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生態文明建設:立法明確責任主體涵蓋重點任務

2020-12-15 中國長安網

漫畫/高嶽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石飛

《雲南省創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經雲南省人大審議通過,於2020年7月1日起施行。自此,雲南成為繼貴州、青海、福建、江西之後,第5個制定出臺省級生態文明建設條例的省份。而《條例》的施行,標誌著雲南省創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工作進入了規範化、法治化軌道。

地方立法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雲南素有中國生物多樣性的天然寶庫和資源基地的美譽,還肩負著西部高原、長江流域、珠江流域三大生態安全屏障的建設重任。

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要求雲南「努力成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為雲南明確了新定位、賦予了新使命。

「努力創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是省委、省政府為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期望和要求作出的重大部署。」雲南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劉惠民向《法治日報》記者介紹說。5年來,雲南緊緊圍繞創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戰略定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系列決策部署,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省環境質量持續向好、生態安全屏障不斷築牢。

據統計,2019年底,雲南省16個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環境空氣品質全部達到二級標準,優良天數比率達98.1%;納入國家考核的地表水斷面I-Ⅲ類水體比例達78%,劣V類水體比例為4%;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62%;溼地保護率超50%;建成區綠地率達33%。

劉惠民表示,雲南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但還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項,特別是缺乏統一的法規制度文件來統籌規範和約束生態文明建設活動和管理行為。因此,及時制定全省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促進條例對雲南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建設中國最美麗省份具有重要意義。

「我們以地方立法推動落實生態文明建設。」參與該《條例》起草審查的雲南省司法廳立法二處處長胡江天告訴記者,在地方立法方面,雲南省近年來陸續出臺了《雲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雲南省大氣汙染防治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及時修改完善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條例,對涉及生態文明建設的現行法規規章開展多次清理,這些舉措對推進雲南省生態文明建設各項工作制度化、法治化、規範化發揮了重要作用。

「此次出臺的《條例》,以一部綜合性法規的形式,對雲南省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專項立法進行統領,將是雲南省從地方立法層面高位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有力舉措。」胡江天表示,該《條例》經過了大量調研、論證工作,在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促進綠色發展等方面的具體規定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經省人大常委會二次審議以及多次部門、常委會委員、專家論證會後,《條例(草案)》又進行了多方面的修改完善。

記者了解到,該《條例》從起草到審議通過歷時一年多,終於迎來正式頒布實施。

明確責任主體涵蓋重點任務

記者注意到,該《條例》設總則、規劃與建設、保護與治理、促進綠色發展、促進社會參與、保障與監督、法律責任、附則8個章節,共66條,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

「把努力將雲南建設成為中國最美麗省份、推動鄉村振興等工作部署,都規定在《條例》之中,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新部署和新要求。」昆明滇池國家旅遊度假區擔負著滇池環境治理和保護的重任,滇池保護綜合執法大隊負責人唐運宏表示,2020年是打好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條例》的出臺,將進一步壓實全省各級、各有關部門汙染防治攻堅責任,為雲南省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了堅實基礎、法治保障。

建立生態文明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和督察制度,統籌協調解決生態文明建設重大問題,《條例》明確了創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責任主體。

在黨的領導下,省人民政府負責全省創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工作,建立生態文明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和督察制度,統籌協調解決生態文明建設重大問題。州(市)、縣(市、區)和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改革部門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綜合協調機構,具體負責生態文明建設的指導、協調和監督管理;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社會組織應當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宣傳、普及、引導等工作。鼓勵村(居)民委員會、社區、住宅小區的村規民約或者自治公約規定生態文明建設自律內容。

《條例》還涵蓋了生態文明建設、生產、生活三方面的重點任務,以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治理為重點,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與修復。通過構建雲南特色現代產業體系和推動工業、交通、建築、農業、旅遊等重點領域的節能低碳水平,促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倡導綠色生活和消費,促進社會共同參與。

安寧市是雲南省重要的工業集聚區,集中了中石油雲南煉油項目、武鋼集團昆鋼草鋪項目、雲天化集團天安化工等一批省內傳統重工業項目。該市有關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條例》明確了保障監督和法律責任,規定了生態文明建設資金、人才引進和培養、信息化建設等保障內容和相關監督措施,規定了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為推進區域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穩定的政策預期和法律保障。

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

根據《條例》中的相關規定,人大及其常委會應當加強對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監督。雲南省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趙明剛表示,將綜合運用調研、執法檢查、視察、專題詢問等法定監督方式,加強對條例實施情況的監督,緊扣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熱點難點問題,加強對代表意見建議的跟蹤督辦,著力提高辦理實效。

雲南省發展改革委作為全省創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主要工作部門,下一步要著重從哪些方面來細化?省發改委副主任趙修春表示,《條例》作為一部地方性法規,只能就全省創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工作作出一些原則性的規定。接下來,省發展改革委將會同省生態環境廳、自然資源廳、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農業農村廳、林草局等部門,重點圍繞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全面建立資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態保護和修複製度、嚴明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四個方面,出臺配套實施細則將具體任務措施細化、量化。

《條例》實施對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蘭駿表示,雖然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總體良好,但局部環境問題依然突出。《條例》涵蓋了全省汙染防治攻堅的重點任務,如:要求建立和完善生態環境保護體系、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完善汙染防治區域聯動機制、健全自然資源監管體制等,對加強水、大氣、土壤汙染防治,健全生態環境執法管理體制,建立環境風險管理長效機制等工作作出了明確規定。

雲南省司法廳副廳長楊瑞碧表示,《條例》是雲南省生態文明建設領域首部全面、綜合、系統的地方性法規,將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部署、重要主張體現為法規規定,通過立法方式回答了為什麼創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怎樣創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實踐問題。《條例》的出臺對於統籌全省生態文明領域制度創新和法治建設,提升全省生態文明建設法治化、規範化、科學化水平,對於推動雲南省創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工作,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新格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相關焦點

  • 雲南生態文明建設這5年:青山常在 綠水長流
    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對雲南提出了「努力成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戰略定位。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考察雲南,要求雲南「努力在建設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上不斷取得新進展」。△2020年1月20日,在雲南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昆明,並前往滇池星海半島生態溼地,察看滇池保護治理情況。習近平總書記對雲南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為雲南突出優勢特色、推進跨越式發展指明了方向。
  • 未來,雲南生態文明建設有新目標
    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強化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促進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曲靖山林中的野生獼猴 楊崢攝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考察雲南,對雲南的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時指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雲南的寶貴財富,也是全國的寶貴財富
  • 為生態文明建設立法建言獻策
    西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近日召開生態文明建設立法區內專家論證會,西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立法專家諮詢庫專家以及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32位專家學者和有關方面代表齊聚一堂,對《西藏自治區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條例(徵求意見稿)》提出意見建議,為西藏生態文明建設立法積極建言獻策。
  • 推動綠色發展(137)丨未來,雲南生態文明建設有新目標(雲南發布)
    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強化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促進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曲靖山林中的野生獼猴 楊崢攝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考察雲南,對雲南的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時指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雲南的寶貴財富,也是全國的寶貴財富
  • 淺談打造紅河生態文明建設新亮點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重要發展理念和「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指示精神,紅河州加大森林生態文明建設,努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新亮點。具體做法與經驗有4個方面。
  • 【民法典專欄】民法典:綠色理念護航生態文明建設
    第326條明確用益物權人合理開發利用資源的義務,對物權使用增設環境保護的限制,克服了傳統自然資源物權制度設計「物盡其用」的單一經濟價值考量。第346條明確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應當符合綠色原則,即體現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要求,彰顯了土地等自然資源在滿足特定主體經濟利益訴求的同時,更需要服務於公眾環境利益的環境民生需求,具有開創性,環保意義重大。
  • 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開創美麗中國建設新局面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新時代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指導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成果。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全面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部署、重點突破,切實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力度,開展了一系列具有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特點的工作,推動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不斷開創生態文明建設新局面。
  • 「十四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的新使命
    就新時期的生態文明建設來說,其核心任務就是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十四五」規劃目標及其實施綱要為統領,紮實推進國家環境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黨的十八大報告基於「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汙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作出了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決斷,要求「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黨的十九大報告則明確提出,2020年之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而生態文明建設的首要任務就是「堅決打好……汙染防治的攻堅戰,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 孫金龍:全面開啟生態文明建設新徵程
    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綱領性文件。我們要把學習貫徹全會精神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抓緊編制「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加快建設美麗中國。
  • 一線動態 | 保山昌寧:扛起環境保護責任 助推生態文明建設
    一線動態 | 保山昌寧:扛起環境保護責任 助推生態文明建設 2020-12-17 10: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發揮九三學社特色 助力生態文明建設
    生態環境議題仍被列為此次全會報告重要內容。  黃河溼地保護和草原生態修復是今明兩年調研重點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草原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是九三學社中央兩項長期重點調研課題。  會上,武維華主席回顧總結了今年兩項調研的部分成果。
  • 雲南舉行《雲南瑞麗江—大盈江流域發展規劃
    《規劃》明確了統籌推進兩江流域發展的指導思想,提出了堅持生態優先、堅持創新引領、堅持協調發展、堅持開放共享4個基本原則,明確了「美麗雲南」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一帶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示範區、沿邊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流域綠色發展示範區4大發展定位,分別提出了2022年、2027年和2035年的發展目標。  第三章「空間布局」。
  • 於君董蕾: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千年大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戰略任務。但建設生態文明非一日之功。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當前,我國正處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生態文明建設進入關鍵期、攻堅期、窗口期,推動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必將遇到更多來自社會領域和自然領域的困難與挑戰。
  • 我國排汙許可制度立法的三十年曆程
    通過研究排汙許可制度的立法脈絡, 釐清《排汙許可管理條例》 中主要內容的發展軌跡, 指出立法的主要目標和任務: 一是構建以排汙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汙染源監管制度體系, 明確排汙許可制與其他環境管理制度的關係; 二是完成覆蓋所有固定汙染源的排汙許可證核發任務; 三是強化排汙單位主體責任, 加強排汙許可制度的監管與執法, 釐清法律責任。
  • 廈門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生態高顏值 發展高素質
    2016年6月中央批覆福建省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以來,廈門市推出《關於推行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同安生態環境局據此率先推行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建立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的「環保管家」機制。目前,同安區生態環境局已斥資超1500萬元,引進了10多家第三方機構作為「環保管家」,共同參與大氣、水、土環境、工業企業、市政管網和農村分散式汙水處理設施建設運營、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等環保工作。引入「環保管家」,推行第三方治理,只是廈門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的一部分工作。
  • 生態文明制度建設「試驗田」結出「豐收果」
    例如,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方面,資源種類多樣、權屬關係複雜、管理部門眾多,一直是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點和難點。福建省探索的權屬與分類標準並存的自然資源資產統一確權登記制度,將國土空間範圍內各類自然資源按地上、地表、地下統一到土地利用現狀「一張圖」上,邊界統一、分類管理,為進一步的確權和要素流動奠定了基礎。
  • 打造港口城市生態文明建設樣板,這個地方這麼做...
    近年來,北侖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地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道路,大力推進「美麗北侖」建設,堅持生態治理和制度創新並重,體系化推進縣域生態文明建設制度創新,努力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
  • 沈曉明:以釘釘子精神落實好各項重點任務 推動海南自貿港建設取得...
    沈曉明主持召開省委常委會會議強調以釘釘子精神落實好各項重點任務推動海南自貿港建設取得更大進展海南日報海口12月24日訊(記者 況昌勳 特約記者 王江順)12月24日,省委書記沈曉明主持召開省委常委會會議,傳達學習推進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領導小組第四次全體會議精神
  • 學好用好生態文明建設實踐案例
    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印發《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要求各地區學習借鑑福建、江西、貴州、海南四省在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探索中形成的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  建設生態文明是一場生產關係的變革,將帶來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深刻調整,涉及的範圍廣、要素多,時間跨度長。無論國內國外,尚無現成的經驗可以參考借鑑。
  • 青海省出臺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嚴明省級國家機關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進一步壓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青海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於近日印發《青海省省級國家機關有關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簡稱《責任清單》),明確各部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職責,構建了內容完善、邊界清晰的生態環境保護責任體系,對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部門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