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醫同城(zytongcheng)
導讀:荊芥、防風、紫蘇都是辛溫解表的,但各有不同,荊芥輕揚走肌膚,止咽喉癢;防風祛風勝溼,入肌肉,治胸中癢;蘇葉味辛入肺,色紫入血,外散皮毛,內舒胸膈,解鬱利氣。本文詳細介紹了作者的使用心得,供大家參考。荊芥·防風·紫蘇
荊芥,辛,溫。入肺、肝經。
祛風解表有專長,《神農本草經》(以後簡稱《本經》)雲其「主寒熱,鼠瘻,瘰癧生瘡。」
其氣輕揚,專走肌膚,不似防風袪風能深入骨肉。我認為荊芥具有解毒、止癢、利咽喉三大作用。
解毒:本品辛溫,發散風寒。辛而不烈,溫而不燥。無論風寒、風熱,都可使用。凡一切感冒,惡寒、發熱,無汗或少汗、咳嗽,鼻塞等症,均選用之。以其能解表邪,解病毒也。
觀《攝生眾妙方》之荊芥敗毒散,治瘡腫初起,便是解毒先例,不過彼用於外科,我用於內科而已。
止癢:《醫宗金鑑》消風散,治皮膚病癢,首列荊芥散風止癢。荊芥內服或煎湯洗浴,對皮膚癢症皆有顯效,既能止外癢,當然能止內癢。感冒咳嗽,患者多先覺喉癢。
同時才迸發咳嗽。荊芥擅長止癢散邪,服用後,咽喉癢除,咳嗽也隨之緩減。是借鑑成方,由外及內的思路。
利咽喉:《三因極一病證方論》荊芥湯,治咽喉腫痛,聲不出,咽之痛甚。組成荊芥湯的荊芥、桔梗、甘草三味藥,《醫學心悟》止嗽散全都收入,我又推而廣之,用治喑症。
凡外感咳嗽,伴有聲啞或失音,或發聲困難者,認為是風邪結而不散,屬於「金實不鳴」,必用荊芥湯祛風散結利咽喉,屢用多驗。
防風,辛、甘,微溫。入膀胱、肝、脾經,擅長祛風勝溼。
《本經》:「主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目盲無所見,風行周身,骨節疼痛。」本品解表散寒,兼能除溼,多用於風溼痺痛,不宜用於風熱各證。
療風寒外感、溼痰內泛之咳嗽:我的經驗方為防風平胃二陳湯。以防風瀉肺中實邪,蒼朮燥溼健脾,厚樸除滿寬胸,亦降氣逆,茯苓、半夏、陳皮、甘草的綜合功效是燥溼化痰、理氣和中。無一味直接止咳藥而咳可止。
治胸癢:咳嗽喉癢者用荊芥,咳嗽胸癢者用防風。胸中作癢而咳。是肺之氣管中有風,非荊芥可散。
我用防風深入託出而散之,非常有效。如屬上焦津液虧乏或陰虛火炎而致胸癢乾咳者,當忌防風之辛散。
解流行感冒病毒:凡屬流行感冒所致的咳嗽、頭痛、肢體酸痛等症。服用防風後,周身出汗。
病毒解散,咳嗽因而減輕。防風也治咽喉不利,喉間有痰水上泛而咳。但不宜於咽喉乾燥的患者。
紫蘇葉,辛,溫。入肺、脾經。發表散寒,寬中行氣。
《本草正義》:「紫蘇芳香氣烈……外開皮毛,洩肺氣而通腠理。上則通鼻塞,清頭目,為風寒外感靈藥;中則開胸膈,醒脾胃,宣化痰飲。
解鬱結而利氣滯。」紫蘇之蘇,有舒散之義,故凡氣弱表虛而無風寒外感者以及出血證,均應慎用。
治咳血:《洄溪醫案·痰喘》記載松江王孝賢夫人,素有咳血症,又感冒風寒,竟成痰喘,不能平臥,日夜俯幾而坐。
徐大椿診斷為「小青龍證」,逕投麻黃、細辛、桂枝、乾薑等品而效,謂「急則治標」。咳血症又因風寒痰喘、不避辛溫發散而效,並未動血,對我啟迪較大。
在臨證中遇到外感風寒咳嗽,痰中帶血者,試用蘇葉5~6g,蘸醋以後,炒幹,入煎劑既散風寒,亦止痰血,取效較捷。是取蘇葉「外開皮毛,洩肺氣而通腠理」,以代麻、辛、桂、姜,取醋之酸收,以代小青龍湯中之五味子也。如率投陰柔藥止血,則留邪,病必糾纏。
治喘嗽:《和劑局方》蘇子降氣湯。以蘇子降氣平喘為主藥,治療痰涎壅盛,咳喘短氣。胸膈滿悶。咽喉不利之證。據臨證觀察。斯證多因外感風寒所誘發。所以我喜用蘇葉,不用蘇子,取其散寒、寬中行氣,用桂枝不用肉桂,取其走肌表而無須溫腎納氣。對於「風寒咳嗽痰涎喘」,療效益佳。乃變原方之降為散矣。
按:荊芥、防風、紫蘇葉、均屬辛溫表散之品。惟同中亦有異。荊芥輕揚走肌膚,止咽喉癢;防風祛風勝溼,入肌肉,治胸中癢;蘇葉味辛入肺,色紫入血,外散皮毛,內舒胸膈,解鬱利氣。
三味俱能解毒,然亦各有側重。荊芥長於解瘡癢之毒;防風長於解流感之毒;蘇葉善治魚蟹之毒。用藥時應加區別,不宜混同。
本文來源《臨證用藥經驗》,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作者/龔士澄,版權歸權利人所有。潮安村醫張仲林立德行醫 專治痒疹和胃病
《【銘謝】張仲林五十九歲生日祝福詩文錄》餘筆
《潮州市潮安區金石鎮張厝巷村衛生站遷址誌慶》餘筆
張仲林的作品「《黃帝內經》之'飲食有節'探微」榮獲」2020年南方健康科普大賽」優秀獎
張仲林的攝影作品《抗擊疫情我們在行動》獲」2020年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戰疫紀實攝影大賽」入選作品獎
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保障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全文來了,這些條款跟醫生最相關!
潮安健康文章大全(2019年版)
張仲林痒疹胃病好文盤點(2019年版)
張仲林痒疹胃病錄 ( 2020年完整收藏版 )
張仲林工作室痒疹胃病錄 ( 2020年完整收藏版 )
【媒體報導】潮安村醫張仲林,治皮膚病是家傳「拿手活」,治頑症從脾胃入手……
【嵌名楹聯同題】潮安張仲林
贊專注於痒疹胃病診治領域的張仲林醫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
【魯人周逰】小寒
【胃腸病】乳果糖在便秘治療中的應用
【胃腸病】治療胃痛的三合湯
【胃腸病】治療「胃病」的不二法門是什麼?
【中醫醫案】國醫大師劉尚義驗案6則,活用經方巧用藥,辨治外科疑難重症
【中醫醫話】補元氣胃氣,麥芽和稻芽更配哦
【西藥寶鑑】不宜與嗎丁啉合用的5種胃藥
【中醫醫案】田淑霄治皮膚病醫案二則
【中醫醫案】治風瘙癢4則,一從內風,一從外風
【中醫醫案】四個醫案助你理解「脾升胃降」的臨床應用
小重山·贊潮安張仲林
【中醫醫話】溫補脾腎法治胃下垂
【胃腸病】原來胃潰瘍是這麼分期的,哪種最嚴重你知道嗎?
【胃腸病】脾胃病中醫治療15法
【胃腸病】國醫大師治療胃痞病用藥規律
2021年中國年味攝影大賽徵稿隆重啟動……
【胃腸病】中藥會傷胃嗎?
【胃腸病】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療
治痒疹與胃病,他就是張仲林!
【胃腸病】葉熙春先生治療胃痛臨床經驗
張仲林( ID:e41121 ) 微信公眾號除原創外,所有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資源均來源於網絡,不代表張仲林觀點,版權屬於原作者。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註明作者、來源、微信公眾號。我們尊重著作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如涉及版權爭議,請著作權人告知我方刪除,謝謝。對使用張仲林微信公眾號信息和服務所引起的後果,張仲林不做任何承諾。本公眾號發布內容僅供同行之間學習交流,非專業人員請至正規醫療機構或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選擇治療用藥方案。
郵箱:zhonglinzhang@126.com
編輯:寒香醫路
感謝您抽出 · 來閱讀此文
更多精彩請點擊【閱讀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