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藥丨荊芥:散風解表,透疹止癢,止血.

2021-02-12 神草世家

來源:

本品為唇形科植物荊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 的乾燥地上部分。

相關名:

荊芥、姜芥、鄭芥、荊芥炭

產地:

主產於江蘇、河北、浙江、江西等省。多為栽培。

採收加工:

夏、秋二季花開到頂、穗綠時採割,除去雜質,曬乾。

本品莖呈方柱形,上部有分枝,長50~80cm,直徑0.2~0.4cm;表面淡黃綠色或淡紫紅色,被短柔毛;體輕,質脆,斷面類白色。葉對生,多已脫落,葉片3~5羽狀分裂,裂片細長。穗狀輪傘花序頂生,長2~9cm,直徑約0.7cm。花冠多脫落,宿萼鍾狀,先端5齒裂,淡棕色或黃綠色,被短柔毛;小堅果棕黑色。氣芳香,味微澀而辛涼。荊芥呈不規則的段。莖呈方柱形,外表面淡黃綠色至淡紫紅色,被短柔毛。切面類白色。葉多以脫落。穗狀輪傘花序。氣芳香, 味微澀而辛涼。為不規則的段,長5mm。全體黑褐色。莖方柱形,體輕,質脆,斷面焦褐色。葉對生,多已脫落。花冠多脫落,宿萼鍾狀。略具香氣,味苦而辛。

辛,微溫。歸肺、肝經。

性能特點:

本品辛香發散,微溫不烈,藥力平和,入肺、肝經。生用長於發散,善散風解表、透疹止癢,為解表散風通用藥,治表證及疹癢無論風寒風熱皆可。炒炭性變收斂,善止血,治各種出血可選。

                                                      

功效:

散風解表,透疹止癢,止血。

主治病症:

(1)風寒表證,風熱表證。

(2)麻疹透發不暢,風疹瘙癢。

(3)瘡瘍初起有表證者。

(4)(荊芥炭)衄血,吐血,便血,崩漏等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不宜久煎;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燻洗,搗爛外敷或研末調敷。荊芥穗發汗力強。發表透疹消瘡宜生用;止血須炒炭用。

使用注意:

本品辛溫發散,耗氣傷陰,故體虛多汗、陰虛頭痛者忌服。

故事:

很早很早以前,有位年過30的婦人,初次懷孕生下一個男孩,全家高興不已,就像慶祝盛大節日一樣,招待家族親朋,近鄰好友,持續幾日。儘管是剛剛出生的孩子,可家人們不管是誰,就像抱著寶貝一樣,家中整日充滿了喜悅的氣氛。

有一天午飯後,大家爭著哄過孩子後,各自帶著笑意,離去午休。在靜靜的屋裡,只有母親仔細地看著剛剛出生不久的孩子的臉頰,臉上浮現出一種無比的幸福感,一種陶醉的心情從心底不由自主地湧出,她輕輕地撫摸著孩子細嫩的臉蛋兒,帶著微笑,在孩子身旁也睡著了。

產婦睡著睡著,覺得身體很熱,無意識地掀去薄薄的被子。由於連日來家中宴請四方親友的勞累,不知不覺一直睡到黃昏,家人準備晚飯的聲響也沒有使她醒來。

她丈夫和小妹進屋想叫起她吃飯,只見她像喝醉了酒一樣,直直地躺在床上,手腳稍微硬直,已經不省人事了。在此之前,仍沉浸在喜悅之中的家人們,見此情景,人人臉上剎時由晴轉陰,能沉住氣的,臉上也露出驚異的表情,還未顧上商量如何是好,早已有人跑出去請醫生了。 

不多會兒,第一位醫生請來了。他看著產婦的病狀,經過很長時間的診脈、思考,最後搖搖頭,一言不發地低頭走了。第二位醫生也被請來了。他聽了病情介紹,看看病人,還未診脈,表示毫無辦法後告辭了。

接著,第三位醫生也來了,他也只是看看病人的樣子後,搖搖頭就走了。連著請了三位醫生,都沒有醫治辦法,急得家人團團轉,有的人發出了悲哀的哭泣聲。

正在此時,從正對大街的大門外,走進一位也不叫門打招呼的老人,看上去已有相當的年紀。雪白的頭髮、鬍鬚,眼睛炯炯有神,聽覺也很敏銳,腳步雖慢卻很有力,使人感到是位非同尋常的老者。

老者進屋後,先是止住了人們的哭泣聲,又仔細地詢問了產婦及家人的生活情況後,走近產婦的床前看了看,慢慢說道:「讓我來試著給她治療,你們看好嗎?」產婦的丈夫聽罷,拉住老者的雙手,剛想要雙膝跪下,被老者制止住了。

「讓我治療是行,可是,我還沒有把握。因為眼下還沒有能治療此病的藥材。如果治不好,請你們一定不能恨我呀。」家人們聽後,再看眼前的情景,別無其它的選擇,只能照老者說的去做了。

老者從身上的衣兜裡隨手掏出一個小瓶,從中取出一些黃褐色的粉末,用紹興酒調勻,將病人的嘴掙開,將藥液灌進胃內。老者讓家人們紛紛坐在婦人身旁,觀察著她臉色的變化情況。 

此刻,讓人覺得時間就像停止了一樣,屋裡又靜得出奇,好容易過了三四個鐘頭。這時,婦人的手微微地動了一下,一會兒腿腳也相繼動了幾下。看來,病人漸漸地恢復了知覺,緊張的神色從老者的臉上消失了,臉上露出了笑容。

病人的甦醒及老者的表情,感染了在場的家人,低沉的氣氛一下子煙消雲散了。老者又按同樣方法,連著給病人又服了幾次藥,只見她病情一點點兒地好轉起來。又過幾日,產婦終於從床上坐了起來。

老者向家人講解了治癒的基本方法,又說產婦危難之時已去,讓大家儘管放心,說完想告辭離去。他們拉著老者的手,再三道謝,感謝老者的救命之恩,並希望老者賜教一二治病的方法。

老者笑著答道:「我用的藥是荊芥。當初我看到產婦的病情後,判斷是因為產後勞累,內熱蓄積體內,汗出又導致毛孔開放,故而風邪從汗毛孔侵入體內,導致中風,繼而引起昏睡。為了散發體內風熱邪氣,使其上行而發散,在這方面荊芥是有很好作用的一味藥,且很常用的。雖然從道理上講是可以的,但荊芥治療此種病例還沒有經驗,所以前兩天試著治療時,我是很擔心的。」

老者稍作停頓後接著說道:「現在仔細想起來,荊芥的功效對此種病例有如此的療效,對我來講是一很大的發現,真是值得慶賀的事。」 

就這樣,荊芥用於產後中風症,漸漸地被廣泛地使用起來了

相關焦點

  • 荊芥、防風、紫蘇解表3藥,如何用好?
    荊芥·防風·紫蘇作者/龔士澄祛風解表有專長,《神農本草經》(以後簡稱《本經》)雲其「主寒熱,鼠瘻,瘰癧生瘡。」其氣輕揚,專走肌膚,不似防風袪風能深入骨肉。我認為荊芥具有解毒、止癢、利咽喉三大作用。解毒:本品辛溫,發散風寒。辛而不烈,溫而不燥。無論風寒、風熱,都可使用。凡一切感冒,惡寒、發熱,無汗或少汗、咳嗽,鼻塞等症,均選用之。以其能解表邪,解病毒也。觀《攝生眾妙方》之荊芥敗毒散,治瘡腫初起,便是解毒先例,不過彼用於外科,我用於內科而已。止癢:《醫宗金鑑》消風散,治皮膚病癢,首列荊芥散風止癢。
  • 【中藥學堂】荊芥
    飲片 荊芥呈不規則的段。莖呈方柱形,外表面淡黃綠色至淡紫紅色,被短柔毛。切面類白色。葉多以脫落。穗狀輪傘花序。氣芳香, 味微澀而辛涼。荊芥炭為不規則的段,長5mm。全體黑褐色。莖方柱形,體輕,質脆,斷面焦褐色。葉對生,多已脫落。花冠多脫落,宿萼鍾狀。略具香氣,味苦而辛。
  • 【中藥擷英】荊芥、防風、紫蘇解表3藥,如何用好?
    祛風解表有專長,《神農本草經》(以後簡稱《本經》)雲其「主寒熱,鼠瘻,瘰癧生瘡。」其氣輕揚,專走肌膚,不似防風袪風能深入骨肉。我認為荊芥具有解毒、止癢、利咽喉三大作用。 解毒:本品辛溫,發散風寒。辛而不烈,溫而不燥。無論風寒、風熱,都可使用。凡一切感冒,惡寒、發熱,無汗或少汗、咳嗽,鼻塞等症,均選用之。
  • 常用中藥藥性——荊芥
    【分類】發散風寒藥【功效】透疹療瘡,散寒解表。【功效特點】本品辛而微溫,芳香而散,氣味輕揚,故能驅散風寒邪毒,凡風在皮裡膜外而見肌膚灼熱、頭目昏眩、咽喉腫埔、身背疼痛、皮疹未透等,用之無有不效。【功能主治】1.祛風解表:用於外感風寒,發熱惡寒,頭痛無汗等症,2.透疹療瘡:用於麻疹透發不暢,或風疹瘙癢,瘡瘍初起,惡寒發熱,具有表證者。4.止血,用於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等症。炒炭治便血,崩漏,產後血暈。
  • 施今墨:「疏表透疹解毒止癢」對藥三則
    今日推文選取「疏表透疹解毒止癢」部分對藥做一介紹,合於當下時節,希望能給大家的臨床提供一些幫助。單味功用:浮萍浮於水面,隨風蕩漾而得名。因其背部為之紫色,故又叫紫背浮萍。味辛,性寒,入肺經。伍用功能:浮萍體輕氣浮,偏走氣分,善清氣分邪毒,以散風,祛邪,透疹,利尿;紫草專入血分,長於清血分熱毒,以清熱涼血,解毒化斑。二藥伍用,一氣一血,氣血兩清,透疹解毒,祛風止癢,其功益彰。
  • 止癢的十種方法(含代表方)
    治以發散風寒,解表透疹。 方用麻黃湯加減。 麻黃、杏仁、桂枝、甘草宣肺開腠、發汗散寒。加荊芥、防風驅風外出,浮萍草、白蘚皮、地膚子、蟬蛻散風透疹止癢,使邪隨汗解。 治以疏風清熱、透疹止癢。 方用防風通聖散加減。 防風、荊芥、薄荷發汗解表,使風熱從汗而解;梔子、黃芩清三焦肺胃之火;蟬蛻、地膚子、牛蒡子疏風解肌透表疹;連翹、當歸、赤芍利血活血,解血中毒;大黃、芒硝通裡洩熱,使風熱毒邪表裡分消而解。
  • 治癢精華:止癢10大法!
    治以發散風寒,解表透疹。方用麻黃湯加減。麻黃、杏仁、桂枝、甘草宣肺開腠、發汗散寒。加荊芥、防風驅風外出,浮萍草、白蘚皮、地膚子、蟬蛻散風透疹止癢,使邪隨汗解。二、疏散風熱止癢法:衛外不固,風邪侵襲,客於皮毛腠理之間,鬱久化熱,風熱相搏,身熱發癢,出現紅色粟粒狀丘疹,多發在四肢外側背部,春夏為重。
  • 百歲爺爺說:治癢精華:止癢10大法!
    治以發散風寒,解表透疹。方用麻黃湯加減。麻黃、杏仁、桂枝、甘草宣肺開腠、發汗散寒。加荊芥、防風驅風外出,浮萍草、白蘚皮、地膚子、蟬蛻散風透疹止癢,使邪隨汗解。二、疏散風熱止癢法:衛外不固,風邪侵襲,客於皮毛腠理之間,鬱久化熱,風熱相搏,身熱發癢,出現紅色粟粒狀丘疹,多發在四肢外側背部,春夏為重。
  • ​百歲爺爺說:治癢精華:止癢10大法!
    治以發散風寒,解表透疹。方用麻黃湯加減。麻黃、杏仁、桂枝、甘草宣肺開腠、發汗散寒。加荊芥、防風驅風外出,浮萍草、白蘚皮、地膚子、蟬蛻散風透疹止癢,使邪隨汗解。二、疏散風熱止癢法:衛外不固,風邪侵襲,客於皮毛腠理之間,鬱久化熱,風熱相搏,身熱發癢,出現紅色粟粒狀丘疹,多發在四肢外側背部,春夏為重。
  • 辛涼解表藥之經典配方解讀,值得收藏
    上次我們講了辛溫解表藥,這次說說辛涼解表藥,也就是發散風熱藥。常見的夏桑菊顆粒,小柴胡顆粒,升麻葛根湯等經典配方又有什麼妙處呢?一起來分析!桑葉桑葉味苦、甘,性寒;歸肺、肝經;本品可疏散風熱,清肺潤燥,平肝明目,涼血止血;桑葉生用疏散清洩力較強,秋末經霜後蕭殺清洩之性可增加,而蜜制後苦甘相當清潤力較好。
  • 民間偏方 : 治癢精華:止癢10大法!
    治以發散風寒,解表透疹。方用麻黃湯加減。麻黃、杏仁、桂枝、甘草宣肺開腠、發汗散寒。加荊芥、防風驅風外出,浮萍草、白蘚皮、地膚子、蟬蛻散風透疹止癢,使邪隨汗解。治以疏風清熱、透疹止癢。方用防風通聖散加減。防風、荊芥、薄荷發汗解表,使風熱從汗而解;梔子、黃芩清三焦肺胃之火;蟬蛻、地膚子、牛蒡子疏風解肌透表疹;連翹、當歸、赤芍利血活血,解血中毒;大黃、芒硝通裡洩熱,使風熱毒邪表裡分消而解。
  • 中醫妙招止癢,思路果然獨到
    本文理論依據:《靈樞·本髒》、《本草經疏》  列位看官,今天要為你說上一病,乃是生活中常見的皮膚瘙癢。
  • 荊芥裡面有荊芥穗嗎
    荊芥為唇形科植物荊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Briq. 的乾燥地上部分。
  • 中草藥15 荊芥
    荊芥炭:取切段的荊芥置鍋內,用武火炒至焦黑色,存性,少噴清水,取出曬乾(荊芥穗炭方法同)。性味:性微溫,味辛歸經:歸肺經、肝經功能主治:祛風,解表,透疹,止血。主感冒發熱,頭痛,目癢,咳嗽,咽喉腫痛,麻疹,癰腫,瘡疥,衄血,吐血。
  • 每日一藥——牛蒡子
    3、牛蒡子配檉柳:牛蒡子能疏散表邪而解毒透疹;檉柳能發表透疹。二藥相合,增強解表透疹之功。常用治麻疹透發不暢及癮疹瘙癢者。4、牛蒡子配白芷:牛蒡子清熱解毒消腫;白芷活血消腫排膿。二者配伍,解毒消腫排膿之功更優。常用治瘡癰腫痛或膿成不潰,並常與金銀花、連翹等同用,以增強其排膿解毒之功。5、牛蒡子配山藥:牛蒡子清熱宣肺祛痰;山藥補益脾肺。
  • 辛涼解表十大名方,不可不知啊!
    【方解】本方為辛涼解表的主要方劑。其中以桑葉、菊花、薄荷疏散風熱為主要藥。連翹、鮮蘆根清熱解毒,生津止渴。桔、杏、草宣肺利咽,止咳化痰。諸藥合而清風熱,止肺咳,較銀翹散為佳。陽明熱盛煩渴者,可加知母、生石膏。銀翹散(《溫病條辨》)→溫病初起【歌訣】銀翹散豉桔荊牛,竹葉蘆根薄荷甘;溫病起初頭痛熱,咽痛口渴服之安。
  • 偏方:皮膚瘙癢症,中藥止癢湯
    【功效】清熱利溼,祛風止癢。【方解】方用苦參、黃柏清熱利溼;蛇床子、地膚子、花椒祛風止癢;甘草解毒,並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清熱利溼,祛風止癢之功。 【主治】全身皮膚瘙癢症。【方解】方用熟地黃、丹參滋陰活血;苦參清熱利溼;地膚子、蟬衣、烏梢蛇、露蜂房祛風止癢,且露蜂房還有解毒之功。合而用之,共奏滋陰活血,祛風止癢之功。【主治】皮膚瘙癢症。
  • 趙紹琴:妙用荊芥經驗淺識
    荊芥炒炭用能入血止血,故為止血要藥,可用於多種出血證候:①腸風便血。腸風者乃風邪留戀於腸中而致便血不止,荊芥能除風邪,炒炭後入於血分搜剮腸絡中之風邪,故治腸風便血,其效甚捷。若便血之由溼熱下迫者,用之尤良,以風能勝溼故也,當配黃柏、山梔,則下焦溼熱必去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