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家長對這樣的場景都不陌生,一逛商場孩子在看見新玩具就一哭二鬧三抱腿。
但明明家裡就玩具堆山了,但無奈這些玩具買回來後,孩子根本就玩不了多少時間,擺弄幾下就沒新鮮感了。到頭來還是惦記著你的手機和ipad。
但每次孩子鬧過之後反思一下,這種情況,也許並不只是孩子的問題,更多時候,是我們家長忽略了玩具對於孩子的正向力量。
孩子喜歡玩玩具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是在多數家長看來,玩具被標註的更多的是分散注意力、玩物喪志、影響教育等標籤。
然而很多家長不知道的是,「玩中學」是學齡前兒童教育中一個很重要的理念。
換句話說,對於學齡前兒童的啟蒙,不是要刻意地「教」什麼。
而是把孩子學習的「土地」準備好之後,讓他們能在這片「土地」上做自己想做的,並有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關鍵。
所以,其實玩具是可以作為增強教育的手段的。
美國幼兒教育協會(NAEYC)研究顯示:
將玩具整合到家庭教育中並引導孩子合理使用玩具,能夠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執行能力、數學空間能力及專注能力等。
但是在玩具的選擇上,我們很多家長都是盲目且充滿隨意性的,很多時候並不知道該如何給孩子挑選,也許就是因為孩子喜歡而購買,也許更簡單粗暴的因為外表好看而購買。
其實對於孩子的玩耍,我一直強調兩個理念:探索性玩耍(exploratory play)和創造性玩耍(creative play)。
基於這兩個理念,我歸納了學齡前孩子應該擁有的幾大類玩具。
◆ 感官刺激類
目的:刺激感官,增強對事物的認知和早期科學啟蒙
對於感官開發,眼睛、手和耳朵的開發尤為重要,所以類似橡皮泥、太空沙等都是能很好刺激孩子感官的玩具。
除了可以購買這些玩具之外,家長也可以選擇「不花錢的創意」。
比如給孩子設置「玩水時間」,非常簡單,準備一盆水、幾個一次性杯子,再加上一些玩具小球就可以讓孩子很好的「玩中學」。
用一次性杯子讓孩子感受「下雨」
玩具小球的撈起與放下
圖片中這些不同顏色小毛球的擺放,不僅可以鍛鍊孩子的識別能力,而且毛球的材質也會對孩子的觸感進行開發。
◆ 大腦開發類
目的:提升孩子數學空間能力、專注能力
其實孩子在玩任何玩具時都是需要動腦的,但是有一類玩具會需要孩子格外的專注於解決問題。
比如搭積木時,孩子會想要搭成塔或者其他形狀;玩拼圖時,就自然而然的想要完成一塊拼圖。
說到大腦開發類的玩具,家長們總是會想到那些能發出聲響的,或者有炫麗燈光的酷炫玩具。
其實根據美國幼兒教育協會(NAEYC)的建議,給孩子選擇簡單、耐玩的玩具就足夠。
比如拼圖、積木、小釘板,還有各類穿繩玩具都是比較實用的開發孩子大腦的玩具。
◆ 藝術創造類
目的:提升創造力,培養孩子執行能力
藝術創造類的玩具不只是家長腦海中的畫畫,我們應該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儘可能從他們的興趣上來進行玩具的選擇,比如美國幼兒園經常給孩子玩的藝術遊戲——撕紙。
媽媽們一定深有體會,幾乎每個孩子都喜歡撕紙,衛生紙、報紙,連繪本都能被孩子的小手撕壞。
但其實,撕紙也是孩子的探索行為之一,所以對於家長來說,與其「拆了東牆補西牆」的阻止孩子,不如給孩子一個替代方案,也就是在撕紙中來提升孩子的創造力,培養孩子的執行能力。
家長可以讓孩子隨意揉捏一些彩色的軟紙,這個過程其實也是在鍛鍊孩子的手指力量和對顏色的辨別。
在這之後,需要家長引導孩子,將孩子撕下來的紙張,隨意的組成各種圖案。
如果寶媽們覺得這樣比較麻煩,也可以選購一些手工材料包,這種玩具會自帶各種軟紙和圖案模板,非常省事。
◆ 角色扮演類
目的:想像力、語言發展、社交能力
這種遊戲和玩具應該是媽媽們小時候也經常都會玩的,比如說,「過家家」、「扮演營業員」之類的。
對於角色扮演類玩具,媽媽們可以從以下2類中優先選擇:
1.玩偶類玩具:正常情況下,孩子會先認識自己,然後有意識的去認識世界、探索世界,一旦孩子認識自己後,他也就會開始意識到周圍的人和事,也就是說我們怎麼對待孩子,孩子就會如何對待和接受他人和世界。
所以,作為家長來說,能讓孩子正確對待和接受他人和世界的第一步就是給孩子準備一個玩偶,讓孩子學會愛和照顧他人,這就是在不斷發展孩子的自我認知。
2.情景演繹類玩具:這類玩具最常見的就是廚房、醫生、餐廳、超市等等。
我們在挑選主題,最好是孩子感興趣且熟悉的場景,比如孩子喜歡吃,就可以選擇餐廳類的玩具,再比如孩子動手能力很強,就可以選擇廚房類的玩具,這些都能很好的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和促進孩子語言發展。
大部分情況下,家長在給孩子選購玩具時總是會一不小心就買多了,而面對一籮筐的玩具,孩子很難將注意力集中在一個玩具上。
所以,我建議家長們一定要對家中的現有玩具做好歸納管理。
● 將家裡的玩具進行歸納整理,裝進收納箱中。
● 每次只拿出幾個給孩子玩,玩上幾周新鮮勁過去後再拿出新的玩具。
● 如果同時有幾個同類型的玩具,讓孩子充分探索完其中一個後,再拿出另一個。
● 同樣的玩具可以適合不同發展階段的孩子玩,不要總急於更換新玩具。
● 讓孩子一同參與到整理玩具的過程中,強化他的秩序感。
玩具大部分都是需要家長陪伴孩子一起玩耍的,尤其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玩耍的技能也需要不斷提升,如果缺少了我們的引導,孩子可能很難發現玩具中的奧妙。
對於如何引導孩子玩,很多家長都有著不小的困惑。
「我買的都是好玩具,可是孩子就是不會玩怎麼辦?」「我也想引導孩子玩,但是不知道該怎麼引導」
「他根本就不停我說的,每次手把手的教,可是他就是很排斥!」
當你試圖引導孩子時,一定要警惕自己的心態,是否過於急躁、功利、不夠輕鬆愉快。
對於孩子來說,玩具就是他們學習的工具,他們是通過玩來學習的,要用玩的心態來引導孩子。
我們在做演示時,正確的打開方式,應該是這樣的:
Step1.自己樂在其中,不用說太多話,當著孩子面不停的玩就好。
Step2.當孩子流露出興趣後,像朋友一樣邀請他加入,平等的與他分享你的玩法。
Step3.允許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玩,不要糾正與幹涉,要讓孩子願意和你玩。
大家發現沒,其實有趣的父母演示,靠的就是榜樣的力量!
你想讓孩子對某個玩具感興趣,首先自己就要先對這個玩具感興趣。
希望孩子們具備的好習慣、好技能,我們自己就應該先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