力越強。
  • 真的沒必要給孩子買那麼多玩具
    所以讓孩子健康成長最終拼的還是是否有耐心和技巧去陪伴,耗時間也耗體力,孩子們絕不是給他們一堆玩具就可以自行長大的。很多玩具不在家長的引導下玩,買回來就直接變成了一堆垃圾。最後最吸引他們的可能還是電視和手機,有耳朵有眼睛就直接可以聽可以看,這種單方向被動接受信息的輸入容易執行,比把一個玩具玩出花樣和激情來容易多了。
  • 玩具店玩出「小天才」,越會玩玩具的孩子越聰明?
    據小月媽媽介紹說,其實全家人並未給孩子什麼特殊的輔導,夫妻兩個的遺傳基因也一般,就是普通的小生意人。對小月的教育由於平時工作忙都沒怎麼管教,但是小月自從上小學開始就展現了她過人的天分,學什麼都比別人快。或許是由於家裡開玩具店,小月從小就泡在玩具堆裡長大,店裡的玩具她都玩了個遍,應該是玩具開發了她的智力吧!每次家裡大掃除的時候我就恨自己,「這玩具咋這麼多呢?」
  • 燒腦好玩的益智玩具,讓孩子越玩越聰明
    由於骨牌是需要一張張擺上去的,在此過程中,若不當心手誤碰倒其中一張,或是擺放得不到位,便有可能「一招不慎,滿盤皆輸」。所以對耐心、細心、專注是一種考驗。這款玩具則把多米諾骨牌所傳遞的教育意義融合得恰到好處,它還獲得了2019年美國育兒產品獎(The National Parenting Product Awards)。
  • 這4種「為你好」的行為,可能會讓孩子「變笨」,家長要知道
    但是家長很多行為對於孩子來說其實並不好的,很有可能也會害了孩子,就是家長的好心辦了壞事。其實我們認為的很多孩子為了好的事情,反而會讓孩子越來越笨。總結了一下,大概有這4點,請各位家長對照一下。你怎麼那麼笨!雖然父母只要是好心,但是父母越吼孩子越笨,這件事情是有依據的。人記憶的時候依靠海馬體短期記憶,必須經過重複才能將記憶變成永久記憶。孩子一道題記不住,不是因為不認真,是因為沒有形成永久記憶,此時父母「吼叫」孩子,海馬體就會罷工。
  • 家中這三個地方越亂,代表孩子越聰明?終於知道收拾不完的原因了
    執筆:胡蝶 編輯:胡蝶 定稿:歐陽比文 自從家裡有了小孩子後,不管寶媽之前多愛乾淨的潔癖,多嚴重的「強迫症」統統立馬消失不見。
  • 9款益智類早教玩具,讓你的孩子越玩越聰明!
    以前我不太願意給東哥買太多的玩具,但是隨著月齡增加感覺他一天天的需求不再只是單一的陪吃陪喝陪睡陪玩,還得有自己的空間,並且能讓他坐得住、感興趣為首要。所以我就不停去給他發現好物不停的去搜索益智類玩具,我希望他能在學中玩,玩中學就很好。
  • 危險的愛:我們越愛孩子,就越傷害孩子! | Rafa觀點
    張小姐出生在一個小村莊,成長在一個非常貧困的家庭, 她覺得在她孩提時代她的物質太匱乏,沒有玩具, 沒有衣服, 沒有任何其他,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她想給到她的女兒「一切」。她永遠不會對女兒良好的願望說「不」,她想給到她一切,讓她在成長的過程中感到富足,讓她感覺良好,感到舒適,這樣她就什麼都不缺。
  • 父母這4個壞「習慣」,會讓孩子「越變越笨」,家長別不當回事
    作為父母,肯定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智商情商雙高,又聽話又懂事又孝順,總之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優秀的、最聰明的。但大多數父母不知道的是,孩子長大之後是聰明還是」笨「其實和父母是有很大關係的,可以說父母平常對孩子的教育和影響,決定了孩子以後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 李玫瑾: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有這3種表現,家長偷著樂吧
    每當幾個家長坐在一起,討論的無非是自家孩子有多淘氣,帶孩子有多難。孩子淘氣什麼都想碰什麼都想玩,根本不顧有什麼危險,家長只好跟著孩子後面時時刻刻圍著孩子轉。有的家長就想孩子要是乖點、老實點就好了。不過,你們知道嗎?這些越是難帶的孩子,往往長大後越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