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生態文明建設這5年:青山常在 綠水長流

2020-12-15 雲南日報

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對雲南提出了「努力成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戰略定位。

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考察雲南,要求雲南「努力在建設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2020年1月20日,在雲南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昆明,並前往滇池星海半島生態溼地,察看滇池保護治理情況。

習近平總書記對雲南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為雲南突出優勢特色、推進跨越式發展指明了方向。

「十三五」時期

雲南省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工作

取得了新的前所未有的成就

是雲南省經濟社會發展

取得的五個歷史性突破之一

其成就可主要概括為

完善一個體系

優化一個空間

築牢一方屏障

生態環境持續優良

綠色發展更加深入

最美麗省份建設全面開啟

雲南的樹

一畝樹林

一年可吸收各類粉塵20至60噸

一天可吸收二氧化碳67千克

並釋放49千克氧氣

除了淨化空氣

樹林還有涵養水源、蓄洪防旱

調節氣候、降低噪音等功能

是地球生態最基本

最直接的屏障

2016年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統領下,在雲南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省林草局圓滿完成了「十三五」規劃各項目標任務。

一組數據看成效

↓↓↓

62.4%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截至2019年底,全省林地面積4.23億畝,森林面積達3.59億畝,森林覆蓋率達62.4%,森林蓄積量20.2億立方米,天然林面積2.48億畝,全省森林生態系統年服務功能價值達1.68萬億元,各項指標均居全國前列。

具體來看成績單

↓↓↓

全力以赴推進生態修復

◆深入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石漠化綜合治理、防護林建設等重點生態工程,共落實中央和省級林草資金520.9億元,是「十二五」的1.6倍。

多措並舉加強資源保護

◆森林資源督查實現全覆蓋,組織開展了「綠衛」「綠盾」和打擊「種茶毀林」等林草執法和專項整治工作,查處了一批破壞森林資源違法行為,有效維護了生態安全。

◆啟動實施了10個縣(市、區)林長制改革試點工作,建立健全黨政領導責任體系,明確了各級林長的森林草原保護發展責任。

堅定不移守護生物寶庫

◆穩妥推進全省360處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工作,著力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全省90%以上的重要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保護。

◆加強極小種群拯救和旗艦物種保護;國家一級保護物種亞洲象從上世紀80年代的150頭增長到300頭,滇金絲猴種群從2000年的1400多隻增長到3000多隻,在我省越冬的黑頸鶴數量從1996年的1600多隻增長到3000多隻。

真抓實幹發展綠色產業

◆聚焦打造世界一流「三張牌」,以堅果產業、森林生態旅遊、林下經濟等為切入點,努力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全省林草產業總產值從2016年的1702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2522.56億元,年均增長達14%。

凝心聚力抓好生態扶貧

◆爭取生態護林員指標連續三年位居全國第一,全省目前聘用的生態護林員達到18.3萬名,居全國第一,平均每名護林員每年可獲9000多元管護收入,有效帶動78萬貧困人口穩定增收。

△護林員在高黎貢山巡護

雲南的水

是生命之源

生產之要

生態之基

雲南省水情特殊,水生態、水環境容量有限,水資源管理任務艱巨。近年來,我省水利部門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個數字看成績

↓↓↓

1

碧水保衛戰

◎六大水系出境跨界斷面水質全部穩定達標,保持Ⅲ類以上水質

◎九大高原湖泊劣V類水體數量由2015年的4個減少為1個,洱海水質穩定向好,滇池水質為30年來最好水平

◎全省33條黑臭水體整治工程初見成效,省會昆明市已全面消除黑臭水體。

雲南省水利廳黨組成員、副廳長 高嵩:

「十三五」以來,全省水利部門緊緊圍繞雲南省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總體要求,積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並取得顯著成效。

具體來看成績單

↓↓↓

最嚴格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指標」有效落實

◆規劃目標指標均可完成。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將比2015年下降29%。

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成效顯著

◆預計「十三五」期間可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2.49萬平方公裡。

農村飲水安全水平大幅提升

◆「十三五」以來,全省累計完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投資118.3億元,提升了1950.8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保障水平。

江河防洪治理取得新成效

◆「十三五」以來,全省累計投入資金43.32億元,完成河道治理1062.2公裡;建立了覆蓋全省的山洪災害非工程措施防禦體系,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運行以來,全省129個縣(市、區)共發布預警16987次,安全轉移約15.38萬人,避免了約1.76萬人的傷亡。

小水電清理整改基本完成

◆截至2020年11月20日,全省小水電清理整改已初步完成目標任務。

節水型社會建設深入推進

◆國務院對我省最嚴格水資源管理考核結果均為良好,省政府對16個州市考核結果均在合格以上。

河湖水資源保護力度加強

◆「十三五」以來,有序開展重要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達標建設,松華壩水庫、雲龍水庫等重要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總體穩定向好。

河(湖)長制工作向縱深推進

◆全面建立了5級河(湖)長制、河(湖)長制督察問責體系。

◆全面推進「雲南清水行動」「清四亂」及各類保護區違規違法整治等專項行動。

雲南的生態

國土空間生態修復

是生態文明

和美麗中國建設的基礎

是國家的重大戰略

雲南一直以來都在探索新時期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的方法和實踐,助力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

一個數字看成績

↓↓↓

39

國土空間不斷優化

◎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增加到39個,2015-2019年爭取中央財政下達我省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資金279.1億元,年均遞增19.74%。

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11.84萬平方公裡,佔全省國土面積的30.9%。

編制完成了「三線一單」,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空間格局。

雲南省自然資源廳總規劃師 吳先勇:

「十三五」期間,省自然資源廳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嚴格貫徹落實雲南省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有關工作部署,更加發揮規劃的引領管控作用,多舉措紮實開展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工作,並取得了一定成效。

具體來看成績單

↓↓↓

堅持以國土空間規劃為引領

開展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工作

◆目前,基於全省自然地理格局和資源稟賦、生態環境容量等空間本底特徵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簡稱「雙評價」)工作已基本完成。

◆同時,已把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專項規劃納入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中的重要專項規劃,加快推進編制進度。

確立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總體布局

◆在城市化地區實施低效用地再開發和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程

◆在鄉村地區實施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

◆在重點生態功能區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修復工程

◆在礦產集中開發區實施礦山生態修復工程,確立了點、線、面、網相結合的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總體布局

穩步推進礦山生態修復

◆2019年以來,組織實施了長江經濟帶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項目,中央和省級財政投入補助資金2.2億餘元,治理金沙江及赤水河沿線10公裡範圍內礦山380座,修復總面積2萬餘畝。

◆爭取至2025年基本完成全省歷史遺留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工作。

探索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修復

◆目前,我省撫仙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修復不僅對撫仙湖實現有效保護,還給當地帶來了巨大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文化效益,被自然資源部納入全國第一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向全國推廣。

雲南省努力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

建設成為中國最美麗省份

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良好的生態

既是雲南響亮的品牌

也是寶貴的財富

牢記總書記的囑託

守護好這一方青山綠水

是雲南義不容辭的責任

相關焦點

  • 未來,雲南生態文明建設有新目標
    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強化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促進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曲靖山林中的野生獼猴 楊崢攝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考察雲南,對雲南的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時指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雲南的寶貴財富,也是全國的寶貴財富
  • 推動綠色發展(137)丨未來,雲南生態文明建設有新目標(雲南發布)
    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強化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促進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曲靖山林中的野生獼猴 楊崢攝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考察雲南,對雲南的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時指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雲南的寶貴財富,也是全國的寶貴財富
  • 雲南生態文明建設:立法明確責任主體涵蓋重點任務
    漫畫/高嶽□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石飛《雲南省創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經雲南省人大審議通過,於2020年7月1日起施行。自此,雲南成為繼貴州、青海、福建、江西之後,第5個制定出臺省級生態文明建設條例的省份。
  • 四川生態文明建設創出「川味特色」
    比如,峨眉山市積極探索建立《「綠水青山典範城市」指標體系》,通過這套指標體系,構建起與「綠水青山典範城市」相匹配的空間格局;九寨溝縣創新出臺了《九寨溝縣生態文明建設評估指標體系》,涵蓋「生態制度、生態空間」等六個方面,分三級共70個指標,遠遠超過國家規定指標項目,從制度層面保障了生態文明建設向高標準、高層次推進。
  • 習近平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金句
    ——2018年5月18日至19日,習近平出席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建設生態文明,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明確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這標誌著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表明了我們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定意志和堅強決心。
  • 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宣傳標語
    1、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 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2、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3、共建生態文明,共享綠色未來。4、創建國家生態市,有你參與更精彩。5、同心共創國家生態市,攜手打造生態文明汝州。6、生態城市全民共建,美好汝州你我共享。7、一點一滴匯聚你我之力,一言一行成就生態汝州。8、倡導綠色文明,營造綠色汝州,構建幸福汝州。
  • 青山常在 綠水常清 空氣常新
    青山常在 綠水常清 空氣常新「十三五」我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2020-11-30 10:51
  • 鄂前旗生態文明建設繪就綠色高質量發展新圖景
    鄂爾多斯沙漠大峽谷歲歲年年講述著薩拉烏蘇河岸的風光,毛烏素沙地北部源頭的大沙頭見證著這座草原城鎮的崛起,水草豐美、景色宜人的巴彥希泊日草原,百花爭豔、綠水環繞的鄉土植物園,奏響了鄂託克前旗綠色發展的交響樂……當保護與發展相遇,生態文明就成為經濟建設最美的邂逅。
  • 發揮九三學社特色 助力生態文明建設
    12月9日至11日,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擴大)會議在北京召開,武維華主席代表九三學社第十四屆中央常務委員會向全會作2020年工作報告,總結了過去一年來的工作成果。生態環境議題仍被列為此次全會報告重要內容。
  • 「十四五」生態文明建設學術研討會在昆明召開
    沈豔 攝雲南網訊(記者 沈豔)以「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為主題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將於2021年在昆明召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再次把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作為規劃目標加以強調。
  • 南岸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十三五」時期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時期,南岸區以打造「三生四宜」品質城市為目標,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一項重大政治責任、重大發展任務、重大民生工程抓緊抓實抓細,堅決打好、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切實築牢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 湖北利川佛寶山譜寫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
    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湖北省利川市佛寶山生態綜合開發區堅定不移地踐行「兩山」理論,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堅持環境保護優先,統籌山水系統治理,科學規劃與有效利用,把獨特的地理優勢、資源優勢、旅遊優勢等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經濟優勢,致力於打造綠色核心競爭力、綠色發展新高地。
  • 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人民日報)
    面對全球性危機,中國宣布將進一步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中國作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彰顯。中國方案、中國行動,為全球共謀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綠色復甦注入了新動力。保護生態,中國貢獻有目共睹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文明建設關乎人類未來,建設綠色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
  • 平江縣入選湖南省級 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
    嶽陽日報全媒體訊(記者 張小弓)日前,湖南省第六屆生態文明論壇·永定年會,公布了湖南省第二批13個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市區)名單,我市平江縣榜上有名。平江縣是生態大縣,生態創建工作始於2003年,歷屆縣委、縣政府班子堅持「生態立縣」不動搖,將生態創建工作一步一步推進。
  • 天津:書寫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代表作
    同時,涉及生態屏障建設的濱海新區、東麗、津南、西青、寧河5個行政區,也都細化實施方案,加緊協調建設片區間的銜接道路和配套建設。生態屏障現場指揮部的工作人員,每天到現場,督察進度,解決難題。201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考察時強調,要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加快打造美麗天津。2014年2月,總書記就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發表重要講話,進一步強調指出,要著力擴大環境容量生態空間。
  • 生態文明先進事跡丨​生命因綠而更長青——雲南「陸良八老...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弘揚林草時代精神,落實《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於開展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先進事跡學習宣傳活動的通知》精神,通過廣泛學習宣傳典型事例的感人事跡,引導林業集團廣大幹部職工積極投身林草事業,為築牢祖國北方綠色生態屏障
  • 廈門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生態高顏值 發展高素質
    2016年6月中央批覆福建省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以來,廈門市推出《關於推行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同安生態環境局據此率先推行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建立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的「環保管家」機制。目前,同安區生態環境局已斥資超1500萬元,引進了10多家第三方機構作為「環保管家」,共同參與大氣、水、土環境、工業企業、市政管網和農村分散式汙水處理設施建設運營、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等環保工作。引入「環保管家」,推行第三方治理,只是廈門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的一部分工作。
  • 兩會話題丨讓生態文明為經濟建設加「碼」
    (5月25日,中國日報)  時逢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與兩會,「綠水青山」再次被推上熱評浪尖,「加強環資審判」「設立8·15國家生態文明日」「建立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基地」……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積極統籌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對打贏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具有戰略意義。  建設生態文明,是新經濟發展可持續的「健康碼」。
  • 淺談打造紅河生態文明建設新亮點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重要發展理念和「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指示精神,紅河州加大森林生態文明建設,努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新亮點。具體做法與經驗有4個方面。
  • 南昌縣黃馬鄉榮獲「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11月20日上午,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南昌縣黃馬鄉榮獲「全國文明村鎮」稱號。近年來,黃馬鄉堅持以文明創建為抓手,全面奏響「三部曲」,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常態化。 提鄉村顏值,譜寫氣質蝶變交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