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對雲南提出了「努力成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戰略定位。
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考察雲南,要求雲南「努力在建設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2020年1月20日,在雲南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昆明,並前往滇池星海半島生態溼地,察看滇池保護治理情況。
習近平總書記對雲南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為雲南突出優勢特色、推進跨越式發展指明了方向。
「十三五」時期
雲南省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工作
取得了新的前所未有的成就
是雲南省經濟社會發展
取得的五個歷史性突破之一
其成就可主要概括為
完善一個體系
優化一個空間
築牢一方屏障
生態環境持續優良
綠色發展更加深入
最美麗省份建設全面開啟
雲南的樹
一畝樹林
一年可吸收各類粉塵20至60噸
一天可吸收二氧化碳67千克
並釋放49千克氧氣
除了淨化空氣
樹林還有涵養水源、蓄洪防旱
調節氣候、降低噪音等功能
是地球生態最基本
最直接的屏障
2016年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統領下,在雲南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省林草局圓滿完成了「十三五」規劃各項目標任務。
一組數據看成效
↓↓↓
62.4%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截至2019年底,全省林地面積4.23億畝,森林面積達3.59億畝,森林覆蓋率達62.4%,森林蓄積量20.2億立方米,天然林面積2.48億畝,全省森林生態系統年服務功能價值達1.68萬億元,各項指標均居全國前列。
具體來看成績單
↓↓↓
全力以赴推進生態修復
◆深入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石漠化綜合治理、防護林建設等重點生態工程,共落實中央和省級林草資金520.9億元,是「十二五」的1.6倍。
多措並舉加強資源保護
◆森林資源督查實現全覆蓋,組織開展了「綠衛」「綠盾」和打擊「種茶毀林」等林草執法和專項整治工作,查處了一批破壞森林資源違法行為,有效維護了生態安全。
◆啟動實施了10個縣(市、區)林長制改革試點工作,建立健全黨政領導責任體系,明確了各級林長的森林草原保護發展責任。
堅定不移守護生物寶庫
◆穩妥推進全省360處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工作,著力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全省90%以上的重要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保護。
◆加強極小種群拯救和旗艦物種保護;國家一級保護物種亞洲象從上世紀80年代的150頭增長到300頭,滇金絲猴種群從2000年的1400多隻增長到3000多隻,在我省越冬的黑頸鶴數量從1996年的1600多隻增長到3000多隻。
真抓實幹發展綠色產業
◆聚焦打造世界一流「三張牌」,以堅果產業、森林生態旅遊、林下經濟等為切入點,努力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全省林草產業總產值從2016年的1702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2522.56億元,年均增長達14%。
凝心聚力抓好生態扶貧
◆爭取生態護林員指標連續三年位居全國第一,全省目前聘用的生態護林員達到18.3萬名,居全國第一,平均每名護林員每年可獲9000多元管護收入,有效帶動78萬貧困人口穩定增收。
△護林員在高黎貢山巡護
雲南的水
水
是生命之源
生產之要
生態之基
雲南省水情特殊,水生態、水環境容量有限,水資源管理任務艱巨。近年來,我省水利部門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個數字看成績
↓↓↓
1
碧水保衛戰
◎六大水系出境跨界斷面水質全部穩定達標,保持Ⅲ類以上水質;
◎九大高原湖泊劣V類水體數量由2015年的4個減少為1個,洱海水質穩定向好,滇池水質為30年來最好水平;
◎全省33條黑臭水體整治工程初見成效,省會昆明市已全面消除黑臭水體。
雲南省水利廳黨組成員、副廳長 高嵩:
「十三五」以來,全省水利部門緊緊圍繞雲南省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總體要求,積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並取得顯著成效。
具體來看成績單
↓↓↓
最嚴格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指標」有效落實
◆規劃目標指標均可完成。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將比2015年下降29%。
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成效顯著
◆預計「十三五」期間可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2.49萬平方公裡。
農村飲水安全水平大幅提升
◆「十三五」以來,全省累計完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投資118.3億元,提升了1950.8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保障水平。
江河防洪治理取得新成效
◆「十三五」以來,全省累計投入資金43.32億元,完成河道治理1062.2公裡;建立了覆蓋全省的山洪災害非工程措施防禦體系,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運行以來,全省129個縣(市、區)共發布預警16987次,安全轉移約15.38萬人,避免了約1.76萬人的傷亡。
小水電清理整改基本完成
◆截至2020年11月20日,全省小水電清理整改已初步完成目標任務。
節水型社會建設深入推進
◆國務院對我省最嚴格水資源管理考核結果均為良好,省政府對16個州市考核結果均在合格以上。
河湖水資源保護力度加強
◆「十三五」以來,有序開展重要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達標建設,松華壩水庫、雲龍水庫等重要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總體穩定向好。
河(湖)長制工作向縱深推進
◆全面建立了5級河(湖)長制、河(湖)長制督察問責體系。
◆全面推進「雲南清水行動」「清四亂」及各類保護區違規違法整治等專項行動。
雲南的生態
國土空間生態修復
是生態文明
和美麗中國建設的基礎
是國家的重大戰略
雲南一直以來都在探索新時期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的方法和實踐,助力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
一個數字看成績
↓↓↓
39
國土空間不斷優化
◎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增加到39個,2015-2019年爭取中央財政下達我省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資金279.1億元,年均遞增19.74%。
◎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11.84萬平方公裡,佔全省國土面積的30.9%。
◎編制完成了「三線一單」,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空間格局。
雲南省自然資源廳總規劃師 吳先勇:
「十三五」期間,省自然資源廳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嚴格貫徹落實雲南省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有關工作部署,更加發揮規劃的引領管控作用,多舉措紮實開展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工作,並取得了一定成效。
具體來看成績單
↓↓↓
堅持以國土空間規劃為引領
開展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工作
◆目前,基於全省自然地理格局和資源稟賦、生態環境容量等空間本底特徵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簡稱「雙評價」)工作已基本完成。
◆同時,已把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專項規劃納入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中的重要專項規劃,加快推進編制進度。
確立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總體布局
◆在城市化地區實施低效用地再開發和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程
◆在鄉村地區實施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
◆在重點生態功能區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修復工程
◆在礦產集中開發區實施礦山生態修復工程,確立了點、線、面、網相結合的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總體布局
穩步推進礦山生態修復
◆2019年以來,組織實施了長江經濟帶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項目,中央和省級財政投入補助資金2.2億餘元,治理金沙江及赤水河沿線10公裡範圍內礦山380座,修復總面積2萬餘畝。
◆爭取至2025年基本完成全省歷史遺留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工作。
探索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修復
◆目前,我省撫仙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修復不僅對撫仙湖實現有效保護,還給當地帶來了巨大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文化效益,被自然資源部納入全國第一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向全國推廣。
雲南省努力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
建設成為中國最美麗省份
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良好的生態
既是雲南響亮的品牌
也是寶貴的財富
牢記總書記的囑託
守護好這一方青山綠水
是雲南義不容辭的責任