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過去是一個臉皮很薄的人,嘗試過生活的洗禮,歷經了社會的考驗。我漸漸明白一些道理,那就是臉皮,一定要有厚度。這種厚度,如同人的心靈成長一樣,在不經意之間,會變得有了別樣的「味道」。
厚臉皮,有一個很大特點,就是「去情緒化」。所謂去「去情緒化」,是當你面對外來的壓力和刺激,心中能夠不起波瀾,能夠任由外在冷嘲熱諷,甚至辱罵加身,卻能夠巋然不動。看似是臉皮的厚度,其實,本質上是對心的錘鍊,從心的外化,反應在「臉皮上」,就有了生動恰切的比喻。當然,臉皮厚,也可以用廣義上的「忍辱修」來表示。歷史上,臉皮巨厚的人很多,比如《厚黑學》中,李氏拿出「劉備和曹操」來比喻「厚與黑」,而整部書籍的精華和亮點,就是那句:「厚而無形,黑而無色。」這句話,我常在某群作為談資,所謂厚到最高境界,是沒有「表面形象」的,這句話很有意思,一個人的臉皮厚,會被人罵稱是「二皮臉」,我們知道如果人有了兩層麵皮,會被一些人說成是「不知羞恥」的事情。但其實,這種臉的厚度並不是貼了幾層「面具和臉譜」那麼簡單,而是能夠讓你的臉面,連同內心,做到如如不動,堅如磐石。那時候,臉皮的厚,已經融化在心靈的自在與自然之中,哪裡還有所謂的「尺度和量化」呢?同理,黑而無色,就是你的心眼足夠黑時,黑到極致,卻是無有顏色可尋的。「黑白」,是太極的兩個可以轉化的區域模塊兒,當我們黑到極致就是白的延展,而到了極點的「黑」,就是超越太極弦的臨界狀態,那時候的黑,已經不能用「黑」來形容,這就是老子所說的「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厚黑學》運用的面很廣,職場中,社會法則裡,都離不開一點「厚黑」,但能夠成為李氏知音的人,想來未必很多,他教會我們的,本質上來說,並不是對立於外環境下的機巧和方便,而是讓自己的臉,變得厚到沒有了尺碼,歸化無形;讓心練得如同沒有了顏色,歸化無相,最終帶我們進入一種返璞歸真,不落人生對待的練達之境。這種境界,遠非所謂「恬不知恥」可比。過去,讀過一本說,叫做《社會如此險惡,你要內心強大》,大多還是停留在如何面對千變萬化的人生的表現形式,可「內心強大」這個詞,用的實在「討巧」,只有內心強大了,才能撐起足夠厚的臉皮,這點,我們會從外化的生活中得到啟發。「厚黑」二字,很有意思,它分別從「臉」和「心」入手,也是告訴我們一種對立和辯證,那種外在的臉和內在心進入同步狀態,從外到內,又由內到外,體用即是,化一為二,合二為一,都繞不開心相的變化和境界的升級。
在某群裡,群友們常與我開各種玩笑互動,不論他們怎麼看待我,不論他們說什麼挖苦和譏諷的話,但對我來說,都可以一笑了之。原因,就是那種言語的效力,很難對我形成傷害,那種內心的免疫力,足以抵抗外來不同的譏諷和嘲弄。如果在意的多,還是心內的執著不能夠化掉,內心強大與否,離不開對生命本質體認的程度。所以,群裡才有了各種聲音,說我最大的優點不是什麼學識淵博,而是「臉皮超級厚」。我很喜歡他們對我這種「讚美」。那時候,我還會想到老師曾經在書中教化的一句話:「要想修心,首先要讓自己的臉皮,練到如同城牆一樣厚。」而捫心想來,我要走的路,還有很遠很遠······
但問耕耘,不問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