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又名《南華經》,是戰國中期的莊周及其門生所著,該書既有高深的哲學思想,又有浪漫的文學藝術氣息,是先泰諸子學說中的代表作。
《莊子》分內篇、外篇、雜篇共計33篇,今天我們說得」心齋「出自內篇中的《人間世》。
人生世間,有諸多煩惱,關於感情的,關於事業的,關於家庭的,不一而足。其中關於感情的佔了大半,畢竟人是感情動物,而感情本身極為複雜,人又善變,難免會生出諸多煩惱,正所謂「大千世界三千煩惱,唯感情最苦」。
那怎麼去除這感情中的些煩惱呢?我們來看下《心齋》。
《心齋》是以孔子和顏回的對話的形式敘述的,顏回遇到了麻煩,想不到更好的解決辦法,向孔子請教良策,孔子,你先進行齋心,我再告訴你辦法。顏回說,我家裡窮,好幾個月沒喝酒吃葷了,這算不算齋心呢?孔子答到,你這是「行齋」,而不是「心齋」。
何為「心齋」
孔了曰:」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
什麼意思呢?就是摒除雜念,精神專一!不用耳聽,而用心去領悟;不用心去領悟而用心境去感應。什麼是心境,就是柔順而能感應萬物的那種境界。只有大道才能匯集於凝寂虛無的心境,而凝寂虛無的心境就是」心齋「。
總之,心齋就是比領悟更高層次的境界,是心靈的高層次境界,是心境。
比如說,我們都知道學習能力的高低主要靠領悟能力,而王陽明卻說:」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此處所說的就是心齋,也就是心境。
那怎麼用心齋去除感情中的煩惱呢?簡單說就是感應。
萬物皆有先兆,感情也不例外,只要有先兆,你就能感應到。
首先,喜歡一個人是藏不住的。
討厭一個人我們可心假裝喜歡,而喜歡一個人是假裝不出來的,哪怕你假裝討厭她,哪怕你對她疾聲厲色,可是行動上的關愛和偏愛卻瞞不過所有人。因為真正的喜歡是由內自外地。所以說,看一個人是不是喜歡你,不要聽她說什麼,而是看他做什麼.
其次,喜歡一個人是不忍心騙她的。
在感情中,都怕暴露自己的缺點,怕對方不喜歡,有時就拿謊話去欺騙,這又何必呢?如果他連你的缺點都不能包容,那還談什麼喜歡呢?感情中的欺騙是最致命的,畢竟再厚的紙也包不住火。一個真正喜歡你的人是不忍心欺騙你的,他還能包容所有的缺點,除非你的缺點是「你不喜歡他」。
最後,若不愛,請放手,給對方以自由。
感情中最殘忍的不是不愛了,而是不愛了還不放過對方。如果有一天,曾經相愛的兩人不再彼此相愛了,一定要記的放過對方。因為,愛是自己的事情,被愛是對方的事情,相愛才是彼此的事情,如果不再相愛了,就放過彼此,各作各的事情,那才不辜負曾經相愛的時光。
上面說的這些,我們都能很明顯的感應到,只是人一旦動了真感情,其智商都是直線下降,基本為0的,所以很多人都是在愛與不愛的痛苦中糾纏、掙扎。對自己原本明顯感應到的事情也就不那麼自信了,
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呢?
最好的方法就是開誠布公地坦誠相見,用最直接的話問對方要最直接的答案,如果對方模稜兩可,或者乾脆不回答,那就不要再問了,他就是不打算放過你。那你接下來知道該怎麼辦了?不要再懷疑,不要再糾結,也不要再替對方找藉口了,否則,你在這感情的泥潭中永遠出不來。
感情中,最重要的還是要懂得珍惜,珍惜這份真誠,珍惜現在的分分秒秒,不要等失去了才知道後悔。
感情中的煩惱佔了諸多煩惱中的大半,「心齋」不但能幫你去除感情中的煩惱,其他煩惱也是一樣。
人生苦短,去日苦多; 縱有三千煩惱,不如拈花一笑,
讀懂《莊子》中的心齋,感情中的煩惱可去除大半,世間諸多煩惱也可去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