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國有著漫長的歷史文化,而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的祖先創造了數不清的文化珍寶,但因為種種原因,有的珍寶並未在歷史長河中流傳下來。有趣的是,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有的人出於種種原因,對這些作品進行仿製,而仿製的作品,在今天反而成為了傳世之寶。比如說東晉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早已失傳在歷史上,流傳下來的是唐人的雙溝臨摹本,即便如此,這一臨摹本在今天也已經成為了無價之寶。
最早的仿製的從宮廷中開始的,皇室收藏真跡,命宮廷內部的工匠進行仿製,再贈給親近的大臣等等。而這樣的仿製到了民間,就成為了我們現在所說的「文物造假」,而造假出來的東西,被我們稱為「贗品」。贗品是古董以及書畫市場交易中以假亂真的行貨,製作贗品的人往往有著高超的技藝,尤其是書畫方面的,一筆一划,一花一草,一山一水,都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有時候,就連行家看了都連連讚嘆,能做到這程度,仿製的人也足以稱為行家。而在我國的書畫史上,就有這樣一個將「贗品」做到登峰造極的畫家。
國畫大家張大千
1899年5月10日,張大千出生於四川省內江市一個書香門第家庭,從八歲開始,張大千就跟隨著自己的母親學習繪畫。他留學日本,再日本期間也堅持學習繪畫,回國後拜當時上海的書法名家曾熙、李瑞清為師,初次舉辦畫展,一百多幅畫作竟全部賣出去了,從此以後便以賣畫為生。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張大千遊歷世界,在國際上獲得了巨大的聲譽,被西方藝壇稱為「東方之筆」,同時也被稱為「臨摹天下名畫最多的畫家」。
張大千的繪畫技藝非常的高超,無論是國際上還是國內,張大千都有著很大的盛譽,且與齊白石起名,被稱為「南張北齊」。但當時上海的一眾畫家對張大千並不友好,而原因就是張大千是以臨摹出名的,且還時常賣仿畫。就連齊白石也對張大千嗤之以鼻,普通人為了謀生賣仿畫可以理解,他不明白張大千已經身在畫壇中,也不愁生計,為什麼一定要賣仿畫?尤其是張大千這般技術高超,且仿畫仿得登峰造極,就更能夠騙到其他人了。張大千的仿畫真的有這麼神奇嗎?那就要說到他仿的《江堤晚景》了。
500兩黃金買畫只為臨摹
《江堤晚景》為五代南唐時期董源的畫作,也是他傳世作品中最出名的一幅。作為歷史上最有名的山水大家之一,董源的畫作是後世山水畫家臨摹的對象。1946年,張大千為了得到這一幅《江堤晚景》的真跡,花了500兩黃金,在當時那個年代,500兩黃金可不是一個小數目。都說「亂世黃金,盛世古董」,張大千恰恰相反,他買下這幅畫的原因也不是為了珍藏,純粹是為了臨摹,終日苦練,最終臨摹出了一幅令他滿意的畫作。而這一幅臨摹的畫作,仿的雖假似真。且在仿製完成後不久,他就標價八百萬法幣進行售賣了。
一幅「贗品」如今賣1.3億元
2017年的某一場拍賣會上,張大千仿製的這一幅「贗品」現身市場,並且一舉賣出了1.3億元的天價。雖是「贗品」,加上了張大千的名字,配上這個價錢就不足為奇了,要知道張大千的仿畫可不是粗製亂造。再加上張大千在我國畫壇上也有很大的名氣,它的作品在如今的拍賣市場上,也屢屢拍出高價。董源的真跡如今北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館,有興趣的人可以對比一下這兩幅畫作,看看張大千這幅畫到底值不值1.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