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7 19: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弘揚林草時代精神,落實《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於開展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先進事跡學習宣傳活動的通知》精神,通過廣泛學習宣傳典型事例的感人事跡,引導林業集團廣大幹部職工積極投身林草事業,為築牢祖國北方綠色生態屏障、加快推進大興安嶺生態文明建設做出新的貢獻。韓家園林業局微信公眾平臺將陸續為大家展播12個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先進事跡,今天為大家展播的是雲南「陸良八老」荒山造林綠化事跡《生命因綠而更長青》。
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先進事跡10
生命因綠而更長青
——雲南「陸良八老」荒山造林綠化事跡
1980年至2010年,雲南省陸良縣龍海鄉樹搭棚村8位普普通通的村民用31年時間,在海拔2300米高的荒山野嶺花木山,累計承包工程造林13.6萬畝建起公益性生態林場。他們就是被當地人親切稱為「陸良八老」的王小苗、王家壽、王長取、王家德、王開和、王雲方、王德映、王家雲。如今,最大的83歲,最小的72歲。
花木山屬高海拔、高寒山區,不僅是「光頭山」,而且是「賴石頭山」。在山上栽樹,不光要克服惡劣氣候帶來的困難,還要經受地質複雜帶來的艱辛。一鋤頭挖下去只見到火星四濺,震得手臂發麻,半天挖不出一個塘,有時一把鋤頭挖三天就報廢了,但這一切都沒有動搖八位老人堅定的信心。他們率領造林隊白天挖塘,晚上就睡在自己搭建的簡易工棚裡互相取暖。歷經無數日日夜夜的苦戰,硬是在亂石遍布的花木山見縫插針栽下了一棵棵樹苗。
八位老人在實踐中,還總結出了「育苗移栽」的成功經驗。他們買來樹種,專門在一個地方育苗,八個人輪流精心看護,種
子發芽長出樹苗後再進行移栽,摸索出了「樹苗50天移栽,成活率達到95%;80天移栽,成活率只有60%;100天後移栽,成活率不到10%」的經驗。按照這一方法,當年移栽的470畝華山松,成活率達90%以上。多年來,不知挖斷了多少把鋤頭、不知穿爛了多少雙鞋子、不知磨破了多少老繭,也不知風餐露宿多少條山溝,八位老人率領造林隊終於完成了花木山的植樹造林任務。看著昔日「光頭山」漸漸披上了綠裝,老人們忘記了艱辛和疲憊,決定給這座山取名「花木山」。
植樹造林幾十年,雖然辛苦,但老人們十分樂觀,還自創了小曲:「青青高山陡石巖,我身背背簍造林來,不怕太陽曬,不怕風雨打,一顆紅心為人民,黨的教導我記心懷」。
植樹造林的任務基本完成後,八位老人以護林守林為主。不論白天還是黑夜,不管颳風還是下雨,都輪流到山林裡巡邏。每年春節,山下張燈結彩,鞭炮陣陣,合家團圓,老人們卻更加忙碌了,這正是風乾物燥易起火的時候,一點都不敢馬虎,稍不小心一個鞭炮就會引發森林火災。在八位老人的精心管護下,30年來,花木山林場沒有發生過一起森林火災,也沒有發生過一起亂砍濫伐的案件。八位老人猶如守護神一樣,呵護著花木山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葉,使花木山青山不改,四季常綠。生命,因綠而更長青。
監製:高志剛
原標題:《生態文明先進事跡丨生命因綠而更長青——雲南「陸良八老」荒山造林綠化事跡》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